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帝
Multi tool use
明代宗
明朝第7代皇帝
在位时期: 1449年9月22日-1457年2月11日 (7年142天)
清代绘制的明代宗景皇帝画像
首都
北京
皇宮
紫禁城
年號
景泰
姓名
朱祁钰
封爵
郕王
出生年
(1428-09-21 ) 1428年9月21日
立儲
朱見深(1449年-1452年) 懷獻太子朱見濟(1452年-1453年)
逝世
1457年3月14日(1457-03-14 ) (28歲)
廟號
代宗
諡號
戾王 (初諡) 恭仁康定景皇帝 (憲宗成化年間改諡)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 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安宗崇禎十七年加諡)
陵墓
景泰陵
父親
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母親
贤妃吴氏
皇后
孝淵景皇后 杭皇后
兄弟
英宗睿皇帝朱祁镇
皇子
怀献太子朱见济
皇女
固安公主
景泰帝
明朝皇帝
統治
1449年-1457年
前任
明英宗(正統帝,首次)
繼任
明英宗(天順帝,复辟)
太上皇
明英宗(1449年-1457年)
明代宗朱祁鈺 (1428年9月21日-1457年3月14日),或稱景泰帝 ,年號景泰 ,明憲宗追諡其為「恭仁康定景皇帝 」,弘光帝上庙号「代宗 」,谥号「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明朝第7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明宣宗皇次子,母親是賢妃吳氏。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任用官员
3 家庭成员
4 艺术形象
5 参考文献
6 外部連結
人物生平
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他是明宣宗次子,母吴贤妃。《罪惟录》称吴贤妃本是明宣宗之叔,漢王朱高煦的妾侍,朱高煦謀反失敗後被明宣宗所殺,後宣宗占有了吳氏,私生一子,即朱祁鈺,母子長期隱藏宮外,至宣宗死前才得到承認。但《罪惟录》的记载与其它史料冲突。
兄长明英宗即位後封他為郕王。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剌太師也先所俘后,郕王被于謙等大臣拥立,是为代宗,年号景泰,尊英宗為太上皇,英宗子朱見深為太子。
代宗即位后,用于謙为兵部尚书,北京保衛戰粉碎了瓦剌的进攻。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鴻臚寺卿楊善出使瓦剌,靠著三寸巧舌說服了也先,英宗返回北京,代宗並沒有迎回兄長的意思,又害怕他复辟,故将其软禁於宮中,以錦衣衛嚴密控管,宮門不但上鎖,並且灌鉛,食物僅能由小洞遞入。
景泰三年,代宗廢去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但朱見濟在次年去世。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病危,十六日曹吉祥、石亨、徐有貞等人謀復立英宗,十七日清晨,發動奪門之變,率領武士攻入紫禁城奉天殿,英宗復辟。代宗被软禁在西苑,一个多月後去世,得年三十岁。代宗死因不明,陸釴的《病逸漫記》說代宗是被英宗謀殺的[1] ,查繼佐的《罪惟錄》則表示代宗病愈,英宗為怕代宗復起,令太監蔣安用帛扼死景泰帝[2] 。代宗死后,葬于西郊金山(玉泉山北)的景泰陵。英宗令廷臣议王妃之殉葬。议及汪皇后,被李賢及太子谏止。后以皇贵妃唐氏殉葬[3] 。
英宗恨代宗薄待,谥为戾王 ,称郕戾王 。明宪宗成化时期上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七月乙丑,弘光帝上庙号代宗 ,谥号「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 [來源請求] [4] 。清朝复称其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 」。明清史书多称明代宗为景帝。
明代宗是未安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另外明太祖朱元璋葬于南京明孝陵,明惠帝因最後失踪故無陵墓)。
任用官员
宰輔
于謙:當時掌握軍權者。
石亨:當時掌握軍權者。
