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伏羲
概要
庙号
無
谥号
無
陵墓
伏羲陵
在世
不詳
在位
不詳
年号
無
伏羲氏 ,遠古時期中国神話人物,為《史记》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後被道教吸收爲神祇,亦是儒教的祭祀對象。
目录
1 記載及起源
2 影響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链接
5 参见
記載及起源
伏羲氏傳說生於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1] 有文字記載的出現時代在战国時代以后。[2]
《莊子》一書最早记載伏羲之名。[3] 伏羲的称谓繁多,又称宓羲、[4] 炮犧、[5] 庖牺、[6] 包牺、[7] 牺皇、皇羲[8] 及太昊等,[9] 【宓伏虙三字古通fu】《史記》中稱「伏犧」或「虙羲」,[10] 为华胥氏之子,少典之父,炎黄之祖。伏羲传说的内容,因时代不同而异。相传伏羲氏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造八卦等,[11] 亦传说伏羲创文字、古琴。[12] 《白虎通义》云:“三皇者何谓也,伏羲、女娲、神农是也。”把伏羲推到三皇的地位。伏羲與女娲為兄妹,[13] “伏羲鳞身,女娲蛇躯”,[14] 伏羲與女娲雖是兄妹,[15] 唐代诗人卢仝《与马异结交诗》中写出“女娲本是伏羲妇”,[16] 因而被後人稱之為龍祖。[17]
伏羲氏自古以来被奉为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18] 同时在神话中,也被认为是所有人类的祖先,伏羲氏是三皇之一,徙治陈仓,定都于陈宛丘(今河南淮阳),以“龙”为图腾,風姓是中国传说时代「伏羲」的姓。[19]
一说太昊,或太昊伏羲氏,并非是伏羲,只是姓氏为伏羲氏,这是误把太昊其所在的伏羲氏族部落当成了先祖伏羲,太昊以玄鸟为图腾。《左传》记载:“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皋氏鸟官名,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祖少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另有一說,伏羲即盘古氏。[20] 學者以文字學的角度考証盘古氏,“盘”字古义为开端,“古”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21] 黃帝取代炎帝,擊敗蚩尤後,炎帝、蚩尤等部落的一部分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以后,其先祖伏羲在传说中演变为盘古,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演变出“盘古开天”的传说,而盘古传说开始出现,伏羲的地位便开始低落了。[22]
影響
河南淮阳有太昊陵庙(伏羲陵)。
参考文献
^ 《帝五世纪》载:“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
^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Zhong yang min zu da xue xue bao bian ji bu. 2006: 123 [19 January 2013] . (第 123 頁) 这里的"盘古"、"伏犧"、"神农"都是汉族神话中的人物,他们出现的时代都在战国以后。
^ 《莊子》书中的伏羲名号竟有三种写法,或记为伏羲、伏犠、伏戏。
^ 《漢書·古今人表》
^ 《漢書·律歷誌下》
^ 《水经注·渭水》
^ 《易經·系辞下》
^ 《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厥有雲者,上罔顯於羲皇。”李善註:“伏羲為三皇,故曰羲皇。”唐杜甫《醉時歌》:“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遇屈宋。”
^ 《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世经》之語:“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
^ 《史記·封禅书》云:“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虑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
^ 《易·係辭》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烏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 《繹史》引《古史考》云:“伏羲制嫁娶,以儷皮(鹿皮)為禮”。《抱朴子·對俗篇》云:“太昊(伏羲)師蜘蛛而結網。”《楚辭·大招》云:“伏羲作瑟,造《駕辯》之曲”。《易·系辞下》记载伏羲功业最完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 《后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谱》云:“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
^ 《文選·魯靈光殿賦》
^ 敦煌《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載:“尔时人民死,惟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衣龙上天,得存其命。恐绝人种,即为夫妇。”
^ 《全唐诗》卷三八八卢仝诗《与马异结交》
^ 《独异志》云:“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淮南子·說林篇》載:“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女娲氏……承庖牺制度。……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混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 唐太宗《修晋书诏》谓:“伏羲以降,因秦斯及,两汉继绪,三国并命,迄于晋宋,载笔备焉”。
^ 《帝王世纪》:“伏羲氏,風姓也。”《竹书纪年》:“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为风姓。”
^ 徐松石《伏牺盘古考》一文考证:“盘古王和伏羲氏原是一个人”。
^ 徐松石:《盘古与伏牺》
^ 《闻一多全集》卷一《神话与诗》第16页
外部链接
維基共享資源中与伏羲相關的分類
参见
汉字文化圈主题
中国主题
历史主题
神话主题
人物主题
龍
華胥
女媧
伏羲 :八卦
神農:神農本草經
皇帝:黃帝內經
三墳五典
三皇五帝
世系
三皇
伏羲 · 女娲 · 神农(《史記索隱·三皇本紀》說法)
伏羲 · 神农 · 黄帝(《帝王世紀》說法)
燧人 · 伏羲 · 神农 (《尚書大傳》說法)
五帝
黄帝 · 颛顼 · 帝嚳 · 帝尧 · 帝舜 (《史記·五帝本紀》、《禮記》和《春秋國語》說法)
少昊 · 颛顼 · 帝嚳 · 帝尧 · 帝舜 (《白虎通義》和《尚書序》說法)
太昊(一说即伏羲) · 炎帝 · 黄帝 · 少昊 · 颛顼 (《呂氏春秋》和《淮南子》說法)
三皇五帝說法眾說紛紜,三皇版本參考《司马贞·三皇本紀》、《帝王世紀》和《尚书大传》的說法。五帝參考《史记·五帝本紀》、《礼记》和《春秋》、《國語》說法;《白虎通義》和《尚書序》說法;《吕氏春秋》和《淮南子》說法。其他版本参见
