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
Multi tool use
黎元洪 (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 ,清末與中華民國政治家。生于湖北省黄陂县黎家河(今属大悟县),人称“黎黄陂”。清末加入海軍,後擔任新軍協統,武昌起義後,擔任湖北都督、中華民國副總統。袁世凱大總統死後,曾兩次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目录
1 生平
2 遺電
3 评价
4 后代
5 轶事
6 著作
7 参考文献
8 外部链接
生平
《黎氏族谱》记载了黎元洪的家世。不同于以往记载他祖籍安徽宿松,族谱中认为黎的祖先来自江西。并且记载黎元洪在汉阳度过了少年时代。
黎氏祖籍原系安徽省宿松县,自祖父起即经商湖北省,遂入黄州籍。1883年,黎元洪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為人謹厚,勤學,對引擎修造學尤具心得,為師長嚴復、薩鎮冰等所賞識,嚴復評他:“德高才疏”。毕业后,派往广东服役,曾在廣東水師中任廣甲號二管輪。中日甲午戰爭時被日艦擊沉,飄海遇救。之後投靠張之洞,被派督練新軍,並且多次赴日本學習軍事。1906年任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今制上校旅長、團長),駐守湖北武昌。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時,黎元洪藏身在朋友家中。革命黨人因為領袖皆不在武昌,強迫黎元洪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成立後,先後推選黎為中央軍政府大都督、假定副元帥、大元帥。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黎被選為临时副總統。1912年2月镇压了反对他的武昌群英会暴动,9月镇压了南湖马队暴动。
1913年6月9日,袁以「大總統令」,把江西都督李烈鈞免職,由駐節武昌之副總統黎元洪暫代。[1] 10月,黎元洪正式当选副总统。12月被段祺瑞胁迫进京。
1915年袁世凱稱帝後,12月15日策令,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黎元洪極為反感,固辭,申令不許。
1916年袁世凱大總統死後,黎元洪於6月7日接續其未完成的任期為第一任大總統。1917年與國務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爭”,因為爭議應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向德國宣戰而決裂,段祺瑞以辭職威脅,黎元洪5月23日免去段的職務,段離開北京赴天津,擁段的11省督軍在各地宣佈獨立。黎元洪急召張勳入京調解,張勳坐鎮天津,要求黎解散國會。6月12日黎被迫下令解散国会。6月14日张勋帶領三千軍隊抵北京。7月1日張勳擁立十二歲的溥儀復辟。黎逃入东交民巷日本使馆,电请副总统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任段祺瑞为总理。復辟事件後為段祺瑞的討逆軍平息,張勳逃入荷蘭大使館,前後僅十二日。7月14日黎通电去职,冯国璋任代大总统,以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1922年直奉戰爭後,大總統徐世昌被驅逐。黎元洪復任大總統,次年6月被曹錕驱逐。后经过國會贿选,曹锟当选中華民國第三任大總統。
之後黎元洪寓居天津租界經商致富,有房地產七十餘處,晚年生活優渥,大力贊助教育事業。1928年病逝于天津英租界寓所。1935年國民政府於武昌為黎元洪舉行國葬(墓在今武昌洪山區土公山南坡,華中師範大學校園內)。
遺電
元洪遭逄時會,得與創建民國之役。德薄位尊,時深惕厲。中間兩經當國,均不得行其志以去,退思補過,無時或忘。追維首義之初,主張罷言戰和,軍民分治,馴致裁兵廢督,身為之倡。一切措施,雖示能盡如人意,要無非力求和平統一,利國福民。不意十七年來,民生疾苦愈甚,國際地位愈危,桑梓之鄉,屢經變亂,辛亥同志,顛沛流離,負國負民,殊乖素志,頻年兵連禍結天瘡痍滿目,久已疾首痛心;此之濟案發生,外交岌岌,牽動舊疾,已非藥石所鹿挽囘,有不能不瀝誠作最後之忠告者;
(一)国民于济案,应以沉毅态度求外交正义之解决,不得有轨外行动;
(二)从速召集国民大会,解决时局纠纷;
(三)实行垦殖政策,化兵为农工,勿使袍泽失所;
(四)调剂劳资,应适合全民心理与世界经济趋潮,统筹兼顾,豫定翔实法规,行之以渐,毋率尔破坏社会组织及家庭制度,俾免各趋极端;
(五)振兴实业,以法律保障人民权利;
(六)正德利用厚生,不可偏废,毋忘数千年立国之根本精神,道德礼教,当视物质文明尤为重要;
(七)革命为迫不得已之事,但愿一劳永逸,俾国民得以早日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八)参酌近今中外情势,似应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毋遽思破除国界,为外强所利用;
(九)早定政治方针与教育宗旨,以法治范围全国,应折中至当;
(十)民元以来,凡无抵触国体之创制,应仍旧保存,请勿轻议纷更。
评价
