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孚远
Multi tool use
徐孚遠
《松江邦彦图》之徐孚遠像
大明左副都御史
籍貫
直隸華亭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闇公,號復齋
出生
萬曆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1600年1月10日) 直隸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
逝世
永曆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 (1665年7月11日) 廣東饒平縣[1]
配偶
妻姚氏、側室戴氏
親屬
曾祖父徐陟、祖父徐琳、父徐爾遂。母顧氏、繼母趙氏 徐孝先、徐世威、徐永貞(子)
出身
著作
著有《钓璜堂集》20卷、《海外幾社集》20卷、《交行摘稿》1卷、《十七史猎俎》160卷、《幾社六子詩集》、《交行詩集》 ;與陳子龍合著《史部史記測義》;陳子龍、夏允彝、李雯、彭賓、王允元、朱灝、顧開雍、宋存楠等合著《六子文選》20卷 合编有《几社会义集》7集等
徐孚远 (1600年1月10日-1665年7月11日),字闇公 ,號復齋 ,直隸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明末诗人、政治人物,舉人出身。與沈光文與張煌言並稱東寧三子。
目录
1 生平
2 著作
3 註釋
4 參考書目
5 外部連結
生平
南京刑部右侍郎徐陟的曾孙。七歲通《春秋》、《國語》之書,有一次在家塾裡,一位族兄錯把“蠻夷”二字寫成“夷蠻”,遭到塾師大聲喝斥,徐孚遠卻說:“無害也,咎在周內史引人過犯。”塾師於是也想到有“夷蠻”這一說法,便愧疚的說:“記誦稍疏,乃為豎子邊鼓撾人。”[2] 崇祯二年(1629年)與陈子龙、夏允彝、彭宾、杜麟徵、周立勋等人组成文社畿社[3] 。崇禎十二年(1639年)鄉試落第。崇禎十五年(1642年)中應天府鄉試舉人。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多铎派参将洪恩炳入驻松江,徐孚远與好友夏允彝、陈子龙、张密等人,计议起兵抗清,集數百忠义之士,由夏允彝写信与吴淞总兵吴志葵聯絡,自吴淞江入淀、泖,窥苏州[4] 。同年(1645年)冬,在福建娶戴氏[5] 。永历十二年(1658年)永历帝命徐孚远为左副都御史。永历十五年(1661年)追随郑成功到台湾,與沈光文及張蒼水等人並稱東寧三子。永曆十九年(1665年)三月,結識鄭郊。同年五月二十七日,痛哭而卒。張密、鄭郊料理其後事。後歸葬松江[6] 。
著作
有《钓璜堂集》20卷、《海外幾社集》20卷、《交行摘稿》1卷、《十七史猎俎》160卷、《幾社六子詩集》、《交行詩集》 ;與陳子龍合著《史部史記測義》;陳子龍、夏允彝、李雯、彭賓、王允元、朱灝、顧開雍、宋存楠等合著《六子文選》20卷 合编有《几社会义集》7集等。
註釋
^ 《泉州府志》謂卒於厦門曾厝垵。《鮚埼亭集》、《南疆逸史》、《鷺江志》均謂其卒於台灣。
^ 清·陳乃乾,《徐暗公先生年譜》(卷1):“先生天性沈敏,篤志力學,精力過人,晝夜不倦。經史百家之言,一覽成誦。是年,有族兄某寫蠻夷為夷蠻,師呵叱之。先生曰:無害也,咎在周內史引人過犯。師悟曰:記誦稍疏,乃為豎子邊鼓撾人。”
^ 清·杜登春,《社事始末》(卷1):“天如、介生有‘復社國表’之刻。復社,興復絕學之意也。先君子與彝仲有‘幾社六子會義’之刻。幾者,絕學有再興之幾而得知幾其神之義也。兩社對峙,皆起於己已之歲。余以是年生。生之時,作湯餅,兩郡畢賀;社事之有大會,自賀余生始也。婁東、金沙兩公之意主於廣大,欲我之聲教不訖於四裔不止。先君子與會稽先生之意主於簡嚴,惟恐漢、宋禍苗以我身親之,故不欲並稱復社,自立一名,盡取友會文之實,幾字之義,於是寓焉。六子者何?先君子與彝仲兩孝廉主其事,其四人則周勒卣先生立勳、徐闇公先生孚遠、彭燕又先生賓、陳臥子先生子龍是也。”
^ 清.溫睿臨,《南疆繹史》(卷25):“志葵与参将鲁之玙率舟师三千,自吴淞江入淀、泖,窥苏州。”
^ 《鮚埼亭集》徐闇公傳後:戴氏者,從亡總兵戴某女也。與闇公善,謂闇公文弱,風濤戎馬,難以自全,而其女有文武才,以妻闇公。戴戎裝握刀上陣,艱維奔走,卒賴其力以免。闇公卒於潮,戴上書州守,乞負骨歸葬,許之。乃與其仲子永貞扶櫬歸松江,與闇公前妻姚,同志相守以死。至今松江人傳其戎服遺像。
^ 清.陳乃乾,《徐暗公先生年譜》(卷1):“永歷十九年康熙四年 乙巳六十七歲。三月,始識鄭牧仲郊 。五月二十七日,痛哭而卒。張子退密 、鄭牧仲經紀其喪。”
參考書目
陳乃乾,《徐暗公先生年譜》
杜登春,《社事始末》
