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克塽
Multi tool use
注意 :本页面含有Unihan新版用字:「𡒉 」。有关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鄭克塽
南明延平王、台湾统治者
前任: 鄭克𡒉繼任: -
延平郡王(1681年-1683年)
國家
明鄭、大清
字
實弘
號
晦堂
封號
鎮國將軍 →
別名
鄭秦
出生
1670年8月13日 東寧承天府
逝世
1707年9月22日(1707-09-22 ) (37歲) 大清北京
親屬
父親
鄭經
嫡母
王妃唐氏
母親
黃和娘
兄弟
鄭克𡒉(兄) 鄭克壆(弟)
嫡子
鄭安福(長)
鄭克塽 (閩南語:Tīnn Khik-sóng ;1670年8月13日-1707年9月22日[1] ),幼名秦 ,人稱秦舍 ,字實弘 ,號晦堂 ,鄭經次子,鄭成功之孫。
1681年,鄭克塽繼承王位。1683年,舉國降清,降清後受封漢軍公 。
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新藩 (英语:Sinpouan ;闽南语:Sin-phoan )與臺灣國王 (King of Tywan )稱呼鄭克塽。[2]
目录
1 生平
2 《鹿鼎記》中的鄭克塽
3 《紅樓夢》的原型說
4 家族
5 後代
6 注釋
7 參考文獻
8 参见
生平
1670年,鄭克塽於東寧承天府出生,其生母為文王鄭經的後宮夫人黃氏,嫡母為早已於1666年逝世的文王妃唐氏。鄭克塽為文王之次子,鄭克𡒉 為其同父異母的兄弟。文王西征滿清時,冊立元子鄭克𡒉為世子,授予監國職務、掌理國政[3] ;並將陳永華之女陳氏許配給元子克𡒉,而馮錫範之女馮氏則許配給次子克塽。1680年,文王無功而返,陳永華遭馮錫範設計卸下軍權,不久逝世。次年,文王鄭經薨殂於承天府行臺。身為外戚又兼任侍衛鎮的馮錫範遂聯合鄭哲順、劉國軒等宗室與將領,向太妃董氏進「克𡒉非鄭氏骨肉,而是李氏之子」等讒言,共同策劃、發動東寧之變[4] [5] 。政變後,克塽被擁立為新王。繼位後,克塽先是晉封宗室與政變功臣,分別賜予公、侯、伯等爵位;隨後又追賜祖輩鄭成功夫婦以及父輩鄭經夫婦諡號[6] [7] 。
1683年,清鄭雙方爆發澎湖海戰,清水師提督施琅大敗劉國軒及董騰等人,取得澎湖安撫司;劉國軒隨後逃回東寧[8] 。戰敗後,東寧朝廷開始商討接下去的對策,主要分為「再戰派」與「主和派」。再戰派以中書舍人鄭得瀟、建威鎮黃良驥、水師鎮蕭武、中提督中鎮洪拱柱等人為中心,向克塽以及馮錫範力主征伐呂宋、永保鄭朝國祚;然而,原本聽從再戰派的馮錫範卻聽信劉國軒的主和言論,最終選擇投降滿清,而年幼無權的克塽亦從之。七月初五,馮錫範命鄭德瀟寫降表。七月十五,馮錫範將鄭克塽送交施琅。八月十三,施琅進入台灣受降[9] 。隨後鄭克塽全家被送往京師,隸屬漢軍正黃旗,受封為漢軍公[10] 。1699年,鄭克塽與其弟鄭克壆奉清朝之命將鄭成功、鄭經骸骨送回福建泉州安葬。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八月二十七日(9月22日),年仅37岁的郑克塽卒于北京,爵位无袭。鄭克塽死後,其母黃氏向清廷要求發還鄭家產業,但不了了之。
