罪与罚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罪与罚
作者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原名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出版地
俄罗斯
語言
俄文
類型
哲理小說
出版日期
1866年
媒介
书籍
ISBN
NA




Раскольников и Мармеладов. 1874年插畫


罪與罰》(俄语:Преступлéние и наказáние羅馬化:Prestupleniye i nakazaniye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prʲɪstʊˈplʲenʲɪɪ ɪ nəkɐˈzanʲɪɪ]) 是俄國文學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長篇小說作品,出版於1866年,在他窮困時倉促完成,與《戰爭與和平》並列被认为是最具影響力的俄國小說[來源請求]




目录






  • 1 簡介


  • 2 人物分析


  • 3 写作风格和其他


  • 4 外部連結





簡介


本作品是關於一个貧窮的法律系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的故事,他離群索居,賃居在彼得堡一個窄小的房間,不遠處住著掌管當鋪的老太婆。


老太婆為人吝嗇,只願意付極少的代價來收購人們去典當的物品。拉斯柯尼科夫長期罹患憂鬱症,並擁有實踐他所謂偉人可以捨弃一切道德約束乃至有權力犯罪的念頭;於是于謀劃后以斧頭砍死當鋪的老太婆,並失手殺死她的妹妹麗莎維塔,匆匆拿走一些珠寶與錢財,從此他便在自身罪惡感的折磨下受盡痛苦。


這期間他認識了一位為贍養家人而被迫賣淫,但信仰卻極為虔誠的女子索妮雅。受到索妮雅和預審官波爾費利等影響,他最後向警方自首。經過審判,拉斯柯尼科夫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服刑八年,索妮雅跟著他到西伯利亞,拉斯柯尼科夫對索妮雅一直有不諒解,不敢正視她的存在。直到索妮雅大病一場的時候,他終於才發現自己是如何的愛她,決心用盡一切來補償她。小說結尾拉斯科尼科夫皈依東正教以懺悔。


威廉哈本的《卡夫卡其人與其作品》中,曾對卡夫卡跟杜思妥也夫斯基做過比較:
「 …杜思妥也夫斯基的一個寓言就是,當人類沒有信仰,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在《罪與罰》裡面,沒有任何人有罪,但罰卻加諸在每個人身上。」



人物分析


  • 拉斯科尼科夫


拉斯科尼科夫眼中只有“我”,不相信有罪,亦不相信有罚;因而物可自取,人可轻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不过是瘋子”,他要从任何人那里攫取,显然可以杀死老太婆,这并不是罪过。然而他面对他的妹妹(他爱的人,此时暂时放下自我),杜妮亚虽然身份卑微,却不能一样视作可任取的物品;他失手杀死的,平日受尽折磨,温顺无害的丽莎维塔,也让他的信念动摇。

人性即神性,拉斯科尼科夫最终在妹妹杜妮亞,和格外拥有神性(无我精神)的索尼娅面前放下了自我——预审官波尔费利的巨大压力只是让他被迫屈服,而索尼娅跟随他到西伯利亚,甚至成为他的精神依柱,才真正洗涤了他的人性,而索尼娅的神性则越发闪耀。



  • 索尼婭 (馬美拉多夫的女兒)

  • 杜妮亞(拉斯科尼科夫的妹妹)

  • 拉祖米欣(拉斯科尼科夫之友)



拉祖米欣也是一个极重要的角色。他作为拉斯科尼科夫的好友,正直,纯洁,热情,善良;时而反衬拉斯科尼科夫内心的狂热和混乱,时而联络各式人物。拉祖米欣越稳,拉斯科尼科夫就越善变;他越正直,拉斯科尼科夫就越显得罪恶。

拉祖米欣最后和拉斯科尼科夫的妹妹结婚了,这在小说的意义上是陀氏对事情结局的一个美好愿望,故而安排了拉斯科尼科夫的觉醒和这样相对完美的结局。


  • 馬美拉多夫(曾任九品文官)


陀氏借马美拉多夫,这个酒馆偶遇的曾任小文官,说出了一般人理解的罪与罚。贫穷是罪恶之源(因而拉斯科尼科夫被捕后人们都先认为他为了钱财杀人),惩罚即物质缺乏的生活的痛苦和法律。而实际上,内心的罚(神性的拷问)才最使人痛苦,拉斯科尼科夫面对他爱的母亲和妹妹,自首时万分痛苦,被流放后隔绝起自我,使我执格外放大,因而显得冷漠而不关心(触及他的“我”,之前的所有善就不能贯彻始终,因而显得伪善)。

马美拉多夫本人则是一般人理解的那种不幸生活的典范(甚至安排拉斯科尼科夫在第二章末不合常理地跟随他去他家里看过),马美拉多夫之死,其女儿是索尼娅,则是为了小说人物安排紧凑(尽量少引入新的角色)。



  • 彼得·彼得羅維奇·盧仁(杜妮亞之未婚夫)

  • 斯維里加洛夫(地主,杜妮亞之舊雇主)

  • 普利赫利婭·亞歷山大羅夫娜(拉斯科尼科夫之母)


拉斯科尼科夫两个亲人。是否只要一个就足够?亚历山大罗夫娜因受打击而在幻觉中郁郁死去,妹妹则幸福地生存下去。两人之前的所有出场,则都未分离——这,也许是作者的一个小把戏。


  • 波爾費利(預審官)

  • 阿廖娜·伊凡諾夫娜(放高利貸的老太婆)

  • 麗莎維塔(老太婆的妹妹)


丽莎维塔受尽欺凌,无意中闯回拉斯科尼科夫的杀人现场,惊吓过度,既不反抗,也不叫喊——和她平日一样,被更为惊慌的拉斯科尼科夫用斧子砍死。正是这个角色的确立,才最初动摇了拉斯科尼科夫的信念,怀疑自我。后来作者安排丽莎维塔与索尼娅原本认识,意在唤起拉斯科尼科夫内心的挣扎,这个安排本无其他意思。


写作风格和其他


米兰·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中说,他反感陀思妥耶夫斯基并非因为他作品的美学价值,而是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


一个一切都变成了情感的世界。换句话说,在这情感被拔高到了价值和真理的地位。


陀氏的创作特点是古典式的大段独白,对话;而兼具意识流的完全展现心理意识的写作风格,人物刻画是小说的中心,情感是人物的原动力,从而成为整书的原动力。情节和景物安排被认为不重要(淡化),甚至不合理。一切围绕人物,并围绕情感的激烈变化而展开。这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



外部連結



  • 導讀


    • 劇情簡介(中文)


    • 角色與情節概要(英文)


    • SparkNotes 導讀(英文)



  • 線上文本


    • 完整文本,Constance Garnett翻譯(英文)


    • 雙語電子書-罪與罰(俄文)(英文)


    • 原版完整文本(俄文)


    • 古腾堡计划中收录的《Crime and Punishment》免费电子版本
























编辑

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


中、长篇小说
《窮人》(1844年-1846年)|《雙重人格》(1846年)|《女房东》(1847年)
《涅朵奇卡·涅茨瓦诺娃》(1849年)|《舅舅的梦》(1859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0年)
《死屋手记》(1861年-1862年)|《地下室手記》(1864年)|《罪与罚》(1866年)
《赌徒》(1866年)|《白痴》(1868年)|《群魔》(1872年)
《少年》(1875年)|《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年)

短篇小说
《白夜》(1848年)|《脆弱的心》(1848年)|《温顺的女性》(1876年)
《一个荒唐者的梦》(1877年)

其他
《作家日记》(1873年-1881年)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did Captain America manage to do this?

迪纳利

南乌拉尔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