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格
Multi tool use
格
语法格列表
主格
属格/出格
所有格
与格
宾格/对格
宾格/客體格
呼格
离格/奪格
工具格
方位格
通格
欠格
直接格
間接格
近處格
向格
施益格
伴隨格/隨同格
從內格
存在格
下降格
協同格
等同格
推論格
在內格
指引格
前置格
補敘格
隨繼格
上向格/從下格
在上格
終止格
轉變格
方位格 (locative case,位置格、處所格、第六格)是指示方位的格。它含糊對應於英語前置詞“in”、“on”、“at”和“by”。方位格同方向格(lative case)和分離格(separative case)一起屬於普通局部格。[1]
目录
1 在各種語言中的方位格
2 注釋
3 引用
4 外部連結
在各種語言中的方位格
方位格存在於很多語言中。
印歐語言
原始印歐語有表達狀語功能的“在什么位置”的方位格。詞尾依賴於詞幹的最后元音(輔音,a-、o-、i-、u-詞幹)和數(單數或複數)。后來方位格趨向合并於其他格: 屬格或與格。[2] 某些后代語言把它保留為獨立的格。方位格 可見於:
現代波羅的-斯拉夫語言(參見前置格)。
某些古典印歐語言,特別是梵語和古拉丁語。
在特定現代印欧語言中的罕見的古老或文學用法(比如在馬拉地語,但所分立的離格還是消失了)。
拉丁語
方位格的使用在古典拉丁語中相當常見,用來指示在什么位置(我們可以對位置名前綴上“at”或“in”),這相反於“到哪里”(我們可以對名字前綴上“to”)。(“在羅馬”漫步不同於“到羅馬”漫步)。
第一變格方位格是迄今為止最常用的,因為很多羅馬方位名字是第一變格的: 通常是單數(Roma“Rome”,Hibernia“Ireland”因此是 Romae“at Rome”,Hiberniae“at Ireland”),但有些是複數(Athenae“Athens”,Cumae“Cuma”因此是 Athenis“at Athens”,Cumis“at Cumae”)。但是一些第二變格名字也有方位格(Brundisium“Brundisi”,Eboracum“York”有方位格 Brundisi“at Brundisium”,Eboraci“at York”等。還有拉丁語focus(“hearth”,象征性用於任何社會關注中心,有方位格foci“at the hearth”。)第三、第四和第五變格方位名很少或沒有方位格,但是第四變格的 domus“home”的方位格是非常周知的 domi“at home”。
注釋
引用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Buck, Carl Darling. Comparative Grammar of Greek and Latin. Chicago, Illinoi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3.
外部連結
Lokativ in Russian language (in Russian)
語法格
格位
詞素句法配列
通格
宾格
直接格
作格
Intransitive
主格
間接格
Partitive
Pegative
位置、時間、方向
离格
Addirective
Adelative
接格
向格
Antessive
Apudessive
Delative
Distantitive
Distributive (–temporal)
Egressive
出格
入格
Inelative
内格
Initiative
Intrative
Lative
方位格
Medial
Perlative
Pertingent
Postdirective
Postelative
Postessive
Prolative
Prosecutive
Proximative
分離格
Subdirective
Subelative
Subessive
Sublative
Superdirective
Superelative
Superessive
Superlative
时格
Terminative
所有、隨伴、工具
欠格
Associative
残缺格
隨伴格
与格
属格
工具格(–comitative)
Ornative
Possessed
Possessive
私有格
Sociative
狀態、法式
状语格(ADV)
Comparative
Equative
樣格 (–formal, –modal)
Exessive
Formal
Identical
Instructive
Modal
Multiplicative
Orientative
Revertive
Semblative
转移格
使役、目的
Aversive
Benefactive
因格 (–final)
Evitative
Final
其它格位
變格
捷克語
Middle Dutch
英語 (中古英语, 古英語)
Finnish
German
Gothic
Irish
拉丁語
Latvian
Lithuanian
Serbo-Croatian
Slovak
