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司他韦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奥司他韦

Oseltamivir.svg

Oseltamivir-3D-balls.png
系统(IUPAC)命名名称

ethyl (3R,4R,5S)-5-amino-4-acetamido-3-(pentan-3-yloxy)-cyclohex-1-ene-1-carboxylate

临床数据
商品名
Tamiflu
Drugs.com
Monograph
MedlinePlus
a699040
医疗法规


  • US DailyMed: 48517


妊娠分级



  • AU: B1


  • US: C (不排除有风险的可能)





给药途径
oral
合法狀態
合法状态



  • AU: 限医生处方 (S4)


  • UK: 处方药(-only) (POM)


  • US: 处方药(-only)


  • CN: 处方药 Chinese sign for prescription drug.png




药代动力学数据
生物利用度
>80%[1]
蛋白结合度
42% (parent drug), 3% (active metabolite)[1]
代谢
Hepatic,至oseltamivir carboxylate[1]
生物半衰期
1-3 hours, 6-10 hours (active metabolite)[1]
排泄
Urine (>90% as oseltamivir carboxylate), faeces[1]
识别信息
CAS注册号
196618-13-0 ✗
ATC代码
J05AH02
PubChem
CID 65028
DrugBank
DB00198 ✓
ChemSpider
58540 ✓
UNII
20O93L6F9H ✓
KEGG
D08306 ✓
ChEBI
CHEBI:7798 ✓
ChEMBL英语ChEMBL
CHEMBL1229 ✓
化学信息
化学式
C16H28N2O8P
摩尔质量
312.4 g/mol





 ✗✓ (what is this?)英语Wikipedia:WikiProject_Chemicals/Chembox_validation  (verify)

奥司他韦(INN:Oseltamivir)是一種作用于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其抑制神经氨酸酶的作用,可以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以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奥司他韦是基于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的成功案例,在这种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大量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手段,根据靶酶的三维结构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高效低毒专一性强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奧司他韋以品牌名稱特敏福英语:Tamiflu)出售,治療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的抗病毒藥物。許多醫療機構在感染症狀48小時內用於有併發症或併發症高危的人群。他們建議它用於那些高危人群感染,而不是一般人群。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英语:CDC建議臨床醫生酌情處理那些存在風險較低者。口服服用有藥丸或液體製劑。


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是奥司他韦的专利持有人,目前他们生产的奥司他韦磷酸盐胶囊剂(商品名Tamiflu,中國大陸稱达菲,港譯特敏福,臺灣譯為克流感)是市场上唯一的奥司他韦制剂。2005年10月间,由于禽流感在世界范围的扩散,全球掀起一股抢购的风潮,罗氏也因为不肯开放奥司他韦的专利权、限制销售等行为而遭到广泛的谴责[來源請求]。2009年的H1N1新流感及2013年H7N9流感亦使用奥司他韦作治療。




目录






  • 1 发展历史


  • 2 合成


  • 3 作用機制


  • 4 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 5 不良反应


  • 6 药代动力学参数


  • 7 达菲与罗氏


    • 7.1 造谣事件


    • 7.2 禽流感与专利授权之争


    • 7.3 生产流程的谣传




  • 8 参见


  • 9 参考文献


  • 10 外部連結





发展历史


奥司他韦是一类神经氨酸类似物,此类药物最早出现的是葛兰素史克开发的扎那米韦(Zanamivir)。由于扎那米韦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利于生物体吸收,因而该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给药途径单一,患者顺应性较差。奥司他韦是在扎那米韦的基础上,根据神经氨酸酶天然底物的分子结构,以及神经氨酸酶催化中心的空间结构进行合理药物设计所获得的,是继HIV整合酶抑制剂之后应用合理药物设计手段成功获得的另一个药物。


奧司他韋由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的科學家發現,他們使用莽草酸作為合成的起點; 莽草酸最初只能由中國八角茴香的提取物取得,到2006年30%的供應由大腸桿菌中重組生產。吉利德於1996年將其相關專利授權給羅氏。


