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
Multi tool use
汉字字体风格
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 籀文 ‧ 鳥蟲書 ‧ 篆书(大篆 ‧ 小篆) 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
印刷字体风格(雕版 ‧ 活字)
仿宋体 ‧ 宋体 ‧ 黑体
字形
笔画 ‧ 笔顺 ‧ 偏旁 ‧ 六书 ‧ 部首 汉字结构(合體 ‧ 獨體) ‧ 部件 俗字 ‧ 异体字 ‧ 多音字 ‧ 通假字 ‧ 假借字 隸變 ‧ 隶定 ‧ 古今字 ‧ 生僻字
同源字
右文說 ‧ 同形異義詞
汉字规范和标准
本字 ‧ 石经 ‧ 舊字形 新字形 ‧ 通用规范汉字表 国字标准字体 ‧ 常用字字形表
汉字文化圈
中 ‧ 港 ‧ 新 ‧ 台 ‧ 日 ‧ 朝 ‧ 越 ‧ 琉
方言字
吴语字 ‧ 粵語字 ‧ 四川方言字 ‧ 南京官話字 客家话正音正字 ‧ 台灣客家語書寫推薦用字 台閩漢字(字 ‧ 詞)
中文汉字简化(爭論 ‧ 繁简转换)
繁体字 ‧ 简化字 汉字简化方案 ‧ 二简字 ‧ 简笔字
日本国语国字问题
舊字體 ‧ 新字体 ‧ 擴張新字體
当用汉字 ‧ 常用漢字 ‧ 同音汉字书写规则
衍生文字
合文 ‧ 女书 ‧ 则天文字 ‧ 閩南借音字 ‧ 注音符号 喃字 ‧ 岱喃字 ‧ 假名(萬葉 ‧ 平 ‧ 片) 口訣 ‧ 吏讀 ‧ 鄉札 ‧ 韩国国字 ‧ 西夏文 方块侗字 ‧ 古壮字 ‧ 僰文 ‧ 傈僳竹书 ‧ 仡佬字
契丹文(大字 ‧ 小字) ‧ 女真文(大字 ‧ 小字)
字音
音讀 ‧ 朝鮮漢字音
汉越词
古漢越語 ‧ 喃音 ‧ 漢越音
日本漢字音
古音 ‧ 吳音 ‧ 漢音 ‧ 新漢音 ‧ 宋音 ‧ 唐音 ‧ 慣用音 ‧ 聲調
信息技术
統一碼 ‧ 中文输入技术 ‧ 中文输入法
漢字詞 ‧ 錯別字 ‧ 提笔忘字 ‧ 廢除漢字论 ‧ 漢字復活 ‧ 字謎
注意 :本條目可能有部分字元無法顯示,若遇此情況請參閱Wikipedia:Unicode擴展漢字。
篆书 ,又称篆文 、篆体 ,是古老的漢字書體,廣義指隸書以前的書體,狹義則特指大篆和小篆。
目录
1 大篆
2 小篆
3 道教傳說
4 篆文与今天的文字对照
5 其他变体
6 注釋
大篆
普遍認爲大篆在周宣王期間以系統化,並以垂直規則出現的瘦長字體描繪,成為籀文。
小篆
小篆又称秦篆 ,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年),向全国颁布的官方文字,当时的丞相李斯奏请始皇帝统一全国的文字,始皇帝命他主持文字的统一工作,一方面废除六国的古文以及区域用字,一方面以秦国通用的籀文(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所造,属于大篆的一种)为基础加以简化,使之成为秦朝的官方文字,并且汉唐沿用了几百年,至唐朝时期,民间普遍盛行隶书。至此,小篆不再具有法定地位。
李斯曾編寫《倉頡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小篆为秦代通用的标准字体,选“汉·许慎《说文解字·叙》”[1] ,大約3300個小篆漢字認可名單的非現存作品。它們的形式較不長方形和更加似方形。第一本字典,《說文解字》(公元100年—121年),在540部首之下顯示9353小篆字體,是許慎在漢代的畢生事業。
后世小篆另有演化出的铁线篆。字体形式变化不大,但用笔圆活,字划细硬似铁、笔划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形似如线。主要是由秦代《峄山刻石》等李斯手书的碑刻中演化出来。唐代李阳冰犹善此种书法。即后世称唐代李阳冰的篆书为“铁线篆”。代表作品为《三坟记》。
踏入現代,隨著電腦出現而對傳統書法藝術帶來衝擊,電腦字庫開始收錄一些小篆的書體,以書法家張永明書寫、方正集團開發的小篆體 [2] 及漢儀公司開發的篆書 [3] [4] 系列為代表。
道教傳說
六朝道教傳說,天界所用文字及道經都是篆書,仙真或有道之士把篆書轉寫成隸書,使道經流傳世間。如東晉《太上靈寶五符序》說該經本是「科斗古書,字不可解」;東晉《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則稱天書本是「雲篆」或「祕篆文」。靈寶經上常記載了天書上的「雲篆」與經轉寫的隸字。[5]
篆文与今天的文字对照
.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background:transparent;margin-top:0.5em}.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collapsible{width:100%}.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center{margin:0 auto}.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title{text-align:center;font-weight:bold}.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box{float:left;border-collapse:collapse;margin:3px}.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box .thumb{border:1px solid #ccc;background-color:#F8F8F8;padding:0;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r.gallery-mod-text{vertical-align:top}.mw-parser-output tr.gallery-mod-text .core{display:block;font-size:small;padding:0}.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text .caption{line-height:1.25em;padding:6px 6px 1px 6px;margin:0;border:none;border-width:0;text-align:left}.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footer{text-align:right;font-size:80%;line-height:1em}
其他变体
注釋
^ 國語辭典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12-27.