陳循
高穀
王文
江淵
王一寧
蕭鎡
商輅
苗衷
彭時
俞綱
太監
成敬:内官監太監。永樂二十二年進士,後因案充軍改腐刑而為黃門。為人謙遜,雖然受到皇帝重用,但並不攬權。
家庭成员
.mw-parser-output .chart-container{width:100%;overflow:auto}.mw-parser-output .chart-content{border-spacing:0;border-collapse:separate}
先祖
高祖父: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曾祖父: 成祖文皇帝朱棣
高祖母: 孝慈高皇后马氏
祖父: 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外高祖父: (追封)中山武宁王徐達
曾祖母: 仁孝文皇后徐氏
外高祖母: (追封)中山王夫人谢氏
父: 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外曾祖父: 彭城伯张麒
祖母: 誠孝昭皇后张氏
外曾祖母: 彭城伯夫人
代宗景皇帝朱祁钰
外祖父: 吴彦名
母: (追復)孝翼皇太后吴氏
外祖母: 神氏
妻妾
废后汪氏,景泰三年被廢,英宗免殉死,復郕王妃,出居王府。死後同葬景泰陵,後追封為貞惠安和景皇后
皇后杭氏,怀献太子朱见济母,景泰三年立為皇后,七年,杭皇后崩,谥曰肃孝皇后。英宗復位(天顺年间),削皇后号,毁所葬陵
唐皇贵妃[5] ,都督唐兴女也。以景泰七年进宫,八年封贵妃,宠幸冠后廷。尝乘马随帝游西苑,马惊妃堕,帝乃命中官刘茂,选御厩之最良者,日控习以待。天顺元年二月革封号。郕王死,群臣议殉葬。及妃,妃无言,遂殉之,葬金山
李惜儿。
妃孙氏,景泰七年十一月升锦衣卫百户孙震为副千户,孙震即孙氏家族的外戚[6]
子女
子
怀献太子朱见济,生母为皇后杭氏,景泰四年去世。
女
固安公主,英宗复辟,降称郡主[7]
一女,汪皇后生,幼于固安公主,稍长斋素,矢不下嫁。
艺术形象
1987年香港电视连续剧《龙庭争霸》 张兆辉饰演景泰帝。
2003年中国大陆电视连续剧《大明王朝1449》 高虎饰演景泰帝。
2011年中国大陆古装言情剧《后宫》,张雷饰演景泰帝。
2016年中国大陆电视连续剧《女医·明妃传》,黄轩饰演景泰帝。
参考文献
^ 陸釴《病逸漫記》
^ 查繼佐《罪惟錄》 卷八 英宗後紀:「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監蔣安希旨,以帛扼殺王,報郕王薨。」
^ 清·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会代宗晏驾,廷臣议王妃之殉,时杭氏先景帝崩。将及后,李贤曰:“景泰妃虽尝为后,然旋见幽抑,生亦何有恩而死殉之。且遗二女幼,可悯也。”上恻然曰:“卿言是。”而宪宗时为太子,雅知后不欲废,已感后意。因言上,令他妃殉,迁后外王府,而留养二女于宫中。唐氏者,景帝妃,都督唐兴女也。以景泰七年进宫,八年封皇贵妃,宠幸冠后廷。尝乘马随帝游西苑,马惊妃堕,帝乃命中官刘茂,选御厩之最良者,日控习以待。天顺元年二月革封号。郕王死,群臣议殉葬。及妃,妃无言,遂殉之,葬金山。”
^ 《幸存录》:顾瑞屏为宗伯,其所表扬数事,皆有益于国体。如尊惠、代二庙,旌靖难北变诸忠臣,追谥傅、冯、二王,俱有条理。但非大变后所宜急行者耳。景皇帝庙号称代,以其类唐代宗,且代为天子也。唐讳世故,易世为代。本朝自有世宗、复有代宗,非矣。或襄、或桓,不为过褒,于典制亦协。
^ 《国榷》
^ 《明英宗实录》
^ 《明史》(卷121):“固安公主,英宗復辟,降稱郡主。成化時,年已長,憲宗以閣臣奏,五年十一月下嫁王憲。禮儀視公主,以故尚書蹇義賜第賜之。”
外部連結
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
京师保卫战
明代宗
夺门之变(英宗复辟)
于谦
景泰陵
景泰帝
大明朱氏皇朝
出生于: 1428年9月21日逝世於: 1457年3月14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兄长明英宗朱祁镇
中国皇帝
繼任:兄长明英宗朱祁镇
明朝皇帝 1449年-1457年
明朝君主
详见:明朝君主列表、明朝皇帝世系图
追尊
德祖 ~ 懿祖 ~ 熙祖 ~ 仁祖 · 兴宗 · 睿宗
统治庙号[年号]
太祖[洪武] → 惠宗[建文] → 成祖[永乐] → 仁宗[洪熙] → 宣宗[宣德] → 英宗[正统] → 代宗[景泰] → 英宗(复辟) [天顺] → 宪宗[成化] → 孝宗[弘治] → 武宗[正德] → 世宗[嘉靖] → 穆宗[隆庆] → 神宗[万历] → 光宗[泰昌] → 熹宗[天启] → 思宗[崇祯]
