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铟

Multi tool use
提示: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氧化铟(I)。
氧化铟(III)
|

|
别名
|
三氧化二铟
|
识别
|
CAS号
|
1312-43-2 
|
PubChem
|
150905
|
ChemSpider
|
133007
|
SMILES
|
- [O-2].[O-2].[O-2].[In+3].[In+3]
|
InChI
|
|
InChIKey
|
PJXISJQVUVHSOJ-UHFFFAOYAL
|
性质
|
化学式
|
In2O3
|
摩尔质量
|
277.64 g/mol g·mol⁻¹
|
外观
|
黄绿色晶体粉末
|
氣味
|
无臭
|
密度
|
7.179 g/cm3
|
熔点
|
1910 °C(2183 K)
|
溶解性(水)
|
难溶
|
能隙
|
~3 eV (300 K) eV
|
结构
|
晶体结构
|
Cubic, 空间群 Ia3 No. 206, cI80, a = 1.0117(1) nm, Z = 16[1]
|
危险性
|
欧盟分类
|
未列出
|
NFPA 704
|
|
相关物质
|
其他阴离子
|
硫化铟 硒化铟 碲化铟
|
其他阳离子
|
氧化硼 氧化铝 氧化镓 氧化铊
|
相关化学品
|
氢氧化铟 氧化铟(I)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一般条件(25 ℃,100 kPa)下。
|
氧化铟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In2O3,是一种兩性氧化物,且为铟最稳定的氧化物。
制备
块状样品可通过铟(Ⅲ)的氢氧化物、硝酸盐、碳酸盐或硫酸盐的热分解来制备[2]。氧化铟的薄膜可以通过在氩/氧气中铟靶的溅射沉积来制备。它们可被用作半导体的扩散阻挡层(“阻挡金属”),例如可抑制铝和硅之间的扩散[3]。
化学性质
氧化铟在700℃分解为氧化亚铟(一氧化二铟),其于2000℃进一步分解。
淡黄色的氧化铟可溶于酸和碱,但棕红色的相对难溶。[4]和氨在高温下反应,形成氮化铟。[5]
- In2O3 +2NH3 → 2InN + 3H2O
同样地,氧化铟也能被氢气还原,产生氧化亚铟或金属铟:[6]
- In2O3 + 3 H2 → 2 In + 3 H2O
- In2O3 + 2 H2 → In2O + 2 H2O
氧化铟和Cs2O在600℃反应,可以得到无色吸湿性的偏铟酸铯(CsInO2)[4];K2O和铟可以形成分子式为K5InO4的化合物,其中有四面体结构的InO45−。[7]
和一些三价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形成钙钛矿结构的化合物[8],例如:
- In2O3 + Cr2O3 → 2 InCrO3
应用
氧化铟被使用在一些类型的电池,对可见光透明的薄膜红外线反射镜(热镜),一些光学涂层,有的抗静电涂料。二氧化锡的组合,氧化铟形式的氧化铟锡(也称为锡掺杂的氧化铟或ITO)用于透明导电涂层的材料。
在半导体中,氧化铟可以作为一种n型半导体,用于集成电路中的电阻器。[9]
在组织学,氧化铟被用作一些染色剂配方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 Marezio, M. Refinement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In2O3 at two wavelengths. Acta Crystallographica. 1966, 20 (6): 723–728. ISSN 0365-110X. doi:10.1107/S0365110X66001749.
^ Anthony John Downs. Chemistry of aluminium, gallium, indium, and thallium. Springer. 1993. ISBN 0-7514-0103-X.
^ Kolawa, E. and Garland, C. and Tran, L. and Nieh, C. W. and Molarius, J. M. and Flick, W. and Nicolet, M.-A. and Wei, J. Indium oxide diffusion barriers for Al/Si metallization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988, 53 (26): 2644–2646. doi:10.1063/1.100541.
