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



























棒球

Douliou Baseball 012.jpg
俯瞰台灣斗六棒球場

起源
18世纪中叶或更早、英格兰——板球(早期形式)
1846年6月19日、新泽西霍博肯(第一次有游戏规则的记录)
特征
球员
9
何时加入奥运会
1984年-2008年(IOC非核心正式項目,不定期出現)

棒球是一種團體球類運動,是由人數最少為9人的两支队伍在一個扇形的球場进行“击球—跑位”形式的对抗。棒球球員分為攻、守兩方,攻方球员利用球棒将守方投掷的球击出,随后沿着四个垒位进行跑垒,當成功跑一圈回到本壘就可得1分;而守方则利用手套将攻方击出的球接住或掷回将攻方球员打出局。比賽中,兩隊輪流攻守,九局中(少棒為六局)得分較高的一隊勝出。若正規九局打完後雙方得分仍相同,則進入12局制延長賽或依其他規定或認定為和局。(MLB則採無限局數延長賽,無和局制度)


其近似的运动项目为垒球。




目录






  • 1 歷史


  • 2 規則簡介


  • 3 裁判


  • 4 裝備


  • 5 棒球場


  • 6 數據


    • 6.1 基础数据


    • 6.2 打者


    • 6.3 投手


    • 6.4 防守




  • 7 流行性


  • 8 主要賽事


  • 9 曾經主辦的賽事


  • 10 現況


  • 11 世界各國及地區的棒球實力


  • 12 作品


  • 13 參見


  • 14 參考資料


  • 15 外部連結





歷史




1744年的兒童書「A pretty little pocketbook」,顯示一些人正在玩相似於棒球的遊戲


棒球的起源有幾個說法,一般認為棒球是源自於板球運動。1834年,美國波士頓出版一部運動書,介紹棒球運動,不過它並沒有清楚記下其規則。比較可靠的說法是1839年由美國陸軍軍官達博岱(Abner Doubleday,畢業於美國知名的西點軍校,日後成為南北戰爭時代的名將)所發明。 [1]1845年,亞歷山大·卡特來特(Alexander Cartwright)出版了另一部運動書,說明了其詳細規則,相信是棒球最早的正式規則,而這份文件所記載的規則,已經符合大部份現代人對棒球的印象。1846年,第一場有正式紀錄的棒球比賽出現:紐約Knickerbockers對紐約九人(New York Nine);比賽地點是紐澤西的Elysian球場。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後,南方的美國人有機會接觸棒球,棒球在美國流傳更廣泛。1869年,第一支職業球隊成立,隊名是辛辛那提紅長襪[2](即是現在的辛辛那提紅人隊)。美國亦有玩英式棒球,使用不同的規則,比較像板球。



規則簡介




棒球球場規格


打棒球的場地是每邊九十英尺的近似菱形的場地,每一個角上放一白色包垫,就是(base),由本壘(home base)順序逆時針數,分别是一壘(first base)、二壘(second base)和三壘(third base),一二三垒都有胶皮所制的垒包,而本壘例外,有本壘板却沒有壘包。在邊線以內的地區,叫做內野(infield),超出內野的有效區,叫外野(outfield),由本壘到一壘和三壘邊線延長,所包括的區域,就是有效區。雙方隊員都要爭取上壘,一壘一壘的推進,直到回本壘就算得分。以得分多少來分勝負。


棒球場場中有三個壘包。在比賽中,每方輪流作為進攻方或防守方。進攻方每次由一名打擊手上場打擊,打擊手的任務是將球擊出之後,從本壘起跑,採逆時針方向,經過一壘、二壘和三壘,最終回到本壘,來贏取分數。如果三次好球沒有打中,或者擊出的球被防守方在空中接到,或者在守壘者接到球之後才跑至該壘,打擊手便被判出局。進攻方有三人出局之後,雙方交換進攻和防守。在正規比賽的九局中,以獲得較多分數的一方為勝方。


防守方的目的是阻止對方贏取分數,防守時由九名球員上場(括號中的數字,代表一般棒球比賽紀錄時所用以代表各野手的代號),投手(1)負責投球,捕手(2)負責接球、防守本壘和指揮全場,一壘手(3)防守一壘,二壘手(4)防守一、二壘之間,三壘手(5)防守三壘,游擊手(6)則於二、三壘間機動防守;這些守備人員稱為內野手;而外野手則分為左外野手(7)、中外野手(8)和右外野手(9)。