嚴復評價黎元洪說:“黎公道德,天下所信。然救國圖存,斷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何則?以柔暗故!遍讀中西歷史,以為天下最危險者,無過良善暗懦人。下為一家之長,將不足以庇其家;出為一國之長,必不足以保其國。”
章太炎輓聯︰「繼大明太祖而興,玉步未更,倭寇豈能干正統;與五色國旗俱盡,鼎湖一去,譙周從此是元勳。」
张振武被杀案,黎元洪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后人总体评价黎元洪任大总统的北洋军阀时期频繁参与议会形式下的政治斗争,显示出黎元洪从几乎没有共和意识的清代督统成长为共和制国家参政者的进步。而黎元洪后期的政治生活中也基本恪守了共和国家的基本准则,乃至袁、张勋两次复辟活动中都给予了反对态度。由于黎在民国早期为稳定政局所作出的工作贡献,后期工作上大多还是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后代
长女黎绍芬,生于1901年6月16日;逝于1966年12月9日(1966-12-09 ) (65歲)=徐璧文
长子黎绍基,生于1903年7月7日;逝于1983年1月31日(1983-01-31 ) (79歲)=唐闳律
次女黎绍芳,生于1906年12月29日;逝于1945年4月15日(1945-04-15 ) (38歲)=袁克玖
次子黎绍业,生于1911年7月29日;逝于1996年2月9日(1996-02-09 ) (84歲)=刘孝琛
轶事
其二女儿黎绍芳嫁给袁世凯九子袁克玖。黎绍芳生于1906年12月19日。1914年订婚时才8岁。1934年28岁时与袁克玖结婚。後逝於精神病院。
著作
参考文献
^ 唐德剛:《袁氏當國》,台北:遠流出版,2002年8月1日,第122頁,ISBN 957-32-4680-5
外部链接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黎元洪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黎元洪
中国国家元首
前任:大清帝国皇帝 清逊帝溥仪
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元首鄂軍都督 1911年10月11日-1911年12月31日
繼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
中華民國元首
新頭銜 辛亥革命,中华民國誕生
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元首鄂軍都督 1911年10月11日-1911年12月31日
繼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
前任:袁世凱
中華民國大總統 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4日
繼任:馮國璋 (代理)
前任:徐世昌
中華民國大總統 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
繼任:曹錕
中華民國官衔
新頭銜
中華民國臨時副總統 1912年1月3日-1913年10月10日
繼任:自己 正式副總統
前任:自己 臨時副總統
中華民國副總統 1913年10月10日-1916年6月7日
繼任:馮國璋
→
中華民國國家元首
總統
總統府
秘書長
厅舍
總統官邸
副總統
五院
行政院院長
立法院院長
司法院院長
考試院院長
監察院院長
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南京) → 袁世凯(北京)
大總統
袁世凱2 → 黎元洪 → 馮國璋代 → 徐世昌 → 黎元洪 → 曹錕 → 段祺瑞3 → 張作霖4
國民政府主席
譚延闓 → 蔣中正 → 林森 → 蔣中正
總統
蔣中正 → 李宗仁代 → 蔣中正復職 → 嚴家淦 → 蔣經國 → 李登輝 → 陳水扁 → 馬英九 → 蔡英文
注1:本模板不包含元首虛位時,由國務院或行政院院長代行職權的代理元首。
注2:1915年12月12日至1916年3月22日稱帝,但未登基,也未辭去大總統職務。
注3:段祺瑞使用「臨時執政」作為元首頭銜。
注4:張作霖使用「陸海軍大元帥」作為元首頭銜。
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南朝 / 元魏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國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
中華民國副總統
總統
副總統
行政院院長
立法院院長
司法院院長
考試院院長
監察院院長
南京臨時政府 (1911–1912)
黎元洪
北洋政府 (1912–1917)
黎元洪 → 馮國璋
行憲至今 (1948– )
李宗仁 → 陳誠 → 嚴家淦 → 謝東閔 → 李登輝 → 李元簇 → 連戰 → 呂秀蓮 → 蕭萬長 → 吳敦義 → 陳建仁
注:北洋政府延續至1928年,但1917年以後副總統長期缺位。1925年—1948年間的國民政府元首為國民政府主席,不設副主席。
江西行政长官(1912年至今)
江西政府
江西都督府都督
吳介璋 → 彭程萬 → 馬毓寶 → 李烈鈞 → 歐陽武 → 黎元洪 → 李純(署)
江西行政公署民政長
汪瑞闿(赵从蕃署 → 賀國昌护) → 李純 → 戚扬
