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曲







交響樂隊




包含歌唱家的交響樂隊


交響曲(不等同交響樂)是包含多個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一般是為管弦樂團創作。




目录






  • 1 發展歷史


  • 2 樂曲結構


  • 3 樂隊


  • 4 著名作曲家及作品


  • 5 参考文献


  • 6 外部連結


  • 7 参见





發展歷史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響曲这个说法,当时的交響曲泛指包括了声乐和器乐的一切多声部音乐。


16至17世纪,交響曲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響曲的概念以外,“交響曲”从此成为纯粹的器乐曲。


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並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这对交響曲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亞歷山大·史卡拉第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響曲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


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就形成了4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


海顿、莫札特和贝多芬把维也纳古典乐派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響曲进入黄金时期。贝多芬把交響曲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更高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響曲概念從這个时期形成。


从贝多芬去世到1848年革命期间,4乐章的传统交响曲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没有太大的革新。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在他的第8和第9交响曲中所展现的才能和对未来音乐的预示如果不是因为作曲家的早逝,很可能就此改写欧洲19世纪音乐史。


与贝多芬同时代的德国作曲家路易斯·施波爾一生创作9首交响曲。在第九交响曲中更是融合了传统交响曲和标题音乐的很多特征与因素,这一点可谓后来法国的埃克托·白遼士提出标题音乐的先声。


同时期却稍晚的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一生共创作5首交响曲,其中最为著名的第3号a小调(苏格兰)英语Symphony No. 3 (Mendelssohn)第4号A大调(意大利)英语Symphony No. 4 (Mendelssohn)。然而对后代作曲家影响更大的却是第2和第5号。第2交响曲英语Symphony No. 2 (Mendelssohn)的副标题為「赞美诗」,在这里作曲家没有采用传统的4乐章曲式,而是以一种巴赫时期的清唱剧模式来构建整个作品,他自己称之为“为独唱,合唱与乐队而作的圣经经文交响康塔塔”。第5交响曲英语Symphony No. 5 (Mendelssohn)又称为「宗教改革交响曲」,作曲家虽然仍旧采用了传统的4乐章曲式,可许多重要主题确是直接引用马丁·路德的众赞歌“上帝是我们坚强的堡垒”以及“德累斯顿阿门”。


在门德尔松去世的时候,德奥音乐已经严重分裂为两大阵营,以李斯特·费伦茨、理察·華格納、安東·布魯克納为首的「新德意志乐派」,和以约翰内斯·勃拉姆斯、音乐理论家爱德华·汉斯力克为首的「保守派」。两者之间的争论和分歧主要是如何界定音乐的性质和内容。在新德意志乐派看来,音乐不仅仅是作为纯粹和抽象的声音艺术和音乐的绝对美,而更应该与文学、诗、哲学及各种意识形态联系。对他们来说,音乐不再是呈现客观美的过程,而是主观意志的直接表现,音乐则是这种表现的方式。而保守派则坚信音乐是一种纯粹的结构与形式之美,在交响曲这个体裁里滥用文字暗示和诗歌隐喻会导致这种已经趋于完美的经典形式走向崩溃。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一生共创作4首完整的交响曲,全按照经典的4乐章构架、奏鸣曲式、回旋曲式等传统体裁创作,在贝多芬等诸位古典大师的盛名之下仍具独创性,无论在和声还是曲式方面,布拉姆斯都大大地扩展了这一体裁。第4號交響曲作于1885年,在末乐章里,他更是将已经被大多数作曲家抛弃的古老变奏曲式帕萨卡利亚舞曲(passacaglia)运用得炉火纯青,整个乐章在33段变奏之后结束于一片彻底的悲剧与毁灭中。作为一个内心相当感性与伤感的布拉姆斯,却一生效忠于古典大师的音乐与精神,在这里,他情感与理智的冲突终于在这样一个完美的形式中得到最好呈现,而伴随着它的结束,整个古典交响曲的大厦也随之轰然倒塌了。





安東寧·德弗札克的第九交響曲第一頁


同时期的布鲁克纳虽然一生倾心于瓦格纳的艺术,而且也一直被保守派攻击,但他却留下了9首在形式上非常古典的交响曲,其中除了未完成的第9,其他都具备4个乐章,而所有的首乐章又都按照大型奏鸣曲式来写作。布鲁克纳一生任职于教堂,且為有声誉的管风琴家,他当时的同行却常常讥讽其交響曲过于庞大笨拙,并且在配器上过于单一,往往把乐队当作管风琴的另一种表现载体。确实,在他早中期的一些作品中,这样的缺点的确存在,但他晚年的最后3部交响曲却完全摆脱了这些毛病。在最后一首交响曲里,和声的运用已经非常大胆,调性的功能在某些段落已经相当模糊,这一点由他的学生古斯塔夫·马勒发展到了极限,到最后才由勋伯格终结了调性写作的时代。


进入20世纪后,交響曲仍然在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添加到交響曲中。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響曲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



樂曲結構


经典交響曲结构如下:



  1.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有时有一个慢速度引子——通常是奏鸣曲式,并且是整部作品智慧的核心。

  2. 第二乐章:又称慢乐章,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慢板

  3. 第三乐章:又称小步舞曲乐章,一般是三段体,中、快板

  4. 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快板。在早期的交响曲作品中,第四乐章通常是短小而且分量轻的一个乐章,但是作曲家后来开始感到需要有某种能够与第一乐章取得平衡并为其补充实质内容的音乐。



樂隊


交響曲是由管弦樂團演奏,每个国家乃至每个城市都以拥有一支水平精湛的管弦樂團而感到自豪。



著名作曲家及作品




  • 海頓/G大調第九十四號交響曲(驚愕交響曲)


  • 海頓/D大調第一零一號交響曲(時鐘交響曲)


  • 莫札特/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


  • 莫札特/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


  • 莫札特/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彼特交響曲)


  • 貝多芬/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英雄交響曲)


  • 貝多芬/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命運交響曲)


  • 貝多芬/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 貝多芬/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


  • 舒伯特/b小調第八號交響曲(未完成交響曲)


  • 舒伯特/C大調第九號交響曲(偉大交響曲)


  •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


  • 布拉姆斯/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


  • 布拉姆斯/F大調第三號交響曲


  • 布魯克納/降E大調第四號交響曲(浪漫交響曲)


  • 布魯克納/E大調第七號交響曲


  • 德弗札克/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交響曲)


  • 柴可夫斯基/b小調第六號交響曲(悲愴交響曲)


  • 馬勒/c小調第二號交響曲(復活交響曲)


  • 馬勒/升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


  • 馬勒/降E大調第八號交響曲(千人交響曲)


  • 西貝流士/降E大調第五號交響曲


  • 蕭士塔高維契/d小調第五號交響曲(革命交響曲)


  • 蕭士塔高維契/e小調第十號交響曲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 1730-2005年的交響曲編年史


参见




  • 音乐形式

  • 管弦乐团

  • 革命交响音乐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did Captain America manage to do this?

迪纳利

南乌拉尔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