溫睿臨,《南疆繹史》
外部連結
畿社六子
徐孚遠 - 陳子龍 - 夏允彝 - 杜麟徵 - 彭 賓 - 李 雯
明鄭時期
歷史
鄭成功攻臺之役
鄭經嗣位之爭
鄭泰事件
清荷聯軍
劉國軒屠村事件
三藩之亂
東寧之變
澎湖海战
統治者
君王
鄭成功 · 鄭襲 · 鄭經 · 鄭克𡒉 · 鄭克塽
王妃
董王妃 · 唐王妃 · 陳世子妃 · 馮王妃
王室宗親
一世
鄭芝龍 · 田川氏 · 鄭芝虎 · 鄭鴻逵
二世
鄭泰 · 田川七左衛門 · 鄭省英
三世
鄭聰
四世
鄭克壆
五世
鄭安福 · 鄭安祿 · 鄭安康
後裔
鄭明能 · 鄭愁予 · 鄭審一
重要人物
外戚
唐顯悅 · 陳永華 · 洪淑貞 · 馮錫範 · 黃安 · 董騰 · 陳夢球 · 馮錫圭
明皇族
文臣
楊英 · 鄭斌 · 蔡政 · 柯平 · 葉亨 · 鄭得瀟 · 何斌 · 楊朝棟 · 楊彥迪 · 翁天祐 · 顧礽 · 楊賢
武臣
洪旭 · 劉國軒 · 馬信 · 周全斌 · 蕭拱宸 · 黃昭 · 蔣毅庵 · 林鳳 · 謝永常 · 毛興 · 蔡添
其他
沈光文 · 李茂春 · 王忠孝 · 徐孚遠 · 蔡雲 · 李科羅
制度
王室
後宮
中央
東寧總制 · 諮議參軍 · 六官 · 協理六官 · 六官都事
地方
承天府府尹 · 州知事(縣知事) · 安撫使 · 簽首 · 總理
科舉
其他
察言司 · 承宣司 · 審理司 · 賞勳司 · 中書科 · 儲賢館 · 育冑館
行政區劃
經濟貿易
山海五商 · 鄭英通商條約 · 西班牙銀圓 · 永曆通寶 · 寬永通寶
軍事外交
明鄭軍事 · 丁未漂人事件 · 日本乞師 · 鄭日通商 · 鄭英通商 · 烏鬼親衛鎮
現存遺跡
宮殿
安平王城 · 北園別館 · 寧靖王府邸 · 承天府府署
國廟
其他
夢蝶園 · 紅毛城 · 寧靖王從死五妃墓 · 藩府二鄭公子墓 · 藩府曾蔡二姬墓
相關列表
鄭成功征臺部將列表
台灣漢詩詩人
17世紀
鄭成功 · 鄭經 · 王忠孝 · 徐孚遠 · 沈光文 · 季麒光 · 高拱乾 · 郁永河
18世紀
本土:王璋 · 郭必捷 · 陳文達 · 李欽文 · 陳慧 · 章甫(清)
流寓:孫元衡 · 陳夢林 · 藍鼎元 · 黃叔璥 · 夏之芳
19世紀
北台灣
鄭用錫 · 鄭用鑑 · 林占梅 · 杜淑雅 · 陳維英 · 黃敬 · 曹敬
中台灣
陳肇興 · 丘逢甲 · 呂汝玉 · 呂汝修 · 呂汝成 · 吳德功 · 洪棄生
南台灣
黃佺 · 施瓊芳 · 施士洁
東台灣
李望洋 · 林拱辰
澎湖
蔡廷蘭
流寓
鄭兼才
20世紀
北台灣
林爾嘉 · 林小眉 · 王香禪 · 李如月 · 駱香林 · 林次湘 · 魏清德 · 李建興
中台灣
林癡仙 · 林仲衡 · 林幼春 · 張德豊
南台灣
許南英 · 汪春源 · 謝雪漁 · 蔡碧吟 · 連橫 · 石中英 · 張李德和 · 蘇鴻飛 · 黃金川 · 吳燕生 · 陳新賜
東台灣
陳竹峰
澎湖
蔡旨禪
ez2NQIxEOd3,o1pb1P,OafB,iJ,Xvaof,bEfoYMXZm6sSH97hVj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提示 :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校训 博文約禮 [1] [2] 创建时间 1963年10月17日 学校类型 法定(公立)、研究型 監督 主權移交前:英屬香港總督 主權移交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校董會主席 梁乃鵬博士 校長 段崇智教授 副校长 華雲生教授(常務副校長) 霍泰輝教授、吳基培教授 張妙清教授、潘偉賢教授 陳偉儀教授、吳樹培先生 教师人數 1,619 [3] 学生人數 25,489 [3] 本科生人數 20,147 [3] 研究生人數 5,342 [3] 校址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沙田市地段437號(大埔公路十一至十二咪左右(正門及崇基門)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坐标: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科學園路與澤祥街交界(東校門) 澤祥街18號(沙田凱悅酒店及工商管理學院)) 校區 新市鎮 总面积 134.4公頃(1,344,000平方米) [2] 代表色 紫與金 [1] 吉祥物 鳳凰 [1] 隶属 英聯邦大學協會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 ( 英语 : ASAIHL ) 國際大學協會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八大公立大學聯盟(譯自:HK8)[3] 网站 http://www.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 ( 英语: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縮寫为 CUHK ),簡稱 中文大學 、 中大...
