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媽祖信仰










道教

Yin and Yang.svg

入門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臺灣媽祖信仰
閩南語名稱?
全漢
媽祖
全羅
Má-tsóo

媽祖信仰是臺灣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由於早期移民多自福建閩南地區渡海而來,且臺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海神媽祖成為臺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媽祖廟。僅臺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40座,內建於明代的3座,建於清代37座[1]


媽祖信仰傳到臺灣以後,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甚有學者認為媽祖已發展出與中國媽祖不同的特性:「『媽祖』在福建的南方原是『出海媽祖』,僅是漁民的守護神。但在臺灣的媽祖已成『過海媽祖』,她在歷史上已成離開中國的移民祈求平安到臺灣的過海守護神。雖每年有大量香客絡繹不絕至湄洲媽祖祖廟進香,但實際上臺灣媽祖可以說已紮根於這塊土地,成了一部獨立於傳統媽祖外,自成體系的臺灣本土神祇[2]。這種見解獲得若干學者的附和[3]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媽祖信仰還包括官方、宗族、姓氏族群移民的崇拜。由於媽祖姓氏為林之緣故,臺灣各地林氏宗親都是喜稱媽祖為姑婆祖、祖姑,藉以拉近媽祖和林姓之間的親密關係,林姓亦常自稱為媽祖的裔孫、族孫,甚至組織有大規模的共祭團體,如:臺北地區以林姓為主的「七角頭正龍社天上聖母神明會」[4]、中部「二十四庄林祖姑天上聖母會」、雲林縣六房天上聖母。


由媽祖信仰所伴隨之祭禮規儀、民間傳說與節慶習俗等人文活動,是臺灣重要的漢民文化代表之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目前授證的國家重要民俗中,與有關媽祖信仰的即佔了五項,分別為: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彰化南瑤宮媽祖徒步笨港進香[5]、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與雲林六房媽過爐。




開臺360年的六房天上聖母金身為雲林縣斗六市、斗南鎮、虎尾鎮、土庫鎮、大埤鄉輪值奉祀。





苗栗縣竹南鎮后厝龍鳳宮-大媽祖





臺南市中西區臺南大天后宮天后神像





臺南市西港區玉勅慶安宮-天上聖母寶像。




目录






  • 1 信仰發展


    • 1.1 明鄭時期


    • 1.2 清治時期


    • 1.3 日治時期


    • 1.4 戰後時期




  • 2 分靈


    • 2.1 正統笨港媽之爭


    • 2.2 最早分靈的案例




  • 3 媽祖傳說


  • 4 媽祖生


  • 5 馬祖的媽祖信仰


  • 6 臺灣媽祖廟分布


    • 6.1 分靈名稱


    • 6.2 各地代表性、知名廟宇




  • 7 媽祖青年會團體


  • 8 參見


  • 9 註釋


  • 10 參考文獻


  • 11 外部連結





信仰發展


在略廣義的臺灣地區(臺、澎),最早的媽祖廟為澎湖天后宮,至於臺灣島最早的媽祖廟則欠缺明確的文獻記載。學者石萬壽認為臺灣本島的媽祖廟早於明鄭時期興建者僅有魍港天妃宮[註 1],為鄭芝龍招募來臺墾殖者所興建,大約建於明崇禎年間[6]:20。不過當時荷蘭人統治下的臺南地區也有漢人聚落,應也自中國大陸帶來了媽祖信仰,但或許尚未正式建廟,僅以草寮供奉或是於住宅中供奉[6]:20



明鄭時期


顏思齊、鄭芝龍來臺,有些人便到大龜肉(鹽水舊稱)居住。明天啟三年(1623年)鹽水糖郊「崇興行」自湄洲迎來一尊媽祖(糖郊媽),合祀於福德祠,為現鹽水護庇宮。
臺灣有不少媽祖廟將其源流追溯到鄭成功與其軍隊,例如安平開臺天后宮、本協朝天宮(臺南後壁)、下橋頭朝安宮(臺南後壁)等廟[6]:47、48,不過有學者如盧嘉興則認為鄭軍信奉的是玄天上帝,明鄭時期並未建媽祖廟。清朝為了鞏固政權,宣揚媽祖幫助清兵的神蹟,展現清朝統治為順應天意[7]。但也有學者如石萬壽則認為鄭軍子弟多來自媽祖信仰廣布的東南沿海,鄭軍不可能無奉祀媽祖[6]:21。而學者張耘書則認為即使玄天上帝與媽祖皆具有海神性質,但玄天上帝同時也有國家(明朝)守護神的地位,故明鄭時期官方較為重視玄天上帝[6]:21。而就近年來的研究,有學者認為臺南大天后宮早在施琅入臺之前便已變成,是為「東寧天妃廟」[註 2]



清治時期


由於萬正色、施琅等利用媽祖信仰助長軍威,並將平臺滅鄭功績歸於媽祖顯靈,奏請將媽祖冊封為天后,而後清朝政府來臺處理民變時也多藉助媽祖神明之名來鎮壓民眾,在清朝官方刻意推廣下,媽祖信仰完全取代明鄭時期玄天上帝(北極星)信仰而在臺灣得以蓬勃發展[6]:21、22。而約在嘉慶年間,媽祖信仰的主力逐漸從朝廷、官軍轉為民間,例如臺灣府城的重要媽祖廟(大天后宮、海安宮、溫陵媽廟等等)多由府城三郊管理,此外清朝晚期形成的府城迎(北港)媽祖活動,串聯起北港到臺南沿途多座重要媽祖廟,也使得媽祖信仰更為繁盛[6]:25、26