註:守備位置除投手和捕手外,並無明確規定守備位置。但經過長時間演化,所有球隊均採類似的守備位置來分配其他七名守備球員。因此守備位置的定義即採一般認知的方式,但遇到特殊情況時,仍會有變形的守備位置出現,每次攻守守備方站的位置也會略有不同。


正式棒球比賽每場一共有九局,每一局分上、下兩個半局。一至五局為上半場;六至九局為下半場。最終按雙方獲得分數的多寡來裁定勝負。正式棒球比賽若九局結果同分,則可能進入延長賽,延長賽以一局為單位,最多打幾局則依大會規定為準。此外,若後攻方在九局上半結束時已經領先,則比賽亦結束(不進入九局下半)。但成人棒球以下的比賽,有時並不打完九局。依大會規定為準。所以不要以為一定要打完九局。


有時,雙方比數有時會因差距過大,而提早結束比賽,例如:亞洲職棒大賽若在七局時雙方差距達七分,就得提早結束比賽,有些職棒在五局時若雙方差距達10分以上,並天候惡劣,則可提早結束比賽。也有所謂的放棄比賽。[3]


防守的球隊,主要的任務是阻止攻擊的球隊回本壘得分。球賽開始,由防守球隊的投手把球投到本壘上空的好球帶圍。攻擊球隊的打擊手,要盡力把球打出去,打在有效區內。捕手要接住未被打中的球。他也可以接住本壘附近的高飛球,或觸擊球,傳給隊友,封殺跑壘的人。


防守的一方,每個隊員都有責任去接住被打中的球。當然主要人物還是投手,因為他是最先有機會使對方打擊手出局的人物--或是三振,或是接殺,或是封殺、觸殺。上壘和出局。揮棒落空,要記為好球;投來的球,要通過好球帶,都是好球。好球帶就是在本壘板上空,打擊手的膝蓋以上,腋窩以下的地帶。擦棒界外,也記好球。但是在已有兩個好球情況下,擦棒界外不記好球數。


三好球出現,打擊者即被三振出局。但如果捕手在三好球時,把球掉在地上、或是投手發生暴投的情形,在捕手接到球把球傳到一壘手手中以前,打擊者可以跑壘,若是失誤、或未來得及撿起球並傳球完成確認,打擊者安全上壘,稱為不死三振。投球不在好球帶以內是壞球。四個壞球就要保送打擊手上一壘。任何一個好球被擊中,在落地以前為防守球員接住,打擊者出局,打擊手擊中球以後,跑到一壘以前,防守球員把球傳到了一壘,他就被封殺出局。打擊者擊中球以後,在球被傳到一壘以前到達一壘,是安打;到達二壘而球未傳到,是二壘安打;到達三壘,是三壘安打;擊到全壘打線外為全壘打,跑壘員可連跑四壘回本壘得分;打擊者未將球擊到全壘打線外,但仍在球到達前連跑四個壘回到本壘,則稱為場內全壘打。打擊者一旦上壘,就成了跑壘員,同隊的隊友就要盡一切努力使他向前面的壘推進,直到回本壘得分。往前跑壘可以在隊友的安打下跑;可以在對方失誤下跑,也可以盜壘。盜壘是在無安打,無失誤,無投手犯規等情形下,推進一壘。跑壘員若是未踩壘,被觸殺,被隊友打出的球擊中,或越過先他在壘的跑壘員,則算出局。



裁判


在比賽中會指定一位至六位裁判執法,分別為站在本壘後方的主審、一壘審、二壘審、三壘審,以確認其比賽公平性。比賽中由主審裁判,判定投手投出球為好壞球以及比賽雙方各選手有無違規事項,以保持比賽的進行。各壘裁判主要負責是跑壘員有無安全上壘、是否為界外球或野手有無確實接到球。如遇到判決有異議雙方可以請求抗議,並由主審做最後判決。當判決結果被認為有爭議時,亦可由總教練提出電視輔助判決挑戰裁判之判決。



裝備




手套和球棒


在防守的時候,所有球員會穿上手套。同樣地,進攻的時候會使用球棒擊球。但是最初的棒球比賽,是不用手套的,後來因為隨著發展,球員才會使用手套。在正式的比賽中一壘手和捕手所用的手套有所不同,因為要遷就球的來勢。