奥司他韦于1996年首次合成,1998年2月26日获得美国专利,1999年10月首次在瑞典推出,随后进入加拿大、欧盟和美国市场,2002年获准在中国推出。


2005年12月,牛津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禽流感病毒开始对特敏福产生抗药性。[2]12月22日,罗氏药厂敦促增加特敏福的剂量对抗禽流感。[3]




八角茴香



合成




目前的合成路线主要有两种:Gilead Sciences的路线[4][5]以莽草酸作原料,其中涉及有毒的叠氮化物;而罗氏的合成路线[6](见下图)原料是莽草酸,且不涉及叠氮化物。


synthesis of tamiflu


作用機制




奥司他韦与唾液酸结构对照


奥司他韦作用的靶点是分布于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神经胺酸酶在病毒的生活周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表达和组装之后,会以出芽的形式突出宿主细胞,但与宿主细胞以凝血酶-唾液酸相连接,神经胺酸酶以唾液酸为作用底物,可催化唾液酸水解,解除成熟病毒颗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联系,使之可以自由移动侵袭其他健康的宿主细胞。抑制神经胺酸酶的活性可以阻止病毒颗粒的释放,切断病毒的扩散链,因而神经胺酸酶可以成为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一个药物靶点。


人们很早就已经通过X-射线衍射的方式获得了神经胺酸酶的三维结构,并且获得了神经胺酸酶活性中心的相关信息。研究显示,神经胺酸酶的活性中心是一个由高度保守的11个胺基酸序列构成的口袋,活性口袋的入口处分布一个疏水区和一个正电荷集中区,口袋的底部是一个负电荷集中的裂隙。这种活性口袋的结构可以很好地结合其天然底物唾液酸。


设计者以一个体积较大的烷基取代了唾液酸中的甘油,利用这一结构与活性口袋中的疏水区相结合;4號位置的胺基取代了唾液酸中的羟基,由於胺基比羟基更易形成帶正電的銨鹽,以此与活性口袋底部的负电中心-天門冬胺酸/榖胺酸(依神經胺酸酶亞型不同而異)结合,具有較強作用力;1號位置的羧酸是与活性口袋口部的三個帶正电精胺酸以離子做用力结合(此為奥司他韦與神经胺酸酶結合的最主要作用力),在奥司他韦的设计中用乙醇将游离的羧酸封闭,这种结构本身对靶酶没有抑制活性,但是由于封闭了极性的羧酸末端,可以提升药物分子的吸收,获得较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在体内经催化水解后,游离的羧酸重新释放,显示相应的抑制活性,这种设计在药物化学中叫做前药。



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一個療程五天、早晚各一粒的十粒膠囊包裝




克流感膠囊 75mg


奥司他韦特异性抑制神经氨酸酶,对由H5N1、H9N2等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根据罗氏公司网站公布的信息,在起病后24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的患者,病程会减短30%-40%,病情会减轻25%,作为预防用药,奥司他韦对流感病毒暴露者的保护率在80%-90%之间。


现在上市的奥斯他韦有两种剂型,一种是胶囊,一种是口服悬浊液。胶囊的规格是75mg,悬浊液溶剂是水,规格是12mg/mL。


生产商推荐的使用剂量,用于流感治疗,从症状开始的两天起,成人和青少年(13岁以上)每日服用两次,每次75mg,连续是用5天。一岁以下的婴儿还没有推荐使用的剂量。对于流感预防,成人和青少年(13岁以上)每日服用75mg,连续服用7天,可以得到6周的保护,服用的时间越长,累计的剂量越大,得到保护的时间越长。



不良反应


在罗氏提交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申报材料中指出,奥司他韦主要的不良反应显示为消化道的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其次是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支气管炎、咳嗽等,此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眩晕、头痛、失眠、疲劳等。


