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暴雨警告信號









香港暴雨警告信號是香港出現暴雨或預測將有暴雨時,由香港天文台發出的警告信號。此警告系統獨立於其他天氣警告之外[1]。暴雨警告信號將透過香港各電台及電視台廣播,其中電視螢光幕會在節目播出期間出現顏色雨雲標誌。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目的是及早提醒市民香港將會下大雨,可能造成嚴重混亂,並確保各緊急服務機構及部門都已經準備就緒,隨時處理因暴雨可能造成的緊急事故。




目录






  • 1 各類暴雨警告定義及應變措施


  • 2 香港暴雨成因


  • 3 歷史


  • 4 爭議及誤解


  • 5 局部地區大雨報告


  • 6 發出紀錄


  • 7 暴雨警告紀錄之最


    • 7.1 生效時間最長及最短的暴雨警告


      • 7.1.1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7.1.2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7.1.3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7.1.4 總生效時數




    • 7.2 1小時內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紀錄


    • 7.3 最早發出全年首個暴雨警告


    • 7.4 最晚發出全年最後一個暴雨警告


    • 7.5 最晚發出全年首個暴雨警告


    • 7.6 最早發出全年最後一個暴雨警告


    • 7.7 發出最多單一暴雨警告的年份


    • 7.8 發出最少單一暴雨警告的年份


    • 7.9 發出最多暴雨警告的年份


    • 7.10 發出最少暴雨警告的年份


    • 7.11 發出最多暴雨警告的日子




  • 8 參考文獻


  • 9 相關條目


  • 10 外部連結





各類暴雨警告定義及應變措施























信號
圖示
定義及應變措施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Amber Rainstorm Signal.png
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30毫米的大雨,且雨勢可能持續。一些低窪地帶及排水欠佳的地區會出現水浸。可能受大雨及水浸影響之市民應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以防止可能引致的損失。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Red Rainstorm Signal.png
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的大雨,且雨勢可能持續。持續的暴雨已經或將會導致道路嚴重水浸和交通擠塞。暴雨亦可能影響學校上課時間。家長、學生、學校當局及校車司機均應留意電台及電視台有關學校的公佈。有需要外出的人士應小心考慮天氣及道路的情況及注意安全措施。學生應留在家中。如已返抵學校,則應留在校內,直至放學時間及情況安全適宜回家,方可離開。上學途中的學生應繼續回校,除非前面路面或交通情況並不安全。校車司機應確保接載學生到安全地方(通常為就讀的學校),除非前面路面或交通情況不許可。校方應安排學校開放,並有足夠人手照顧已抵達學校的學生,直至情況適宜學生回家為止。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Black Rainstorm Signal.png
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的豪雨,且雨勢可能持續。由於道路嚴重水浸及天氣情況惡劣,市民應留在安全地方暫避。在黑色暴雨警告仍然生效及交通情況未改善之前,不應外出。空曠地方工作的人士應停止戶外工作,並到安全地方暫避。政府呼籲僱主不應要求僱員上班,除非有關暴雨時的工作安排已有事先協定。如果僱員已經在黑色暴雨警告前上班,便應留在原來工作地點,除非該處會有危險。


香港暴雨成因


香港的暴雨成因大多為低壓槽,據天文台統計,在1998年更改暴雨警告系統後至2017年間發出的21個黑色暴雨警告當中,超過60%成因均是低壓槽[2],其次是熱帶氣旋及西南季候風,分別佔28.6%及4.8%,高空擾動佔4.8%,同時這個黑色暴雨警告為有紀錄以來最短的一個[3]



歷史


為教育市民在惡劣天氣下的應變方法,天文台早在1967年4月設立暴雨及雷暴警告信號,其中暴雨警告信號表示過去一小時已經錄得50毫米的雨量[4]。不過該信號只供政府部門內部使用,以提高政府部門對自然災害的預防能力,而不作公開發佈。


1992年5月8日早上,受徘徊於華南的低壓槽影響,香港出現暴雨,天文台錄得由早上6時至7時的一小時內降雨量達109.9毫米,打破當時紀錄(該紀錄已先後在2006年7月16日及2008年6月7日被打破)[5],市面出現嚴重混亂。事件後不久天文台建立新一套暴雨警告系統,取代1967年起使用的舊警告,最初分綠色、黃色、紅色及黑色四個級別。第一階段的綠色及黃色暴雨警告具有預報成份,但與舊警告一樣,只會向政府部門及公共服務機構發出;而第二階段的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則根據香港境內實際錄得的雨量而發出,向市民公開發佈。