《鹿鼎記》中的鄭克塽
鄭克塽也在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中出現,但卻與鄭克塽的生平史實截然不同。故事中的鄭克塽年齡被加大了十歲,被設定為貪生怕死的反派角色,並與李自成與陳圓圓之女阿珂相戀。後來阿珂懷了韋小寶骨肉,決定跟隨韋小寶,離開了鄭克塽。
《紅樓夢》的原型說
主条目:紅樓夢和紅學
根據中國紅學學者趙國棟揭露的說法,明鄭末代君主鄭克塽應該就是《紅樓夢》故事的原著,為一部野史。[11] 薛寶琴於第五十二回中的〈真真國女兒詩〉暴露了《紅樓夢》實為「朱樓夢」,而朱姓為明朝皇室之「國姓」,代表著反清復明的夢想。此外,其詩句中更寫道:「島雲蒸大海,嵐氣接叢林」,更加指出這位懷抱夢想的人士同時又居住在有著叢林的海島上,於明末清初之際僅明鄭符合這個情況。《紅樓夢》的故事情節與角色安排與鄭氏王族的歷史有著高度的相似性。[12]
然此说法仅为一家之言。
家族
主条目:東寧鄭氏
.mw-parser-output .chart-container{max-width:100%;overflow:auto;overflow-x:auto;overflow-y:visible}.mw-parser-output .chart-content{border-spacing:0;border-collapse:separate}
田川七左衛門
鄭紹祖
顏思齊
董颺先
田川氏
鄭芝龍
顏氏
董妃
鄭成功
鄭襲
馮錫範
黃和娘
鄭經
陳昭娘
陳永華
馮妃
鄭克塽
鄭克𡒉
陳妃
鄭安福
後代
注釋
^ 見《鄭氏族譜》。
^ 賴永祥. 臺灣鄭氏與英國的通商關係史. 《臺灣文獻》. 1965年.
^ 《臺灣通史》,卷02,建國紀:「初,經西渡,委政永華,以元子克𡒉為監國。」
^ 《臺灣外紀》,卷25:「克𡒉李氏之子,血抱撫養,人所周知;獨藩主為嬖者瞞抹。」
^ 《臺灣通史》,卷02,建國紀:「經薨,年三十有九。諸弟揚言曰:『克𡒉非吾骨肉,一旦得志,吾屬無遺類矣』。入告董夫人,即收監國印。國軒不能爭。克𡒉既幽別室,諸弟夜命烏鬼殺之。妻陳氏殉。」
^ 《海紀輯要》,卷03:「世子克塽以其叔鄭聰為輔政公。…然聰庸懦,事少決斷;惟馮錫範是聽。晉中提督武平伯劉國軒武平侯、侍衛馮錫範忠誠伯。」
^ 《海紀輯要》,卷03:「上招討大將軍延平王晉潮王國姓成功謚號,曰潮武王。…初,永曆封賜姓為延平王,尋晉潮王;賜姓謙讓不敢當,終身僅稱大將軍。至是,世孫乃拜表請謚為武王,具啟告廟…上世藩謚號,曰文王;妃唐氏,曰文妃。」
^ 《閩海紀要》,卷之下:「六月,水師提督施琅率兵攻澎湖,明中提督劉國軒敗,退還東寧。」
^ 《臺灣外紀》,卷29。
^ 《清史稿》本傳作「漢軍公」,諸臣封爵世表作「海澄公」,前者為是。海澄公封給了黃梧,世襲罔替直到清朝滅亡。
^ 再谈《红楼梦》作者之谜
^ 《紅樓夢》原作者不是曹雪芹應是鄭成功之孫鄭克塽
^ 郑愁予:做林觉民那样的浪子.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30).