日治時期


日治時期初期,由於戰亂,加上有不少廟宇遭日軍佔用[註 3],使得包括媽祖信仰在內的臺灣民間信仰都受到影響,直到1896年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下令基於「保民治安」等理由,應妥為保護廟宇與傳統信仰,暫供軍用者也應速恢復舊貌,以及臺灣治安的恢復,各地寺廟才逐漸恢復宗教活動[6]:27。1915年西來庵事件發生後,為避免再次有人利用宗教信仰號召群眾抗日,開針對臺灣宗教進行調查,其成果由臺灣總督府編修官丸井圭治郎在1919年彙編成《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該書除了提供政府施政的參考資料外,也成為日後進行臺灣宗教調查的範本[6]:28。而在日本大正年間,由於政府利用廟會慶典促進地方繁榮,所以大力支持迎神賽會,歷如1923年5月15日的《臺灣日日新報》便報導臺南州知事吉岡荒造等官員參與臺南大天后宮與祀典武廟同日舉行的祭典[6]:28。然而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展開的皇民化運動企圖以日本神道教來取代臺灣的其他宗教,1938年的「寺廟整理運動」據臺北帝國大學教授宮本延人統計,全臺有361座廟宇被毀,819座廟宇被移作他用,媽祖信仰與其他民間信仰一樣受到打擊[6]:31



戰後時期


來臺的中華民國軍隊如同當初日軍來臺一樣,佔用各地廟宇,如臺南大天后宮在1945年10月被62軍軍眷佔住,引發民眾不滿,對此石覺將軍在1949年下令軍眷不得佔住廟宇以免引發更多的民怨[6]:32。而後在戒嚴時期臺灣的宗教信仰自由受到限制,廟會活動被視為迷信、鋪張浪費的活動而遭到禁止,為此政府還在1963年頒發了〈臺灣省改善民間習俗辦法〉[6]:32。但即使受到限制,各地廟宇仍有變通辦法,例如讓宗教慶典與政治活動結合,像是臺南的媽祖樓與金安宮便曾以「開國紀念」的名義來藉機進行遶境活動[6]:33


1970年代臺灣經濟蓬勃發展,民間開始大量重修、擴建廟宇,原本僅於私宅或是神明會供奉的祀神也開始建廟,使得臺灣廟宇數量大幅增加[6]:34。而後由於1987年解除戒嚴,臺灣與中國大陸恢復交流,有不少臺灣媽祖廟將原本的進香地點改為福建湄洲媽祖廟,並從湄洲分香回臺[6]:34。而原本湄洲媽祖祖廟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破壞,在臺灣各媽祖廟捐輸下除了得以重建之外,1998年更開始增建南軸線上的建築群[6]:35。除了湄洲祖廟外,福建的賢良港天后祖祠、泉州天后宮、莆田文峰宮也有得到臺灣各媽祖廟的捐助[6]:35


臺灣媽祖信仰在傳播多年後逐漸在地化,例如各地的媽祖常會稱為「某某媽」,像是大甲媽、鹿耳門媽、茄苳媽、梧棲大庄媽、桃園媽等等;而除了在地化,臺灣的媽祖信仰也有向海外發展,並分靈回中國大陸,由台商在昆山新建慧聚天后宮,並依照鹿港天后宮格局,分靈鹿港天后宮媽祖至昆山慧聚天后宮恭奉[6]:36



分靈


分靈也稱為分香,係指地方新建廟宇,或者信徒欲在自宅供奉某一尊神明時,先到歷史悠久、神蹟靈驗的大廟去求取神明的靈力。經過特殊的儀式之後,新塑的神像被視為祖廟神明的分身,具有相近的靈力,但是每年必須重新回到祖廟來進香、刈火,方能保持靈力不衰。媽祖信仰因為分靈與進香等宗教活動,形成特殊的層級譜系。分靈習俗並非媽祖信仰獨有,但其影響力以媽祖最钜。[8]


在華人的信仰中,神明是非常繁忙的,多在天庭或者原鄉。所以分靈的神像,並不是該神祇本人,而是該神的部屬,或者該神挑選之當地有功德的先人。如臺中萬和宮媽祖廟奉祀的「老二媽」神像,就是當地一位廖姓少女的魂魄來附靈的媽祖。


在臺灣,大凡歷史較為悠久的媽祖廟,都會成為鄰近地區媽祖廟和信徒自宅供奉媽祖的祖廟,層層分靈傳布出去後,形成一個蛛網密佈的信仰系統,並且透過熱鬧的進香、刈火儀式,強化信仰的深度。信徒們也普遍相信,層級較高的媽祖廟,其神力靈感也較為強大(這個情況在其他地區則較不明顯)。


因為這樣的層級觀念,臺灣許多媽祖廟對於自身在層級中的地位錙銖必較,民國四十年代(1950年代)以後,臺灣的各大媽祖廟之間開始有誰才是「開台媽」的爭論。只要是規模較大的媽祖廟,無不在山門上大書「開基媽祖」或「開台媽祖」,標榜自己的香火乃是直接從福建湄洲祖廟而來。


1990年代,在兩岸交流開放以後,臺灣許多媽祖廟蜂擁前往福建湄洲島進香,並捐款興建殿宇。這使得媽祖廟和「媽祖遺跡」已經安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壞殆盡的湄洲島,重新迅速興建了大量豪華現代的宮殿、參道和牌樓。


這種對於主從關係的爭論,有時會造成宮廟之間的不睦。知名的遶境路線有雲林縣北港朝天宮和臺中市大甲鎮瀾宮。但在1988年,因為朝天宮單方面使用「媽祖回娘家」等字眼,並且無中生有地宣稱「大甲媽是北港媽的分靈」,引起大甲鎮瀾宮抗議,最後甚至將「北港進香」活動改稱「遶境進香」,並將路線改往新港奉天宮。



