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懷德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比利·懷德

Gloria Swanson & Billy Wilder - ca. 1950.JPG
怀尔德(右)与格洛丽亚·斯旺森

导演
本名
Samuel Wilder
原文名
Billy Wilder
出生
(1906-06-22)1906年6月22日
 奥匈帝国貝斯基德地區蘇哈(現波蘭境內)
逝世
2002年3月27日(2002-03-27)(95歲)
 美國加州比佛利山
职业
导演、编剧、制片人
配偶
Judith Coppicus (1936–1946; 离婚)
Audrey Young (1949–2002)
儿女
Victoria Wilder(1939年出生)
Vincent Wilder(1939年-1939年)
代表作品
《热情似火》《日落大道》
活跃年代
1929年 - 1995年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薩繆爾·「比利」·懷德(英語:Samuel "Billy" Wilder,1906年6月22日-2002年3月27日)是一位猶太裔的美國導演、製作人與編劇家,也是美國史上最重要和最成功的導演之一。比利·懷德六获奥斯卡奖,其中兩度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三次最佳剧本奖和一次最佳影片奖。他總共入圍奧斯卡獎21個獎項,其中有8次是最佳導演獎。




目录






  • 1 生平


    • 1.1 早年


    • 1.2 好萊塢時期


    • 1.3 晚年




  • 2 遺產


  • 3 作品


  • 4 參考資料


  • 5 相關著作


  • 6 外部連結





生平



早年


比利·懷德於1906年出生在奧匈帝國,本名為山謬·懷德。比利是母親給得暱稱。後來他們遷居到維也納,懷德也在這裡就讀中學與大學。完成維也納大學學業後,他成為一位記者,並因此前往德國柏林發展。


居住在柏林的時期中,比利·懷德成功的成為作家,並且在柏林小報獲得正式的工作。後來因為對電影感到興趣,他開始編寫劇本,並與佛萊德·辛尼曼(Fred Zinnemann)與羅伯·西奧特麥克(Robert Siodmak)等幾位新人合作。後來因為阿道夫·希特勒掌權,比利·懷德流亡巴黎,最後來到美國發展。比利·懷德的母親、祖母與繼父後來都死在奧斯威辛集中營。



好萊塢時期


比利·懷德於1933年抵達好萊塢,擔任一位編劇。他在1934年歸化為美國籍。比利·懷德首部獲得重大成功的作品是1939年的《俄宮艷史》,這部作品也是與德國移民恩斯特·劉別謙合作完成。這部由葛麗泰·嘉寶所主演的脫線喜劇受到許多正面的讚譽,比利·懷德也因此首度獲得奧斯卡獎的提名(與查里斯·貝基特共同入圍)。他與查里斯·貝基特(Charles Brackett)從1938年至1950年間合作編寫劇本。1941年的《難捨黎明》(Hold Back the Dawn)與1942年的《火球》(Ball of Fire)都獲得票房佳績。


1942年上映的《少校和未成年人》是比利·懷德首部執導的電影。不過他是在《雙重保險》這部作品中建立自己的執導聲譽,並首度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雙重保險》是他與雷蒙·錢德勒合作的作品,也是一部黑色電影的代表作。一些人認為這部作品是首部真正的黑色電影,並融合《大國民》與《馬爾他之鷹》的風格。


比利·懷德以《失去的週末》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與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這是美國早期嚴肅探討酗酒問題的電影之一。隨後他以威廉·荷頓與格洛麗亞·斯旺森所主演的《日落大道》再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入圍,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這部作品受到極高的讚譽,被認為是美國影史上最重要的電影之一。1951年的《倒扣的王牌》(Ace in the Hole)也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入圍。威廉·荷頓後來以1953年的《戰地軍魂》(Stalag 17)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而比利·懷德也第5度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1959年上映的喜劇《熱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再度獲得成功,比利·懷德第7度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這部電影由瑪麗蓮·夢露、東尼·柯蒂斯(Tony Curtis)與傑克·萊蒙所主演,傑克·萊蒙也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熱情如火》也被認為是美國影史上最重要的電影之一。


比利·懷德在1950年代中期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喜劇,包括《七年之癢》(1955年、The Seven Year Itch)、《熱情如火》、《龍鳳配》與《公寓春光》等。


他與作家I·A·L·戴蒙(I. A. L. Diamond)從1959年開始合作。1960年的《公寓春光》獲得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與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等在内的五个大奖。不過在這之後,比利·懷德的創作速度開始緩和下來。《飛來豔福》(The Fortune Cookie)由傑克·萊蒙與華特·馬殊(Walter Matthau)所主演,而華特·馬殊則以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這也是比利·懷德最後一次入圍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晚年




比利·懷德的墓地


比利·懷德於1988年獲得俄文·撒爾伯格紀念獎,同時也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擁有星形獎章。


