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




注意:本页面含有Unihan扩展A区用字:「」。有关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蚯蚓

蚯蚓
蚯蚓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環節動物門 Annelida

綱:

環帶綱 Clitellata


亞綱:

寡毛亞綱 Oligochaeta

目:

單向蚓目 Haplotaxida



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环带纲寡毛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體细长,兩側對稱,由很多环節组成,每节外形都很相似[1];沒有骨骼,在體表覆蓋一層具有色素的薄角質層。蛋白質含量達70%,還有微量元素,如磷、鈣、鐵、鉀、鋅、銅以及多種維生素。除了身體前兩節之外,其餘各節均具有剛毛。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生殖時藉由環帶產生卵繭,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3000多種,其中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吉普斯兰大蚯蚓英语Megascolides australis体长达3米[2]


循環系統是封閉式循環系統,消化管為一由前至後延伸的管狀構造,排泄則經由肛門或腎管進行,喜食腐質的有機廢棄物。以皮膚呼吸,會從背孔分泌黏液以保持皮膚的濕潤。古人誤以為蚯蚓出土時會發出聲音。[3]


在大雨過後,常見蚯蚓爬出洞口遭太陽曬死,目前學界對此仍無定論,應該不是怕水的原因(蚯蚓可在水中存活),可能原因包含生病、地底氧氣不足、二氧化碳過多(研究證實在二氧化碳環境下蚯蚓極快死亡)等。


蚯蚓在中藥裡叫地龍(開邊地龍、廣地龍),《本草綱目》稱之為具有清熱、息風、平喘、通络、利尿等作用。[4]古代還有以蚯蚓水治療中邪的記載。[5]蚯蚓在1837年被生物學家達爾文稱之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




目录






  • 1 名称


  • 2 外形特征


  • 3 解剖


  • 4 生殖


  • 5 习性


  • 6 益处


    • 6.1 蚯蚓破防禦素




  • 7 饲养


  • 8 分类


  • 9 參考來源


    • 9.1 引用


    • 9.2 書目




  • 10 外部連結





名称


蚯蚓,又名 鸭虫地龍[6]堅蠶引無卻行寒欣鳴砌黄犬蛐蟮.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ont-size:30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t,.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tc{font-size:.3em}.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rt,.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rtc{font-size:.25em}
ㄒㄧㄢˇ
[7]
蜸蚕ㄑㄧㄢˇ ㄘㄢˊ
[8]
ㄑㄧㄣˇ
[9]
䖤蟺ㄨㄢˇ ㄕㄢˋ
[10][11]



外形特征




剖开的蚯蚓


体长约60mm-120mm,体重约0.7-4克,最大的有1.5kg。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


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


在11节体节后,各节背部背线处有背孔,有利于呼吸,保持身体湿润。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间沟(intersegmental furrow)。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peristomium)及其前的口前叶(prostomium)组成。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食、触觉等功能。围口节为第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下方。肛门在体尾端,呈直裂缝状。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Pperichaetine)。刚毛简单,略呈S形,大部分位于体壁内的刚毛囊中。


自11-12节间沟开始,于背线处有背孔(dorsal pore),可排出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蚯蚓的呼吸作用进行和在土壤中穿行。



解剖


蚯蚓剖开后,最明显的器官是黄色的储精囊(Seminal vesicle),各囊球间布满粘膜和结缔组织。储精囊上方是淡黄色的嗉囊(Crop)和砂囊(Gizzard)以及比储精囊小很多的受精囊(Seminal receptacles)。受精囊和口前叶间是咽部(Pharynx)。蚯蚓的脑很小,称为颅内神经节(Cerebral ganglia)。储精囊下方是若干条红色的心脏,呈环状分布,称为主动脉弓(Aortic arches)。心脏后方是一对白色的钙质腺体(Calciferous glands)位于肠子(Intestine)两侧。


