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石螈
魚石螈 化石時期: 367–362.5 Ma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Pg N ⬇ | ||||||||||||
---|---|---|---|---|---|---|---|---|---|---|---|---|
科學分類 | ||||||||||||
| ||||||||||||
種 | ||||||||||||
|
魚石螈(學名Ichthyostega)是一屬早期的四足總綱,生存於3億6千7百萬至3億6千2百5十萬年前的上泥盆紀,是魚類及兩棲類的中間生物,从尾部等体型看类似现代的鲶鱼长了脚。魚石螈有腳,但卻可能不是用作行走,而是用來穿越沼澤。虽然具备了两栖类的结构与习性,但并不被认为是狭义上两栖动物的真正成员,后者要到石炭紀才出現。
目录
1 歷史及分類
2 特徵
3 適應陸地生活
4 外部連結
5 參考
歷史及分類
於1932年,Gunnar Säve-Söderbergh從格陵蘭東部描述了四種魚石螈及一種Ichthyostegopsis(稱為I. wimani)。不過這些物種都只是異名,因為牠們之間形態上的分別不大。於1931年比較了14個這些物種的標本後,發現只有在頭顱骨的比例、形態及形狀上有所不同。於1933年至1955年間只發現了一個額外的標本。
魚石螈與同是格陵蘭東部發現的棘螈非常接近。魚石螈的頭顱骨比棘螈的更似魚類,但其腹部則較強壯及適合陸地生活。魚石螈亦有更多支撐的肋骨及強壯的脊骨與關節突。最早的四足總綱是Elginerpeton及Obruchevichthys。
特徵
魚石螈約長1.5米,後肢上有7趾。前肢上的趾數則不清楚,有可能與後肢一樣。牠的尾巴上有鰭及鰭條。
適應陸地生活
原始的四足總綱(如魚石螈及棘螈)與其他像總鰭魚類的動物不同。總鰭魚類雖然有肺部,但主要仍然用鰓來呼吸。魚石螈則可能是用肺呼吸。原始四足總綱的皮膚很特別,可以幫助維持體液及防止脫水,但總鰭魚類則不能。再者,總鰭魚類利用其身體及尾巴來運動,而鰭只是用作平衡;魚石螈則利用四肢運動,用尾巴平衡。
魚石螈的體型較大及重,並不適合在陸地上行動。但是,其巨大的胸腔是由交錯的肋骨組成,對比其祖先,牠的骨骼結構較為堅硬,而且更為衍化的脊柱及四肢足以從水中抽起整個身體。這種解剖上的改變明顯是要演化來適應在陸地上缺乏浮力的環境。牠的後肢腳很少,明顯不足以支撐其體重。詹妮弗·克拉克(Jennifer A. Clack)指魚石螈及其親屬會走上陸地取暖,就像是科隆群島的海鬣蜥、海豹或恆河鱷般,大部份時間回到水中攝食、繁殖或冷卻身體。若是這樣,牠需要強壯的前肢拉身體上岸,堅實的胸腔及脊柱來支撐身體。幼螈則能夠更容易的在地上行走。
由於早期四足總綱的卵不能在水以外的地方生存,所以生殖是在水中進行。牠的幼蟲及體外受精都須在水中進行。大部份陸地的脊椎動物都發展成體內受精的,包括所有羊膜動物及一些兩棲類的直接受精,及有尾目般間接受精。
魚石螈繼後有離片錐目及石炭蜥類發展成能完全的在地上行走。但這兩類之間卻有2-3千萬年的時間空隙。這種空隙在脊椎動物的古生物學上的經典,稱為「柔默空缺」。
外部連結
- Excellent site on early tetrapods
- Course site
- First Four-Legged Animals Inched Along
Getting a Leg Up on Land Scientific American Nov. 21, 2005, article by Jennifer A. Clack.
參考
- Blom, H. (2005) — Taxonomic Revision Of The Late Devonian Tetrapod Ichthyostega from East Greenland. Palaeontology, 48, Part 1:111–134
- Westenberg, K. (1999) — From Fins to Feet. National Geographic, 195, 5:11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