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經濟
貨幣
港元 (HKD)
財政年度
4月1日 – 3月31日
貿易組織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與世界贸易组织
統計数据

國內生產總值


購買力: $5519億 (2015年)
- 排名:
第37/38名
- 增長率:
2.1% (2015年第一季度)[1]
- 人均:
311,479 HKD(2015年)
40,139 USD(2015年)[2]
- 按產業分布:
農業(0.1%),工業(9%),服務業(90.9%) (2008年)

通货膨胀(消費者物價指數)

3.6% (2014年)[3]
贫困人口比率
19.9%(2016年,在政府「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前)[4]
基尼系数
0.539(2016年)[5]
勞動力
3,960,700(2017年8月至10月臨時數字)[6]
主要產業
紡織品、服裝、旅遊、銀行、航運、電子、塑料製品、玩具、手錶、鐘錶
經商容易度
第2[7]
對外贸易
出口
$4564億 (2013年)
主要出口夥伴
 中國 54.1%
 美國 9.9%
 日本 4.2% (2012估计)[8]
進口
$5206億 (2013年)
主要進口夥伴
 中國 46.9%
 日本 8.4%
 臺灣 7.5%
 韩国 5.0%
 美國 4.7% (2012估计)[9]
公共財政
國債
HK$15億 (2014年)
收入
HK$593.3億 (2013年)
支出
HK$542.3億 (2013年)
經濟援助
N/A
信貸評級
標準普爾:[10]
AAA (国内)
AAA (国外)
AAA (转让及可兑换性)
展望: 穩定[11]
穆迪:[11]
Aa1
展望: 穩定
惠譽:[11]
AA+
展望: 穩定

主要數據來源: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
除非另外說明,所有數據均以美元表示。









Hong Kong Exchange Trade Lobby 2005.jpg


本條目為香港經濟系列之一



就業



農業 - 漁業 - 礦業



能源 - 製造業



商業



證券及期貨交易



恒生指數



貨幣 - 聯繫匯率制度 - 外匯基金



金融(管理) - 銀行



地產



通訊及廣播



港口 - 貿易



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旅遊業 - 港澳個人遊


消費物價指數



其他香港系列


文化 - 地理
歷史 - 政治 - 教育
香港主題首頁




香港經濟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自由市場經濟系統。香港是國際商業、貿易及金融樞杻,服務業主導程度極高,其中貿易及物流业(2015年該業增加值佔GDP的22.3%)、金融服務业(17.6%)、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业(12.3%)、旅遊业(5%)是香港经济的四大传统产业[12]。此外,曾蔭權任特首時曾提出推動發展六大產業,包括文化及創意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以及環保產業;2015年,這六項產業的增加值佔GDP的8.9%[13]


在國際排名方面,於2016年,香港連續第22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在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中排名第一[14],新加坡及澳洲僅隨其後[15]。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2016-2017》中,香港排名全球第九,连续五年跻身全球十大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行列[16]




目录






  • 1 簡述


  • 2 歷史簡介


    • 2.1 轉口貿易主導時期


    • 2.2 製造業主導時期


    • 2.3 金融業主導時期


    • 2.4 1997年-2007年


    • 2.5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金融海嘯)至今




  • 3 經濟统计數據


  • 4 部門經濟


  • 5 能源


    • 5.1 電力


    • 5.2 石油、天然氣




  • 6 進出口貿易


  • 7 貨幣


  • 8 相關條目


  • 9 参考文献


    • 9.1 引用


    • 9.2 网页




  • 10 外部链接





簡述



































香港是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全球五大貿易港之一。據國際結算銀行調查顯示,2013年,香港是亞洲第三大和全球第五大外匯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額為2,750億美元。以市值計算,截至2013年底,香港是亞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六大證券市場。香港交易所共有1,643家公司上市,其中179家公司在創業板掛牌。香港股市總市值達3.1萬億美元。香港也是亞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在2013年底管理的基金總額約佔整個地區的19%。在2009年至2011年,香港交易所連續3年成為全球新股集資金額最多的交易所。[17]


政府一直堅持維持低稅率的政策,以鼓勵貿易和生產,與其他國家的稅率相比,香港稅項相對上比較優惠。此外,香港憑著「一個沒有貿易障礙的免稅港、政府在經濟方面干預很少(實行積極不干預政策)、極低通脹、資金流動及對外投資障礙極少、金融與銀行業限制極少、薪酬與價格干預很少、產權觀念牢固、維持低程度的規管以及非常規市場活動很少」等的特點,積極不干預自由市場,因而連續第12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經濟自由度指數獲評為「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系」(2006年1月9日),在《福布斯》2014年进行的“全球最适宜经商的国家和地区”评比中,香港排名全球第二[18]。另外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以來替香港改變貪污成風的氣象成為廉潔之都,為公平貿易提供一個良好的空間,成功吸引大量外資投入本港。而且高效率的物流服務包括擁有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之一與最大貨櫃吞吐量及優秀的國際機場都對香港的未來作出貢獻。現時香港國際機場自2001年起連續五年獲榮為「全球最佳機場」。