@media all and (max-width:720px){.mw-parser-output .tmulti>.thumbinner{width:100%!important;max-width: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tmulti .tsingle{float:none!important;max-width:none!important;width:100%!important;text-align:center}}



蚯蚓的头部




蚯蚓的体环





生殖






交配中的蚯蚓




蚯蚓的卵茧




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个体,第14-16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Pheretima hupeiensis腹面有刚毛),如戒指状,称为生殖带或环带(clitellum)。生殖带的形态和位置,因属不同而异。生殖带的上皮为腺质上皮,其分泌物在生殖时期可形成卵茧(cocoon)。


生殖带的第一节即第14体节腹面中央,有一雌性生殖孔(Femaile gonopore);第18体节腹侧两侧为一对雄性生殖孔(Male gonopore)。纳精囊孔(Seminal receptacle)2~4对,随种类不同而异。


在适宜的条件下,性成熟的蚯蚓能每月繁殖一次。刚产下的卵透明,呈椭圆或纺锤形,最初呈乳黄色,7天左右即变成红色,再经7天左右,即可孵化成小蚯蚓。小蚯蚓至60~70日龄,就性成熟。



习性


蚯蚓具有负趋光性的行为,生活在潮湿、疏松和肥沃的土壤中,主要以腐烂叶子为食。大部分的蚯蚓每天可以进食相当于自己体重的食物。它把土吃进体内,将微生物吸收,然后把不能消化的沙土排放出来。一般认为蚯蚓的寿命在五年以内,但存在争议。



益处





泥土中的蚯蚓


蚯蚓的运动和排泄物对改善土壤的质量非常有益,可使土壤的透气性保持良好,使土壤保持健康状态,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看做是“世界上的基础生物之一”[12]


蚯蚓也是很多高等生物的食物來源。蚯蚓糞富含氮、磷、钾等养分及微生物,是最天然的肥料。


因为蚯蚓对大多数农业和除草剂有反应,通过观察蚯蚓可以判断土壤的质量和毒性。



蚯蚓破防禦素


蚯蚓在很多地方,幾乎掘土半尺便可找到,堪稱十分成功物種。有些樹葉,對其他草食性動物有毒,蚯蚓卻放懷大嚼,何以如此,原本是個謎團。現在倫敦帝國學院團隊已予破解,蚯蚓腸道能分泌特殊化合物,消化對其他動物有毒的莖葉。


「法新社」2015年8月4日報導,團隊將研究所得,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論文中表示,蚯蚓腸道裡有一組獨一無二的代謝產物,新命名為「蚯蚓破防禦素」(drilodefensins),其表面有活化力。


植物不喜歡被動物吃的,就會製造多酚類化合物,既可驅蟲,又能為表面帶來色澤,還叫許多草食性動物倒盡胃口。


蚯蚓堪稱環保回收專家,攝食落葉及其他植物質,再把禁錮在廢棄物中,能賦予生命的碳釋放回泥土。


由黎貝克(Manuel Liebeke)及班迪(Jake Bundy)率領的團隊發現,14種蚯蚓的腸道裡有蚯蚓破防禦素,但蚯蚓的近親如水蛭、顫蚓體內並沒有。


班迪表示,若蚯蚓沒分泌蚯蚓破防禦素,那麼葉子無法分解,長久便在地上堆厚堆高,人類的鄉間地區會面目難辨,整個自然界的碳循環系統也就中斷。[13]



饲养


常见的饲养蚯蚓的方法有器具饲养法、土池饲养法和卧床饲养法。饲养蚯蚓的场地应夏凉避光,冬季避风向阳,并防止蚂蚁、蟑螂、蛙类或鼠类的侵袭,要防止农药、烟雾等的污染,每平方米可养3万条蚯蚓。此外还要控制空气与土壤的湿度和温度,保持饲养场的安静。蚯蚓爱吃的饲料是饲养土,由树叶、稻草、杂草、蛋壳、动物尸体、禽畜粪便、制糖等工业下脚料,以及污泥等组成。要注意饲料中产生的甲烷、氨、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会令蚯蚓中毒而死。要将大的蚯蚓和小的蚯蚓及时分离。[14]