正統笨港媽之爭


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的爭論歷史更早,據說清朝時北港溪改道,沖毀古笨港街,也沖毀了當時的廟宇,因此在笨港街原址河道北岸重建的北港朝天宮,堅持自己為笨港媽正統。而原本在南岸聚集的人們,後遷至現新港之處建立的新港奉天宮,則宣稱洪水將原廟宇的4尊媽祖(開台媽、大媽、二媽、三媽)神像沖至南岸,並被其保有。除此之外,尚有爭論兩廟持有之媽祖分別是原天后宮媽祖中的哪一尊,此一順位之爭。


另外,彰化南瑤宮係源自雍正年間窯工楊謙自笨港攜去之香火,而後南瑤宮為感念其之功勞,往笨港(水災後改為新港、北港)謁祖進香時期媽祖必訪楊家,楊家不堪此大禮因而自南瑤宮再分靈媽祖一尊供奉於家,以將「神對人」之屈尊謁拜改為「神對神」之同格進香。之後楊家媽祖先改奉於新港水仙宮,直到2002年起於水仙宮旁新建一天后宮,承襲古名命名為笨港天后宮,並將古笨港天后宮之廟史納入其自身廟史。


因此前述笨港地區之朝天宮、奉天宮及天后宮皆各自標榜繼承了「古笨港媽祖」的正統。


附帶一提,亦有承襲笨港媽祖正統的廟宇,尚有位於新港鄉溪北村之溪北六興宮。該廟傳說源於笨港水災後,約道光17年(1837年)北港與新港正統之爭之初,為試圖平息這場爭端,由新港當地出身之福建水師提督銜太子少保的王得祿將軍出面協調,最後決定一尊留新港、一尊返北港,第三尊之正三媽(尚有一尊無提及)則由王得祿請回自家村里奉於提督公館,王死後即改為溪北六興宮。該廟雖亦為承襲笨港媽祖正統,但較無參與正統之爭,規模亦較小較不為人知,直到近年因電視連續劇「黑面媽祖」播映造成風行方較有名氣。


位於新港鄉板頭村之笨港長天宮。該廟傳說由開台先賢顏思齊自湄洲至此,並於笨港溪邊興建天妃宮 明末天啟元年(1621年),於清康熙55年(1716年)諸羅縣笨港公館於笨港街建立,清雍正12年(1734年)因位於北港溪邊的公館,地勢危險,於是遷移至板頭厝,該廟雖亦為承襲笨港媽祖正統,但較無參與正統之爭,規模亦較小較不為人知。


然而,對於信徒來說,宮廟之間的爭執並不造成信仰上的差別。隨著媽祖信仰的影響力提升,各重要媽祖廟舉辦的宗教活動,往往成為強力的社會動員,乃至於沾染上政治色彩。



最早分靈的案例


目前臺灣島內分靈最久遠,應為西螺社口福天宮從嘉義朴子配天宮所分靈之老二媽;而西螺社口福天宮廟內目前存有一塊「大正十五年」的路關圖,證明當時有大規模往配天宮謁祖進香;民國72年(1983年)連續謁祖進香三年,因建廟經費有限再度中斷。民國85年(1996年)媽祖領旨重啟遶境周圍地區一天(社口、新社、魚寮、七座等地);民國88年(1999年)擴大遶境西螺地區三天;民國89年(2002)年重啟往祖廟嘉義朴子配天宮謁祖進香,目前模式是起駕後搭車前往北港大橋下車,於六腳、朴子地區徒步遶巡沿路村庄。



媽祖傳說





臺南市善化慶安宮媽祖神像


清朝歷史學家趙翼記下了一個很有趣的臺灣海峽的媽祖傳說。若遇海難向神明呼救時,稱「媽祖」,媽祖就會立刻不施脂粉來救人。若稱「天妃」則媽祖就盛裝打扮,雍容華貴地來救人,所以會很晚才到。故海上都稱「媽祖」,不敢稱「天妃」,希望媽祖立刻來救海難中的漁船[9]





萬丹萬惠宮的「接炸彈金手掌」


臺灣的媽祖傳說,大概都是媽祖用裙擺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空投炸彈。二次大戰期間,盟軍丟兩顆炸彈在大甲街上,一顆炸燬火車站一帶;一顆未爆彈落在媽祖廟旁的市場邊,當時鎮殿媽祖的雙手是張開的,民間流傳是鎮殿媽祖顯靈接砲彈,才使鎮瀾宮城內一帶沒有受到炸彈損傷。另外,朴子配天宮也有同樣的故事,二戰期間盟軍丟了一顆飛彈在朴子街上水塔附近,配天宮媽祖用裙擺將飛彈接住丟入朴子溪中,使得朴子街免受戰火的波及。[10],雲林西螺、彰化縣埤頭合興宮、東螺開基祖廟北斗奠安宮、屏東縣萬丹萬惠宮、台南市鹽水護庇宮也有相似的傳說。[11]


也有媽祖讓孩童起死回生等傳說。北港朝天宮、大甲鎮瀾宮、彰化南瑤宮、新港奉天宮都有媽祖顯靈讓兒童死而復活的神蹟,傳說大意是:有一女性香客揹著兒子(或曰孫子)一同前往,在進香途中其子(或孫)因中暑突然暴斃,女香客不得已祇得暫時將其屍體放置在廟後草寮中(或曰樹林下),待進香返回時再做處理。不料回程時竟遍尋不到其屍首,女香客無可奈何祇得趕回家中,待其返抵家門,竟見其兒(或孫)正在門口遊玩。詢問其經過,孩童說是有一位阿姨帶他回家,乃知是媽祖顯靈讓小孩死而復活。眾所皆知,人死當然不能復生,此一神蹟乃表示媽祖之神通廣大,能使死者復活。