至於球棒方面,其長度不可以超於106.7公分,而球棒的闊度就不可以超於7公分。在業餘棒球比賽,可以使用金屬製造的球棒。不過職業棒球比賽中,球員只可使用木製的球棒。




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的芬威球場。



棒球場



跟其他球類運動不同,棒球場的規格並沒有固定的長度,但為了比賽公平,各棒球聯盟都會限制設計。內野尺寸和壘包、投手板距離是棒球規則裡唯一嚴格規範的地方,職棒、成棒、青棒、青少棒使用的標準尺寸場地,投手板離本壘距離為60英尺6英寸(18.44米)、壘包距離為90英尺(27.43米),少棒則分別為46英尺(14.02米)、及60英尺(18.29米)。至於外野的尺寸則較為寬鬆,基本規則裡規範外野的圍牆以及觀眾席最少距離本壘250英尺(76.20米),美國職棒大聯盟則於1958年規範之後新建的球場左右外野的距離應有325英尺(99.06米)以上,中外野為400英尺(121.92米)以上,但是沒有規定兩邊一定得平等[4],而多數60、70年代興建的球場均符合此規格且左右對稱,但90年代後這個規範首度由巴爾的摩的金鶯公園打破:金鶯公園的右外野最短距離只有318英尺(96.93米),因復古、不對稱、「因地制宜」的球場較受球迷喜愛。由於棒球規則沒有規定圍牆的高度,因此波士頓紅襪主場芬威球場的左外野牆「綠色怪物」(Green Monster)就高達37英尺(11.28米),因左外野距本壘只有310英尺(94.49米)。



數據



基础数据




  • 得分(Run,R),打者将投手投出的球击出到界内,使跑者依序从一垒、二垒、三垒到本垒,每个跑者完成此动作时得1分。


  • 安打(Hit,H),打者把投手投出来的球击出到界内,使打者本身能至少安全上到一垒的情形。


  • 失误(Error,E),防守球员有机会处理而未确实处理该打者所击出的球,一般通称为失误。


  • 出局(Out,O),进攻队队员被取消击球、跑垒或得分的权力或防守队为使本队改守为攻,使进攻队失去每局三次进攻的机会之一叫“出局”。[5]



打者




  • 打擊率(Batting Average, AVG),安打數/打數,打擊率代表一位打者能擊出安打的機率,是棒球最原始簡單的數據之一。


  • 打点(Run Batted In,RBI),打者借由每次打席使垒包上的跑垒者或打者本身跑回本垒得分。


  • 上壘率(On-Base Percentage, OBP),(安打+四壞保送+觸身球)/(打數+四壞保送+觸身球+高飛犧牲打),上壘率代表一個球員能夠上壘而不是出局的能力,是現代棒球最重要的數據之一。


  • 長打率(Slugging Percentage, SLG),壘打數/打數,意義是打者每個打席所能推進的壘包數,數字越高越好。


  • 上壘加長打率 (On-Base percentage Plus Slugging percentage, OPS),把上壘率跟長打率加在一起,成為一個評估球員攻擊能力,簡單而準確的數據,一般對先發球員的要求OPS要有0.8以上。


  • 純長打率(Isolated Power, IsoP), 把長打率減掉打擊率用以評估球員的純長打力。通常數值達到0.2以上就可視為有優異的長打能力。


  • 盜壘率(Steal Base,SB),盜壘成功/盜壘失敗,盜壘率代表著一位選手的盜壘成功率,是一個給對手參考的數據。



投手




  • 防禦率 (Earned Run Average, ERA),(自責分/局數)*9,每九局讓對手拿到的投手自責分,為投手壓制失分能力之指標,越低越好。


  • 三振率 (Strikeouts per 9 Innings Pitched, K/9IP,簡稱"k9值"),每九局三振多少打者,投手三振、控球能力的指標,越高越好。


  • 保送率(Base on Balls per 9 Innings Pitched, BB/9IP),每九局保送多少打者,投手控球能力指標,越低越好。


  • WHIP,(被安打+保送)/局數,每局讓對方非失誤上壘的人次,為投手投球穩定性指標,越低越好。


  • 滾飛比 (GO/AO),滾地球出局/飛球出局,當打者因滾地球出局數愈多,此投手稱為滾地球投手;反之,稱為飛球投手。GO/AO值越低的投手,被擊出長打率會高於GO/AO值高的球員。