分类

































































































分类和所处地区
学名 分布

单向蚓亚目
Haplotaxina
滑蚓科 Glossoscolecidae
单向蚓科 Haplotaxidae

链胃蚓亚目
Moniligastrina
链胃蚓科 Moniligastridae 东亚

正蚓亚目
Lumbricina
正蚓科 Lumbricidae 北半球温带地区、温哥华岛、加拿大、日本、欧亚大陆
蚓科 Ocnerodrilidae 中美洲、南美洲、非洲
棘蚓科 Acanthodrilidae 非洲、北美洲东南部和内陆地区、中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八毛蚓科 Octochaetidae 中美洲、南美洲、西部非洲、印度和新西兰、澳大利亚
钜蚓科 Megascolecidae 东南亚、大洋洲、北美洲西北部
舌文蚓科 Glossoscolecidae 中美洲、南美洲北部
真蚓科 Eudrilidae 非洲热带地区
异尾蚓科 Alluroididae
Hormogastridae 欧洲
Sparganophilidae 北美洲
Exxidae 中美洲、加勒比地区
- 综族蚓科 Syngenodrilidae
Almidae 非洲、南美洲


參考來源



引用





  1. ^ 李曼韻. 生物課好好玩. 小麥田. 2016: 43–47. ISBN 9869262368. 


  2. ^ Giant Gippsland Earthworm. Museum Victoria. [2013-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4). 


  3. ^ 唐代韩愈《弥明石鼎联句》: “时于蚯蚓窍,微作苍蝇鸣。”東方虬《蚯蚓賦》:“雨欲垂而乃見,暑即至而先鳴,乍逶迤而蟮曲,或宛轉而蛇行”。宋代苏轼《瓶笙》: ”陋哉石鼎逢弥明,蚯蚓窍作苍蝇声。”歐陽修《杂说》:”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然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崔豹《古今注》云: ”蚯蚓,一名婉嫂,一名曲蟮,善长吟于地中。”


  4. ^ 《本草拾遺》:“療溫病大熱,狂言,主天行諸熱,小兒熱病癲癇。”《本草綱目》:“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諸熱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經絡也。”


  5. ^ 《辨證奇聞》(1687) 說:“夫祟最喜潔而惡穢,蚯蚓入水則水穢矣。穢宜鬼魅之所惡,然而水則投病者之喜,病者欲自飲,祟不得而禁之也。”


  6. ^ 地龍.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2017-10-20]. 


  7. ^ 見《正字通.虫部》。


  8. ^ 蚯蚓。《爾雅.釋蟲》:「螼蚓,蜸蚕。」《郭璞.注》:「即䖤蟺也。江東呼寒蚓。」《邢昺.疏》:「螼蚓,一名蜸蚕,即䖤蟺也。廣雅云:『䖤蟺,蚯蚓也。』月令:『四月,蚯蚓出。十一月,蚯蚓結。』是也。」


  9. ^ 蚯蚓兩字的合音,又叫「螼蚓」。


  10. ^ 《說文》:「䖤蟺也。」《玉篇》:「蚯蚓也。」《嵆康 · 琴賦》:「䖤蟺相糾。見䖤字註。」


  11. ^ 蚯蚓的別稱,原指鱔魚。


  12. ^ 蔡景仙. 奥秘世界知识文库丛书. 青苹果数据中心. 2015-07-20. 


  13. ^ 潘勛. 研究:蚯蚓大成功之謎破解. 中时电子报. 旺報. 2015-08-05 [2017-10-20]. 


  14. ^ 陈晓丹. 宠物喂养小窍门. 青苹果数据中心. 2013-12-17. 




書目



  • 陳美玲. 蚯蚓: 親親自然138. 親親文化. 2012-07-01. ISBN 9867988906. 


外部連結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did Captain America manage to do this?

迪纳利

南乌拉尔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