vr CrXz17mYatixT0E Aip3 hdnnvslUne AyqSaD8q QTmAVJMTzq9ReEt2Iy n4e3c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為非以「實體」方式來販賣音樂的相關產品,而使用數位格式如mp3、AAC等文件格式來進行銷售販賣的一种音乐产业形式。著名的數位音樂下載服務商有iTunes Store、RecoChoku、Google Play音乐和微软Zune等。数字音乐下载在二十一世纪初一度风靡全球, [1] [2] 使得传统唱片产业走向衰落,但其自身也在2010年代流媒体音乐服务如Apple Music、Spotify等的挤压下迅速失去市场份额。 [3] [4] 数字音乐下载有便于携带、传播迅速、制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与流媒体音乐相比也能更好保障音乐人权益; [5] 但它同时很可能带来侵犯版权和滥用的情形, [6] 也给音乐产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数字音乐下载为音乐人和乐迷提供了更加便捷直接的交流渠道,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络音乐人的出现和独立音乐的迅速发展。 [7] 目录 1 历史 1.1 技术积淀(1987-2000) 1.2 出现与兴起(2000-2004) 1.3 唱片市场的颠覆者(2004-2007) 1.4 巅峰和衰落(2005-2013) 1.5 摇摇欲坠的现状与不可预知的明天(2014至今) 2 主要文件格式 2.1 PCM编码格式 2.1.1 WAV 2.1.2 APE 2.1.3 FLAC 2.2 苹果推出的无损文件格式 2.2.1 AIFF 2.2.2 ALAC 2.3 有损压缩格式 2.3.1 MP3 2.3.2 AAC 3 主要市场 3.1 iTunes Store 3.2 Google Play音乐商店 3.3 亚马逊音乐商店 3.4 部分其他音乐商店 4 影响与评价 4.1 对音乐产业的影响 4.2 对科技行业的影响 4.3 正面评价 4.4 负面评价 4.4.1 侵权问题 4.4.2 经营模式不明晰 4.4.3 不适应移动时代 4.5 文化现象 5 延伸阅读 6 参考资料 历史 苹果iTunes+iPod的软硬件搭配让数字音...
2
I don't know why balance of the address is 0. when can this situation?
etherscan balances
share | improve this question
asked yesterday
Ru Hi Ru Hi
11 1
New contributor
Ru Hi is a new contributor to this site. Take care in asking for clarification, commenting, and answering.
Check out our Code of Conduct.
add a comment |
...
格利泽436b 太陽系外行星 太陽系外行星列表 艺术家笔下的格利泽436b 母恆星 母恆星 Gliese 436 星座 獅子座 赤經 ( α ) 11 h 42 m 11.0941 s [1] 赤緯 ( δ ) +26° 42′ 23.652″ [1] 距離 33.4 ly (10.2 pc) 光譜類型 M2.5 V [1] 軌道參數 半长轴 ( a ) 0.0291±0.0004 [2] AU 軌道離心率 ( e ) 0.150±0.012 [2] 公轉週期 ( P ) 2.643904±0.000005 [3] d (0.00723849 y) 軌道傾角 ( i ) 85.8 +0.21 −0.25 [3] ° 角距 ( θ ) 2.794 mas 近星點時間 ( T 0 ) 2,451,551.716 ±0.01 JD 半振幅 ( K ) 18.68±0.8 m/s 物理性质 质量 ( m ) 22.2±1.0 [2] M ⊕ 半徑 ( r ) 4.327±0.183 [2] [4] R ⊕ 密度 ( ρ ) 1.51 g cm -3 表面重力 ( g ) 1.18 g 溫度 ( T ) 712±36 [2] K 發現 發現時間 2004 發現者 巴特勒、沃格特、 馬西 et al. 發現方法 徑向速度、凌日法 發現地點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發表論文 出版 其他名稱 Ross 905 b, GJ 436 b, [5] LTT 13213 b, GCTP 2704.10 b, LHS 310, AC+27:28217 b, Vyssotsky 616 b, HIP 57087 b, GEN# +9.80120068 b, LP 319-75 b, G 121-7 b, LSPM J1142+2642 b, 1RXS J114211.9+264328 b, ASCC 683818 b, G 147-68 b, UCAC2 41198281 b,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