2004年1月,FDA还发出对于奥司他韦的消费警讯,声称由于1岁以内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奥司他韦应用于幼儿可能造成脑内药物浓度过高,形成潜在的安全问题。


2005年,有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青少年服用奥斯他韦后自杀并有精神异常反应。此后日本先后报道数十例此类不良反应,此后世界各地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引起公众关注。2005年11月,FDA就这一反应作出报告,认为没有证据证明奥斯他韦可以导致精神异常,日本的不良反应病例系大众媒体报道后经心理暗示作用引起的群体性臆症。


2007年3月21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宣布,將要求羅氏在奥司他韦包裝上加註警語告知有上述不良反應,並呼籲十歲以上的未成年者:若曾有行為異常及跌倒病史,“原則上避免使用。”



药代动力学参数


由于形成前药,奥司他韦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在口服30分钟后被吸收,有75%以碳酸盐的形式进入循环,而未成盐的只有5%进入循环。2~3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其在体内可以定向分布至肺部、支气管、鼻窦、中耳等部位。奥司他韦在体内经肾以羧酸原药的形式排泄,清除半衰期6-10小时。



达菲与罗氏



File:Dafei.jpg
达菲的广告


罗氏制药公司是奥司他韦的专利持有人,其生产的奥司他韦磷酸盐胶囊达菲是目前唯一的奥司他韦制剂。而罗氏公司也不时因为这个知名药物而惹火上身。罗氏制药公司在他的经营史上还曾经因为控制维生素原料市场而受到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高额罚款。对于南亚的禽流感疫情,该公司在疫情发展初期也没有采取措施加大南亚地区的药品供给量,遭到南亚和东南亚一些政府的抱怨。



造谣事件


2003年初,华南地区爆发由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疫情,上海罗氏公司向公众发布信息声称:造成SARS的元凶是禽流感病毒,罗氏公司生产的达菲是目前已知唯一对禽流感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引发了广州等地抢购达菲的风潮,并扩大到华南;经《南方都市报》记者的调查,发现当时罗氏尚未进行对奥司他韦抑制禽流感活性的临床实验,南方都市报在做出报道的同时,还将相关信息举报广东省公安厅;由于当时中国政府对SARS疫情信息严格控制,唯恐引起社会动荡,罗氏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已经造成广东市场上对达菲的抢购,故而引起公安部门的注意,在南方都市报举报后,广东省公安厅遂对罗氏展开调查[7]。这一事件后来被媒体评为2003年中国药企十大公关危机 。



禽流感与专利授权之争


在2005年10月间全球出现禽流感流行的迹象后,全球对达菲的消费量明显上升。罗氏此间一直严密控制达菲的生产,甚至保密达菲生产线的地址,并禁止记者采访,禽流感恐慌来袭后罗氏则宣布限制销售达菲,以保证一旦流感爆发,能够有足够的货源供应患者,此举遭到一些团体的反对。也有团体指出罗氏应当放弃奥司他韦的专利垄断,扩大全球生产这种药物的能力,以便应对可能的禽流感的流行[來源請求]。而在亚洲,印度、台湾有企业和研究机构先后宣布合成奥司他韦成功,并宣布一旦禽流感疫情失控,将自行生产奥司他韦制剂。在各方压力下,罗氏制药宣布部分放开专利垄断,允许授权工厂生产奥司他韦。


2005年11月,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與羅氏藥廠協商向台湾厂商开放奥司他韦生产权,在數次協商未果之後,衛生署向主管專利的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依照中華民國《專利法》第87條規定強制授權。2005年11月25日,智慧財產局同意衛生署的申請,這是世界上第一例對於克流感藥物的強制授權命令。


2005年12月,罗氏向上海制药集团开放生产权。2006年3月16日,罗氏正式授权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国生产奥司他韦,商品名为军科奥韦