顏色 意義[4][6]
綠色 預料未來12小時內會有顯著雨量。
黃色 預料未來6小時內,香港境內會有超過50毫米雨量。
紅色 暴雨已經開始,在過去一小時或更短時間內,香港廣泛地區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
黑色 在過去兩小時或更短時間內,香港境內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

1997年6月4日早上香港受暴雨影響,天文台在早上7時05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7]。由於紅雨警告在學生上學途中發出,而當時的教育署亦並無宣佈停課,情況頗為混亂。1998年3月,天文台接納申訴專員公署就暴雨下上課安排的調查報告的建議[8],開始向市民公開發佈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綠色暴雨警告信號同時被刪除,以及將黑色暴雨警告的定義修訂至現行制度。修改後三個級別的暴雨警告信號均具有預報成份,並一直沿用至今。


由1999年起,天文台盡可能會在廣泛地區下大雨之前,在「每小時溫度濕度報告」指出短期內/未來一兩小時/未來數小時香港廣泛地區可能會受大雨影響。2011年起透過「特別天氣提示」顯示,而天文台微博及Twitter則顯示為「大雨預報」。



爭議及誤解




在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香港的商場均有通知牌讓市民獲悉


雖然現行暴雨警告系統中包括了預報成份,天文台亦爭取在上班上課時間大雨出現前一兩小時發出黃雨警告,並在雨量達到指定水平前發出紅雨及黑雨警告[9],但暴雨警告信號的預警時間一般極短,2006年、2010年、2014至2015年更發生所有級別的暴雨警告信號在1小時內全部發出之情況(當中2006年更兩度出現)。由於雷雨區的強度變化急劇和難以預計,很多時候雨勢在信號發出後即減弱,令外界普遍感覺天文台預報暴雨能力不高。另外因香港各區雨量差異大,天文台發出暴雨警告信號期間會與市民感受到的情況不符,亦引起市民不滿。


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多次引起爭議,亦與信號與停工停課安排掛鈎有關。近年不少市民會在暴雨情況下,直接致電香港天文台香港氣象中心,表達對發出信號安排的不滿[10]。不少市民甚至僱主不明白暴雨影響時間一般遠比熱帶氣旋吹襲為短,誤以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應變措施與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的措施相同,以為在發出信號後即時下班回家,未有依照當局呼籲留在安全地方暫避,結果導致更多不便及混亂。



局部地區大雨報告


2016年4月13日早上香港受暴雨影響,天文台在早上6時半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不過大部份市民根據當日的降雨情況,認為天文台應改發更高暴雨信號,引起爭議。但根據天文台當日雨量紀錄,大部份地區一小時雨量只有50毫米以下;早上6時45分至7時45分期間,只有元朗、屯門及大埔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而7時45分至8時45分期間,亦只有離島和南區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天文台解釋當時的雨量未達到發出紅色或更高暴雨警告信號的標準,而期間雷雨帶移動速度快且逐漸減弱,加上影響範圍不廣泛,故天文台根據準則只維持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1]。但天文台事後亦因應不因地區的雨量差異,在同年7月28日起推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服務[12]。當香港個別地區錄得每小時雨量達到或超過70毫米,有可能引致嚴重水浸並構成危險,但如當時雨勢未擴展至香港廣泛地區並達至須要發出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指標時,天文台會發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並透過「特別天氣提示」顯示,列出受影響地區及已錄得的雨量,提醒市民有關地區可能已經因大雨而引致水浸,以作出相應的防禦措施。


由於新界北部已有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提醒該區(包括北區及元朗區)市民大雨可能引發之水浸風險,因此「局部地區大雨報告」只適用於香港其他地區。然而有一地區及新界北部某一地區同時錄得一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天文台亦會在「局部地區大雨報告」列出。


另一方面局部地區大雨報告可能會與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同時發出,但當天文台預計大雨有機會擴展至廣泛地區並達至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指標時,則會發出有關暴雨警告信號,並取消局部地區大雨報告。



發出紀錄


自暴雨警告信號系統於1992年設立以來,香港每一年均會發出暴雨警告信號,以下是各年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次數(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13]
















































































































































































































年份 黃色 紅色 黑色 備註

1992
不適用
1
1
7月18日受熱帶風暴菲爾正面吹襲,首次發出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1993
2
1