附: 昌武將軍督理江西军务
李純
江西巡按使公署巡按使
戚扬
附: 江西督軍府督軍
李純 → 陳光遠
附: 督理江西軍務善后事宜
蔡成勳
附: 督辦江西軍務善后事宜
方本仁
江西省長公署省長
戚扬 → 赵从蕃 → 杨庆鋆(何刚德护) → 李实忱(暂代) → 谢远涵(何刚德护) → 李廷玉(蔡成勳任命) → 蔡成勳(自兼) → 徐元誥(陶家瑶署) → 蔡成勳 → 胡思义 → 文群(方本仁任命) → 李定魁 → 杨如轩
附: 五省聯軍贛軍總司令
鄧如琢 → 鄭俊彥
附: 江西临时政治会议委员(12人)
朱培德(代主席) · 白崇禧 · 程潛 · 李宗仁 · 魯滌平 · 李富春 · 林祖涵 · 熊式輝 · 張國燾 · 李仲公 · 張定璠
附: 江西政务委员会委员(11人)
陈公博(主席,未到任) · 姜济寰(代主席) · 萧炳章 · 朱克靖 · 李富春 · 邓维贤 · 林祖涵 · 平? · 刘? · 俞飞鹏? · 王枕心?
附: 江西财政委员会主任
俞飞鹏
江西省政府主席
李烈鈞 → 朱培德 → 魯滌平 → 熊式輝 → 劉體乾(代) → 曹浩森 → 王陵基 → 胡家鳳 → 方天
江西省政府主席
蕭淑宇(未到任) → 鄧祖禹 → 高冠吾 → 黃子強 → 羅君強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曾山
江西省军政委员会主席
曾山
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邵式平
江西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邵式平 → 方志純
江西省革命委員會主任
程世清 → 江渭清 → 白棟材
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長
趙增益 → 倪獻策 → 吴官正 → 舒聖佑 → 黃智權 → 吳新雄 → 鹿心社 → 刘奇 → 易炼红
江西巡抚 · 兩江總督 · 江西行政长官列表
湖北行政长官(1911年至今)
湖北政府
附: 鄂軍都督府都督
黎元洪
附: 湖北都督府都督
黎元洪 → 段祺瑞 → 段芝贵
湖北行政公署民政长
樊增祥(未任) → 刘心源 → 夏寿康 → 饶汉祥 → 吕调元
湖北巡按使公署巡按使
吕调元 → 段书云 → 范守佑
附: 湖北将军
段芝贵 → 张锡銮 → 王占元
附: 湖北督军
王占元 → 萧耀南
湖北省长公署省长
范守佑 → 王占元 → 何佩瑢 → 孙振家 → 夏寿康 → 刘承恩 → 汤芗铭 → 萧耀南 → 杜锡钧 → 刘佐龙
附: 督办湖北军务
萧耀南 → 陈嘉谟 → 卢金山
湖北省政府主席
张知本 → 萧萱(代) → 方本仁(代) → 何成濬 → 夏斗寅 → 张群 → 杨永泰 → 卢铸(代) → 黄绍竑 → 何成濬 → 陈诚 → 严立三(代) → 陈诚 → 朱怀冰(代) → 王东原 → 万耀煌 → 张笃伦 → 朱鼎卿
附: 湖北省省长
何佩瑢
附: 湖北省政府主席
何佩瑢 → 杨揆一
附: 湖北省省长
杨揆一 → 叶蓬
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
李先念 → 刘子厚
湖北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刘子厚 → 张体学
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曾思玉 → 赵辛初 → 陈丕显
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
陈丕显 → 韩宁夫 → 黄知真 → 郭振乾 → 郭树言 → 贾志杰 → 蒋祝平 → 张国光 → 罗清泉 → 李鸿忠 → 王国生 → 王晓东
湖广总督 · 湖北巡抚 · 湖北行政长官列表
规范控制
WorldCat Identities
BNF: cb16129532r (data)
CBDB: 0091349
DILA: A007564
FAST: 236523
GND: 1058604759
ISNI: 0000 0000 6702 6804
LCCN: n88026538
NDL: 00627008
NLA: 36655679
SUDOC: 14550316X
VIAF: 68007095
VWMnZYrCdENISt AEm,oOlIaQPdfOEf In3s,ribl dTf2 tgtL FzzCM,BPWV6,64UfG18jD1zNbwd 202fmB7hkXQh R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提示 :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校训 博文約禮 [1] [2] 创建时间 1963年10月17日 学校类型 法定(公立)、研究型 監督 主權移交前:英屬香港總督 主權移交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校董會主席 梁乃鵬博士 校長 段崇智教授 副校长 華雲生教授(常務副校長) 霍泰輝教授、吳基培教授 張妙清教授、潘偉賢教授 陳偉儀教授、吳樹培先生 教师人數 1,619 [3] 学生人數 25,489 [3] 本科生人數 20,147 [3] 研究生人數 5,342 [3] 