媽祖生





彰化縣白馬峰普天宮鎮殿聖母神像



在臺灣,媽祖生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為民間廣泛流傳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媽祖的誕辰。
在這一天,各地的媽祖廟都會張燈結彩、演戲並伴隨盛大的祭典,非常熱鬧。
而其中又以白沙屯媽祖、大甲媽祖、北港媽祖以及鹿港媽祖最具代表性。


第二類則為農曆四月初十至十六日,其代表便為雲林縣六房天上聖母



馬祖的媽祖信仰


根據清初《使琉球記》中記載,媽祖林默娘28歲時因父兄駕船駛至閩江口海域,遇風浪船毀人溺,媽祖為救父兄入海罹難,她的遺體當年隨海漂至閩江口附近的小島(即今日馬祖列島的南竿島),為漁民打撈上岸,並將她葬在岸邊。湄洲島的鄉親一度以為默娘失蹤沒下落,故稱她已羽化昇天成仙,且為感念其孝心,遂蓋廟紀念她的孝行。經後代學者查知,媽祖葬於現今馬祖南竿鄉馬祖天后宮內靈穴石棺中[12],且興廟供奉媽祖世代相傳至今,成為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之一。此島因而被稱為媽祖島,爾後中華民國國軍進駐為顯陽剛去掉女字旁改稱為馬祖島,馬祖之名遂使用至今(法定行政縣名為連江縣 (中華民國))。


目前馬祖馬港的馬祖天后宮仍可看見媽祖的靈穴,且從未移動過,據說每次有意移動,都會有一些不可思議事件發生。如1963年國軍因辦理伙食時不慎發生火災,燒了部分廟體,為平息眾怒而承諾改建,工兵在施工時無意將地磚舖過靈穴,隔天地磚離奇地全部破碎;2001年的改建,施工單位原本怕破壞靈穴所在,打算暫時遷移,但鑽地的地鑽卻突然斷裂;而最近一次,也就是改建落成時,廟方原本想為靈穴塗上油彩,但奇怪的是,任何塗漆都難以上色,經擲筊請示,媽祖做了保持靈穴原樣原色的指示。而靈穴就在香案前方,為保護靈穴,廟方也裝上了強化玻璃。


目前廟殿供奉著福建馬祖籍登山怪傑李小石攀登珠穆朗瑪峰(聖母峰)時,所揹帶的媽祖金身聖像。


馬港天后宮是南竿鄉的信仰中心,據說,每次有大災難之前,都會見到由靈穴飛出一團火球,當地居民說看到火球飛出,就知道媽祖娘娘又出去救海難了。


2009年,高達28.8公尺的媽祖巨石像正式於馬港天后宮旁揭幕,不僅全部以花崗岩打造,而且也成功挑戰世界第一高的金氏世界紀錄,28.8公尺的高度對照馬祖的總面積28.8公頃,象徵著媽祖將守護馬祖每吋土地上的子民,更強化「媽祖在馬祖」的意涵。[13]


連江縣政府近來於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舉辦「媽祖在馬祖--昇天祭」,以「媽祖在馬祖」作為招徠觀光客之口號與行動,也讓世人以此感念媽祖孝順慈愛的精神。[14]



臺灣媽祖廟分布



分靈名稱


臺灣則有3000多座以上媽祖廟,因地而異,且名稱說法不一。由於媽祖神像來自於福建省等不同地方,由於不同人們去奉請,所以名稱說法也盡不相同;來自湄洲島分香者稱湄洲媽,來自泉州三邑分香者稱溫陵媽,來自同安縣分香者稱銀同媽,來自安溪縣分香者稱清溪媽,來自漳浦縣分香者稱烏石媽;也有把來自莆田的叫大媽,來自仙遊的叫二媽,來自惠安的叫三媽[15]。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媽祖面色分三類,金面為公家勅封,專屬官吏供奉,為「官府媽」,又稱為「大媽」;粉面(紅面),為讀書人、商人所朝拜,庇佑舉子、行商,為「士子媽」,稱為「二媽」;黑面者主為漁農人民驅除妖邪,庇佑民眾;稱為「三媽」。目前臺灣媽祖廟大致可分為三大派:一是軍派或稱水師派-主要是以跟隨明鄭來臺的水師後代為主;二是官派又名仕紳派-多為跟隨清朝施瑯提督的官員後代為主;三是民派又名民間派-多為海員、漁民、工商界人士和遷移居百姓為最多。



各地代表性、知名廟宇




大肚中堡53庄境主浩天宮大庄媽祖


全臺各地因不同起建年代、地域、背景,而有富饒地方采風、傳說的媽祖廟,早期有「南笨港、北干豆」一說,尊崇北港朝天宮與關渡宮。


臺灣具代表性的名剎如:


臺南市大天后宮為全國位階最高的官建大廟,有「全臺祀典」之稱。


臺北關渡宮在北臺灣各地都有迎請關渡媽做客的習俗與傳統。甚至擴展到中臺灣與南臺灣,關渡宮以開基大媽與開基軟身二媽神像最為靈驗,也為各地信徒主要迎請巡莊繞境的神像。


雲林北港朝天宮自日治時代以來一直為全國知名,延伸出「北港香爐」一詞。


彰化鹿港天后宮保存世界唯一湄洲天后宮媽祖神像本尊,一說新竹市新竹長和宮供奉湄洲祖廟正三媽。


士林慈諴宮有供奉全台少數的金面媽祖


大甲地區大甲鎮瀾宮則是每年農曆三月份的南下遶境活動頗具盛名,參加活動的人次更是逐年攀升,近年更已達500萬人次之譜參與遶境盛會。更被譽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另外大甲媽亦有「見轎不跪,討皮痛」之語,因為清代時鎮瀾宮神轎出宮,除了老病殘弱者,信徒必定跪地迎送,否則會遭到隊伍帶頭者以「鶴旗」猛打。