比利·懷德最後於2002年因肺炎而於加州洛杉磯逝世,並被埋葬在西木區的西木村紀念公園公墓(Westwood Village Memorial Park Cemetery)中,與傑克·萊蒙一起。


喜劇演員米爾頓·柏爾(Milton Berle)與杜德利·摩爾(Dudley Moore)也在這一天去世。法國的知名報紙世界報於隔天報導他的死訊:「比利·懷德去世了,再也沒有人是完美的。」



遺產


比利·懷德對於好萊塢的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他擴展了電影的題材。《雙重保險》與《日落大道》對於黑色電影的建立影響深遠。他也有5部電影名列AFI百年百大喜劇電影當中,是最多作品入圍的導演(與伍迪·艾倫並列),其中《熱情如火》名列首位。在1998年的AFI百年百大電影中,他則有4部電影上榜,分别是《日落大道》第12名,《熱情如火》14名,《雙重賠償》38名,以及《公寓春光》93名。



作品



  • 1940年:《俄宮豔使》(Ninotchka)

  • 1941年:《難捨黎明》(Hold Back the Dawn)

  • 1942年:《火球》(Ball of Fire)

  • 1944年:《雙重保險》(Double Indemnity)

  • 1945年:《失去的週末》(The Lost Weekend)

  • 1948年:《柏林艷史》(A Foreign Affair)

  • 1950年:《日落大道》(Sunset Blvd.)

  • 1951年:《倒扣的王牌》(Ace in the Hole)

  • 1953年:《戰地軍魂》(Stalag 17)

  • 1954年:《龍鳳配》(Sabrina)

  • 1955年:《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Itch)

  • 1957年:《林白征空記》(The Spirit of St. Louis)

  • 1957年:《黃昏之戀》(Love in the Afternoon)

  • 1957年:《控方证人》(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 1959年:《熱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

  • 1960年:《公寓春光》(The Apartment)

  • 1966年:《飛來豔福》(The Fortune Cookie)



參考資料



  • Clinton, Paul. Legendary director Billy Wilder dead at 95. CNN. [2009-01-20]. 


相關著作



  • Richard Armstrong, Billy Wilder, American Film Realist (McFarland & Company, Inc.: 2000)

  • Dan Auiler, "Some Like it Hot" (Taschen, 2001)

  • Charlotte Chandler, Nobody's Perfect. Billy Wilder. A Personal Biography (New York: Schuster & Schuster, 2002)

  • Cameron Crowe, Conversations with Wilder (New York: Knopf, 2001)

  • Georges-Claude Guilbert, Literary Readings of Billy Wilder (Newcastl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07)

  • Daniel Hermsdorf, Billy Wilder. Filme - Motive - Kontroverses (Bochum: Paragon-Verlag, 2006)

  • Glenn Hopp, Billy Wilder (Pocket Essentials: 2001)

  • Glenn Hopp / Paul Duncan, Billy Wilder (Köln / New York: Taschen, 2003)

  • Robert Horton, Billy Wilder Interviews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01)

  • Andreas Hutter / Kamolz, Klaus, Billie Wilder. Eine europäische Karriere (Vienna, Cologne, Weimar: Boehlau, 1998)

  • Jérôme Jacobs, Billy Wilder (Paris: Rivages Cinéma, 2006)

  • Kevin Lally, Wilder Times: The Life of Billy Wilder (Henry Holt & Co: 1st ed edition, May 1996)

  • Ed Sikov, On Sunset Boulevard. The Life and Times of Billy Wilder (New York: Hyperion, 1999)

  • Neil Sinyard & Adrian Turner, "Journey Down Sunset Boulevard" (BCW, Isle of Wight, UK, 1979)

  • Tom Wood, The Bright Side of Billy Wilder, Primarily (New York: Doubleday & Company, Inc, 1969)

  • Zolotow, Maurice, Billy Wilder in Hollywood (Pompton Plains: Limelight Editions, 2004)

  • Hellmuth Karasek, Billy Wilder, eine Nahaufnahme (Heyne, 2002)





外部連結








  • Billy Wilder 在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TCM电影资料库上Billy Wilder的资料(英文)


  • Ficha en Noche de Cine.com (In Spanish)

  • Billy Wilder - The German-Hollywood Connection

  • Film Noir and Billy Wilder

  • American Master - Billy Wilder

  • Wilder Bibliography (via UC Berkeley)

  • Billy Wilder Fanlisting


  • Billy Wilder Tribute at NPR














獎項
上一届:
李奧·麥卡里
《與我同行》

奧斯卡最佳導演
1945年
《失去的週末》
下一届:
威廉·惠勒
《黃金年代》
上一届:
威廉·惠勒
《賓漢》

奧斯卡最佳導演
1960年
《公寓春光》
下一届:
勞勃·懷斯、傑若米·羅賓斯
《西城故事》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迪纳利

How did Captain America manage to do this?

南乌拉尔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