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佛教)
佛教 |
---|
基本教義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蘊 緣起 业 五戒 禅那 波罗密 涅槃 三法印 空性 真如 |
修行位階 佛 菩萨 辟支佛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須陀洹 |
人物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迦多衍尼子 馬鳴 龍樹 提婆 無著 世親 鳩摩羅什 慧遠 菩提达摩 智顗 玄奘 惠能 蓮花生 |
宗派 部派 上座部 大乘 金剛乘 藏傳 漢傳 |
經籍舉要 阿含經 法句經 大般若经 心經 金剛經 法華經 華嚴經 維摩經 涅槃經 楞伽經 大悲咒 楞嚴經 圆觉经 藥師經 地藏經 阿彌陀經 大智度论 俱舍論 坛经 |
聖地 八圣地 四道場 汉地寺院 |
相關主題 艺术 制度 历史 組織 批評 |
佛教主題 |
法(梵語:धर्म,dharma,巴利語:धम्म,dhamma),直译为世间法、万法,音譯為達磨、達摩、馱摩、曇無、曇,佛教術語,指佛教義理與修證的開示。
概論
源自古印度哲學,即是在佛典上用例極多且語意不一。主要有:
- 任持自性—保持自體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變,依此解法指具有自性的一切存在。
- 軌生物解—規範人倫,令人產生對一定事物理解之根據,依此解法指認識之標準、規範、法則等。
- 在六境中法是指對應第六種感官意識的對境,六境指眼耳鼻舌身意,其對境為色聲香味觸法。
- 因明用語,性質、屬性之意。
- 釋迦牟尼的教法,即三寶中的正法。
佛門的加行、正行、結行,圓滿的修持就叫佛法。
字源
法的梵文字根來自dha,意思為持、保持、任持不失,印順法師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發展》說:「法——達磨dharma,是眾生的歸依處,是佛引導人類趣向的理想與目標。自覺自證的內容,不是一般所能說明的、思辯的,而要從實行中去體現的。為了化導眾生,不能沒有名字,釋尊就用印度固有的術語──達磨來代表。」在早期佛教中,意指八聖道,因為是一切聖者所必經的,是通往解脫的不二聖道,不變不失,所以稱之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