梧棲區大庄浩天宮大肚中堡五十三庄境主顯聖庇祐神蹟廣傳,地方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大庄媽祖之盛名遠播,香客從各地絡繹不絕而來,於是信仰的區域從原本大庄轄區擴大及大肚中堡五十三庄。


東螺開基祖廟北斗奠安宮則因為跟隨明朝名將鄭成功來臺,開基媽祖採軟身之態,因在清代多次謁祖湄洲天后宮,則湄洲天后宮贈與廟方多尊軟身媽,目前清代軟身媽一共有七尊,稱全臺之最,東螺開基祖廟北斗奠安宮位於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的「寶斗」,發展極早,因此在清末出現了臺灣第一個夜市,位於現今的廟前斗苑路及宮前街一帶,但因為種種因素已不復在!


西螺福興宮舊街媽祖廟(俗稱「舊街媽祖」「太平媽」、「西螺媽祖」),創立於康熙56年(1717年),巡狩轄域西螺堡內五十三庄(今西螺鎮、溪州鄉、莿桐鄉、林內鄉、崙背鄉、二崙鄉、虎尾鎮、斗六市等),神威顯赫,靈驗無比!


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港的鹽水護庇宮開基三媽(糖郊媽)由明天啟(1623年)渡台奉祀(合祀於福德祠),鹽水港曾是倒風內海的總吞吐口岸,使得其信仰範圍涵蓋鹹水港保、太子宮保、龍蛟潭保、白鬚公潭保等地,號稱是72庄頭的信仰中心(今臺南市鹽水區、新營區、後壁區、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鹿草鄉 等地),鹽水街區則有五郊七境分擔護庇宮費用。而這七街境後來又劃分成四角頭,鹽水護庇宮除了四角頭遶境之外,尚有不定期的南巡與北巡。


臺灣地區各直轄市、縣市轄區內具代表性、知名的媽祖廟如下表所示:


臺澎地區








































































































































































































































































































































































































































































































































































































































































































































































































































































































































































































































































































































































































































































































































































































































































































































































































縣市 地點 廟景 廟銜 現今廟址創建年代
備註
基隆市 仁愛區 基隆慶安宮 慶安宮 清治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暖暖區 5375700444 bd86b6 安德宮 清治嘉慶六年(1801年)
中正區 100px 社寮天后宮 清治乾隆十二年
(1747年)

中正區 100px 八斗子度天宮 清治光緒六年(1880年)
臺北市 松山區 Taipei Taiwan Ciyou-Temple-in-Songshan-01.jpg 松山慈祐宮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北投區 Kuan-du Temple.JPG 關渡宮 初期草創於明鄭永曆十五年(1661年) 正式建廟於清治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16]
1661年石興和尚自湄洲請來媽祖金身並建草篷祭祀[17]
士林區 Shilin Cixian Temple 20100213.jpg 慈諴宮 清治嘉慶元年(1796年) 直轄市定古蹟

萬華區西門町
Taipei tien-ho temple.jpg 台北天后宮 清治乾隆十一年(1746年)
大同區 大稻埕慈聖宮(2).jpg 大稻埕慈聖宮 清治同治五年(1866年)
新北市 萬里區 100px
鎮北宮[18]
民國73年(1984年)
瑞芳區 100px
瑞慈宮[19]
民國71年(1982年)
金山區 100px 金山慈護宮 清治嘉慶十四年(1809年)
貢寮區 100px
澳底仁和宮[20]
咸豐四年(1854年)
新莊區 100px
後港昭德宮[21]

日治明治四十三年(清宣統二年﹙1910年﹚)