1994
4
1
7月22日一天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1995
2
0


1996
2
0


1997
6
2



  • 香港主權移交當日先後發出紅色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略影響當時中英政權交接過程
    連續3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7月1日至3日)

  • 受颱風思蒂影響,8月22日先後發出紅色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1998
22(21+1)
5(4+1)
1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開始公開發佈,4月12日首次發出


1999
20(18+2)
5(4+1)
2

  • 受颱風森姆掠過香港影響:

    • 短短3天內發出3次紅色及2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8月23日至8月25日)

    • 連續3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8月23日至25日)

    • 惟一一次連續2日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8月23日及24日)




2000
31(27+4)
6

3


  • 發出最多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

  • 4月3日、5月2日、8月3日、8月4日、8月24日一天內兩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為最多日數兩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年份(5日)

  • 非取代最高信號情況下,首次於同一場暴雨內兩次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4月14日),亦為1994年以來首次一日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8月24日直接取消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並非以較低信號取代,為1998年有紀錄以來首次



2001

4034+6)
9
1


  • 歷來發出最多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

  • 連續2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1999年以來首次,並於5日內兩度出現(6月8日至9日、11日至12日)

  • 連續5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 繼2000年後再度直接取消黑色暴雨警告信號(9月2日)



2002
20(19+1)
2
0


2003
17(16+1)
1
0

  • 6月10日一天內三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2004
16(15+1)
2(1+1)
1
5月8日受高空擾動影響發出超過2年半以來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同時這個黑色暴雨警告為有紀錄以來最短的一個

2005
16
1
0


2006
25(19+6)

118+3

3


  • 全年首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即達最高信號,1998年有紀錄以來首次(4月24日)

  • 發出最多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年份

  • 發出最多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

  • 天文台總部1小時內錄得115.1毫米雨量(7月16日凌晨2時至3時,紀錄至2008年6月7日再被打破),打破1992年5月8日紀錄(109.9毫米)

  • 不足一小時內先後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同年內兩度出現(6月9日、7月16日),為設立此警告系統以來首兩次

  • 6月9日一天內三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2007
12(10+2)
2
0


2008
21(17+4)
7(6+1)
2


  • 受颱風浣熊影響:

    • 全年首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即達最高信號,繼2006年後首次(4月19日)

    • 直接取消黑色暴雨警告信號,2001年以來首次(4月19日)



  • 天文台總部1小時內錄得145.5毫米雨量(6月7日早上8時至上午9時),打破2006年7月16日紀錄(115.1毫米)

  • 受颱風風神影響,連續2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6月25日至26日),繼2001年以來首次



2009
20(19+1)
2
0

  • 歷來最早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3月5日,紀錄於2016年1月5日被打破),並於3小時內兩度發出


2010
17(15+2)
7(6+1)
2


  • 受颱風燦都影響,繼2006年後不足一個小時內先後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7月22日)

  • 繼1999年後首次1星期內兩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7月22日、7月28日)

  • 首次在7月份兩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7月22日、7月28日)

  • 受強烈熱帶風暴莫蘭蒂影響,繼2008年以來首次連續2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9月9日至10日)



2011
14(13+1)
2
0
5月22日11小時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為2000年以來首次一日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2
19
2
0


2013
23(21+2)
2
1

  • 5月22日發出3年以來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4
32(25+7
9(8+1)
2


  • 歷來最早和首次於3月發出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3月30日)

  • 繼2010年後不足1小時內先後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3月30日)

  • 自1997至2001年以來,首次連續2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2013年-2014年)

  • 5月9日一日內三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8月12日至13日:17小時內三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設立此警告系統以來,首次24小時內三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連續2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10年以來首次





2015
21(17+4)
4
1


  • 5月23日半日內三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繼2014年3月30日後,不足1小時內先後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5月26日)

  • 自1997至2001年以來,首次連續3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2013年-2015年)

  • 5月20日至5月26日的一星期內發出2次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及1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6
33(27+6)
7(6+1)
1


  • 打破全年最早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紀錄(1月5日)

  • 歷來首次於冬季發出暴雨警告信號(1月5日)

  • 5月10日:4小時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半日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14年8月以來首次

    • 非取代最高信號情況下,於同一場暴雨內兩次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繼2000年以來首次



  • 受超強颱風莎莉嘉影響:

    • 打破最遲發出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紀錄(10月19日)

    • 首次於10月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10月19日)

    • 自1997至2001年以來,首次連續4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2013年-2016年)





2017
23(17+6)
5
1


  • 自1997至2001年以來,首次連續5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2013年-2017年),並平當年紀錄,成為連續最多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5月24日)