10
1
I have a function that searches a vector of iterators and returns the iterator if its names matches a string passed as an argument. koalaGraph::PVertex lookUpByName(std::string Name,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ertices) { for (size_t i = 0; i < Vertices.size(); i++) { if(Vertices[i]->info.name == Name) return Vertices[i]; } } My question is how can I implement this as a lambda, to use it in connection with std::find_if ? I'm trying this: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 std::string Name; std::find_if(V.begin(), V.end(), [&Name]() {return Name == V->info.name;}) But it says that V an enclosing-function local variable cannot be referenced in a lambda body unless it is in the capture list.
...
坐标: 23°33′53″N 119°33′50″E / 23.564832°N 119.563924°E / 23.564832; 119.563924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山門與廟埕 漢語拼音 tiān hòu gōng 台羅拼音 má tsóo king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 澎湖縣馬公市長安里正義街1號 創建年份 不明 大明萬曆32年(1604年)之前 開基者 不明 廟格 闔澎公廟 本殿構造 五開間三進落 等級 國定古蹟 主神 天上聖母 例祭 農曆正月元宵、七月普渡 相关人物 沈有容、韋麻郎、施琅、藍木、黃良、陳玉峰 澎湖天后宮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名稱 澎湖天后宮 其他名稱 媽祖宮、娘媽宮、天妃宮 登錄等級 國定第一級古蹟 登錄類別 祠廟 登錄公告日期 1983年12月28日 開放時間 07:00 --17:00 材質 紅磚、土黃色花崗岩、泉州白石與黑色石階 參觀費用 免費參觀 所有權者 開台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澎湖天后宮 ,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闔澎公廟之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天后宮確切創建年代眾說紛紜,隨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出土,確定於大明萬曆卅二年(1604年)即已立廟。 [1] :48-53 天后宮早無定稱,稱 娘娘宮 、 天妃宮、娘媽宮、媽祖宮 或 媽宮 等稱呼在所多有。清朝領有台灣後,施琅宣稱克台戰役多賴天妃顯靈襄助,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晉天妃為天后,故今稱「天后宮」。 [2] :8-13 目录 1 沿革 1.1 明朝及明鄭時期 1.2 清領時期 1.3 日治時期 1.4 中華民國 2 奉祀 2.1 媽祖、千里眼、順風耳 2.2 註生娘娘 2.3 送子觀音 2.4 至聖先師 2.5 積慶公夫婦 2.6 天津媽祖像 2.7 虎爺 3 建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