Н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
西里尔字母Н
|
大寫字母 |
Н
|
小寫字母 |
н
|
Unicode編碼 |
大寫:U+041D 小寫:U+043D
|
西里尔数字 |
代表50
|
西里尔字母 |
斯拉夫语族字母
|
А |
Б |
В |
Г |
Ґ |
Д |
Ђ |
Ѓ |
Е |
Ѐ |
Ё |
Є |
Ж |
З |
З́ |
Ѕ |
И |
Ѝ |
І |
Ї |
Й |
Ј |
К |
Л |
Љ |
М |
Н |
Њ |
О |
П |
Р |
С |
Т |
Ћ |
Ќ |
У |
Ў |
Ф |
Х |
Ц |
Ч |
Џ |
Ш |
Щ |
С́ |
Ъ |
Ы |
Ь |
Э |
Ю |
Я |
|
|
|
|
|
|
非斯拉夫语族字母 |
А́ |
А̀ |
Ӑ |
А̄ |
А̊ |
А̃ |
Ӓ |
Ӓ̄ |
В̌ |
Ә |
Ә́ |
Ә̃ |
Ӛ |
Ӕ |
Ғ |
Г̧ |
Г̑ |
Г̄ |
Г̣ |
Г̌ |
Ҕ |
Ӻ |
Ғ̌ |
Ӷ |
Ғ̌ |
Ԁ |
Ԃ |
Ꚃ |
Ꚁ |
Ꚉ |
Д̆ |
Д̣ |
Ԫ |
Ԭ |
Ӗ |
Е̄ |
Е̃ |
Ё̄ |
Є̈ |
Ӂ |
Җ |
Ꚅ |
Ӝ |
Ԅ |
Ҙ |
Ӟ |
З̌ |
З̱ |
З̣ |
Ԑ |
Ԑ̈ |
Ӡ |
Ԇ |
Ӣ |
И̃ |
Ҋ |
Ӥ |
И́ |
Қ |
Ӄ |
Ҡ |
Ҟ |
Ҝ |
Ԟ |
К̣ |
Ԛ |
Ӆ |
Ԯ |
Ԓ |
Ԡ |
Ԉ |
Ԕ |
Ӎ |
Ӊ |
Ң |
Ԩ |
Ӈ |
Ҥ |
Ԣ |
Ԋ |
О́ |
О̀ |
О̆ |
О̂ |
О̄ |
Ӧ |
Ӧ̄ |
О̃ |
Ө |
Ө́ |
Ө̄ |
Ө̆ |
Ӫ |
Ҩ |
Ԥ |
Ҧ |
Р̌ |
Ҏ |
Ԗ |
Ҫ |
С̣ |
С̱ |
Ԍ |
Т̌ |
Т̣ |
Ꚑ |
Ҭ |
Ꚋ |
Ꚍ |
Ԏ |
У̃ |
Ӯ |
Ӱ |
Ӱ́ |
Ӳ |
Ү |
Ү́ |
Ұ |
Х̣ |
Х̱ |
Х̮ |
Х̑ |
Ҳ |
Ӽ |
Ӿ |
Һ |
Ԧ |
Ꚕ |
Ҵ |
Ꚏ |
Ҷ |
Ӵ |
Ӌ |
Ҹ |
Ꚓ |
Ꚗ |
Ꚇ |
Ҽ |
Ҿ |
Ы̆ |
Ы̄ |
Ӹ |
Ҍ |
Э̆ |
Э̄ |
Э̇ |
Ӭ |
Ԙ |
Ӭ́ |
Ӭ̄ |
Ю̆ |
Ю̈ |
Ю̈́ |
Ю̄ |
Я̆ |
Я̄ |
Я̈ |
Ԙ |
Ԝ |
Ӏ |
|
|
曾经使用的字母 |
Ꙁ |
Ꙃ |
Ꙅ |
Ꙇ |
Ꙉ |
Ҁ |
Ѻ |
ОУ |
Ꙋ |
Ѡ |
Ѽ |
Ꙍ |
Ѿ |
Ꙏ |
Ѣ |
Ꙑ |
Ꙓ |
Ꙕ |
Ꙗ |
Ѥ |
Ѧ |
Ꙙ |
Ѫ |
Ꙛ |
Ѩ |
Ꙝ |
Ѭ |
Ѯ |
Ѱ |
Ѳ |
Ѵ |
Ѷ |
Ꙟ |
Ꙡ |
Ꙣ |
Ꙥ |
Ꙧ |
Ꙩ |
Ꙫ |
Ꙭ |
ꙮ |
Ꚙ |
Ꚛ |
|
|
|
|
|
|
|
西里尔字母列表
|
|
Н, н(称呼为 эн, en)是一个广泛用在斯拉夫语言的西里尔字母,由希腊字母 Ν 演变而成。
它的形状虽然像拉丁字母 H,但是它与拉丁字母 H 无关。与它有关的是 N。
字母的次序
在俄语、白俄罗斯语字母中排第15位,在乌克兰语字母中排第18位,在保加利亚语字母中排第14位,在塞尔维亚语字母中排第16位,在马其顿语字母中排第17位。
音值
通常为 /n/,在腭化元音前代表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nʲ/(此规则不适用于塞尔维亚语和马其顿语)。
在汉语西里尔转写中,此字母代表/ŋ/音。
字符编码
字符编码 |
Unicode |
ISO 8859-5 |
KOI-8 |
GB 2312 |
HKSCS
|
大写 Н |
U+041D |
BD |
EE |
A7AF |
C842
|
小写 н |
U+043D |
DD |
CE |
A7DF |
C863
|
參考文獻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Булич С. К.,. Н.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Брокгауза и Ефрона: В 86 томах (82 т. и 4 доп.). СПб.. 1890—1907.