  • 受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相關的活躍偏南氣流影響:

    • 7月17日一天內兩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取消暴雨警告信號之後的一小時,再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半小時後更需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7月18日一天內三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8
27(23+4)
4
0


  • 自有暴雨警告信號以來,首次於5月不發出任何暴雨警告

  • 打破全年最遲發出首個暴雨警告(6月6日)



總數
465(410+55)
111(103+8)
26


年平均[數據 1]
22.15[數據 2]
4.55
1.05

註釋:




  1. ^ 由1998年至2017年計,準確至兩個小數位。


  2. ^ 由1998年至2017年計


  • 黃色及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兩欄中,括號內左為第一發出的數字,右為取代更高信號的數字,括號前的為該年總數。



暴雨警告紀錄之最


以下紀錄由1998年開始計算。



生效時間最長及最短的暴雨警告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排名 發出時間 取消時間 持續時間
備註
最長 2001年6月5日 18:05 2001年6月6日 11:30 17小時25分鐘 同時亦為生效時間最長的單一暴雨警告信號
第二長 2001年6月7日 05:00 22:05 17小時5分鐘
第三長 1999年8月22日 13:55 1999年8月23日 05:25 15小時半 受颱風森姆影響
第三短 2006年6月9日 10:25 10:55 半小時
2008年4月19日 16:40 17:10
2010年9月9日 00:10 00:40
2010年9月21日 04:55 05:25
2014年3月30日 19:45 20:15
2014年8月13日 05:25 05:55
2017年7月17日 20:15 20:45
第二短 2006年4月24日 01:15 01:40 25分鐘
2006年7月16日 02:10 02:35
2007年4月24日 10:15 10:40
2011年5月22日 10:45 11:10
2013年6月24日 11:35 12:00 同時亦為取代較高信號的黃雨警告中最短
2014年6月8日 21:35 22:00
2016年8月28日 00:05 00:30
最短 2006年6月2日 10:35 10:55 20分鐘
2008年6月26日 08:30 08:50
2010年8月5日 18:45 19:05
2015年5月26日 09:40 10:00

而在2001年6月12日06:15至15:00發出的黃雨警告,是取代較高信號的黃雨警告中最長,達8小時45分鐘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排名 發出時間 取消時間 持續時間
備註
最長 1999年9月16日 05:27 18:40 13小時13分鐘 與十號颶風信號同時生效
第二長 1998年6月9日 09:50 21:00 11小時10分鐘 同時亦為取代黑雨警告的紅雨警告中最長
第三長 2003年5月5日 04:45 14:10 9小時25分鐘
第三短 2006年6月9日 10:55 11:15 20分鐘
2010年7月28日 15:15 15:35
第二短 2006年7月16日 14:35 14:50 15分鐘 首次有天氣警告生效時間少於20分鐘
最短 2010年7月22日 17:20 17:30 10分鐘 同時亦為生效時間最短的天氣警告

而在2008年6月7日11:00至11:30發出的紅雨警告,是取代黑雨警告的紅雨警告中最短,維持半小時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排名 發出時間 取消時間 持續時間
備註
最長 1999年8月23日 06:13 12:00 5小時47分鐘
第二長 2013年5月22日 04:10 09:45 5小時35分鐘
第三長 1999年8月24日 04:35 10:00 5小時25分鐘
第三短 2015年5月26日 10:25 11:30 1小時5分鐘
第二短 2017年5月24日 11:30 12:30 1小時
最短 2004年5月8日 07:20 08:00 40分鐘


總生效時數


此紀錄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發出更高信號或改發較低信號不會分開計算。




















































排名 發出時間 取消時間 持續時間
備註
最長 1999年8月22日 13:55 1999年8月23日 19:00 29小時5分鐘
第二長 1998年6月9日 02:45 21:00 18小時15分鐘
第三長 2001年6月5日 18:05 2001年6月6日 11:30 17小時25分鐘
第三短 2004年8月14日 06:36 07:20 44分鐘
第二短 2004年7月21日 09:55 10:35 40分鐘
最短 2014年8月3日 00:40 01:15 35分鐘


1小時內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紀錄

























































日期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間
間距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間
間距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間
發出所有信號所需時間
2006年6月9日 10:25 半小時 10:55 20分鐘 11:15 50分鐘
2006年7月16日 02:10 25分鐘 02:35 15分鐘 02:50
40分鐘
2010年7月22日 16:35 45分鐘 17:20 10分鐘 17:30 55分鐘
2014年3月30日 19:45 半小時 20:15 25分鐘 20:40 55分鐘
2015年5月26日 09:40 20分鐘 10:00 25分鐘 10:25 45分鐘