南明
福王政权1644–1645
唐王政权1645–1649
惠帝 ~ 顺帝 ~ 端帝 ~ 宣帝 ~ 绍宗[隆武] → 紹武帝[绍武] → 淮王(監國) [东武]
魯王政权1645–1655
悼帝 ~ 魯王(監國) [監國]
桂王政权1646–1662
礼宗 ~ 昭宗[永曆]
韩王政权1646–1664
定武帝[定武](存疑 )
附:追尊皇帝
明朝皇室(后宫 · 皇后) ·
皇宫(南京 → 北京) ·
皇陵 · 祖训、宝训、大诰 · 实录 · 玉玺、文華大訓
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南朝 / 元魏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國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
明朝皇陵
凤阳府
祖陵(德祖玄皇帝、玄皇后;懿祖恒皇帝、恆皇后;熙祖裕皇帝、裕皇后) 皇陵(仁祖淳皇帝、淳皇后)
应天府
孝陵(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 东陵(興宗孝康皇帝)
順天府
十三陵
長陵(成祖文皇帝、仁孝文皇后)
献陵(仁宗昭皇帝、誠孝昭皇后)
景陵(宣宗章皇帝、孝恭章皇后)
裕陵(英宗睿皇帝、孝莊睿皇后、孝肅皇后)
茂陵(憲宗纯皇帝、孝贞纯皇后、孝穆皇后、孝惠皇后)
泰陵(孝宗敬皇帝、孝成敬皇后)
康陵(武宗毅皇帝、孝靜毅皇后)
永陵(世宗肃皇帝、孝洁肃皇后、孝烈皇后、孝恪皇后)
昭陵(穆宗庄皇帝、孝懿庄皇后、孝安皇后、孝定皇太后)
定陵(神宗显皇帝、孝端顯皇后、孝靖皇太后)
庆陵(光宗贞皇帝、孝元貞皇后、孝和皇太后、孝纯皇太后)
德陵(熹宗悊皇帝、孝哀悊皇后)
思陵(毅宗烈皇帝、孝节烈皇后、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
承天府
显陵(睿宗献皇帝、慈孝獻皇后)
河南府
熙陵(恭宗孝皇帝、恪貞仁壽皇后) 弘光陵(安宗简皇帝)
梧州府
興陵(禮宗端皇帝、孝正太后)
南陽府
四帝陵(惠皇帝、惠皇后;端皇帝、端皇后;顺皇帝、顺皇后;宣皇帝、宣皇后)
天兴府
隆武陵(绍宗襄皇帝)
都匀府
永历陵(昭宗匡皇帝)
广州府
绍武君臣冢(紹武帝)
泉州府
魯王墓(鲁王)
规范控制
WorldCat Identities
BNF: cb12099550d (data)
CBDB: 0030155
DILA: A006684
FAST: 183241
ISNI: 0000 0000 6700 0495
LCCN: n86034014
NNL: 000093815
SUDOC: 02935031X
VIAF: 53165710
9y8EZUn1ngJ7A x HVS7,Z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提示 :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校训 博文約禮 [1] [2] 创建时间 1963年10月17日 学校类型 法定(公立)、研究型 監督 主權移交前:英屬香港總督 主權移交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校董會主席 梁乃鵬博士 校長 段崇智教授 副校长 華雲生教授(常務副校長) 霍泰輝教授、吳基培教授 張妙清教授、潘偉賢教授 陳偉儀教授、吳樹培先生 教师人數 1,619 [3] 学生人數 25,489 [3] 本科生人數 20,147 [3] 研究生人數 5,342 [3] 校址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沙田市地段437號(大埔公路十一至十二咪左右(正門及崇基門)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坐标: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科學園路與澤祥街交界(東校門) 澤祥街18號(沙田凱悅酒店及工商管理學院)) 校區 新市鎮 总面积 134.4公頃(1,344,000平方米) [2] 代表色 紫與金 [1] 吉祥物 鳳凰 [1] 隶属 英聯邦大學協會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 ( 英语 : ASAIHL ) 國際大學協會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八大公立大學聯盟(譯自:HK8)[3] 网站 http://www.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 ( 英语: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縮寫为 CUHK ),簡稱 中文大學 、 中大...