三皇五帝 条目中的说明。
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南朝 / 元魏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國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
中國上古時代事件
神话、传说、 半信史时代
遠古與三皇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女媧造人補天
伏羲創造八卦
燧人鑽燧取火
有巢構木為巢
共工怒觸不周山
神農嘗百草
五帝時期
禪讓政治
阪泉之戰
涿鹿之戰
黃帝
蚩尤
倉頡造字
少昊
顓頊
帝嚳
帝摯
帝堯
帝舜
虞朝
古人类和考 古文化类型
旧石器时代
元谋人
北京人
蓝田人
金牛山人
马坝人
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
马家窑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石峁遗址
其他
中國歷史事件
傳疑時代 → 夏朝 → 商朝 → 西周 → 東周(春秋 → 戰國) → 秦朝 → 漢朝 → 三國 → 晉朝/十六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國 → 宋朝/遼金夏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
bWuCgzmgQ2QErn1e,UDd3jbvXHEc f8MW76GGqP9l nxriAIHc52 HxfztuFa83OkO27h6q1EOviWh0K5yjqemw6TCJ2Wmfqw,xn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提示 :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校训 博文約禮 [1] [2] 创建时间 1963年10月17日 学校类型 法定(公立)、研究型 監督 主權移交前:英屬香港總督 主權移交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校董會主席 梁乃鵬博士 校長 段崇智教授 副校长 華雲生教授(常務副校長) 霍泰輝教授、吳基培教授 張妙清教授、潘偉賢教授 陳偉儀教授、吳樹培先生 教师人數 1,619 [3] 学生人數 25,489 [3] 本科生人數 20,147 [3] 研究生人數 5,342 [3] 校址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沙田市地段437號(大埔公路十一至十二咪左右(正門及崇基門)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坐标: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科學園路與澤祥街交界(東校門) 澤祥街18號(沙田凱悅酒店及工商管理學院)) 校區 新市鎮 总面积 134.4公頃(1,344,000平方米) [2] 代表色 紫與金 [1] 吉祥物 鳳凰 [1] 隶属 英聯邦大學協會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 ( 英语 : ASAIHL ) 國際大學協會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八大公立大學聯盟(譯自:HK8)[3] 网站 http://www.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 ( 英语: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縮寫为 CUHK ),簡稱 中文大學 、 中大...
10
1
I have a function that searches a vector of iterators and returns the iterator if its names matches a string passed as an argument. koalaGraph::PVertex lookUpByName(std::string Name,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ertices) { for (size_t i = 0; i < Vertices.size(); i++) { if(Vertices[i]->info.name == Name) return Vertices[i]; } } My question is how can I implement this as a lambda, to use it in connection with std::find_if ? I'm trying this: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 std::string Name; std::find_if(V.begin(), V.end(), [&Name]() {return Name == V->info.name;}) But it says that V an enclosing-function local variable cannot be referenced in a lambda body unless it is in the capture list.
...
波音707 美國電影演員约翰·特拉沃尔塔所擁有的波音707-138B(編號:N707JT),塗上該機於澳洲航空服役期間的塗裝。 類型 四发喷气中长程3-3式窄体干线民用飞行器 生產公司 波音 首次飛行 1957年12月20日 服役 1958年10月26日(泛美航空) 使用狀態 已停產,少量服役 主要用戶 泛美航空 美國航空 中華航空 其它用戶 聯合航空 生產年份 1958-1979 生產數量 1010 [1] 單位造價 430萬美元 (1955年價格) [2] 發展自 波音367-80 衍生機型 波音720 波音707 是美國波音公司在1950年代研發的首款四引擎噴气客機,載客量為140至189人,航程為2,500至5,750海里(4,630至10,650公里) [3] 。 707是波音首款噴气客機,採用後掠翼、發動機吊舱等新式設計。雖然707並非世上首款噴气客機,卻是第一款取得成功的噴气民航客機,支配了1960至1970年代的民航市場,開啟了「噴气時代」,使波音取代道格拉斯公司成為最大的民航飛機製造商之一,之後並發展出各型號7x7噴气客機,而727、737和757都是以707機身為基礎。 707是發展自波音367-80,該原型機於1954年首飛。由於機身寬度不足無法滿足客戶需要,於是把367-80的機身擴寬至148英寸。707首個型號為707-120,採用普惠JT3C發動機,在1957年12月20日首飛,首個使用707的公司是泛美航空,於1958年10月26日投入服務。之後的衍生型號有機身縮短型-138、機身延長型-320、勞斯萊斯發動機型-420。在1960年代初,由於更具燃油效益的發動機出現,波音便把新製造的707更換為新式發動機,並在原有型號加上B字以作標識。 波音707在國內、國際、貨運航線和軍事上廣泛地使用。包括720在內,波音一共交付了1,010架波音707,最後一架在1978年交付。而波音共生產了超過800架軍用型號。最後一家營運707客機的航空公司是伊朗薩哈航空,該707已在2013年停運 [4] ,目前只有少量私人机和军用改型仍在服役。 目录 1 發展 1.1 367-8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