最早發出全年首個暴雨警告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016年1月5日14:00-14:45,亦是首次需於1月和冬季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14年3月30日20:15-20:40,亦是首次需於3月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2014年3月30日20:40-22:30,亦是唯一一次需於3月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最晚發出全年最後一個暴雨警告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006年11月21日15:30-20:25,亦是唯一一次需於11月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16年10月19日17:15-18:15。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2016年10月19日16:00-17:15,亦是唯一一次需於10月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最晚發出全年首個暴雨警告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018年6月6日13:10-14:50,5月因受酷熱天氣影響(維持16天,包括6月1日,亦成為最長酷熱天氣警告)而沒有暴雨,無須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02年9月15日03:30-06:15。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2016年10月19日16:00-17:15,亦是唯一一次需於10月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最早發出全年最後一個暴雨警告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005年8月20日08:35-21:10。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03年5月5日04:45-14:10。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2004年5月8日07:20-08:00。



發出最多單一暴雨警告的年份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001年——40次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06年——11次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2000年2006年——各有3次



發出最少單一暴雨警告的年份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007年——12次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1992年2003年2005年——各只有1次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1995至1996年2002至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至2012年——沒有發出



發出最多暴雨警告的年份


2001年,發出次數多達34次。(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



發出最少暴雨警告的年份


2007年,只有10次發出警告。(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



發出最多暴雨警告的日子


2003年6月10日2006年6月9日2014年5月9日2015年5月23日2017年7月18日,各有3次。此紀錄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發出更高信號或改發較低信號不會分開計算。



參考文獻





  1. ^ 例如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強烈季候風信號、雷暴警告、山泥傾瀉警告、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等


  2. ^ YouTube上的氣象冷知識:雨季來臨


  3. ^ http://www.hko.gov.hk/wxinfo/news/2004/pre0508c.htm


  4. ^ 4.04.1 何佩然. 《風雲可測:香港天文台與社會的變遷》第317及319頁. 香港: 香港大學出版社. 2003.  已忽略未知参数|web= (帮助)


  5. ^ 二零零八年六月七日新聞發佈. 香港天文台. 


  6. ^ 暴雨警告的來由,香港地下天文台「氣象人語」專欄,2014年5月8日11:18


  7. ^ 一九九七年六月天氣回顧. 香港天文台. 


  8. ^ 直接調查報告:因豪雨持續降下而作出的學校停課安排 (doc). 香港申訴專員公署. 


  9. ^ 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附帶說明. 香港天文台. 


  10. ^ 台長之聲:感覺、理性與常識:暴雨篇. 香港天文台. 


  11. ^ 市民轟天文台:底褲濕埋仲黃雨 停課與否 教育界掀爭議. 香港《蘋果日報》. 2016年4月14日. 


  12. ^ 天文台新增「局部地區大雨報告」服務. 香港天文台. 2016年7月28日. 


  13. ^ 香港天文台警告及信號資料庫的暴雨警告信號紀錄由1998年3月23日開始




相關條目



  • 香港天文台

  •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香港雷暴警告

  • 澳門暴雨警告信號



外部連結



  • 暴雨警告系統 - 香港天文台

  • 香港天文台警告及信號資料庫 - 暴雨警告信號

  • 香港天文台-暴雨警告信號狀況

  • 局部地區大雨報告 - 香港天文台


  • YouTube上的暴雨警告

  • 氣象冷知識


    • YouTube上的「色」「色」相關


    • YouTube上的先知黃紅黑


    • YouTube上的暴雨趨勢


    • YouTube上的雨季來臨


    • YouTube上的梅雨



  • 天文台網誌


    • 假期.黑色暴雨,林超英,23-6-2008


    • 暴雨的隨機性,陳世倜,9-7-2012


    • 30 – 50 – 70,「黑」到幾時?,徐傑志,24-5-2013


    • 暴雨是怎樣形成的?,江如秋,21-4-2015


    • 「黐身」的暴雨,李立信,31-7-2016




  • 香港天文台教育資源:暴雨警告信號的有趣小統計,李健威,2011-6

  • 躬行學社:以數據闡述香港暴雨警告系統現狀,18-9-2016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did Captain America manage to do this?

迪纳利

南乌拉尔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