Карский Е. Ф.. Славянская кирилловская палеография 2-е изд., факсимильное 2700 экз. Л., М.(факс.): Из-во АН СССР; из-во «Наука» (факс.). отв. ред. акад. В. И. Борковский. 1928, 1979 (факс.): 195, 494. (俄文)
参看
外部連結
維基詞典中與Н有關的條目
維基詞典中與н有關的條目
Н.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Брокгауза и Ефрона: В 86 томах (82 т. и 4 доп.). СПб.. 1890—1907.
ua6 ZoqNDFh,KNK8aE X snOcjtuvFBfrLjBAw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提示 :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校训 博文約禮 [1] [2] 创建时间 1963年10月17日 学校类型 法定(公立)、研究型 監督 主權移交前:英屬香港總督 主權移交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校董會主席 梁乃鵬博士 校長 段崇智教授 副校长 華雲生教授(常務副校長) 霍泰輝教授、吳基培教授 張妙清教授、潘偉賢教授 陳偉儀教授、吳樹培先生 教师人數 1,619 [3] 学生人數 25,489 [3] 本科生人數 20,147 [3] 研究生人數 5,342 [3] 校址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沙田市地段437號(大埔公路十一至十二咪左右(正門及崇基門)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坐标: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科學園路與澤祥街交界(東校門) 澤祥街18號(沙田凱悅酒店及工商管理學院)) 校區 新市鎮 总面积 134.4公頃(1,344,000平方米) [2] 代表色 紫與金 [1] 吉祥物 鳳凰 [1] 隶属 英聯邦大學協會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 ( 英语 : ASAIHL ) 國際大學協會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八大公立大學聯盟(譯自:HK8)[3] 网站 http://www.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 ( 英语: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縮寫为 CUHK ),簡稱 中文大學 、 中大...
10
1
I have a function that searches a vector of iterators and returns the iterator if its names matches a string passed as an argument. koalaGraph::PVertex lookUpByName(std::string Name,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ertices) { for (size_t i = 0; i < Vertices.size(); i++) { if(Vertices[i]->info.name == Name) return Vertices[i]; } } My question is how can I implement this as a lambda, to use it in connection with std::find_if ? I'm trying this: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 std::string Name; std::find_if(V.begin(), V.end(), [&Name]() {return Name == V->info.name;}) But it says that V an enclosing-function local variable cannot be referenced in a lambda body unless it is in the capture list.
...
波音707 美國電影演員约翰·特拉沃尔塔所擁有的波音707-138B(編號:N707JT),塗上該機於澳洲航空服役期間的塗裝。 類型 四发喷气中长程3-3式窄体干线民用飞行器 生產公司 波音 首次飛行 1957年12月20日 服役 1958年10月26日(泛美航空) 使用狀態 已停產,少量服役 主要用戶 泛美航空 美國航空 中華航空 其它用戶 聯合航空 生產年份 1958-1979 生產數量 1010 [1] 單位造價 430萬美元 (1955年價格) [2] 發展自 波音367-80 衍生機型 波音720 波音707 是美國波音公司在1950年代研發的首款四引擎噴气客機,載客量為140至189人,航程為2,500至5,750海里(4,630至10,650公里) [3] 。 707是波音首款噴气客機,採用後掠翼、發動機吊舱等新式設計。雖然707並非世上首款噴气客機,卻是第一款取得成功的噴气民航客機,支配了1960至1970年代的民航市場,開啟了「噴气時代」,使波音取代道格拉斯公司成為最大的民航飛機製造商之一,之後並發展出各型號7x7噴气客機,而727、737和757都是以707機身為基礎。 707是發展自波音367-80,該原型機於1954年首飛。由於機身寬度不足無法滿足客戶需要,於是把367-80的機身擴寬至148英寸。707首個型號為707-120,採用普惠JT3C發動機,在1957年12月20日首飛,首個使用707的公司是泛美航空,於1958年10月26日投入服務。之後的衍生型號有機身縮短型-138、機身延長型-320、勞斯萊斯發動機型-420。在1960年代初,由於更具燃油效益的發動機出現,波音便把新製造的707更換為新式發動機,並在原有型號加上B字以作標識。 波音707在國內、國際、貨運航線和軍事上廣泛地使用。包括720在內,波音一共交付了1,010架波音707,最後一架在1978年交付。而波音共生產了超過800架軍用型號。最後一家營運707客機的航空公司是伊朗薩哈航空,該707已在2013年停運 [4] ,目前只有少量私人机和军用改型仍在服役。 目录 1 發展 1.1 367-8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