^ 4.04.1 无机化学丛书 第二卷 铍 碱土金属 镓分族. 科学出版社. pp 605. 3.12 氧化物、氢氧化物
^ Egon Wiberg, Arnold Frederick Holleman (2001) Inorganic Chemistry, Elsevier ISBN 0123526515
^ 曹忠良, 王珍云. 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手册.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pp 159. In2O3
^ Lulei, M.; Hoppe, R. Über "Orthoindate" der Alkalimetalle: Zur Kenntnis von K5[InO4]. Zeitschrift für anorganische und allgemeine Chemie. 1994, 620 (2): 210–224. ISSN 0044-2313. doi:10.1002/zaac.19946200205.
^ Shannon, Robert D. Synthesis of some new perovskites containing indium and thallium. Inorganic Chemistry. 1967, 6 (8): 1474–1478. ISSN 0020-1669. doi:10.1021/ic50054a009.
^ In2O3 (Indium Oxide). CeramicMaterials.info. [2008-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30).
铟化合物
|
|
- InAs
- InBr
- InBr3
- InCl3
- InF3
- InH3
- In(CH3COO)3
- In(C5H7O2)3
- InN
- In(OH)3
- InP
- InSb
- In2O3
- In2S3
- In2(SO4)3
- In2Se3
- In2Te3
|
|
二元氧化合物
|
|
H2O H2O2
|
|
|
|
|
|
|
|
|
|
|
|
|
|
|
|
|
He
|
Li2O
|
BeO
|
|
|
|
|
|
|
|
|
|
|
B2O3 B2O
|
CO CO2 COx
|
NO NO2 NOx
|
O
|
OF2 O2F2
|
Ne
|
Na2O Na2O2 NaO2
|
MgO MgO2
|
|
|
|
|
|
|
|
|
|
|
Al2O3
|
SiO SiO2
|
P2O3 P2O5
|
SO2 SO3
|
Cl2O ClO2 ClOx
|
Ar
|
K2O K2O2
|
CaO CaO2
|
Sc2O3
|
TiO2
|
VO V2O3 VO2 V2O5
|
CrO Cr2O3 CrO2 CrO3
|
MnO Mn2O3 MnO2 Mn3O4 Mn2O7
|
FeO Fe2O3 Fe3O4
|
CoO Co2O3 Co3O4
|
NiO Ni2O3 Ni3O4
|
Cu2O CuO
|
ZnO ZnO2
|
Ga2O3
|
GeO GeO2
|
As2O3 As2O5
|
SeO2 SeO3
|
Br2O
|
Kr
|
Rb2O
|
SrO SrO2
|
Y2O3
|
ZrO2
|
Nb2O5
|
MoO2 MoO3
|
TcO2 Tc2O7
|
RuO4
|
Rh2O3 RhO2
|
PdO
|
Ag2O AgO
|
CdO
|
In2O InO In2O3
|
SnO SnO2
|
Sb2O3 Sb2O4 Sb2O5
|
TeO2 TeO3
|
I2O5
|
XeO2 XeO3 XeO4
|
Cs2O
|
BaO BaO2
|
*
|
HfO2
|
Ta2O5
|
WO2 WO3
|
Re2O7
|
OsO2 OsO4
|
IrO2 IrO4
|
PtO2
|
Au2O3
|
Hg2O HgO
|
Tl2O Tl2O3
|
PbO Pb2O3 Pb3O4 PbO2
|
Bi2O3
|
Po
|
At
|
Rn
|
Fr
|
Ra
|
**
|
Rf
|
Db
|
Sg
|
Bh
|
Hs
|
Mt
|
Ds
|
Rg
|
Cn
|
Nh
|
Fl
|
Mc
|
Lv
|
Ts
|
O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aO La2O3
|
CeO Ce2O3 CeO2
|
PrO Pr2O3 Pr6O11 PrO2
|
NdO Nd2O3
|
Pm2O3
|
SmO Sm2O3
|
EuO Eu2O3
|
Gd2O3
|
Tb2O3 Tb4O7 TbO2
|
Dy2O3
|
Ho2O3
|
Er2O3
|
Tm2O3
|
YbO Yb2O3
|
Lu2O3
|
|
|
**
|
Ac2O3
|
ThO2
|
PaO PaO2 Pa2O5
|
UO2 UO3 UO4 U3O8
|
NpO2 Np2O5 Np3O8
|
PuO2
|
AmO2
|
Cm2O3
|
Bk2O3 BkO2
|
Cf2O3
|
Es2O3
|
Fm
|
Md
|
No
|
Lr
|
|
|
|