新莊區 新莊慈祐宮FUJI3508 新莊慈祐宮 清治雍正七年(1729年) 直轄市定古蹟
八里區 八里開臺天后宮.JPG 八里天后宮 清治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淡水區 淡水福佑宮.JPG 淡水福佑宮 清治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直轄市定古蹟
板橋區 板橋慈惠宮 板橋慈惠宮 清治同治十三年(1874年)
桃園市 桃園區 100px 桃園慈護宮 清治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桃園區 桃園市聖母宮媽祖廟 桃園聖母宮
大溪區 100px
福安宮[22]
日治昭和二年(1927年)
八德區 閩臺宮 分靈自馬祖天后宮,馬祖人在臺開基媽祖廟[23],桃園市府列為桃園市馬祖信仰中心。
觀音區 BoZhong Temple frontview1.JPG 保障宮 清治咸豐九年(1854年) 只要一炷通天香,就能拜眾神,全台獨一無二的設計,且廟宇建築格局特殊。
龜山區 100px
振天宮[24]
民國64年(1975年)乙卯十二月
新屋區 Entrance to the Tianhou Temple, Xinwu.jpg 新屋天后宮 清治道光六年(1826年) 建廟崇祀初建於清治道光六年是為「聖母祠」,直到清治光緒四年(1878年)才由黃吳水等30人各出穀一石做基金而創立天后宮。有一座全國第一高的青銅媽祖神像,高108公尺,重120噸。
蘆竹區 100px 龍德宮 民國86年(1997年) 出巡謁祖全程吃素食完成八天的功德路,歷程四百多公里。
中壢區 100px 仁海宮 清治同治九年(1870年)
新竹市 香山區 香山天后宮.jpg 天后宮 清治道光十五年(1835年) 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之一,是當地漁民信仰中心。
北區 新竹水仙宮.jpg 長和宮 清治乾隆七年(1742年) 湄洲祖廟史料記載,3尊神像中1尊「大媽」留在湄洲祖廟朝天閣正殿,惜已於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第2尊「二媽」流向南洋,不知去向;第3尊「三媽」則為今日新竹市長和宮的軟身真髮媽祖,稱「湄洲祖廟正三媽」;市定古蹟。
北區 新竹內天后宮 新竹內天后宮 清治乾隆十三年(1748年) 新竹市歷史建築。
新竹縣 湖口鄉 湖口鄉顯聖宮
顯聖宮[25]
民國42年(1953年)
竹北市 竹北天后宮 竹北天后宮 民國67年(1978年)
芎林鄉 新竹芎林五和宮 五和宮 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
新埔鎮 新埔 與天宮 與天宮 民國三年(1914年)
苗栗縣 苗栗市 苗栗天后宮一景.jpg 苗栗市天后宮 嘉慶廿一年(1816年)
後龍鎮 HoulungTzuyunTemple.jpg 慈雲宮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後龍鎮 清海宮 民國65年(1976年)十月
頭份市 永貞宮 清治咸豐三年(1853年)
竹南鎮 Zhonggang Cihyu Temple 20150117.jpg 慈裕宮 清治道光十八年(1838年) 縣定古蹟為地方宗教中心。
竹南鎮 Zhunan Houtsuo Longfeng Temple 20160326.jpg 龍鳳宮 清治道光十六年(1836年) 於廟頂上的媽祖塑像,耗費三年,高達136臺尺(45公尺,12層樓),為世界最高的媽祖坐姿塑像;塑像內部則分為12層樓
通霄鎮 BaishatunGongtienTemple.jpg 白沙屯拱天宮 清同治二年
(1863年)
獲行政院文建會頒發證書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26][27]
苑裡鎮 房裡古城苑裡順天宮
清治雍正二年(1724年) 苗栗海線最古老的媽祖廟宇。
苑裡鎮 香燈媽祖廟.JPG 苑裡慈和宮 清治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 開基媽(香燈媽)入台三百年。
臺中市 大甲區 日南慈德宮.jpg
日南慈德宮[28]
民國67年(1978年) 乾隆46年(1781年)日南三庄媽由來據日南吳龍筆記載:「乾隆年間,日南劉銀章 大族,族人前往火炎山割取茅草,遭生番掠 人頭數十人,事後地方協議,庄民前往火炎山工 作,需有藤牌火槍隨隊,並求天上聖母保佑,三庄輪流值年頭家爐主制,此為日南三庄媽的由來。」,道光七年創立天上聖母會為今-日南三庄媽,未建廟前由三庄擲爐主輪奉
大甲區 大甲鎮瀾宮.jpg 鎮瀾宮 清雍正十年(1732年)
梧棲區 Haw-Tian Temple in Wuci Township.JPG 大庄浩天宮 創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

大肚中堡53庄境主,臺中市文化資產-歷史建築


梧棲區 72朝元宮 朝元宮 創建於清咸豐六年(1856年)
南屯區 Wanhe Temple.jpg 萬和宮 清治雍正四年(1726年) 直轄市定古蹟
大肚區 頂街萬興宮.JPG 頂街萬興宮 清治乾隆元年(1736年)[29]
大肚地區最古老的媽祖廟宇。
大肚區 瑞安宮 民國67年(1978年)[30]
位於大肚區大肚山上,因成為《花甲少年轉大人》一劇的劇情要素而聞名於臺灣。
沙鹿區 沙鹿媽祖廟.JPG 朝興宮 清雍正十年七月(1732年)[31]

豐原區 Ciji Temple.jpg 慈濟宮 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五月[32]

豐原區 南陽廣福宮廟景.JPG 廣福宮 清治同治十二年(1873年)興建[33],民國55年(1966年)再次重建[34]

神岡區 瞻雲媽祖廟.JPG 瞻雲宮 清同治七年(1868年)[35]

大里區 瑞和宮 民國77年(1988年年)[36]

大里區 仁化媽祖廟.JPG 振坤宮 清道光十年(1830年)[37]

大里區 新興宮 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38]
被地方上稱為「八媽廟」。
大里區 大里栈福興宮 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39]

霧峰區 霧峰南天宮 清同治二年( 西元1863年 ) [40]

大雅區 二和永安宮.JPG 大田心永安宮 民國70年(1981年)辛酉年
大雅區 大雅媽祖廟.JPG
永興宮[41]
清治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地方稱為老四媽廟
石岡區 石忠宮.JPG
石忠宮[42]
民國65年(1976年) 係笨港口港口宮之分靈宮廟
清水區 清水壽天宮.JPG 壽天宮 清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清水地區最古老的媽祖廟宇。
北屯區 舊社南興宮.JPG 南興宮 清治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北屯區 北屯上天宮.JPG 上天宮
民國50年(1961年)
亦稱老五媽廟
東區 Taichung Le Cheng Matsu Temple.JPG 樂成宮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直轄市定古蹟
中區 台中萬春宮.jpg 萬春宮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藍興媽祖
彰化縣 二林鎮 ErlinRenheTemple.JPG 仁和宮 清乾隆元年(1736年) 縣定古蹟
伸港鄉 伸港媽祖.JPG 福安宮 建廟於康熙二十七年(西元1688),於民國六年(1917年)修建
二水鄉 P1290208 -890788fd 二水安德宮 清治同治十一年(1872年)[43]

