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葰

Multi tool use
巴魯特·柏葰
|
大清文淵閣大學士
|
族裔
|
蒙古
|
旗籍
|
蒙古正藍旗
|
原名
|
松葰
|
出生
|
生年不詳
|
逝世
|
咸豐九年(1859年) 京師菜市口
|
出身
|
|
柏葰(满语:ᠪᡝᡤᡳᠶᡡᠨ,穆麟德:begiyūn,?-1859年),原名松葰,字靜濤,巴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晚清大臣。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因戊午科場案被斬首。
生平
道光六年(1826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累升內閣學士,兼正紅旗漢軍副都統。道光十八年(1838年),出為盛京工部侍郎,調刑部,兼管奉天府尹。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充諭祭朝鮮正使,不受餽贈。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充總管內務府大臣。次年典江南鄉試。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擢左都御史。道光三十年(1850年),遷兵部尚書,授內大臣。不久調吏部,管理三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咸豐三年(1853年),奉命偕同侍郎善燾趕赴盛京,按察協領塔芬布輕聽謠言,調兵護宅之事。查實之後,塔芬布革職,將軍奕興坐袒護之最,革任。不久,柏葰因以前在鑲白旗蒙古都統任內揀選承襲有誤,罷內務府大臣,降授左副都御史。隨即出為馬蘭鎮總兵。咸豐五年(1855年),擢熱河都統。同年召授戶部尚書,兼正黃旗漢軍都統。咸豐六年(1856年),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不久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咸豐八年(1858年),典順天鄉試,拜文淵閣大學士。[1]
順天鄉試結束後,物議沸騰。御史孟傳金上奏鄉試舞弊,帝命載垣、端華、全慶、陳孚恩會審。重新勘察全部試卷,發現舛謬甚多;又查出考生羅鴻繹藉兵部侍郎李鶴齡,交上同考官浦安;浦安又藉柏葰的看門人靳祥,央求柏葰家人調換試卷,使羅中舉。據《清史稿·文宗本紀》記戊午科場案:「上召廷臣宣示戊午科場舞弊罪狀,依載垣、端華所擬,主考官大學士柏葰坐家人掉換中卷批條,處斬。同考官浦安坐聽從李鶴齡賄屬,羅鴻繹行賄得中,均處斬。」咸豐九年(1859年),向來與柏葰不和的肅順、載垣等堅持要求文宗下詔定死罪。文宗雖有心免死,最終含淚准奏。二月,斬於菜市口,是科舉史上死於科場案的職位最高的官員。[2]
清穆宗即位,兩宮皇太后發動祺祥之變,肅順等敗亡,御史任兆堅疏請昭雪,但朝庭討論後被斥回。不過朝廷還是錄其子候選員外郎鍾濂賜四品卿銜,遇六部郎中缺即選。鍾濂後來官至盛京兵部侍郎。[3]
著作
著有《薜菻吟館詩鈔》、《奉使朝鮮日記》。
參考文獻
引用
^ 《清史稿·列傳三百八十九》:柏葰,原名松葰,字靜濤,巴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道光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遷內閣學士,兼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十八年,出為盛京工部侍郎,調刑部,兼管奉天府尹。二十年,召授刑部侍郎,調吏部,又調戶部。二十三年,充諭祭朝鮮正使,例有餽贐,奏卻之。二十五年,充總管內務府大臣。二十六年,典江南鄉試。疏言:「徵漕大戶短欠,取償小戶,劣紳挾制官吏,大戶包攬小戶,畸輕畸重,旗丁需索,加增津貼諸弊,請嚴禁。」如議行。尋偕倉場侍郎陳孚恩盤查山東藩庫,劾布政使王篤濫用幕友及地方官縱盜,巡撫崇恩以下議譴有差。二十八年,擢左都御史。三十年,遷兵部尚書,授內大臣。尋調吏部,管理三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咸豐三年,命偕侍郎善燾赴盛京按協領塔芬布輕聽謠言,調兵護宅,幾至激變,得實,論遣戍。將軍奕興坐袒護,革任。尋以前在鑲白旗蒙古都統任揀選承襲有誤,罷內務府大臣,降授左副都御史。未幾,出為馬蘭鎮總兵。五年,擢熱河都統,搜捕山匪。疏言:「熱河將惰兵疲,州縣不諳吏治。行使大錢,民皆罷市。礦匪占踞山場,委員侵蝕商款。」詔嚴切查辦。召授戶部尚書,兼正黃旗漢軍都統。六年,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尋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八年,典順天鄉試,拜文淵閣大學士。