近年由於中國大陸的經濟開放,自1990年代香港的傳統工業致力進行經濟轉型,尤其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不少製造業都將工序移到中國內地,因此很多工人因此而失業或轉向服務業,2003年統計香港是全球第十大服務出口地,加上完善的司法制度和新聞自由,超過3200間國際企業選擇在香港設立亞洲區總部或辦事處,主要從事的業務包括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其他商用服務(例如會計、廣告、法律等行業)、銀行和金融、製造業、運輸及相關服務。香港亦是世界上備受歡迎的營商及大型會議舉辦地點。每年有超過300個國際會議及展覽會在香港舉行。



歷史簡介


從古代一直至清朝中葉,本土的經濟主要依靠農業、漁業、鹽業[19]等第一產業、石灰[19]、瓷器[19]及航運業[20][21][22]。在有限的天然資源之下[23],曾经有採珠業[19]、香木業[19][21][22]、礦業[24]。大致上做到自給自足。這個情況要到英國於1842年建立香港才開始有變化。



轉口貿易主導時期


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水深港闊,乃天然良港,統治香港初期(後來取消了),便宣佈香港為自由港,從此來往中國及歐洲各國的貨物及資金開始在香港聚集。英國商人不但在香港興建貨倉及碼頭等海港設施,還開辦了洋行及銀行等貿易配套。不少華人亦從事如搬運及運輸等與貿易相關的業務,而部份華商也來港設立南北行經商。隨著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大大縮短來往歐洲至香港的航程,使香港的轉口貿易更為繁盛。


在工業方面,19世紀時香港主要依賴造船業,在紅磡及香港仔等地均設有船塢。至20世紀初,香港工業也開始有所發展。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工業生產受到影響,使香港多了不少工廠,以九龍一帶為多。



製造業主導時期


香港日佔時期,香港經濟幾乎癱瘓。但在1945年香港重光後,香港經濟旋即迅速復原。但隨著1950年韓戰爆發,聯合國宣佈向中國大陸地區實施禁運,使香港不能再依賴作為轉口港支持經濟,很多物資也需要自給自足。適逢當時不少逃離中國大陸的人士都是具有一定資本的工業家,加上其他難民可以作為廉價的勞動力,使香港工業的發展開始迅速發展。香港也由轉口港轉型為一個輕工業城市。連帶的造船業、航運業以至金融業也於這段時期得到了發展。



  • 背景:香港日佔時期

  • 影響:香港由轉口港轉型為一個輕工業城市。連帶的造船業、航運業以至金融業也於這段時期得到了發展。



金融業主導時期





香港地產主導時期



  • 背景:1970年代,台灣、新加坡及南韓等地大力發展工業,對香港構成直接競爭,香港製造業開始失去獨當一面的地位。1970年代末,歐美等地保護主義抬頭,加上中國大陸開始改革開放,均對香港工業構成負面影響。因此自1980年代起,香港經濟面臨再一次轉型,由工業重鎮逐漸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

  • 影響:從八十年代後期起開始有結構性失業[25][26][27]



1997年-2007年



  • 背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根據《中英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至中國,並成立特別行政區。

  • 政府措施:港澳個人遊

  • 影響:一方面使香港走出2000年代以來和SARS後之長期經濟低迷,帶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造成中港矛盾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金融海嘯)至今


  • 影響:中國加入世貿的影響、中港經濟一體化、人口老化、經濟轉型、產業單一化、高度受外來因素影響(特別是中國大陸)


經濟统计數據


























































































































































標題
同比

政府收入
4787億港元(2014/15年)

利得稅:
1378億港元(2014/15年)

博彩稅:
195億港元(2014/15年)

地價稅:
778億港元(2014/15年)
經營盈餘: 825億港元(2014/15年)
綜合盈餘: 728億港元(2014/15年)
財政儲備: 9357億港元(2016/17年)

政府消費開支
3962億港元(2014/15年)
外匯與黃金儲備 4,080億美元31,800億元(2017年7月7日)
外債 $73,227億港元(2011年9月30日)
經常帳戶餘額: $337億港元(2011年9月30日)
整體貨物出口 36052.79億港元(2015年) 下跌1.8%
整體服務輸出: 8269.95億港元(2014年) 上升1.8%
整體貨物進口: 40464.20億港元(2015年) 下跌4.1%
整體服務輸入 5734.31億港元(2014年) 下跌1.68%
通貨膨脹率(消費價格): +3.0%(2015年)
失業率: 1-2%(八十年代)
3%以上(九十年代中期)
7-8%(2002至03年間)
3.3%(2015年)

