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








East China.svg

华东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与经济上东部地区并不等同),中国地理大区之一。


现行意义上的华东地区即为“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和上海。而台灣在地理区域上被中国官方視為華東地區(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为台湾省),但由於兩岸分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從未實際管轄控制過臺澎金馬。




目录






  • 1 气候


  • 2 历史


  • 3 概况


    • 3.1 华东六省一市


      • 3.1.1 江南(狭义)


      • 3.1.2 江苏北部


      • 3.1.3 浙江南部


      • 3.1.4 安徽、江西


      • 3.1.5 福建


      • 3.1.6 山东




    • 3.2 与江南及长三角区别




  • 4 人口





气候


华东省分靠海,气候主要是溫帶與副熱帶氣候為主,以淮河为分界线,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集中于夏季的炎熱氣候,冬季北部常有大雪,通常集中在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中北部地区以及山东省境内。福建、台灣與浙江則在山區有雪、平地偶有霜。



历史


华东一词作为区域划分,始于中共,国民政府并无华东一说。


1945年12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北上的华中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中央华东局在山东临沂成立。原中共华中局书记饶漱石任书记,陈毅、黎玉任副书记,张云逸、舒同为常委,统一领导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的党政工作。同月26日,增补郭子化(秘书长)、李林为华东局委员。


1947年1月,又增补张鼎丞(组织部长)、邓子恢为华东局委员、常委。


1949年迁往上海。第一书记饶漱石,第二书记陈毅,第三书记:谭震林兼组织部长(至1952年8月)第四书记:张鼎丞(至1952年8月)副书记康生,宣传部长舒同。负责领导中共上海市委、山东分局、南京市委、浙江省委等地方党组织和各项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曾设华东区(六大行政区之一),为当时一级行政区。辖区相当于今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和台湾省。行政委员会驻上海市,由饶漱石担任行政委员会主席。江西省当时属中南行政区。其中,1952年,南京直辖市、苏北行署区和苏南行署区合并为江苏省,南京由直辖市降为省会,皖北行署区和皖南行署区合并为安徽省。


1954年6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公布(这个《决定》在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通过),大行政委员会撤销,地方行政机构统一于省市地县制。


1958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协作区工作的决定》。决定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等七个协作区,各个协作区都成立协作区委员会,作为各个协作区的领导机构。1961年,设置华东经济协作区,为全国六大经济协作区之一(非行政区划),包含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从华中划入)和山东等地。


1961年1月18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批准恢复中共中央华东局,以加强对建立比较完整的区域性经济体系工作的领导,第一书记:柯庆施;第二书记:曾希圣;第三书记:李葆华;书记:叶飞、江华、江渭清、陈丕显、许世友、杨尚奎、谭启龙;候补书记:魏文伯,韩哲一。1965年10月,魏文伯,韩哲一增补为书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经济协作区被撤消,中共中央华东局被冲垮。


1970年编制的“四五”计划中,决定以大军区为依托,将全国划分为西南区、西北区、中原区、华南区、华北区、东北区、华东区、闽赣区、山东区、新疆区等十个经济协作区。


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1976年到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在全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上,基本建成西南、西北、中南、华东、华北和东北六个大区的经济体系,并把内地建成强大的战略后方基地。要求每个经济协作区应建立“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各自为战、大力协作,农轻重比较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


1981年通过“六五”计划,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并分别提出了主要任务。1986年通过“七五”计划,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等三大地带,并对每个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要求。“八五”计划又采用了沿海与内地的划分,也分别提出了发展要求。“九五”计划在划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同时,又划分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部五省、西北地区等七大经济区。“十五”计划又将全国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并分别提出了发展重点。



概况


华东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山东省六个省市。



华东六省一市



江南(狭义)


太湖流域的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构成最狭义的江南地区,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同城效应明显,同属吴越文化圈,互相认同感强。


狭义的江南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江南”词条的第一条解释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而现代汉语词典“江南”词条的第二条解释泛指长江以南是为广义的江南。
代表城市: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寧波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安徽省宣城市、黄山市、马鞍山市、芜湖市。



江苏北部


苏北属于江淮文化与中原文化,与苏南的认同感主要是同属于江苏省。


代表城市:江苏省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



浙江南部


浙南属于与闽越文化相近的瓯越文化。


代表城市:浙江省温州市、台州市、丽水市。



安徽、江西


安徽、江西是两个内陆省份,位于华东地区的西部。在历史上,安徽与江苏、上海曾属于同一个一级行政区域——南直隶以及后来的江南省,而江西省与江南省曾共同属于两江总督管辖范围。作为自古以来北人南迁的必经之路,皖、赣两省颇具文化多样性,其地分属中原(安徽北部)、江淮(安徽中部)、下江(安徽沿江地区、江西九江)、吴越(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赣(安徽西南部、江西中部)、客(江西南部)文化区。
然经济较华东沿海省份落后,因邻近中南地區的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等中部省份,在经济上亦与之同属中部地区。


代表城市:安徽省合肥市、安庆市、蚌埠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



福建


福建是华东地区的南端,属于闽越文化,靠近广东、广西、海南等华南省份,气候上也接近于华南,政治上属于华东,所以福建既属于华东也属于华南,故有时称东南。


代表城市: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



山东


山东是华东地区的北端,属于齐鲁文化,靠近河北、河南、江苏等省份,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中国海岸线最长、华东地区内地级市最多的省份,中共山东分局和华东局诞生地。


代表城市:山東省济南市、青岛市、威海市、烟台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宁市、临沂市。



与江南及长三角区别


所谓江南,广义是指沪、苏、皖、赣、湘、鄂的长江以南部分,狭义指上海和苏南、浙北一带,一般江南的说法不与华东重叠。


长三角的地理范围和江南的地理范围并不相同,狭义的长三角特指以沪宁杭为中心的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地区,后长三角提出扩充,扩充后的长三角指的是苏沪浙两省一市以及安徽部分城市。
华东地区人文文化和自然环境极具多样性,包含了吴越文化,江淮文化,赣鄱文化,闽越文化,齐鲁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华东北部基本上是以平原为主,南部多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南北差异大,山东跟华北地区气候接近,福建跟华南地区气候接近,中部的长三角地区气候基本上介于华南和华北之间。


以上海为中心,华东地区是上海最大的辐射范围,上海的辐射范围还有江南,长三角等等区域,这些都是以上海为中心的环形区域。


华东地区>广义江南地区>狭义江南地区>上海浙北苏南>上海市>上海市区


以上海市区为正中心的上海地区十分强有力的影响和辐射着长三角地区,较强有力的辐射到广义上的江南地区,最远的辐射范围到整个华东地区,当然对山东和福建的辐射相对较弱,因为他们受上海辐射的同时也分别受到环渤海或珠三角的辐射。



人口


山东省10005万(2017)


浙江省5657万(2017)


安徽省6254万(2017)


江苏省8029万(2017)


福建省3911万(2017)


江西省4622万(2017)


上海市2418万(2017)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When can things happen in Etherscan, such as the picture below?

格利澤43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