生产流程的谣传


2005年10月禽流感恐慌席卷全球,达菲因其对禽流感的疗效而成为明星药物,一些中国媒体遂做出报道,声称达菲系提炼自中药八角的化合物经过精练而成,由于中国的八角供不应求,达菲产能受限。此类说法的流传造成大陆和台湾的一些民众抢购八角,以应对可能到来的禽流感。但事实上,奥司他韦并非八角提取物,只是其合成路线系由植物一次代谢产物莽草酸起始。莽草酸亦非八角独有的成分,作为植物一次代谢产物,它几乎存在于所有高等植物体内,并且是黄酮、生物碱等常见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起始物。由于中药供给不足而影响奥司他韦产能的说法是媒体炒作的结果。



参见



  • 流感病毒

  • H5N1

  • 阿比朵尔

  • 金刚乙胺

  • 抗病毒药物



参考文献





  1. ^ 1.01.11.21.31.4 Davies, BE. Pharmacokinetics of oseltamivir: an oral antiviral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ophylaxis of influenza in diverse populations. (PDF). The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April 2010,. 65 Suppl 2: ii5–ii10. PMC 2835511. PMID 20215135. doi:10.1093/jac/dkq015. 


  2. ^ 存档副本. [2005-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24). 


  3. ^ http://news8.thdo.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4550000/newsid_4554100/4554142.stm[永久失效連結]


  4. ^ Influenza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Possessing a Novel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in the Enzyme Active Site: Design,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Carbocyclic Sialic Acid Analogues with Potent Anti-Influenza Activity Kim, C. U.; Lew, W.; Williams, M. A.; Liu, H.; Zhang, L.; Swaminathan, S.; Bischofberger, N.; Chen, M. S.; Mendel, D. B.; Tai, C. Y.; Laver, W. G.; Stevens, R. C. J. Am. Chem. Soc.; (Article); 1997; 119(4); 681-690.
    doi:10.1021/ja963036t



  5. ^ Practical Total Synthesis of the Anti-Influenza Drug GS-4104 John C. Rohloff, Kenneth M. Kent, Michael J. Postich, Mark W. Becker, Harlan H. Chapman, Daphne E. Kelly, Willard Lew, Michael S. Louie, Lawrence R. McGee, Ernest J. Prisbe, Lisa M. Schultze, Richard H. Yu, and Lijun Zhang J. Org. Chem.; 1998; 63(13) pp 4545 - 4550; (Note) doi:10.1021/jo980330q.


  6. ^ Abrecht, S.; Harrington, P.; Iding, H.; Karpf, M.; Trussardi, R.; Wirz, B.; Zutter, U. Chimia 2004, 58, 621.


  7. ^ 肺炎事件续:“达菲”涉嫌造谣 广东公安厅调查. 南方都市报. 2003年2月15日 [2013-12-06]. 




  •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Director Memorandum 1999

  •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Talk Paper 1999

  •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BPCA Executive Summary NDA 21-087/NDA 21-246 Tamiflu® capsules and for oral suspension 2004

  • Roche Pharmaceuticals Inc.: Package Insert of Tamiflu

  • Larisa V Gubareva, et al.: Influenza virus neuraminidase inhabitors The Lancet. Vol 355, March 4, 2000: 827-835

  • Butler D. Wartime tactic doubles power of scarce bird-flu drug [News article]. Nature 2005;438(7064):6. (Accessed on November 2, 2005, at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38/n7064/full/438006a.html)

  • de Jong MD, Thanh, TT, Khanh, TH, Hien, VM, Smith, GJD, Chau, NV, et al. Oseltamivir resistance during treatment of influenza A (H5N1) infection. N Engl J Med 2005;353(25):2667-2672. PMID 16371632 (full text)

  • Hill G, Cihlar T, Oo C, Ho ES, Prior K, Wiltshire H, Barrett J, Liu B, Ward P. The anti-influenza drug oseltamivir exhibits low potential to induce pharmacokinetic drug interactions via renal secretion--correlation of 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ies. 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2002;30(1):13-19. (Online at: http://dmd.aspetjournals.org/cgi/content/abstract/30/1/13)