^ 《清史稿·列傳三百八十九》:柏葰素持正,自登樞府,與載垣、端華、肅順等不協。會御史孟傳金疏劾本科士論未孚,命覆勘試卷,應議者五十卷,文宗震怒,褫柏葰等職,命載垣等會鞫,得柏葰聽信家人靳祥言,取中羅鴻繹情事,靳祥斃於獄。九年,讞上,上猶有矜全之意,為肅順等所持。乃召見王大臣等諭曰:「科場為掄才大典,交通舞弊,定例綦嚴。自來典試諸臣,從無敢以身試法者。不意柏葰以一品大員,辜恩藐法,至於如是!柏葰身任大臣,且係科甲進士出身,豈不知科場定例?竟以家人干請,輒即撤換試卷。若使靳祥尚在,加以夾訊,何難盡情吐露?既有成憲可循,即不為已甚,就所供各節,情雖可原,法難寬宥,言念及此,不禁垂淚!」柏葰遂伏法。
^ 《清史稿·列傳三百八十九》:十一年,穆宗即位,肅順等既敗,御史任兆堅疏請昭雪,下禮、刑兩部詳議,議上,詔曰:「柏葰聽受囑託,罪無可辭。惟載垣、端華、肅順等因律無僅關囑託明文,比賄買關節之例, 擬以斬決。由載垣等平日與柏葰挾有私讎,欲因擅作威福,竟以牽連蒙混之詞,致罹重辟。皇考聖諭有『不禁垂淚』之語,仰見不為已甚之心。今兩宮皇太后政令維新,事事務從寬大平允。柏葰不能謂無罪,該御史措詞失當。念柏葰受恩兩朝,內廷行走多年,平日勤慎,雖已置重典,當推皇考法外之仁。」於是錄其子候選員外郎鍾濂賜四品卿銜,以六部郎中遇缺即選。鍾濂後官盛京兵部侍郎。
来源
参见
历史主题
人物主题
官衔
|
前任: 保昌
|
清朝兵部滿尚書 道光三十年正月癸巳 - 道光三十年七月丙辰 1850年4月12日 - 1850年9月2日
|
繼任: 裕誠
|
前任: 文慶
|
清朝吏部滿尚書 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壬子-咸豐四年十月丙辰 1850年9月2日 - 1854年12月10日
|
繼任: 花沙納
|
前任: 文慶
|
清朝戶部滿尚書 咸豐五年十二月乙巳 - 咸豐八年九月壬午 1856年1月23日 - 1858年10月16日
|
繼任: 瑞麟
|
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殿試金榜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朱昌頤 - 賈 楨 - 帥方蔚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110名 |
麟 魁 - 李秀發 - 許前軫 - 汪南培 - 成觀宣 - 林星章 - 溫承悌 - 孫日萱 - 陳其錕 - 任 泰 王汝霖 - 趙仁基 - 郭道闓 - 王 藩 - 朱成穀 - 吳廷鉁 - 顧 夔 - 俞東枝 - 汪 懷 - 華 濬 王 篤 - 馮 爔 - 王 玥 - 王佐業 - 陳 同 - 高 枚 - 石廣均 - 熊守謙 - 胡夢齡 - 徐上鏞 方宗鈞 - 朱成烈 - 程廷桂 - 周啓運 - 趙 鏞 - 吳文鼎 - 陳光亨 - 莫元遴 - 周 栻 - 田元春 武天弼 - 項名達 - 趙興周 - 黃丕範 - 許麗京 - 宋沛霖 - 單朝詔 - 程應權 - 鄂 恒 - 魏謙六 游大琛 - 陳耀庚 - 陳熙曾 - 龔 冕 - 李振習 - 玉 藻 - 李舒林 - 方寶慶 - 朱一瓊 - 朱應元 胡 珵 - 景 星 - 張虎仁 - 史寶徵 - 譚精品 - 邊寶樹 - 沈莪皆 - 曾維楨 - 龔維琳 - 李拔謀 陳天澤 - 光朝魁 - 張介福 - 廖 翺 - 武 棠 - 陳駟門 - 陳之驥 - 郭覲辰 -宗室德誠- 徐繼畬 雲茂琦 - 王 辰 - 趙輝璧 - 查文經 - 張錫路 - 柏 葰 - 羅天池 - 張翬飛 - 洪 燮 - 黃登鯨 袁正林 - 洪錫璜 - 江之紀 - 黃 琮 - 鍾標錦 - 濮 瑗 - 屠湘之 - 王用賓 - 顧倬槱 - 周 鑣 劉仕望 - 瑞 麟 - 王慶元 - 章大奎 - 書 紳 - 李恩繼 - 松 年 - 馬 湘 - 許 炳-宗室毓本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52名 |