勞動力: 390.98萬人(2015年)

製造業勞動力:
2.5%(2015年)

建築業勞動力:
2.6%(2015年)
(批發零售、餐飲、飯店)勞動力: 28.1%(2015年)
(金融、保險、房地產)勞動力: 8.9%(2015年)
(交通和通信)勞動力: 7.3%(2015年)
(社團和社會服務)勞動力: 12.8%(2015年)
本地生產總值: 23,917.24億港元(2015年) 上升6.2%
人均生產總值: 328,117.00港元(2015年) 上升5.2%
零售業總銷貨價值: 4366億港元(2016年) 下跌8.1%
食肆總收益價值: 1,074億港元(2016年) 上升2.9%
私人消費開支: 12321.47億港元(2011年) 上升8.4%

其他


  • 2011年固定資本形成:4142.85億港元(上升7.3%)2011年

  • (2004年)投資(固定資產): GDP的22.7%

  • 對外金融資產總值: $2億元(2011年9月30日)

  • 對外金融負債總值: $1億元(2011年9月30日)

  • 對外金融資產淨值: $5億(2011年9月30日)


以上數據不包括公共部門[28]



部門經濟


農產品:

  • 新鮮蔬菜、家禽、魚、豬肉

行業:


  • 紡織品、服裝、旅遊業、銀行業、海運、電子行業、塑料、玩具、鐘錶

工業生產增長率:

  • 1%(2004年)

香港農產品由於地方有限,主要依賴內地進口,但亦有少量香港本地農作。



能源






佐敦廟街




旺角西洋菜南街的紅色公共小巴



電力


現時香港有2間政府發牌的電力公司,分別為中華電力(中電)和香港電燈(港燈)。
近年,由於港燈連番加價,有建議「兩電聯網」措施,而另外有一間香港公司名為中港電力則希望能與中國內地組成跨境電力聯網加入競爭行列。


產電量:

  • 400.1億千瓦/小時(2003年)

電力消耗:

  • 384.5億千瓦/小時(2003年)

電力輸出:

  • 30億千瓦/小時(2003年)

電力輸入:

  • 104億千瓦/小時(2003年)


石油、天然氣


香港境內缺乏天然資源及能源,不生產石油和天然氣,完全依賴進口,所以對國際油價非常敏感。


石油消耗:

  • 每日257,000桶(2001年)

天然氣消耗:

  • 68,090萬立方米(2001年)

天然氣輸入:

  • 68,090萬立方米(2001年)


進出口貿易



出口:

  • $3826億(2010年)

進口:

  • $4130億(2010年)

日用品出口:

  • 電子儀器設備、紡織品、服裝、鞋類、鐘錶、玩具、塑料、寶石

主要出口地區:


  • 中國大陸(42.6%)、美國(8.7%)、日本(5.4%)(2003年)

日用品進口:

  • 電子儀器設備、紡織品、食品、運輸設備原料、半成品、石油、塑料;其中大份額再出口

主要進口地區:


  • 中國大陸(43.5%)、日本(11.9%)、臺灣(6.9%)、美國(5.5%)、新加坡(5%)、韓國(4.8%)(2003年)

香港是全球輸出成衣、鐘錶、玩具、遊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地區。



貨幣



Hk money.png

貨幣是港元($),代碼為HKD。香港硬幣目前流通的有1、2、5毫和 1、2、5、10元。香港目前流通的各種硬幣是1993年開始發行的,各面值硬幣正面均鑄有洋紫荊花圖案(過去是英國各朝代的君主肖像),以及中文「香港」和英文「HONGKONG」字樣,背面是面值和年號。金屬成份和邊緣:1毫為鋼芯鍍黃銅,平邊;2毫為鎳黃銅,曲形凸邊;5毫為鋼芯鍍黃銅,絲齒;1元為鋼芯鍍鎳,絲齒;2元為鋼鎳合金,曲形凸邊;5元為鋼鎳合金,絲齒凸邊和文字;10元為銅鎳合金或鎳黃銅,間斷絲齒。


為紀念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立,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行了一套回歸流通紀念硬幣,面值有1、2、5毫和1、2、5、10元,正面圖案與現行流通的硬幣完全一樣,均為洋紫荊圖案及中、英文「香港」字樣,背面有7種不同的圖案。10元鑄有橋樑圖案,象徵銜接、主權移交及順利過渡;5元鑄有5只蝙蝠圍繞中央圓形「壽」字,寓意壽富康寧;2元鑄有和合二聖圖案,一持荷花,一捧圓盒,取和諧好合之意;1元鑄有麒麟圖案,為傳說中的瑞獸;5毫鑄有牛圖案(1997年為牛年),象徵春耕時節,生意盎然;2毫鑄有兩隻尾部互相纏繞的蝴蝶風箏圖案,象徵歡樂和美好姻緣;1毫是鑄有中國傳統的帆船圖案,寓意一帆風順。


