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 (战国)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魏国 (战国)
周朝诸侯国
国君之姓
姬
国君之氏
魏
爵位
侯爵 前344年称王
国都
1. 安邑(山西夏县西北) 2.大梁(河南开封)
始封此國者
周威烈王
创始年
前403年
始祖
魏文侯魏斯
灭亡年
前225年
亡国之君
魏王假
灭亡原因
为秦国所灭
史书记载
1. 史記(卷44魏世家) 2. 竹书纪年(魏国史书)
魏国 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1年(一说:公元前339年[註 1] )魏侯罌(即後來的魏惠王)从安邑(一说:魏县[註 2] )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目录
1 历史
1.1 起源
1.2 建国
1.3 崛起
1.4 衰落
1.5 合纵
1.6 灭亡
2 君主列表
3 魏國世系
4 人物
4.1 將領
4.2 謀臣
4.3 箭手
4.4 公子
4.5 其他
5 參看與相關條目
6 註釋
7 參考文獻
历史
起源
主条目:晋国六卿
魏国的先祖是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周武王牧野東征之后,他被封在毕[2] ,后代于是就以毕为氏[3] 。毕国亡国后,毕公高的后代毕万逃到晋国,为晋献公作大夫,出征居车右,立有战功,被封到魏[4] ,立为“魏氏”[5] ,日后逐渐发展为晋国六卿之一。晋献公死后,四子争位,是时毕万之子魏犨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返国立为晋文公,而令魏犨为大夫,是为魏武子[6] ,魏渐强。春秋末年,晉國正卿知伯率魏桓子與韓康子攻擊赵襄子,赵襄子受困良久,最後說服韩、魏倒戈,共灭知伯,是為三家滅知,並瓜分其所有領地[7] ,從此晉國赵、魏、韩三卿獨霸。
建国
主条目: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晉國的魏斯、趙籍、韓虔三大夫,獲得了周朝官方承認,被周威烈王封為諸侯[8] ,脫離晉國,並將晋国領地瓜分,晋只剩絳城與曲沃兩處,史称“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魏、韓、趙共廢晋静公為家人而分其地。
崛起
魏國的國力在頭兩位君主魏文侯及魏武侯之時達至頂峰。魏文侯尊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为师[9] [10] ,命乐羊为将攻取中山国[11] ,西门豹为邺令開鑿漳水十二渠[12] ,又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尽地力之教”[13] ,巩固了经济。李悝还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经》,但今天现仅存篇目,内容已经失传。前413年至公元前409年,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魏國在此設立西河郡,吴起为西河郡守[14] (見河西之戰)。公元前408年魏国向趙國借道攻取中山国,于前406年消滅。公元前405年至公元前404年,魏国联合赵国、韩国救援田會,进攻齐国,掠入齐长城,俘虜了齐康公。公元前400年和公元前391年,三晋联军又多次击败楚国,奪取了不少土地。魏国盛极一时。
衰落
戰國中期,魏國仍然强大,但是齊國、秦國等國的崛起對其形成了威脅。到第三位君主魏惠王魏罃即位時,主要集中於經濟發展,包括在黃河開發鴻溝灌溉。但與此同時,魏國的國力卻正慢慢的消退,由於這段時期的魏國不斷東侵,其在東方的優勢在一系列戰爭中多次受挫,在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戰和公元前341年的馬陵之戰中兩敗於齊國。然而,公元前343年魏惠王召集逢澤之會,率諸侯朝見周天子顯王扁,仍具有相當威望。公元前330年,魏惠王後五年,在西方,經過商鞅變法從而逐漸强盛起來的秦國奪取了河西地區(一個位於現在陝西東部與山西邊界,黄河西岸的畜牧和戰略要地),首都安邑(山西夏縣)完全暴露,只好把都城遷都大梁[15] (河南開封東南),從此又稱為梁國,此後更是不斷受到秦國的侵略。公元前334年魏惠王與齊威王相互稱王[16] 。
合纵