北斗鎮 北斗奠安宮.JPG 北斗奠安宮 清治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遷建於清治嘉慶十一年(1806年) 與彰化南瑤宮、鹿港天后宮並列為彰化縣三大媽祖廟,亦稱彰南開基媽祖宮。
彰化市 彰化天后宮.JPG 彰化天后宮 清治乾隆十三年(1748年)
彰化市 Nanyao.jpg 南瑤宮 清治乾隆三年(1738年) 縣定古蹟
花壇鄉 100px 明聖宮 民國75年(1986年) 全台唯一武駕媽祖神像
和美鎮 100px 糖聖宮 民國97年(2008年)
線西鄉 100px 寶安宮 民國74年(1985年)
鹿港鎮 興安媽祖廟.JPG 鹿港興安宮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縣定古蹟,為鹿港第一古廟。
鹿港鎮 台灣省彰化縣鹿港鎮天后宮-12.JPG
天后宮(舊祖宮)
清雍正三年(1725年) 縣定古蹟
鹿港鎮 鹿港新祖宮.JPG
新祖宮[44]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秀水鄉 100px 下崙天慈宮 民國72年(1983年)
芳苑鄉 王功福海宮.JPG
王功福海宮[45]
清治嘉慶十七年(1812年)
芳苑鄉 白馬峰亞洲之神.JPG
白馬峰普天宮[46]
清治咸豐九年(1859年) 為全台最大媽祖廟
竹塘鄉 100px 廣安宮 民國87年〈西元1998年〉
埤頭鄉 合興宮 埤頭合興宮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溪湖鎮 HsihuFu-anTemple.jpg 福安宮 清治嘉慶十年(1804年)
田尾鄉 100px 溪畔朝天宮 民國69年(1980年)
田中鎮 乾德宮 田中乾德宮 清治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西元1919年遷址修建
社頭鄉 枋橋頭七十二庄天門宮.jpg 枋橋頭七十二庄天門宮 清治乾隆二十年(1755年) 縣定古蹟

武東堡.武西堡枋橋頭七十二庒媽祖信仰的中心寺廟


社頭鄉 舊社天門宮 舊社天門宮 民國43年(1954年)於民國102年(2013年)重建 為枋橋頭七十二庄舊社庒舊二媽
社頭鄉 崙雅庄天門宮 崙仔庄天門宮 民國88年(1999年) 為枋橋頭七十二庄崙仔庒大媽
溪州鄉 后天宮
溪州后天宮[47]
民國52年(1963年)
員林市 員林福寧宮
福寧宮[48]
日治大正十五年(1926年)
永靖鄉 100px 甘澍宮 民國廿五年(1936年)於民國85年(1996年)重建
永靖鄉 100px 乾巽宮 民國79年(1990年)
永靖鄉 100px 舜天宮 民國37年(1948年)
大村鄉 100px 聖瑤宮 民國82年(1993年)
大村鄉 大村慈聖宮廟觀1 大村慈聖宮 民國100年(2011年)
大城鄉 100px 聖德宮 民國64年(1975年)
埔心鄉 100px 五湖宮 民國55年(1966年)
埔鹽鄉 100px 四聖宮 民國64年(西元1975年)
南投縣 集集鎮 廣盛宮 廣盛宮 清治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竹山鎮 8715yvtvo 連興宮 清治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縣定古蹟
名間鄉 100px 濁水福興宮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南投市 Nantou Peitien Temple-1.JPG 配天宮 清嘉慶四年(1799年)
南投市 南投慈善.JPG 慈善宮 民國73年(1984年)
埔里鎮 埔里湄洲大媽.JPG 恆吉宮 清治道光四年(1824年)
雲林縣 北港鎮 Taiwan,PEIKANG CHAOTIEN TEMPLE.jpg 朝天宮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國定古蹟
崙背鄉 100px 奉天宮 清治嘉慶二年(1797年)
崙背鄉 100px 順天宮 民國52年(1963年)
二崙鄉 100px 儀天宮 清治乾隆七年(1742年)
二崙鄉 100px 安平宮 清治同治八年(1869年)
二崙鄉 100px 大義天后宮 清治乾隆十四年(1749年)
麥寮鄉 100px 拱範宮 清治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國定古蹟
古坑鄉 100px 東和廣濟宮 清道光元年(1821年)
大埤鄉 100px 泰安宮 民國卅四年(1945年)
褒忠鄉 100px 潮洋宮 清治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水林鄉 100px 蕃薯厝順天宮 清治康熙七年(1668年)
東勢鄉 100px 媽埔聖母宮 民國86年(1997年)
斗南鎮 100px 石龜溪天后宮[49]
民國十四年(1925年)
斗南鎮 100px 順安宮 清治乾隆元年(1736年)
土庫鎮 土庫順天宮.JPG 順天宮 清治道光十四年(1834年) 縣定古蹟
土庫鎮 100px 馬光厝順安宮[50]
民國廿四年(1935年)
虎尾鎮 100px 福安宮 民國50年(1961年)
虎尾鎮 100px 持法媽祖宮 民國81年(1992年)
西螺鎮 100px 社口福天宮 清治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51]
俗稱社口媽
西螺鎮 100px 福興宮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52]
俗稱太平媽
西螺鎮 100px 吳厝朝興宮[53]
民國52年(1963年) 俗稱吳厝媽
西螺鎮 100px 埔心福心宮[54]
清治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 草廟太平媽祖
莿桐鄉 100px 天瑤宮 民國58年(1969年)
台西鄉 台西媽祖廟.JPG 安海宮 日治昭和十一年(1936年)
四湖鄉 100px 鹿場福安宮 民國69年(1980年)
口湖鄉 100px 天台宮 清治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斗六市 100px 斗六新興宮 清治嘉慶元年(1796年) 稱開基斗六媽
斗六市 100px 斗六門受天宮[55]
康熙末年(1722年)
斗六市 100px 石榴長和宮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民國八十七年改建(1998年) 稱斑鳩媽
嘉義市 東區 100px 朝天宮 清治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臺灣建宮年代最早的溫陵媽祖廟
東區 奉天宮 民國73年(1984年)
東區 天后宮 民國57年(1968年) 嘉義天后宮是山上天后宮的第二個分香宮
東區 天玄宮 民國72年(1983年)
東區 順天宮 民國68年(1979年)
東區 南順宮 民國47年(1958年)
西區 遊天宮 民國卅五年(1946年) 俗稱菜園仔媽
西區 伏龍宮 民國40年(1951年)
西區 南遊宮 民國卅五年(1946年)
西區 配南宮 民國55年(1966年)
嘉義縣 民雄鄉 Qing Cheng Temple, Minxiong (Taiwan).jpg
慶誠宮[56]
清嘉慶十四年(西元1809年)
水上鄉 璿宿上天宮 清乾隆二年(西元1737年)
布袋鎮 魍港太聖宮 民國61年(1972年) 宮內奉祀為臺灣第一尊榮獲行政院教育部鑑定為明末雕刻作品的媽祖聖像-魍港媽祖[57]
布袋鎮 新吉庄聖天宮 清治治乾隆十五年(1750年)
布袋鎮 龍江庄龍天宮 民國101年(2012年)
東石鄉 笨港口港口宮斜照.jpg 港口宮 清治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太保市
後潭鎮福宮[58]
創建於清康熙四十年五月) 縣定古蹟
朴子市 朴子配天宮01.JPG 朴子配天宮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縣定古蹟
新港鄉 長天宮 清治雍正十二年(1734年)
新港鄉 Singang Fengtian Temple 20081012.jpg 奉天宮 清治嘉慶十六年(1811年) 縣定古蹟
新港鄉 新港溪北六興宮.JPG 溪北六興宮 清治道光十九年(1839年) 縣定古蹟
新港鄉 笨港天后宮.JPG 笨港天后宮 清治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創建,日治明治三十年(1897年)地震廟毀,民國91年(2002年)大殿入火,民國100年(2011年)重建竣工[59][60][61]
六腳鄉 糖廠配天宮.jpg
糖廠配天宮(原稱副配天宮)
日治大正十年(1921年)[62]