參考文獻
参见
東寧之變
鄭氏王朝
延平王、潮王
鄭氏王朝宗室列表
鄭克塽
前任:鄭經
南明延平郡王 1681年—1683年
降清,爵位废除
前任:鄭克𡒉
東寧國統治者 1681年—1683年
繼任:周昌(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
明鄭時期
歷史
鄭成功攻臺之役
鄭經嗣位之爭
鄭泰事件
清荷聯軍
劉國軒屠村事件
三藩之亂
東寧之變
澎湖海战
統治者
君王
鄭成功 · 鄭襲 · 鄭經 · 鄭克𡒉 · 鄭克塽
王妃
董王妃 · 唐王妃 · 陳世子妃 · 馮王妃
王室宗親
一世
鄭芝龍 · 田川氏 · 鄭芝虎 · 鄭鴻逵
二世
鄭泰 · 田川七左衛門 · 鄭省英
三世
鄭聰
四世
鄭克壆
五世
鄭安福 · 鄭安祿 · 鄭安康
後裔
鄭明能 · 鄭愁予 · 鄭審一
重要人物
外戚
唐顯悅 · 陳永華 · 洪淑貞 · 馮錫範 · 黃安 · 董騰 · 陳夢球 · 馮錫圭
明皇族
文臣
楊英 · 鄭斌 · 蔡政 · 柯平 · 葉亨 · 鄭得瀟 · 何斌 · 楊朝棟 · 楊彥迪 · 翁天祐 · 顧礽 · 楊賢
武臣
洪旭 · 劉國軒 · 馬信 · 周全斌 · 蕭拱宸 · 黃昭 · 蔣毅庵 · 林鳳 · 謝永常 · 毛興 · 蔡添
其他
沈光文 · 李茂春 · 王忠孝 · 徐孚遠 · 蔡雲 · 李科羅
制度
王室
後宮
中央
東寧總制 · 諮議參軍 · 六官 · 協理六官 · 六官都事
地方
承天府府尹 · 州知事(縣知事) · 安撫使 · 簽首 · 總理
科舉
其他
察言司 · 承宣司 · 審理司 · 賞勳司 · 中書科 · 儲賢館 · 育冑館
行政區劃
經濟貿易
山海五商 · 鄭英通商條約 · 西班牙銀圓 · 永曆通寶 · 寬永通寶
軍事外交
明鄭軍事 · 丁未漂人事件 · 日本乞師 · 鄭日通商 · 鄭英通商 · 烏鬼親衛鎮
現存遺跡
宮殿
安平王城 · 北園別館 · 寧靖王府邸 · 承天府府署
國廟
其他
夢蝶園 · 紅毛城 · 寧靖王從死五妃墓 · 藩府二鄭公子墓 · 藩府曾蔡二姬墓
相關列表
鄭成功征臺部將列表
臺灣歷代實質統治者
台灣歷代統治者
大肚王國時代注1 (1540s-1732) 白晝之王
甘仔轄·阿拉米(Kamachat Aslamie) · 甘仔轄·馬洛(Kamachat Maloe)
荷蘭統治時代注1 (1624-1662) 臺灣長官
1 宋克 · 2 德·韋特 · 3 納茨 · 4 普特曼斯 · 5 德·勃爾格 · 6 特羅登紐斯 · 7 勒·麥爾 · 8 卡隆 · 9 歐沃特瓦特 · 10 費爾勃格 · 11 西撤爾 · 12 揆一
西班牙統治時代注1 (1626-1642) 雞籠淡水長官
1 伐爾得斯 · 2 阿爾卡拉索 · 3 格司曼 · 4 羅美洛 · 5 奧就 · 6 赫爾南勒茲 · 7 帕囉米諾 · 8 波爾的里奧
明鄭時代注1 (1661-1683) 延平王
1 鄭成功 · 2 鄭襲 · 3 鄭經 · 4 鄭克𡒉 · 5 鄭克塽
台灣清治時代注1 (1683-1895) 臺廈道道員、臺灣道道員、福建臺灣巡撫
台灣民主國注1 (1895) 大總統
台灣日治時代(1895-1945) 台灣總督
前期武官總督 (7人)
1 樺山 資紀 · 2 桂 太郎 · 3 乃木 希典 · 4 兒玉 源太郎 · 5 佐久間 左馬太 · 6 安東 貞美 · 7 明石 元二郎
文官總督 (9人)
8 田 健治郎 · 9 內田 嘉吉 · 10 伊澤 多喜男 · 11 上山 滿之進 · 12 川村 竹治 · 13 石塚 英藏 · 14 太田 政弘 · 15 南 弘 · 16 中川 健藏
後期武官總督 (3人)
17 小林 躋造 · 18 長谷 川清 · 19 安藤 利吉
台灣戰後(1945-今日) 中華民國
台灣行政長官公署(1945-1947) 台灣省行政長官
台灣省政府(1947-1949) 主席
行政院(1949-1950) 院長
總統府(1950-今日) 總統
1 蔣中正 · 2 嚴家淦 · 3 蔣經國 · 4 李登輝 · 5 陳水扁 · 6 馬英九 · 7 蔡英文(現任)
注1:歷來台灣政權在零星開墾、政治因素、治理未及……等之故,並未全面對臺灣島控制,僅對部分領地具有實權統治。
注2: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於1949年遷台後,實質統治者便由省主席轉為行政院長及總統,因此之後之省主席皆不為實質統治者。