公元前323年,魏國犀首之官公孫衍發起了魏、趙、韓、燕、中山五國相王,以求合縱反秦,結果失敗。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秦军击败了魏国和韩国联军,两国此后再也没有力量单独向秦国发起挑战。之後由於秦國不斷的壓迫,局势越来越严峻。這時,公子無忌出現,並於公元前247年與其他五國聯軍,對秦國的侵攻軍迎頭痛擊。公子無忌封爵為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不過,戰後魏王對信陵君開始猜疑,更兼秦人又使用反間計,使魏王免去信陵君的要職。於是信陵終日借酒澆愁,並含屈而終。信陵死後,魏國無力抗秦,國土被秦國慢慢侵夺。
灭亡
主条目:秦滅魏之戰
秦王政即位後,對魏國的壓力不斷加大。於公元前225年,秦國將軍王賁用水計攻破大梁,魏國滅亡。
君主列表
魏氏領袖
稱號
領袖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年份
関係
魏武子
魏犨 《世本》名魏州
?─前594年以後
畢萬之孫、芒季之子 《史記》誤作畢萬之子
魏悼子
名字已失考
魏犨之子
魏昭子 《世本》、《左傳》作魏莊子
魏絳
?─前550年以後
《春秋人譜》云魏犨之子 《史記》誤作魏顆之子
魏獻子
魏荼 《左傳》名魏舒
?─前509年以後
魏絳之子 《史記》誤作魏嬴之子、魏絳之孫
魏簡子
魏取
?─前509年
魏荼之子
魏襄子
魏侈 一作魏哆 《左傳》作魏曼多
前508年─前482年以後
魏取之子 《史記》誤作魏荼之子
魏桓子 《韓非子》《說宛》作魏宣子
魏駒
?─前446年
魏侈之子 《史記》誤作魏侈之孫
魏国君主
魏文侯、武侯及惠王在位年從楊寬《戰國史》考証
稱號
國君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年份
魏文侯
魏斯
50
前445年在位,前403年成為侯爵——前396年
魏武侯
魏擊
26
前395年——前370年
魏惠王
魏罃
51
前369年,前334年稱王并改元——前319年
魏襄王
魏嗣
23
前318年——前296年
魏昭王
魏遫
19
前295年——前277年
魏安釐王
魏圉
34
前276年——前243年
魏景湣王
魏午
15
前242年——前228年
魏王假
魏假
3
前227年——前225年
魏國世系
主条目:魏国君主家族树
人物
將領
謀臣
任章
翟璜
李悝
田繻
惠施
公孙衍
张仪
翟强
魏齐
范痤
孔斌
孫臣
顏恩
須賈
縮高
侯嬴
箭手
公子
其他
參看與相關條目
《竹书纪年》
戰國歷史年表
戰國人物列表
戰國戰役列表
註釋
參考文獻
^ 周波《中山器銘文補釋》
^ 《集解》杜预曰:“毕在长安县西北。”《正义括地志》云:“毕原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
^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魏之先,毕公高之後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於毕,於是为毕姓。
^ 《正义》:魏城在陕州芮城县北五里。郑玄诗谱云:“魏,姬姓之国,武王伐纣而封焉。”
^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为大夫。
^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晋乱……晋献公之二十一年,武子从重耳出亡。十九年反,重耳立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袭魏氏之後封,列为大夫,治於魏。
^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知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三国攻晋阳,岁馀……襄子惧,乃夜使相张孟同私於韩、魏。韩、魏与合谋,以三月丙戌,三国反灭知氏,共分其地。
^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魏文侯)二十二年,魏、赵、韩列为诸侯。
^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於朝歌,引车避,下谒。田子方不为礼。
^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
^ 《史记·卷八十·乐毅列传第二十》: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