防守



  • RF(Range Factor)=(刺殺數 + 助殺數)/(防守局數/9):平均每守備九局可以製造多少個比賽出局數

  • ZR(Zone Rating):給每個位置一個假想的守備範圍(balls in zone),然後通過這個圓的滾地球或接的到的平飛球,與落入這個圓的高飛球都算是一名游擊手的『責任』。(計算方式:1、球員在責任範圍內製造的出局數。2、球員在責任範圍外製造的出局數。3、球員製造雙殺數。把這三種情形的總數加起來,除以balls in zone,這就得到了這名防守球員的zone ratings。)



流行性




在日本福岡市的福岡雅虎日本巨蛋




跑壘


國際棒球總會雖有120會員国和地区,但棒球運動主要風行於美洲及亞洲地區,當中包括美國、日本、南韓、台灣(棒球的日文跟韓文名称“野球”在中文世界中亦有使用)、多明尼加共和國、委內瑞拉、古巴、波多黎各等。


歐洲和非洲棒球運動以荷蘭、義大利和南非較風行。其中荷蘭隊曾拿下2011年世界盃棒球賽冠軍。


也因為如此國際奧會認定棒球運動全球普及性過低,加上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無法參賽。決定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暫時停辦棒球賽。


為了重返奧運,棒球和壘球各界積極努力奔走。終獲國際奧會於2010年7月列入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候選項目。其後於2013年經國際奧會委員投票,獲得總票數95票中的24票,不敵角力之49票,仍無緣重返奧運。


同時,國際棒球總會決定調整國際賽制。以世界棒球經典賽取代世界盃棒球賽,為最高層級棒球國際賽事。2012年國際棒球總會和國際壘球總會也決定合併成立新單項總會。棒壘球未來將以單一項目出現在奧運會上。而大聯盟也初步同意讓選手參加奧運會。前述二項變革的相關細節尚在協商進行中。2016年8月3日確定以「棒壘球」列入2020年奧運項目。



主要賽事


現正主辦




  • 世界棒球經典賽2006~迄今


  • 世界盃女子棒球賽2004~迄今


  • 世界大學運動會1993~迄今(主辦國自選項目)


  • 奧林匹克運動會1984~1988(表演項目)、1992~2008(正式項目)﹝2012年起暫停﹞


  • 12U世界盃棒球賽2011~迄今


2013年起新增



  • 世界棒球12強賽

  • 15U世界盃棒球賽

  • 18U世界盃棒球賽


  • 23U世界盃棒球賽(原21U世界盃棒球賽)



曾經主辦的賽事




  • 世界盃棒球賽1938~2011


  • 洲際盃棒球賽1973~2010



現況


1992年,棒球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到2011年為止,國際棒球總會(International Baseball Federation)目前共有119個會員國及地區。現美國、日本、南韓、台灣、墨西哥、荷蘭、多明尼加、委內瑞拉、巴拿馬、尼加拉瓜、波多黎各等擁有自己的職業棒球聯盟。古巴雖然沒有職業棒球,但其棒球聯賽一般也被認為具有接近大聯盟的水準。中國在2002成立了自己的棒球聯盟中國棒球聯賽。


美國職棒大聯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水準的職業棒球賽事,各國的棒球選手也多以站上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球場為畢生最高職志與夢想。


2005年和2009年7月,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正式宣布棒球將不會列入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中,理由是參與的國家太少和大聯盟球員未能參加。但2011年國際棒總和國際壘總決定將棒壘球合為一大項後,IOC在該年7月的年會中將棒壘球列入2020年奧運候選項目,2016年8月3日確定以「棒壘球」一同列入2020年奧運項目。
為回應奧委會的決議,美國職棒大聯盟發起舉辦世界棒球經典賽,於2006年3月舉行首屆比賽,由日本隊奪得首屆冠軍。


為了推廣棒球國際化,第一屆亞洲職棒大賽在2005年11月開打了,有日本、韓國、和臺灣的職業棒球聯盟冠軍隊伍和中國大陸派遣的明星隊「中國之星」參賽。最後由日本代表千葉羅德海洋拿下第一屆冠軍。這是亞洲棒球錦標賽之外,另一項亞洲重大的棒球賽事。