  • Kiso M, Mitamura K, Sakai-Tagawa Y, Shiraishi K, Kawakami C, Kimura K, et al. Resistant influenza A viruses in children treated with oseltamivir: descriptive study. Lancet 2004;364(9436):759-65. PMID 15337401

  • Le Q M, Kiso M, Someya K, Sakai Y T, Nguyen T H, Nguyen K H L, Pham N D, Ngyen H H, Yamada S, Muramoto Y, Horimoto T, Takada A, Goto H, Suzuki T, Suzuki Y, Kawaoka Y. Avian flu: Isolation of drug-resistant H5N1 virus. Nature 2005;437(7062):1108.

  • Moscona, Anne. Oseltamivir Resistance - Disabling Our Influenza Defenses [Perspectiv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5;353(25):2633-2636.

  • Pediatric Advisory Committee. Pediatric safety update for Tamiflu. Rockville (MD):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005.

  • Pollack, Andrew. Is Bird Flu Drug Really So Vexing? Debating the Difficulty of Tamiflu [News article]. The New York Times (Accessed on November 5, 2005 at http://www.nytimes.com/2005/11/05/business/05tamiflu.html)

  • Roche Laboratories, Inc. Tamiflu product information. Last updated Dec. 2005. (Accessed on 20 February, 2006 at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1103010021/http://www.rocheusa.com/products/tamiflu/pi.pdf) –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document from Roche

  • Rossi S, editor. Australian Medicines Handbook 2006. Adelaide: Australian Medicines Handbook; 2006.

  • Schwartz, Nelson . Oct 31, 2005. Rumsfeld's growing stake in Tamiflu: Defense Secretary, ex-chairman of flu treatment rights holder, sees portfolio value growing. Fortune (Accessed on Nov 28, 2005 at http://money.cnn.com/2005/10/31/news/newsmakers/fortune_rumsfeld/?cnn=yes)

  • Wong, Samson S.Y. and Yuen, Kwok-yung.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s in humans. Chest 2006; 129(1):156-168.

  • Ward P, Small I, Smith J, Suter P, Dutkowski R. Oseltamivir (Tamiflu) and its potential for use in the event of an influenza pandemic.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5;55 (Suppl 1): i5-i21. PMID 15709056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inter-country-consultation: influenza A/H5N1 in humans in Asia: Manila, Philippines, 6-7 May 2005. (Accessed October 12, 2005, at http://www.who.int/csr/resources/publications/influenza/WHO_CDS_CSR_GIP_2005_7/en/.)


  • J. Org. Chem. 1998, 63, 4545-4550. Synthesis of Tamiflu.


  • J. Org. Chem. 2001, 66, 2044-2051. Synthesis of Tamiflu.


  • Chimia 2004, 58, 621.


  • A Short Enantioselective Pathway for the Synthesis of the Anti-Influenza Neuramidase Inhibitor Oseltamivir from 1,3-Butadiene and Acrylic Acid Ying-Yeung Yeung, Sungwoo Hong, and E. J. Corey J. Am. Chem. Soc.; 2006; ASAP Web Release Date: 25-Apr-2006; (Communication) Abstract



外部連結










  • 罗氏提供的达菲说明书

  • 罗氏藥廠达菲官方網站(中國大陸)

  • FDA奥司他韦的信息页


  • 达菲造谣事件的新闻报道(新浪网)

  • 台灣「克流感」VS 瑞士「達菲」


  • 中華民國《專利法》第76條——強制授權[失效連結]


  • 特敏福的新合成方法(英)[失效連結]:在美國的伊萊亞斯·科里、楊英洋和Sungwoo Hong,與及在日本的Masakatsu Shibasaki,Yuhei Fukuta, Tsuyoshi Mita, Nobuhisa Fukuda和Motomu Kanai,兩個研究小組分別找到特敏福的新合成方法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did Captain America manage to do this?

迪纳利

南乌拉尔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