^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任西门豹守鄴,而河内称治。
^ 《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
^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三十一年,秦、赵、齐共伐我,秦将商君诈我将军公子卬而袭夺其军,破之。秦用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破我,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
^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三十六年,复与齐王会甄。是岁,惠王卒,子襄王立。襄王元年,与诸侯会徐州,相王也。追尊父惠王为王。
周朝諸侯列國
西周及東周春秋时期諸侯國 (前1046年-前453年)
周王畿
周 (王)
重要諸侯國
秦國 (伯) · 吳國 (伯) · 齊國 (侯) · 魯國 (侯) · 燕國 (侯) · 蔡國 (侯) · 曹國 (伯) · 衞國 (侯) · 宋國 (公) · 晉國 (侯) · 楚国 (子) · 越國 (子) · 鄭國 (伯) · 陈国 (侯)
畿內諸侯國
酆國 (侯) · 溫國 (子) · 劉國 (子) · 榮國 (公) · 甘國 (公) · 樊國 (仲) · 尹國 (公) · 周國 (公) · 王叔國 (公) · 原國 (公) · 召國 (公) · 單國 (伯) · 詹國 (侯) · 鞏國 (伯) · 毛國 (伯) · 畢國 (公) · 應國 (公) · 井國 (伯) · 大骆国 (公)
位於山東省
祝國 · 聶國 · 紀國 (侯) · 鄅國 (子) · 邾國 (子) · 莒國 (子) · 向國 (子) · 極國 · 邿國 · 滕國 (侯) · 薛國 (侯) · 郳國 (子) · 濫國 · 郯國 (子) · 鄟国 · 郕國 (伯) · 宿國 (男) · 譚國 (子) · 遂国 · 須句國 (子) · 鄫國 (子) · 鄣国 · 淳于國 (公) · 郜國 (子) · 茅國 (伯) · 任國 · 邳国 · 牟國 (子) · 根牟國 · 於餘邱國 · 偪陽國 (子) · 郭國 (伯) · 顓臾國 · 铸国 · 陽國 (侯) · 费国 · 諸國 · 介國 · 阚国 · 过国 · 萊國 (公) · 戎國
位于今山东省的先秦列国
姬姓国
鲁国 · 曹國 · 滕国 · 郕国 · 郜國 · 邢国 · 茅国 · 阳国 · 極國
任姓国
姜姓国
齐国(姜齐) · 纪国 · 州国(淳于) · 鄣国 · 向国 · 㠱 国 · 逢国 · 北齐国
风姓国
己姓国
嬴姓国
偃姓国
有鬲
曹姓国
妘姓国
董姓国
鬷、(三㚇 )
妫姓国
姚姓国
姒姓国
杞国 · 谭国 · 鄫国 · 费国 · 斟鄩 · 斟灌
漆姓国
鄋瞒(长狄)
其他
莱国 · 有穷 · 寒国 · 王寿 · 莘国 · 戎國 · 郭國 · 牟國 · 根牟國 · 鄟国 · 薄姑 · 介國 · 甲父 · 厥国 · 贯国 · 於餘邱國 · 蔑国
本模板依照王克奇、王钧林主编的《山东通史·先秦卷 》(ISBN 978-7-01-008479-4)分类,所涉姓氏 及地望 可能存在争议,详细参见各国条目。
位於河南省
江国 · 檀國 (伯) · 殷國 (公) · 南燕國 (伯) · 鄢國 · 密国 · 胡國 · 焦國 (伯) · 共國 (伯) · 凡國 (伯) · 葛國 (伯) · 东虢国 · 杞國 (侯) · 謝國 (侯) · 申國 (侯) · 呂國 (侯) · 鄶國 · 戴國 (公) · 息國 (侯) · 黃國 (子) · 蓼國 (侯) · 繆國 · 番国 · 光國 (子) · 偪国 · 弦國 (子) · 滑國 (伯) · 邘國 (叔) · 蔣國 (伯) · 邶國 · 祭國 (伯) · 道國 · 柏國 (子) · 胙国 · 雍国 · 項國 · 頓國 (子) · 管國 (侯) · 姒國 · 蓐國 · 房國 (子) · 莘國 · 許國 (男) · 韋國 (伯) · 東不羹國 · 西不羹國
位於今河南省的先秦列國
姬姓國
王叔国 · 温国 · 劉國 · 荣国 · 甘國 · 单国 · 巩国 · 應國 · 原国 · 密国 · 胡國 · 焦國 · 共國 · 凡国 · 东虢国 · 北虢國 · 息國(鄎國) · 蓼国(鄝國、廖國、飂國) · 潘國(番國) · 滑國 · 邘国 · 蔣國 · 祭国 · 沈国 · 管国 · 霍国 · 胙国 · 雍國 · 韋國 · 卫国(康國) · 樊國 · 蔡國 · 聃国