匯率:


  • 兌美元: 7.779(2004年)、7.7868(2003年)、7.7989(2002年)、7.7988(2001年)、7.7912(2000年)、7.7575(1999年)

從1983年起,香港一直實行聯繫匯率制度,每7.8港元兌1美元,可在7.75-7.85的範圍內自由浮動。



相關條目


  • 人民幣業務傑出大奬


参考文献



引用





  1. ^ National Income – Publications |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Censtatd.gov.hk. Retrieved on 11 August 2015.


  2. ^ National Income – Publications |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Censtatd.gov.hk. Retrieved on 11 August 2015.


  3. ^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消費物價指數月報 (PDF). 2014年6月 [2014-12-15] (中文(香港)‎). 


  4. ^ 貧窮青年住戶增三成 政府指因離家自立增多 原因只有一個?. 香港01. 2017-11-18. 


  5. ^ 最新堅尼系數0.539 貧富懸殊45年來新高. 2017-06-09. 


  6. ^ {{cite web|url=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711/16/P2017111600359.htm%7Ctit016>香港年報2016 (PDF). 


  7. ^ Doing Business in Hong Kong 2013. World Bank. [22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18日). 


  8. ^ Export Partners of Hong Kong. CIA World Factbook. 2012 [23 July 2013]. 


  9. ^ Import Partners of Hong Kong. CIA World Factbook. 2011 [25 June 2013]. 


  10. ^ Sovereigns rating list. Standard & Poor's. [26 May 2011]. 


  11. ^ 11.011.111.2 Rogers, Simon; Sedghi, Ami. How Fitch, Moody's and S&P rate each country's credit rating. The Guardian (London). 15 April 2011 [31 May 2011]. 


  12. ^ 香港經濟的四個主要行業及其他選定行業,香港政府统计处


  13. ^ 香港经贸概况,香港经贸局


  14. ^ 香港政府新聞網,香港政府新聞網


  15. ^ 星島日報


  16. ^ 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World Economic Forum


  17. ^ 香港IPO集資額再超美國 籌309億美元奪三連冠新浪財經,2011年12月30日


  18. ^ 2014福布斯全球最适宜经商的国家和地区,福布斯中文网


  19. ^ 19.019.119.219.319.4 香港古代的經濟活動[永久失效連結]


  20. ^ 中國文化研究院:香港天后廟


  21. ^ 21.021.1 陳, 嘉文. 街知巷聞﹕新機場 / 沉香賊 偷走了沙螺灣. 明報. 2015年2月15日. 


  22. ^ 22.022.1 盛產香木銷海外


  23. ^ 林綺琪. 【香港有金礦?】全港半百礦場只得一個活化 可參考台灣金瓜石. 香港01 (香港). 2017年4月7日 [2018年8月] (中文(香港)‎). 朱晉德解釋,由於香港曾是火山活躍帶,處於板塊斷層上,所以擁有豐富的礦產。除了可直接取用作為建築材料的石礦場外,香港曾有約60個金屬及非金屬礦場,出產鉛、鎢、鐵、石墨等多種礦產。這些礦場現時已全部停止營運,但礦產仍未被完全開採……但根據1930年代的香港礦業有限公司分析報告,蓮麻坑礦場每噸礦石中只含有2至3盎司銀、0.04盎司的金。且開採出含金的礦石,還要經過選礦、冶煉才能取得該當中金的成份。朱晉德笑言,金的比例少到連肉眼看不見,估計沒有商業開採的價值。 


  24. ^ 評論編輯室. 近200年採石業歷史輝煌 創過百礦場 發展與保育可共存. 香港01. 2018年8月1日 [2018年8月]. 香港一直被指缺乏天然資源,研究團隊更發現,在1842年開埠時,全港的礦場超過一百個。團隊指出,香港古時位於活躍火山帶,出產的花崗岩屬於最優等的一級石材。 


  25. ^ 香港統計處︰二零零二年失業率的走勢


  26. ^ 香港統計處︰二零零三年失業率的走勢


  27. ^ 香港統計處︰二零一一年失業率的走勢


  28. ^ 政府統計處統計表:勞動人口、失業及就業不足統計數字




网页



  • 香港營商網(政府)- 營商環境

  • 香港概覽(政府)- 香港經濟體制

  • 香港政府統計處 - 主要經濟及社會統計指標

  • 1961年至今的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



外部链接


  • 香港經濟近況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did Captain America manage to do this?

迪纳利

南乌拉尔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