鮟鱇魚
Multi tool use
注意 :本页面含有Unihan扩展B区用字:「𩽾 、𩾌 」。有关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鮟鱇目化石时期:152–0 Ma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Pg
N
侏罗紀晚期至現代
約氏黑角鮟鱇 Melanocetus johnsonii (黑角鮟鱇科)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总群:
鲱形总群 Clupeocephala
群:
正真骨鱼群 Euteleosteomorpha
亚群:
新真骨鱼亚群 Neoteleostei
下群:
宽鳍下群 Eurypterygia
派:
栉鳞派 Ctenosquamata
亞派:
棘鳍亚派 Acanthomorphata
类:
棘鳍类 Acanthopterygii
亚类:
鲈形亚类 Percomorphaceae
系:
真鲈形系 Eupercaria
目:
鮟鱇目 Lophiiformes Garman, 1899
亞目[1] [2]
鮟鱇亞目 Lophioidei
躄魚亞目 Antennarioidei
单棘躄鱼亚目 Chaunacoidei
棘茄魚亞目 Ogcocephalioidei
角鮟鱇亞目 Ceratioidei
鮟鱇目 [註 1] (学名:Lophiiformes )俗称鮟鱇魚 ,又名琵琶魚 、結巴魚 ,是硬骨魚,於世界各大海洋均有分佈,如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目录
1 特征
2 习性
3 食用鮟鱇魚
4 注釋
5 参考文献
6 外部連結
特征
鮟鱇魚為中型底棲魚類,多潛伏海底,不善游泳,多靠臂鰭爬行。口內有銳利而且朝內傾斜的長牙,基本上,被咬中的獵物絕不可能逃走;而且擁有彈性的胃,因此某些種類能吃下比自己大的魚類。身體裸露無鱗,在頭體上方及體側邊緣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質突起。特別之處是有一支由前背鰭演化而成的發光釣竿,釣竿頂端內上百萬隻的發光菌,狀似小魚,會發出亮光,吸引小生物成为它们的
食物,其英文名Anglerfish也来自于此。[3]
习性
生活于3至300米深的水域。不是所有品種都是住在深海,也有生活在珊瑚礁的,因為體型與色彩(特別是雌性)、行為等特殊,一般都作為觀賞魚,例如下屬的躄魚科、臂鉤躄魚科等。
由於鮟鱇魚多處於深海,科學家至近年才對其生活習性有所研究。剛開始捕捉的時候,發現收集的所有的魚隻都是雌性,後來才知道,雄性鮟鱇魚的消化組織在成年之後會失去功能,因而必須寄生在雌性鮟鱇魚的下方。雌性鮟鱇魚比雄性大數十倍至數百倍,雌性會放出特別的氣味吸引在暗不見光深海的雄性,雄性會隨氣味找尋雌鮟鱇,並咬住雌鮟鱇的下方,兩條魚的組織血管會逐漸相通,體型嬌小的公魚就靠著母魚的營養過活,而且公魚的身體器官,除了精巢之外會逐漸消失,變成雌魚身上的一個肉突。基本上公魚可以視為雌魚身上的生殖器,這也是公魚唯一的作用,科學家認為這是深海個體間過於難以接觸所導致。另外,一隻雌鮟鱇魚是可以讓數隻雄鮟鱇魚寄生其上。
食用鮟鱇魚
在日本關東,鮟鱇魚被喻为人間極品,有所謂「西有河豚、東有鮟鱇」之稱。鮟鱇魚肉質緊绵密如同龍蝦般,結實不鬆散,纖維彈性十足,鮮美更勝一般魚肉,膠原蛋白十分豐富 (因此亦被稱為「窮人的龍蝦」)。日本人喜愛吃鮟鱇鱼火鍋,尤其是在冬天。除了火鍋,日本人還會以鮟鱇魚肝做壽司,而且鮟鱇魚肝更有「海底鵝肝」之稱,據稱有清熱解毒的美膚功能,一般食用方法為蒸或者是刺身。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等地鮟鱇魚也被作為食用魚類。
注釋
参考文献
^ Betancur-R, R., E. Wiley, N. Bailly, M. Miya, G. Lecointre, and G. Ortí. 2014.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Bony Fishes --Version 3 (存档副本. [2015-08-09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4). ).
^ Betancur-R., R., R.E. Broughton, E.O. Wiley, K. Carpenter, J.A. Lopez, C. Li, N.I. Holcroft, D. Arcila, M. Sanciangco, J. Cureton, F. Zhang, T. Buser, M. Campbell, T. Rowley, J.A. Ballesteros, G. Lu, T. Grande, G. Arratia & G. Ortí. 2013. The tree of life and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bony fishes . PLoS Currents Tree of Life. 2013 Apr 18.