^ 方正新字体介绍[永久失效連結 ]
^ 汉仪字库 - 汉仪篆书繁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7-16.
^ 汉仪字库 - 汉仪粗篆繁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7-16.
^ 謝世維:《天界之文:魏晉南北朝靈寶經典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0),頁99-108。
C,9R4yAQS,dRtSo9Zy gRbzL,V6Q hy3Jxwv72i,bvBbZF6 K cKpABTB2,G5sEis ig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提示 :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校训 博文約禮 [1] [2] 创建时间 1963年10月17日 学校类型 法定(公立)、研究型 監督 主權移交前:英屬香港總督 主權移交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校董會主席 梁乃鵬博士 校長 段崇智教授 副校长 華雲生教授(常務副校長) 霍泰輝教授、吳基培教授 張妙清教授、潘偉賢教授 陳偉儀教授、吳樹培先生 教师人數 1,619 [3] 学生人數 25,489 [3] 本科生人數 20,147 [3] 研究生人數 5,342 [3] 校址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沙田市地段437號(大埔公路十一至十二咪左右(正門及崇基門)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坐标: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科學園路與澤祥街交界(東校門) 澤祥街18號(沙田凱悅酒店及工商管理學院)) 校區 新市鎮 总面积 134.4公頃(1,344,000平方米) [2] 代表色 紫與金 [1] 吉祥物 鳳凰 [1] 隶属 英聯邦大學協會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 ( 英语 : ASAIHL ) 國際大學協會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八大公立大學聯盟(譯自:HK8)[3] 网站 http://www.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 ( 英语: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縮寫为 CUHK ),簡稱 中文大學 、 中大...
10
1
I have a function that searches a vector of iterators and returns the iterator if its names matches a string passed as an argument. koalaGraph::PVertex lookUpByName(std::string Name,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ertices) { for (size_t i = 0; i < Vertices.size(); i++) { if(Vertices[i]->info.name == Name) return Vertices[i]; } } My question is how can I implement this as a lambda, to use it in connection with std::find_if ? I'm trying this: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 std::string Name; std::find_if(V.begin(), V.end(), [&Name]() {return Name == V->info.name;}) But it says that V an enclosing-function local variable cannot be referenced in a lambda body unless it is in the capture list.
...
波音707 美國電影演員约翰·特拉沃尔塔所擁有的波音707-138B(編號:N707JT),塗上該機於澳洲航空服役期間的塗裝。 類型 四发喷气中长程3-3式窄体干线民用飞行器 生產公司 波音 首次飛行 1957年12月20日 服役 1958年10月26日(泛美航空) 使用狀態 已停產,少量服役 主要用戶 泛美航空 美國航空 中華航空 其它用戶 聯合航空 生產年份 1958-1979 生產數量 1010 [1] 單位造價 430萬美元 (1955年價格) [2] 發展自 波音367-80 衍生機型 波音720 波音707 是美國波音公司在1950年代研發的首款四引擎噴气客機,載客量為140至189人,航程為2,500至5,750海里(4,630至10,650公里) [3] 。 707是波音首款噴气客機,採用後掠翼、發動機吊舱等新式設計。雖然707並非世上首款噴气客機,卻是第一款取得成功的噴气民航客機,支配了1960至1970年代的民航市場,開啟了「噴气時代」,使波音取代道格拉斯公司成為最大的民航飛機製造商之一,之後並發展出各型號7x7噴气客機,而727、737和757都是以707機身為基礎。 707是發展自波音367-80,該原型機於1954年首飛。由於機身寬度不足無法滿足客戶需要,於是把367-80的機身擴寬至148英寸。707首個型號為707-120,採用普惠JT3C發動機,在1957年12月20日首飛,首個使用707的公司是泛美航空,於1958年10月26日投入服務。之後的衍生型號有機身縮短型-138、機身延長型-320、勞斯萊斯發動機型-420。在1960年代初,由於更具燃油效益的發動機出現,波音便把新製造的707更換為新式發動機,並在原有型號加上B字以作標識。 波音707在國內、國際、貨運航線和軍事上廣泛地使用。包括720在內,波音一共交付了1,010架波音707,最後一架在1978年交付。而波音共生產了超過800架軍用型號。最後一家營運707客機的航空公司是伊朗薩哈航空,該707已在2013年停運 [4] ,目前只有少量私人机和军用改型仍在服役。 目录 1 發展 1.1 367-8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