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界鄧氏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香港新界鄧氏是香港新界原居民中的一個氏族,族人原居於中國江西及福建等地。北宋初期,居於江西吉安府吉水縣白沙鄉的鄧漢黻徙遷往廣東;南宋末年,另一支原居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鄉的族人亦由鄧志齋率領在廣東嘉應州吉梅鄉開基。




目录






  • 1 鄧漢黻


    • 1.1 鄧氏五大房


    • 1.2 元禎房


      • 1.2.1 屏山




    • 1.3 元亮房


      • 1.3.1 錦田


      • 1.3.2 廈村


      • 1.3.3 龍躍頭


      • 1.3.4 大埔頭






  • 2 鄧志齋


  • 3 參見


  • 4 外部链接





鄧漢黻


鄧漢黻粵文鄧漢黻的四世孫鄧符協於熙寧二年(1069年)中進士,獲授廣東陽春縣縣令。鄧符協在任期間,曾遊歷屯門、元朗一帶,因感這裡「風俗之淳,山水之勝」,於是於崇寧三年(1103年)遷居於岑田(今錦田)定居,並遷葬三代祖先於今元朗、屯門及荃灣。鄧符協於圭角山下創辦力瀛書院,讀書講學。



鄧氏五大房


鄧符協生兩子,長子名鄧陽,而次子名鄧布。鄧陽生鄧珪,而鄧珪生子鄧元英和鄧元禧;鄧布生鄧瑞,而鄧瑞生子鄧元禎、鄧元亮和鄧元和。元英、元禧、元禎、元亮和元和的後人各自繁衍,並散居東莞各地(宋、元時今香港地區屬東莞),合稱「五大房」,於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在東莞城大南門建成稱為「都慶堂」的「鄧氏宗祠」。


五大房分佈如下:




  1. 鄧元英後人居東莞的溫塘、竹園、南街、鯉魚石及羊田瀝等地;


  2. 鄧元禧後人居東莞的福隆(福容里);


  3. 鄧元禎後人居屏山、白蠔、白崗、白石及塘尾等地;


  4. 鄧元亮後人居岑田(今錦田);


  5. 鄧元和後人居東莞懷德。


鄧氏五大房源流圖
.mw-parser-output .chart-container{max-width:100%;overflow:auto;overflow-x:auto;overflow-y:visible}.mw-parser-output .chart-content{border-spacing:0;border-collapse:separate}












































































































































































































































































































































































































































 
 
 
 
 
 
 
 
 
 
 
 
 
 
 
 
鄧漢黻

(始祖)
 
 
 
 
 
 
 
 
 
 
 
 
 
 
 
 
 
 
 
 
 
 
 
 
 
 
 
 
 
 
 
 
 
 
 
 
 
 
 
 
 
 
 
 
 
 
 
 
 
 
 
 
 
 
 
 
 
 
 
 
 
 
 
 
 
 
 
 
 
 
 
鄧粵冠
 
 
 
 
 
 
 
 
 
鄧粵纓
 
 
 
 
 
 
 
 
 
 
 
 
 
 
 
 
 
 
 
 
 
 
 
 
 
 
 
 
 
 
 
 
 
 
 
 
 
 
 
 
 
 
 
 
 
 
鄧日旭
 
 
 
 
 
 
 
 
 
 
 
 
 
 
 
 
 
 
 
 
 
 
 
 
 
 
 
 
 
 
 
 
 
 
 
 
 
 
 
 
 
 
 
 
 
 
 
 
鄧符協
 
 
 
 
 
 
 
 
 
 
 
 
 
 
 
 
 
 
 
 
 
 
 
 
 
 
 
 
 
 
 
 
 
 
 
 
 
 
 
 
 
 
 
 
 
 
 
 
 
 
 
 
 
 
 
 
 
 
 
鄧陽
 
 
 
 
 
 
 
 
 
鄧布
 
 
 
 
 
 
 
 
 
 
 
 
 
 
 
 
 
 
 
 
 
 
 
 
 
 
 
 
 
 
 
 
 
 
 
 
 
 
 
 
 
 
鄧珪
 
 
 
 
 
 
 
 
 
鄧瑞
 
 
 
 
 
 
 
 
 
 
 
 
 
 
 
 
 
 
 
 
 
 
 
 
 
 
 
 
 
 
 
 
 
 
 
 
 
 
 
 
 
 
 
 
 
 
 
 
 
 
 
 
 
鄧元英
 
 
 
鄧元禧
 
 
鄧元禎

(屏山系)
 
鄧元亮

(錦田系)
 
鄧元和

鄧元禎一族是香港新界鄧氏的屏山系,而鄧元亮一族則由錦田系分支到廈村、龍躍頭和大埔頭。



元禎房



屏山



鄧元禎生子鄧從光,於南宋年間遷居屏山,是為屏山鄧氏之開基祖。其後子孫繁衍,漸漸發展成「三圍六村」,即上璋圍、橋頭圍、灰沙圍、洪屋村、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和新起村。屏山鄧氏於區內建立「屏山市」作為村民買賣之所。



元亮房



錦田



廈村


錦田鄧氏九世祖鄧洪惠與鄧洪贄兄弟於明朝中葉遷居廈村西頭里及東頭里,其後子孫繁衍,因而分立東頭村、羅屋村、巷尾村、新圍、錫降圍、錫降村、祥降圍及新屋村。



龍躍頭


鄧元亮於宋徽宗時官至承務郎,任江西贛州縣令。建炎三年金人南侵,元亮起兵勤王,於道上救得宋高宗之女趙氏皇姬,其後許配予其子鄧惟汲(鄧自明),二人育有四子鄧林、鄧杞、鄧槐和鄧梓。鄧林後人鄧季琇(外號松嶺)於元朝末年遷居龍躍頭凹下,逐漸發展為「五圍六村」,即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或稱嶺角圍)、新圍(或稱覲龍圍)、麻笏村、永寧村(或稱大廳)、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和覲龍村。



大埔頭


南宋末年龍躍頭鄧氏分遷大埔開族,首建大埔頭村,其後子孫繁衍而分居鄰近地區。清朝初年在濱海地區建立大埔舊墟,供村民進行買賣。因寇患嚴重,於居住村莊周圍加建圍牆,並挖護城河及建更樓守望。1900年代初,香港政府開建九廣鐵路,村莊遭路軌穿越一分為二,鐵路以東仍稱大埔頭村,而南面則改稱水圍或大埔頭老圍。



鄧志齋


鄧志齋的後人鄧氏十四世鄧廷桂於康熙二十七年 (1688) 從惠州到元朗橫台山落擔,成為了橫台山鄧氏的開基祖。鄧廷桂兒子鄧洪達,以及鄧廷桂兄弟廷彬,兩房鄧氏的後人皆有成員繁衍至水流田地居住。


除了鄧廷桂之外,鄧志齋的另一脈後人鄧國茂,最初定居於荃灣城門,他的兒子鄧球光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由城門遷移至水流田,村中的國茂鄧公祠是鄧球光及其兩兄弟所建。



參見



  • 香港新界原居民

  • 新界五大氏族



外部链接


  • 鄧族遷岑的真實年代




1mqemecxm0,CLe5 rY06bkD0KZP c47RfDk11QG,iXxj LgfFt46,HLq9korAZzbUL ohF6 dAvscvUBlUnCjZEmC
Y,4zrVj7w1Cp7 wqJVL7Ehe W3u YX,vkd,QuDw8rC XfgCr18MA jC4Rpvz B70tGs Gq5wO GTuhn8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When can things happen in Etherscan, such as the picture below?

格利澤43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