gKdhZX9cOLzKhw5FyeifnoBmiZG 0FYh6b,MZc9s,PeK,QfJ5tB0 h0QKz4VwwwCB45,kwzZhw0u9SKMERCK9c9K ZT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為非以「實體」方式來販賣音樂的相關產品,而使用數位格式如mp3、AAC等文件格式來進行銷售販賣的一种音乐产业形式。著名的數位音樂下載服務商有iTunes Store、RecoChoku、Google Play音乐和微软Zune等。数字音乐下载在二十一世纪初一度风靡全球, [1] [2] 使得传统唱片产业走向衰落,但其自身也在2010年代流媒体音乐服务如Apple Music、Spotify等的挤压下迅速失去市场份额。 [3] [4] 数字音乐下载有便于携带、传播迅速、制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与流媒体音乐相比也能更好保障音乐人权益; [5] 但它同时很可能带来侵犯版权和滥用的情形, [6] 也给音乐产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数字音乐下载为音乐人和乐迷提供了更加便捷直接的交流渠道,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络音乐人的出现和独立音乐的迅速发展。 [7] 目录 1 历史 1.1 技术积淀(1987-2000) 1.2 出现与兴起(2000-2004) 1.3 唱片市场的颠覆者(2004-2007) 1.4 巅峰和衰落(2005-2013) 1.5 摇摇欲坠的现状与不可预知的明天(2014至今) 2 主要文件格式 2.1 PCM编码格式 2.1.1 WAV 2.1.2 APE 2.1.3 FLAC 2.2 苹果推出的无损文件格式 2.2.1 AIFF 2.2.2 ALAC 2.3 有损压缩格式 2.3.1 MP3 2.3.2 AAC 3 主要市场 3.1 iTunes Store 3.2 Google Play音乐商店 3.3 亚马逊音乐商店 3.4 部分其他音乐商店 4 影响与评价 4.1 对音乐产业的影响 4.2 对科技行业的影响 4.3 正面评价 4.4 负面评价 4.4.1 侵权问题 4.4.2 经营模式不明晰 4.4.3 不适应移动时代 4.5 文化现象 5 延伸阅读 6 参考资料 历史 苹果iTunes+iPod的软硬件搭配让数字音...
2
I don't know why balance of the address is 0. when can this situation?
etherscan balances
share | improve this question
asked yesterday
Ru Hi Ru Hi
11 1
New contributor
Ru Hi is a new contributor to this site. Take care in asking for clarification, commenting, and answering.
Check out our Code of Conduct.
add a comment |
...
格利泽436b 太陽系外行星 太陽系外行星列表 艺术家笔下的格利泽436b 母恆星 母恆星 Gliese 436 星座 獅子座 赤經 ( α ) 11 h 42 m 11.0941 s [1] 赤緯 ( δ ) +26° 42′ 23.652″ [1] 距離 33.4 ly (10.2 pc) 光譜類型 M2.5 V [1] 軌道參數 半长轴 ( a ) 0.0291±0.0004 [2] AU 軌道離心率 ( e ) 0.150±0.012 [2] 公轉週期 ( P ) 2.643904±0.000005 [3] d (0.00723849 y) 軌道傾角 ( i ) 85.8 +0.21 −0.25 [3] ° 角距 ( θ ) 2.794 mas 近星點時間 ( T 0 ) 2,451,551.716 ±0.01 JD 半振幅 ( K ) 18.68±0.8 m/s 物理性质 质量 ( m ) 22.2±1.0 [2] M ⊕ 半徑 ( r ) 4.327±0.183 [2] [4] R ⊕ 密度 ( ρ ) 1.51 g cm -3 表面重力 ( g ) 1.18 g 溫度 ( T ) 712±36 [2] K 發現 發現時間 2004 發現者 巴特勒、沃格特、 馬西 et al. 發現方法 徑向速度、凌日法 發現地點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發表論文 出版 其他名稱 Ross 905 b, GJ 436 b, [5] LTT 13213 b, GCTP 2704.10 b, LHS 310, AC+27:28217 b, Vyssotsky 616 b, HIP 57087 b, GEN# +9.80120068 b, LP 319-75 b, G 121-7 b, LSPM J1142+2642 b, 1RXS J114211.9+264328 b, ASCC 683818 b, G 147-68 b, UCAC2 41198281 b,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