^ Anglerfish. BBC. [2017-02-06 ] .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鮟鱇魚
Tree of Life web project: Lophiiformes
辐鳍鱼总纲(Actinopterygii)分类
生物
动物
脊索动物
脊椎动物
有颔下门
硬骨鱼高纲
腕鳍鱼纲
輻鰭魚綱
软骨硬鳞亚纲
新鰭亞綱
全骨下纲
真骨下纲
北梭魚目 · 鰻鱺目 · 水珍鱼目 · 辮魚目 · 銀漢魚目 · 仙女魚目 · 蟾魚目 · 颌针目 · 金眼鯛目 · 鲸头鱼目 · 脂鯉目 · 鲱形目 · 鲤形目 · 鱂形目 · 海鲢目 · 狗魚目 · 鱈形目 · 刺鱼目 ·
喉盘鱼目 · 鼠鱚目 · 裸背魚目 · 月眼魚目 · 月魚目 · 鮟鱇目 · 鯔形目 · 燈籠魚目 · 背棘鱼目 · 蛇鳚目 · 胡瓜魚目 · 骨舌鱼目 · 鲈形目 · 鮭鱸目 · 鰈形目 · 囊鳃鳗目 · 鮭形目 · 鮋形目 · 鮎形目 · 奇鯛目 · 巨口魚目 · 合鰓目 · 海龙鱼目 · 魨形目 · 海魴目
2W8ZtYz 6rWOc3qMZuV7azEO36T3y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為非以「實體」方式來販賣音樂的相關產品,而使用數位格式如mp3、AAC等文件格式來進行銷售販賣的一种音乐产业形式。著名的數位音樂下載服務商有iTunes Store、RecoChoku、Google Play音乐和微软Zune等。数字音乐下载在二十一世纪初一度风靡全球, [1] [2] 使得传统唱片产业走向衰落,但其自身也在2010年代流媒体音乐服务如Apple Music、Spotify等的挤压下迅速失去市场份额。 [3] [4] 数字音乐下载有便于携带、传播迅速、制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与流媒体音乐相比也能更好保障音乐人权益; [5] 但它同时很可能带来侵犯版权和滥用的情形, [6] 也给音乐产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数字音乐下载为音乐人和乐迷提供了更加便捷直接的交流渠道,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络音乐人的出现和独立音乐的迅速发展。 [7] 目录 1 历史 1.1 技术积淀(1987-2000) 1.2 出现与兴起(2000-2004) 1.3 唱片市场的颠覆者(2004-2007) 1.4 巅峰和衰落(2005-2013) 1.5 摇摇欲坠的现状与不可预知的明天(2014至今) 2 主要文件格式 2.1 PCM编码格式 2.1.1 WAV 2.1.2 APE 2.1.3 FLAC 2.2 苹果推出的无损文件格式 2.2.1 AIFF 2.2.2 ALAC 2.3 有损压缩格式 2.3.1 MP3 2.3.2 AAC 3 主要市场 3.1 iTunes Store 3.2 Google Play音乐商店 3.3 亚马逊音乐商店 3.4 部分其他音乐商店 4 影响与评价 4.1 对音乐产业的影响 4.2 对科技行业的影响 4.3 正面评价 4.4 负面评价 4.4.1 侵权问题 4.4.2 经营模式不明晰 4.4.3 不适应移动时代 4.5 文化现象 5 延伸阅读 6 参考资料 历史 苹果iTunes+iPod的软硬件搭配让数字音...
2
I don't know why balance of the address is 0. when can this situation?
etherscan balances
share | improve this question
asked yesterday
Ru Hi Ru Hi
11 1
New contributor
Ru Hi is a new contributor to this site. Take care in asking for clarification, commenting, and answering.
Check out our Code of Conduct.
add a comment |
...
格利泽436b 太陽系外行星 太陽系外行星列表 艺术家笔下的格利泽436b 母恆星 母恆星 Gliese 436 星座 獅子座 赤經 ( α ) 11 h 42 m 11.0941 s [1] 赤緯 ( δ ) +26° 42′ 23.652″ [1] 距離 33.4 ly (10.2 pc) 光譜類型 M2.5 V [1] 軌道參數 半长轴 ( a ) 0.0291±0.0004 [2] AU 軌道離心率 ( e ) 0.150±0.012 [2] 公轉週期 ( P ) 2.643904±0.000005 [3] d (0.00723849 y) 軌道傾角 ( i ) 85.8 +0.21 −0.25 [3] ° 角距 ( θ ) 2.794 mas 近星點時間 ( T 0 ) 2,451,551.716 ±0.01 JD 半振幅 ( K ) 18.68±0.8 m/s 物理性质 质量 ( m ) 22.2±1.0 [2] M ⊕ 半徑 ( r ) 4.327±0.183 [2] [4] R ⊕ 密度 ( ρ ) 1.51 g cm -3 表面重力 ( g ) 1.18 g 溫度 ( T ) 712±36 [2] K 發現 發現時間 2004 發現者 巴特勒、沃格特、 馬西 et al. 發現方法 徑向速度、凌日法 發現地點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發表論文 出版 其他名稱 Ross 905 b, GJ 436 b, [5] LTT 13213 b, GCTP 2704.10 b, LHS 310, AC+27:28217 b, Vyssotsky 616 b, HIP 57087 b, GEN# +9.80120068 b, LP 319-75 b, G 121-7 b, LSPM J1142+2642 b, 1RXS J114211.9+264328 b, ASCC 683818 b, G 147-68 b, UCAC2 41198281 b,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