校址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沙田市地段437號(大埔公路十一至十二咪左右(正門及崇基門)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坐标: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科學園路與澤祥街交界(東校門) 澤祥街18號(沙田凱悅酒店及工商管理學院)) 校區 新市鎮 总面积 134.4公頃(1,344,000平方米) [2] 代表色 紫與金 [1] 吉祥物 鳳凰 [1] 隶属 英聯邦大學協會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 ( 英语 : ASAIHL ) 國際大學協會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八大公立大學聯盟(譯自:HK8)[3] 网站 http://www.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 ( 英语: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縮寫为 CUHK ),簡稱 中文大學 、 中大...
10
1
I have a function that searches a vector of iterators and returns the iterator if its names matches a string passed as an argument. koalaGraph::PVertex lookUpByName(std::string Name,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ertices) { for (size_t i = 0; i < Vertices.size(); i++) { if(Vertices[i]->info.name == Name) return Vertices[i]; } } My question is how can I implement this as a lambda, to use it in connection with std::find_if ? I'm trying this: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 std::string Name; std::find_if(V.begin(), V.end(), [&Name]() {return Name == V->info.name;}) But it says that V an enclosing-function local variable cannot be referenced in a lambda body unless it is in the capture list.
...
坐标: 23°33′53″N 119°33′50″E / 23.564832°N 119.563924°E / 23.564832; 119.563924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山門與廟埕 漢語拼音 tiān hòu gōng 台羅拼音 má tsóo king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 澎湖縣馬公市長安里正義街1號 創建年份 不明 大明萬曆32年(1604年)之前 開基者 不明 廟格 闔澎公廟 本殿構造 五開間三進落 等級 國定古蹟 主神 天上聖母 例祭 農曆正月元宵、七月普渡 相关人物 沈有容、韋麻郎、施琅、藍木、黃良、陳玉峰 澎湖天后宮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名稱 澎湖天后宮 其他名稱 媽祖宮、娘媽宮、天妃宮 登錄等級 國定第一級古蹟 登錄類別 祠廟 登錄公告日期 1983年12月28日 開放時間 07:00 --17:00 材質 紅磚、土黃色花崗岩、泉州白石與黑色石階 參觀費用 免費參觀 所有權者 開台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澎湖天后宮 ,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闔澎公廟之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天后宮確切創建年代眾說紛紜,隨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出土,確定於大明萬曆卅二年(1604年)即已立廟。 [1] :48-53 天后宮早無定稱,稱 娘娘宮 、 天妃宮、娘媽宮、媽祖宮 或 媽宮 等稱呼在所多有。清朝領有台灣後,施琅宣稱克台戰役多賴天妃顯靈襄助,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晉天妃為天后,故今稱「天后宮」。 [2] :8-13 目录 1 沿革 1.1 明朝及明鄭時期 1.2 清領時期 1.3 日治時期 1.4 中華民國 2 奉祀 2.1 媽祖、千里眼、順風耳 2.2 註生娘娘 2.3 送子觀音 2.4 至聖先師 2.5 積慶公夫婦 2.6 天津媽祖像 2.7 虎爺 3 建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