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兵制
Multi tool use
世兵制 為魏晉南北朝通行的一種強制部分國民世代當兵的制度,世兵制亦稱為軍戶制或士家制。創立於三國時期,盛於西晉,在東晉南朝時逐漸衰弱,北朝後期,世兵制逐漸為府兵制所取代。
目录
1 特色
2 起源
3 演進
4 評價
5 參考資料
特色
所謂的世兵制,意旨將士兵全家從普通百姓身份中抽取出來,且擔任士兵的人終身為兵。世兵制的士兵會被強制脫離民籍,改為軍籍,其家人也需改為軍籍,若士兵死亡,其妻子家產皆會分配至士家。
起源
春秋初期可被視為世兵制的萌芽期,齊國管仲要求士農階級的人,平時務農習武,戰爭時出兵打仗,而國家會贈與這些人土地做為俸祿。三國時期戰爭量較大,士兵需求日增,但土地非荒廢,便是被地主大量兼併。如此的情況下,需有一個募兵制度,來保持固定的兵源和恢複發展生產,三國曹魏變實施了「世兵制」,男丁終身爲兵,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不准更改。
演進
西晉時期延續了三國曹魏的世兵制,並加以完善。西晉武帝伐吳時,除了17歲以上的男丁為士兵,12、13歲或15、16歲的男丁,有時也會被強制入伍,有時甚至發奴爲兵,以補世兵之不足。東晉時期由於長時間的內戰,導致軍役勞役負擔龐大,世兵大量逃亡,世兵制便開始走向衰亡。
北魏基本上實施世兵制,原先多以鮮卑部族兵為編入軍戶的主要來源,但隨著鮮卑族日益加深的封建化,歸附的士兵,甚至叛逃者、罪人及其家屬被強制編入軍戶,軍戶的社會地位因此日趨下降,軍戶要免除軍籍爲民,必須經皇帝詔書允許。元朝,凡是列為軍籍的家戶就是軍戶,世代服兵役。軍戶的家人、財產皆注明在軍籍中,並加蓋官印,沒有“還爲民戶”的命令便不得更改。
在明朝,則是沿用元朝的軍民分籍制(世兵制的另一種稱呼),軍戶由衛所分别管理,並隨營屯戍。清朝,鴉片戰爭爆發後,八旗、綠營兵制敗壞,招寡士兵不再世襲,中國歷史上輾轉實行的世兵制(軍戶制)也走到了盡頭。
評價
世兵制是三國時期的一大創造,是在天下殘破、戶又銳減、徵募都難以規模實行的困難條件下誕生的新制度。士家當兵是世襲職業,作戰經驗豐富,作戰技能提高,有較強的戰鬥力。世兵制通過以眾將部曲的家屬為人質,加強了對眾將的控制,抑制了軍中豪強擁兵割據的傾向,保證了軍隊的集中統一,對於結束群雄割據、形成三國鼎立和全國統一,起了一定作用。但世兵制逐漸全面邊緣化,在整個社會階層結構中失去了應該有的合理定位,世兵制在接下來的漫長帝制社會中不但沒有隨着朝代更替而有過多的改變,還從法規制度層面變得更加系統和規範。因此,世兵制軍人地位實現機制,是造成我國傳統社會中軍人相對地位較低、生活窮困的重要制度淵源。
參考資料
http://www.twwiki.com/wiki/%E4%B8%96%E5%85%B5%E5%88%B6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70361.aspx
yYTXzQIVsfbt9l,v9ZkRz8m6Qz5ZmhKRlKoH2,KBTKSw 4fH8 wm1Gyhp,b6216Jx6iu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提示 :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校训 博文約禮 [1] [2] 创建时间 1963年10月17日 学校类型 法定(公立)、研究型 監督 主權移交前:英屬香港總督 主權移交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校董會主席 梁乃鵬博士 校長 段崇智教授 副校长 華雲生教授(常務副校長) 霍泰輝教授、吳基培教授 張妙清教授、潘偉賢教授 陳偉儀教授、吳樹培先生 教师人數 1,619 [3] 学生人數 25,489 [3] 本科生人數 20,147 [3] 研究生人數 5,342 [3] 校址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沙田市地段437號(大埔公路十一至十二咪左右(正門及崇基門)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坐标: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科學園路與澤祥街交界(東校門) 澤祥街18號(沙田凱悅酒店及工商管理學院)) 校區 新市鎮 总面积 134.4公頃(1,344,000平方米) [2] 代表色 紫與金 [1] 吉祥物 鳳凰 [1] 隶属 英聯邦大學協會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 ( 英语 : ASAIHL ) 國際大學協會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八大公立大學聯盟(譯自:HK8)[3] 网站 http://www.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 ( 英语: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縮寫为 CUHK ),簡稱 中文大學 、 中大...
10
1
I have a function that searches a vector of iterators and returns the iterator if its names matches a string passed as an argument. koalaGraph::PVertex lookUpByName(std::string Name,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ertices) { for (size_t i = 0; i < Vertices.size(); i++) { if(Vertices[i]->info.name == Name) return Vertices[i]; } } My question is how can I implement this as a lambda, to use it in connection with std::find_if ? I'm trying this: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 std::string Name; std::find_if(V.begin(), V.end(), [&Name]() {return Name == V->info.name;}) But it says that V an enclosing-function local variable cannot be referenced in a lambda body unless it is in the capture list.
...
坐标: 23°33′53″N 119°33′50″E / 23.564832°N 119.563924°E / 23.564832; 119.563924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山門與廟埕 漢語拼音 tiān hòu gōng 台羅拼音 má tsóo king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 澎湖縣馬公市長安里正義街1號 創建年份 不明 大明萬曆32年(1604年)之前 開基者 不明 廟格 闔澎公廟 本殿構造 五開間三進落 等級 國定古蹟 主神 天上聖母 例祭 農曆正月元宵、七月普渡 相关人物 沈有容、韋麻郎、施琅、藍木、黃良、陳玉峰 澎湖天后宮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名稱 澎湖天后宮 其他名稱 媽祖宮、娘媽宮、天妃宮 登錄等級 國定第一級古蹟 登錄類別 祠廟 登錄公告日期 1983年12月28日 開放時間 07:00 --17:00 材質 紅磚、土黃色花崗岩、泉州白石與黑色石階 參觀費用 免費參觀 所有權者 開台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澎湖天后宮 ,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闔澎公廟之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天后宮確切創建年代眾說紛紜,隨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出土,確定於大明萬曆卅二年(1604年)即已立廟。 [1] :48-53 天后宮早無定稱,稱 娘娘宮 、 天妃宮、娘媽宮、媽祖宮 或 媽宮 等稱呼在所多有。清朝領有台灣後,施琅宣稱克台戰役多賴天妃顯靈襄助,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晉天妃為天后,故今稱「天后宮」。 [2] :8-13 目录 1 沿革 1.1 明朝及明鄭時期 1.2 清領時期 1.3 日治時期 1.4 中華民國 2 奉祀 2.1 媽祖、千里眼、順風耳 2.2 註生娘娘 2.3 送子觀音 2.4 至聖先師 2.5 積慶公夫婦 2.6 天津媽祖像 2.7 虎爺 3 建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