10
1
I have a function that searches a vector of iterators and returns the iterator if its names matches a string passed as an argument. koalaGraph::PVertex lookUpByName(std::string Name,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ertices) { for (size_t i = 0; i < Vertices.size(); i++) { if(Vertices[i]->info.name == Name) return Vertices[i]; } } My question is how can I implement this as a lambda, to use it in connection with std::find_if ? I'm trying this: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 std::string Name; std::find_if(V.begin(), V.end(), [&Name]() {return Name == V->info.name;}) But it says that V an enclosing-function local variable cannot be referenced in a lambda body unless it is in the capture list.
...
坐标: 23°33′53″N 119°33′50″E / 23.564832°N 119.563924°E / 23.564832; 119.563924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山門與廟埕 漢語拼音 tiān hòu gōng 台羅拼音 má tsóo king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 澎湖縣馬公市長安里正義街1號 創建年份 不明 大明萬曆32年(1604年)之前 開基者 不明 廟格 闔澎公廟 本殿構造 五開間三進落 等級 國定古蹟 主神 天上聖母 例祭 農曆正月元宵、七月普渡 相关人物 沈有容、韋麻郎、施琅、藍木、黃良、陳玉峰 澎湖天后宮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名稱 澎湖天后宮 其他名稱 媽祖宮、娘媽宮、天妃宮 登錄等級 國定第一級古蹟 登錄類別 祠廟 登錄公告日期 1983年12月28日 開放時間 07:00 --17:00 材質 紅磚、土黃色花崗岩、泉州白石與黑色石階 參觀費用 免費參觀 所有權者 開台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澎湖天后宮 ,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闔澎公廟之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天后宮確切創建年代眾說紛紜,隨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出土,確定於大明萬曆卅二年(1604年)即已立廟。 [1] :48-53 天后宮早無定稱,稱 娘娘宮 、 天妃宮、娘媽宮、媽祖宮 或 媽宮 等稱呼在所多有。清朝領有台灣後,施琅宣稱克台戰役多賴天妃顯靈襄助,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晉天妃為天后,故今稱「天后宮」。 [2] :8-13 目录 1 沿革 1.1 明朝及明鄭時期 1.2 清領時期 1.3 日治時期 1.4 中華民國 2 奉祀 2.1 媽祖、千里眼、順風耳 2.2 註生娘娘 2.3 送子觀音 2.4 至聖先師 2.5 積慶公夫婦 2.6 天津媽祖像 2.7 虎爺 3 建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