RColjPc,Ii94X0mYpB3r3F NaR3P0T 9tPb ldil27wTto Qa443C92R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提示 :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校训 博文約禮 [1] [2] 创建时间 1963年10月17日 学校类型 法定(公立)、研究型 監督 主權移交前:英屬香港總督 主權移交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校董會主席 梁乃鵬博士 校長 段崇智教授 副校长 華雲生教授(常務副校長) 霍泰輝教授、吳基培教授 張妙清教授、潘偉賢教授 陳偉儀教授、吳樹培先生 教师人數 1,619 [3] 学生人數 25,489 [3] 本科生人數 20,147 [3] 研究生人數 5,342 [3] 校址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沙田市地段437號(大埔公路十一至十二咪左右(正門及崇基門)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坐标: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科學園路與澤祥街交界(東校門) 澤祥街18號(沙田凱悅酒店及工商管理學院)) 校區 新市鎮 总面积 134.4公頃(1,344,000平方米) [2] 代表色 紫與金 [1] 吉祥物 鳳凰 [1] 隶属 英聯邦大學協會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 ( 英语 : ASAIHL ) 國際大學協會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八大公立大學聯盟(譯自:HK8)[3] 网站 http://www.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 ( 英语: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縮寫为 CUHK ),簡稱 中文大學 、 中大...
10
1
I have a function that searches a vector of iterators and returns the iterator if its names matches a string passed as an argument. koalaGraph::PVertex lookUpByName(std::string Name,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ertices) { for (size_t i = 0; i < Vertices.size(); i++) { if(Vertices[i]->info.name == Name) return Vertices[i]; } } My question is how can I implement this as a lambda, to use it in connection with std::find_if ? I'm trying this: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 std::string Name; std::find_if(V.begin(), V.end(), [&Name]() {return Name == V->info.name;}) But it says that V an enclosing-function local variable cannot be referenced in a lambda body unless it is in the capture list.
...
坐标: 23°33′53″N 119°33′50″E / 23.564832°N 119.563924°E / 23.564832; 119.563924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山門與廟埕 漢語拼音 tiān hòu gōng 台羅拼音 má tsóo king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 澎湖縣馬公市長安里正義街1號 創建年份 不明 大明萬曆32年(1604年)之前 開基者 不明 廟格 闔澎公廟 本殿構造 五開間三進落 等級 國定古蹟 主神 天上聖母 例祭 農曆正月元宵、七月普渡 相关人物 沈有容、韋麻郎、施琅、藍木、黃良、陳玉峰 澎湖天后宮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名稱 澎湖天后宮 其他名稱 媽祖宮、娘媽宮、天妃宮 登錄等級 國定第一級古蹟 登錄類別 祠廟 登錄公告日期 1983年12月28日 開放時間 07:00 --17:00 材質 紅磚、土黃色花崗岩、泉州白石與黑色石階 參觀費用 免費參觀 所有權者 開台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澎湖天后宮 ,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闔澎公廟之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天后宮確切創建年代眾說紛紜,隨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出土,確定於大明萬曆卅二年(1604年)即已立廟。 [1] :48-53 天后宮早無定稱,稱 娘娘宮 、 天妃宮、娘媽宮、媽祖宮 或 媽宮 等稱呼在所多有。清朝領有台灣後,施琅宣稱克台戰役多賴天妃顯靈襄助,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晉天妃為天后,故今稱「天后宮」。 [2] :8-13 目录 1 沿革 1.1 明朝及明鄭時期 1.2 清領時期 1.3 日治時期 1.4 中華民國 2 奉祀 2.1 媽祖、千里眼、順風耳 2.2 註生娘娘 2.3 送子觀音 2.4 至聖先師 2.5 積慶公夫婦 2.6 天津媽祖像 2.7 虎爺 3 建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