熊炳離 - 諶厚光 - 金應麟 - 成章瓚 - 孫天樞 - 易 桐 - 蔡鳳儀 - 段榮恩 - 劉志本 - 劉 珩 張庭樺 - 何守謐 - 曹擢新 - 完迺仁 - 盧人珣 - 寶 齡 - 武蔚文 - 馬 櫆 - 辛聯瑋 - 郭其觀 孫尙謙 - 劉淑愈 - 胡慶元 - 藍建英 - 方發祥 - 王蕙滋 - 許尙德 - 劉守坤 - 羅超曾 - 孫 漆 高龍躍 - 謝廷經 - 盧鴻遠 - 郁鼎鐘 - 王發越 - 鄧錫疇 - 劉成詩 - 張其仁 - 傅紹祖 - 袁玉麟 李毓鍾 - 汪 壎 - 李蘊生 - 茹 金 - 李 玫 - 李 澂 - 袁鳴謙 - 陳章炳 - 龍田光 - 張文璽 李昌熾 - 魯秉禮 - 朱 琦 - 葛起元 - 凌鶴鳴 - 馬玉麟 - 秦 琮 - 蕭 鈞 - 張兆泰 - 郭牖心 劉樹棠 - 陳士枚 - 鄒子俊 - 張金拔 - 阮瑩暹 - 鄒 照 - 朱 靄 - 德 新 - 賀鶴雲 - 盧鴻翺 楊明善 - 李嗣棠 - 許德樹 - 鄧亮功 - 吳儀澄 - 呂振騏 - 邱 登 - 林聯桂 - 卜雲程 - 李 萼 盧殿衡 - 王士桓 - 陳 怡 - 張鳳翔 - 李復元 - 沈超然 - 劉慶凱 - 張 冕 - 閻臨川 - 徐 煌 洪夢齡 - 鄭應仁 - 鄭汝楫 - 迮鶴壽 - 楊邦雋 - 書 英 - 鄧克興 - 龍 雲 - 祥 安 - 宋林曙 方炳文 - 趙定曾 - 斐 仁 - 李 彬 - 孟岱齡 - 楊際泰 - 馮雲祥 - 趙振清 - 盛泰符 - 何星漢 楊 彬 - 劉沛霖 - 慶 安 -宗室奕書- 孟廣沅 - 袁風清 - 羅登舉 - 賀錫璋 - 丁潁璞 - 姚雲升 王四杰 - 馮江錦 - 馬映辰 - 樊嘉猷 - 彭 澤 - 巴永阿 - 段 圻-楊師立-戴亨遠-宗室伊克唐阿 殷聚五 - 薛 𡷫 - 方木生 - 徐燮鈞 - 熊錫祺 - 徐 檀 - 夏銘修 - 俞 焯 - 馬 亮 - 薛楙昌 殷 增 - 仇效忠 - 范承遜 - 李朝儀 - 賈芳林 - 賈 坊 - 王聖來 - 周因培 - 謝樹瓊 - 薛 濂 趙 桐 - 蘊 秀 - --- - --- - --- - --- - --- - --- - --- - ---
|
|
前一科:道光三年癸未科 · 後一科:道光九年己丑科 同年進士:道光六年丙戌武科、道光六年丙戌繙譯科
|
|
8gnN7nT8nGRWjdlmfPN7dq,03,NjNWtXzvOx o,CeWhkV,V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提示 :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校训 博文約禮 [1] [2] 创建时间 1963年10月17日 学校类型 法定(公立)、研究型 監督 主權移交前:英屬香港總督 主權移交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校董會主席 梁乃鵬博士 校長 段崇智教授 副校长 華雲生教授(常務副校長) 霍泰輝教授、吳基培教授 張妙清教授、潘偉賢教授 陳偉儀教授、吳樹培先生 教师人數 1,619 [3] 学生人數 25,489 [3] 本科生人數 20,147 [3] 研究生人數 5,342 [3] 校址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沙田市地段437號(大埔公路十一至十二咪左右(正門及崇基門)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坐标: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科學園路與澤祥街交界(東校門) 澤祥街18號(沙田凱悅酒店及工商管理學院)) 校區 新市鎮 总面积 134.4公頃(1,344,000平方米) [2] 代表色 紫與金 [1] 吉祥物 鳳凰 [1] 隶属 英聯邦大學協會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 ( 英语 : ASAIHL ) 國際大學協會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八大公立大學聯盟(譯自:HK8)[3] 网站 http://www.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 ( 英语: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縮寫为 CUHK ),簡稱 中文大學 、 中大...