第二屆亞洲職棒大賽,於2006年11月舉行,該屆由日職冠軍隊伍「日本火腿鬥士」、KBO韓職冠軍隊伍「三星獅」、中華職棒冠軍隊伍「LA NEW熊」以及中國大陸明星隊「中國之星」捉對廝殺,該屆亞洲職棒大賽由日本─日本火腿鬥士拿下冠軍,中華La New熊拿下第二,韓職三星獅及中國之星隊分別為三、四名。



世界各國及地區的棒球實力



  • 世界棒壘球總會世界排名

  • 世界棒壘球總會(World Baseball Softball Confederation;WBSC)首次排出世界棒球排名,以各個世界高水準賽名次積分方式(每少一名次,分數就少10分),以及洲際杯等二級水準(每少一名次,分數就少5分)的名次由積分多到少排名,十二名名次如下:




  1.  美國


  2.  日本


  3.  韩国


  4.  古巴


  5.  墨西哥


  6.  臺灣


  7.  加拿大


  8.  澳大利亚


  9.  荷蘭


  10.  波多黎各


  11.  委內瑞拉


  12.  多米尼加


但這並不表示各國及地區實力就是如此,例如:美國參加奧運會派出為小聯盟為代表、有些國家的優質球星不肯參賽或球隊不放人,造成了國家代表隊實力減弱的問題。目前,棒球水準較高的國家主要為美洲以及亞洲。


以上資料截止至西元2018年2月23日。



作品




  • YOUNG GUNS — 台灣漫畫家林政德的代表作品。


  • 少棒小魔投 — 石之森章太郎的著名棒球漫畫作品,並改成動畫。


  • 棒球大聯盟 — 滿田拓也作品,出版78卷,曾改編動畫,於2010年完結。


  • 棒球英豪 — 原名Touch,安达充的棒球漫畫作品,其他棒球漫画作品包括《H2》、《青春野球部》、《偶像A》等。


  • 新少棒闯天下 — 2005年理查德·林克莱特执导的美国电影。


  • 点球成金 — 2011年班奈特·米勒执导的美国电影。


  • 無野之城 — 一部以棒球為題材的香港電影,由雲翔自監自編自導。


  • 球愛天空 — 一部以棒球為題材的臺灣電影,由澎恰恰自編自導,並有中華職棒球星參與演出。


  • 球來就打 — 一部以棒球為題材的臺灣電影,由徐立功監製、涂芳祥編劇、尹祺導演,並有中華職棒球星參與演出。


  • KANO — 一部以臺灣真實棒球歷史為題材的臺灣電影,由魏德聖監製與編劇、馬志翔導演。


  • 天后之戰— 一為2013年上映的臺灣電影。


  • 钻石王牌 — 寺嶋裕二创作的棒球漫画,在周刊少年Magazine自2006年开始连载。2013年開播电视动画。


  • 点五步 — 2016年香港电影,由陈志发执导。



參見




















  • 世界棒壘球聯盟

  • 棒球術語列表

  • 世界棒球經典賽

  • 壘球

  • 板球

  • 職業棒球

  • 美國職棒

  • 日本職棒

  • 韓國職棒

  • 中華職棒

  • 棒球服

  • 棒球的性隱喻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棒球比赛



參考資料





  1. ^ 人生好棒─謝國城先生


  2. ^ Reds Hall of Fame hosts Vintage-Baseball Weekend July 1-2 辛辛那提紅人隊官方網站


  3. ^ 1998年日本甲子園地區預賽,青森縣深浦高校與東奧義塾高校之爭,一局上半東奧義塾高校得39分,接下來第二至第五局上半東奧義塾高校分別得10、 11、17、16分,打完前五局深浦高校已經落後93分。當時有人提醒深浦高校可以“放棄試合”,但被拒絕。最後,東奧義塾高校以122比0大勝深浦高校。(見川井龍介編《122対0の青春―深浦高校野球部物語》)


  4. ^ official rule 1.0.3 mlb.com


  5. ^ [1],棒球规则:第2章 术语定义。




外部連結






  • 台灣棒球維基館:棒球(繁体中文)

  • 世界棒壘球聯盟

  • 美國職棒大聯盟網站

  • 韓國棒球委員會

  • 日本棒球機構

  • 中華職棒

  • 香港棒球總會(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員機構)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格利澤436b

When can things happen in Etherscan, such as the picture be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