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巡撫

Multi tool use
保定巡撫,明稱巡撫保定等府提督紫荊等關兼管河道,為明朝中後期設立的一個巡撫職位。
沿革
成化八年,由北直隸巡撫分設,轄區包括真定府、保定府、河間府、廣平府、順德府、大名府等,提督紫荊關、倒馬關、龍泉關[1]。
成化十一年,罷制。- 成化十九年,恢復建制。
- 成化二十一年,罷制。
弘治元年,恢復建制。
正德二年,再罷。- 正德五年,恢復編制,后常設。
嘉靖二十九年,分出易州巡撫,易州別屬。- 嘉靖三十九年,罷易州巡撫,易州歸還。
- 萬曆二十五年,析出天津巡撫。
萬曆二十七年,天津巡撫罷。
天啓元年,恢建天津巡撫,河間府改屬。- 清朝順治元年,設立保定巡撫,王文奎(1644年—1645年在任)、郝晉(1645年—1646年在任)、于清廉(1646年—1649年在任)擔任,順治六年裁撤。順治十五年復設,潘朝選(1658年—1656年在任)、劉祚遠(1660年在任)、王登聯(1660年—1661年在任)擔任,順治十八年改為直隸巡撫。
参考文献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73):“巡撫保定等府提督紫荊等關兼管河道一員。成化八年,分居庸關以西,另設巡撫保定、真定、河間、順德、大名、廣平六府,提督紫荊、倒馬、龍泉等關,駐真定。萬曆七年,兼管河道。”
|
C4vvsNA4EXUbPwlUB5ruXol kAtN4cOI AbxFh,9TIygYSA2k,PmSnxJTsCNkw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