10
1
I have a function that searches a vector of iterators and returns the iterator if its names matches a string passed as an argument. koalaGraph::PVertex lookUpByName(std::string Name,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ertices) { for (size_t i = 0; i < Vertices.size(); i++) { if(Vertices[i]->info.name == Name) return Vertices[i]; } } My question is how can I implement this as a lambda, to use it in connection with std::find_if ? I'm trying this: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 std::string Name; std::find_if(V.begin(), V.end(), [&Name]() {return Name == V->info.name;}) But it says that V an enclosing-function local variable cannot be referenced in a lambda body unless it is in the capture list.
...
坐标: 23°33′53″N 119°33′50″E / 23.564832°N 119.563924°E / 23.564832; 119.563924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山門與廟埕 漢語拼音 tiān hòu gōng 台羅拼音 má tsóo king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 澎湖縣馬公市長安里正義街1號 創建年份 不明 大明萬曆32年(1604年)之前 開基者 不明 廟格 闔澎公廟 本殿構造 五開間三進落 等級 國定古蹟 主神 天上聖母 例祭 農曆正月元宵、七月普渡 相关人物 沈有容、韋麻郎、施琅、藍木、黃良、陳玉峰 澎湖天后宮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名稱 澎湖天后宮 其他名稱 媽祖宮、娘媽宮、天妃宮 登錄等級 國定第一級古蹟 登錄類別 祠廟 登錄公告日期 1983年12月28日 開放時間 07:00 --17:00 材質 紅磚、土黃色花崗岩、泉州白石與黑色石階 參觀費用 免費參觀 所有權者 開台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澎湖天后宮 ,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闔澎公廟之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天后宮確切創建年代眾說紛紜,隨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出土,確定於大明萬曆卅二年(1604年)即已立廟。 [1] :48-53 天后宮早無定稱,稱 娘娘宮 、 天妃宮、娘媽宮、媽祖宮 或 媽宮 等稱呼在所多有。清朝領有台灣後,施琅宣稱克台戰役多賴天妃顯靈襄助,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晉天妃為天后,故今稱「天后宮」。 [2] :8-13 目录 1 沿革 1.1 明朝及明鄭時期 1.2 清領時期 1.3 日治時期 1.4 中華民國 2 奉祀 2.1 媽祖、千里眼、順風耳 2.2 註生娘娘 2.3 送子觀音 2.4 至聖先師 2.5 積慶公夫婦 2.6 天津媽祖像 2.7 虎爺 3 建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