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哺乳動物
海洋哺乳動物是指一些長時間在海裡面生活或需要靠海洋中的資源為生的哺乳動物,包括海牛、儒艮、北極熊、海獺、海豹、海獅、海象、鯨魚、海豚等。當中有部分的動物是需要間歇性的到陸地上休息或繁殖,有部份則不需要。
不同的海洋哺乳動物由不同的祖先演化而来。科學家们相信,所有的海洋哺乳動物的祖先都是源於陸地,部分的原因是後來因為食物需要及逃避捕獵者才返回至海裡,其手腳亦開始變成鰭形,身體亦都變成流線形,令游水捕獵時可以便捷點。牠們跟魚不同的地方,就是海洋哺乳動物是溫血動物,還有牠們的尾鰭是上下移動,並不是以左右方向移動。
除以上的分別外,海洋哺乳動物跟其他水生動物不同的例子有:
- 牠們是使用肺部呼吸,不是鰓。需要上岸或者水面呼吸氧氣;
- 牠們有毛髮。就算是鯨豚目裡的物種都有少量的毛,其分佈位置是頭部跟口的附近。而食肉目就有更多的毛,可是毛是比較薄點的。鰭足目的少部物種也有毛髮,例如是海豹年輕的時候是全身佈滿毛的。
- 牠們的皮下脂肪比較厚,因為這樣可以防止水份及熱量流失;
- 牠們全部都是胎生。海洋哺乳動物多也只是生一胎,其幼兒開頭的時候也有喝奶的需要。牠們的奶脂肪含量比其他陸上哺乳動物都要高,差不多接近四至五成;
雖然北極熊一般都會選擇在陸地上行走。但是當冰融了之後,牠們一般都會在水中暢泳。一天之內平均可以游74公里,所以大部份的科學家都會將牠們列於海洋哺乳動物裡[來源請求]。
分類
海洋哺乳動物不是單系群,而是一群生活方式類似、佔有類似生態棲位的哺乳動物。
海牛目
海牛科:共1屬3種。
儒艮科:共1屬1種,即儒艮。
食肉目
熊科:其中1屬1種,即北極熊。
鼬科:其中2屬2種,即海獺及貓獺。
鰭足類
海豹科:共14屬18種。
海獅科:共7屬15種。
海象科:共1屬1種,即海象。
鯨目:
齒鯨:共9科,包括海豚、鼠海豚、抹香鯨等。
鬚鯨:共4科15種。
貢獻及研究
由於海洋哺乳動物對氣候轉變的敏感程度很高及牠們是生態系統裏面重要的成員,所以国际有不少科研机构和環保組織都对其进行研究。同时也有不少不同的動物園及海洋公園都會飼養或是繁殖牠們,甚至把牠們訓練,表演馬戲。
參考資料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英文)Marine Mammal Standings Florida[永久失效連結]
(英文)Read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CRS) Reports regarding Marine mammals
(英文)A 2005 Report by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entitled Marine Mammal Populations and Ocean Noise, is available for free online reading and research
(英文)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ibraries Digital Collections -- Freshwater and Marine Image Bank -- Aquatic Mammals[永久失效連結] An ongoing digital collection of images related to marine and aquatic mammals.
(英文)Marine Mammal Resource
Hoelzel, A. R. (Ed.). Marine mammal biology: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2. ISBN 0632 05232 5 (英语).
(英文)Lavery, TJ, Butterfield, N, Kemper, CM, Reid, RJ, Sanderson, K. 2008. Metals and selenium in the liver and bone of three dolphin species from South Australia, 1988 - 2004.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390: 77 - 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