子姓國
姞姓國
任姓國
姜姓國
己姓國
嬴姓國
偃姓國
蓼国(繆國)
妘姓國
隗姓國
祁姓國
厉姓國
妫姓國
柏姓國
姒姓國
其他
鄢國 · 邶國 · 道國 · 項國 · 頓國 · 檀國 · 姒國 · 蓐國 · 莘國 · 西不羹國 · 東國 · 盟國 · 越戲方 · 闕鞏國
本範本依照張民服主編的《河南省史•區域建置志 》及王貴民《春秋會要》(增訂本)分類,所涉姓氏 及地望 可能存在爭議,詳細參見各國條目。
位於山西省
西虢國 (公) · 北虢國 · 荀国 (侯) · 虞國 (公) · 魏國 (侯) · 賈國 (伯) · 霍國 (侯) · 耿國 · 楊國 (侯) · 倗國 (伯) · 霸國 (伯) · 冀国 · 黎國 (侯) ·
位於陝西省
酆國 (侯) · 樊國 (仲) · 周國 (公) · 召國 (公) · 詹國 (伯) · 毛國 (伯) · 畢國 (公) · 井国 (伯) · 梁國 (伯) · 北芮国 (伯) · 南芮国 (伯) · 小虢國 · 崇国 · 韓國 (侯) · 杜國 (伯) · 郝国 · 密须国
位於湖北省
鄀國 (子) · 軫國 · 鄂國 (侯) · 曾國 (侯) · 夔國 (子) · 羅國 (子) · 鄧國 (侯) · 權國 (公) · 鄖國 (子) · 絞國 · 賴國 · 鄾國 (子) · 廩國 · 穀國 (伯) · 貳國 · 州國 (公) · 庸国 · 麇国 (子) · 唐國 (侯) · 聃国 · 卢国 (侯) · 陰國
位於安徽省
沈國 (子) · 六國 (伯) · 英國 · 桐國 · 養國 (伯) · 蕭國 (侯) · 舒國 (子) · 舒庸国 · 舒鳩國 · 舒蓼國 · 舒龍國 · 舒龔國 · 舒鮑國 · 宗國 · 巢國 (伯) · 皖國 (伯) · 廬國 (子) · 鍾離國 (子) · 州來國 · 南胡國 (子) · 越章国 (子)
位於河北省
邢國 (侯) · 孤竹国
位於四川省
蜀國 · 巴國 (子) · 都國 · 西黃國 · 鱼国
位於江蘇省
邗国 · 鍾吾國 (子) · 彭国 · 徐國 (侯) · 奄国
東周戰國時期諸侯國 (前453年-前221年)
周王畿
周 (王) ·
東周國 (君) · 西周國 (君)
主要諸侯國
秦國 (王) · 燕國 (王) · 楚國 (王) · 趙國 (王) · 魏國 (王) · 韓國 (王) · 齊國 (王)
其他諸侯國
姜齊國 (侯) · 魯國 (侯) · 蔡國 (侯) · 衞國 (君) · 宋國 (王) · 晉國 (侯) · 越國 (王) · 鄭國 (伯) · 杞國 (伯) · 邾國 (子) · 薛國 (侯) · 郳國 (子) · 滕國 (侯) · 莒国 (子) · 任國 · 郯國 (子) · 费国 · 邳国 · 中山國 (王) · 蜀國 (帝) · 巴國 (子) · 苴國 · 安陵國 (君)
战国七雄
齐国(田齐) | 楚国 | 燕國 | 韓國 | 赵国 | 魏國 | 秦国
周代姬姓诸侯及畿内采邑
周太王子
太伯吴国 · 仲雍虞国 · 王季
王季子
周文王 · 虢仲东虢国 · 虢叔西虢国
周文王子
伯邑考 · 周武王 · 管叔鮮管国 · 蔡叔度蔡國 · 郕叔武郕国 · 霍叔处霍国 · 周公旦鲁国 · 衛康叔卫国 · 毛叔鄭毛国 · 聃季载聃国 · 郜子郜国 · 雍子雍国 · 曹叔振鐸曹國 · 錯叔繡滕国 · 畢公高毕国 · 原公原国 · 酆侯酆国 · 郇侯郇国
周武王子
周成王 · 邘叔邘国 · 唐叔虞晋国 · 應侯應國 · 韓侯韓國
周公旦子
伯禽鲁国 · 君陳周国 · 凡伯凡国 · 蔣伯齡蒋国 · 邢朋叔邢国 · 茅侯茅国 · 胙国 · 祭国
畢公高子
楷伯楷国 · 毕仲毕国
唐叔虞子
公明贾国
召公奭子
燕侯克燕國 · 次子召国
其他
单公单国 · 芮公芮国 · 曾國 · 唐国 · 魏国 · 息国 · 耿國 · 滑國 · 焦國 · 周宣王子长父杨国 · 周厉王子友鄭國 · 周惠王子叔带甘國 · 周僖王子虎王叔国 · 周顷王子王季子劉國 · 周貞定王子揭西周国 · 西周威公少子根东周国
Qvv1,3th P9iZjtJrrLtcpnSHYvHA0MfH,JbVF,U1ZEm8JHH3DqAkcXo,6AgBqXfh 2 W9NmH2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為非以「實體」方式來販賣音樂的相關產品,而使用數位格式如mp3、AAC等文件格式來進行銷售販賣的一种音乐产业形式。著名的數位音樂下載服務商有iTunes Store、RecoChoku、Google Play音乐和微软Zune等。数字音乐下载在二十一世纪初一度风靡全球, [1] [2] 使得传统唱片产业走向衰落,但其自身也在2010年代流媒体音乐服务如Apple Music、Spotify等的挤压下迅速失去市场份额。 [3] [4] 数字音乐下载有便于携带、传播迅速、制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与流媒体音乐相比也能更好保障音乐人权益; [5] 但它同时很可能带来侵犯版权和滥用的情形, [6] 也给音乐产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数字音乐下载为音乐人和乐迷提供了更加便捷直接的交流渠道,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络音乐人的出现和独立音乐的迅速发展。 [7] 目录 1 历史 1.1 技术积淀(1987-2000) 1.2 出现与兴起(2000-2004) 1.3 唱片市场的颠覆者(2004-2007) 1.4 巅峰和衰落(2005-2013) 1.5 摇摇欲坠的现状与不可预知的明天(2014至今) 2 主要文件格式 2.1 PCM编码格式 2.1.1 WAV 2.1.2 APE 2.1.3 FLAC 2.2 苹果推出的无损文件格式 2.2.1 AIFF 2.2.2 ALAC 2.3 有损压缩格式 2.3.1 MP3 2.3.2 AAC 3 主要市场 3.1 iTunes Store 3.2 Google Play音乐商店 3.3 亚马逊音乐商店 3.4 部分其他音乐商店 4 影响与评价 4.1 对音乐产业的影响 4.2 对科技行业的影响 4.3 正面评价 4.4 负面评价 4.4.1 侵权问题 4.4.2 经营模式不明晰 4.4.3 不适应移动时代 4.5 文化现象 5 延伸阅读 6 参考资料 历史 苹果iTunes+iPod的软硬件搭配让数字音...
2
I don't know why balance of the address is 0. when can this situation?
etherscan balances
share | improve this question
asked yesterday
Ru Hi Ru Hi
11 1
New contributor
Ru Hi is a new contributor to this site. Take care in asking for clarification, commenting, and answering.
Check out our Code of Conduct.
add a comment |
...
格利泽436b 太陽系外行星 太陽系外行星列表 艺术家笔下的格利泽436b 母恆星 母恆星 Gliese 436 星座 獅子座 赤經 ( α ) 11 h 42 m 11.0941 s [1] 赤緯 ( δ ) +26° 42′ 23.652″ [1] 距離 33.4 ly (10.2 pc) 光譜類型 M2.5 V [1] 軌道參數 半长轴 ( a ) 0.0291±0.0004 [2] AU 軌道離心率 ( e ) 0.150±0.012 [2] 公轉週期 ( P ) 2.643904±0.000005 [3] d (0.00723849 y) 軌道傾角 ( i ) 85.8 +0.21 −0.25 [3] ° 角距 ( θ ) 2.794 mas 近星點時間 ( T 0 ) 2,451,551.716 ±0.01 JD 半振幅 ( K ) 18.68±0.8 m/s 物理性质 质量 ( m ) 22.2±1.0 [2] M ⊕ 半徑 ( r ) 4.327±0.183 [2] [4] R ⊕ 密度 ( ρ ) 1.51 g cm -3 表面重力 ( g ) 1.18 g 溫度 ( T ) 712±36 [2] K 發現 發現時間 2004 發現者 巴特勒、沃格特、 馬西 et al. 發現方法 徑向速度、凌日法 發現地點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發表論文 出版 其他名稱 Ross 905 b, GJ 436 b, [5] LTT 13213 b, GCTP 2704.10 b, LHS 310, AC+27:28217 b, Vyssotsky 616 b, HIP 57087 b, GEN# +9.80120068 b, LP 319-75 b, G 121-7 b, LSPM J1142+2642 b, 1RXS J114211.9+264328 b, ASCC 683818 b, G 147-68 b, UCAC2 41198281 b,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