六腳鄉 護安宮 清治光緒五年(1879年)
臺南市 南化區
天后宮[63]
清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永康區 鹽行天后宮.jpg 鹽行天后宮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後壁區 下茄苳泰安宮 清治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善化區 Da010007.JPG 善化慶安宮 清治嘉慶十五年(1810年) 直轄市定古蹟
善化區 Chieba Matsu Temple D8958.jpg 茄拔天后宮 明鄭永曆十五年(1661年)
下營區 茅港尾天后宮.JPG
茅港尾堡天后宮[64]
清治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65]

山上區 苦瓜寮朝天宮 清治光緒十九年(1893年)
山上區 山上天后宮.JPG 天后宮 清光緒六年(1879年)
麻豆區 仁厚宮.JPG 仁厚宮 清治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鹽水區 鹽水護庇宮.JPG 月港護庇宮 護庇宮原本是福德祠,建於明天啟元年(1621年)清治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擇地重建天后宮(護庇宮) 明天啟3年(1623),鹽水當地糖郊「崇興行」從大陸福建湄州朝天閣迎來一尊媽祖(即今所奉祀的開基三媽,又稱糖郊媽),併入福德祠合祀,並改為媽祖祠。
新營區 鐵線橋通濟宮舊廟.JPG 鐵線橋通濟宮 大清康熙中葉
西港區 西港慶安宮.JPG 玉勅慶安宮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七股區 三股龍德宮.jpg 三股龍德宮 清光緒六年(1880年)
中西區 Great Queen of Heaven Temple.jpg 大天后宮 明鄭永曆十八年(1664年) 國定古蹟
中西區 媽祖樓天后宮.JPG 媽祖樓天后宮 清治乾隆二十年(1755年)
中西區 臺南海安宮.jpg 三郊鎮港海安宮 清治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註 4]

中西區 四聯境金安宮 清治嘉慶十四年(1809年)[66]

中西區 三郊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媽廟 清治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67]
分靈自泉州天后宮,因泉州古稱溫陵,故名為「溫陵媽廟」。民國46年(1957年)遷至現址。
中西區 臺南銀同祖廟.JPG 銀同祖廟 清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68]

中西區 檨仔林朝興宮馬兵營保和宮 清治咸豐八年(1858年)[69]

北區 開臺天后宮三川門.JPG 開基天后宮 明鄭永曆十七年(1663年) 直轄市定古蹟
南區 臺南鹽埕天后宮.JPG 鹽埕天后宮 清乾隆廿三年(1758年)或卅三年(1768年) 主祀天上聖母,配祀武惠尊王,過去附近居民常經由廟後的「帆港」將鹽場產出的鹽運往安平,故此廟亦稱為「帆港天后宮」。該廟為台南鹽埕地區的公廟
安南區 鹿耳門聖母廟.JPG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民國七年(1918年)[70]
土城香亦稱土城仔香,由祀奉天上聖母媽祖的土城聖母廟所舉行。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舊名保安宮,早期屬「西港香」刈香。民國五十年(西元1961年),自西港香脫離而自行辦理的刈香活動,乃五大香中最晚形成的地區。「南瀛五大香」中的「土城香」,每三年舉行一次刈香儀式[71][72]
安南區 鹿耳門天后宮.JPG
鹿耳門天后宮[73]
民國卅六年(1947年)
安平區 安平開臺天后宮.jpg 安平天后宮 清治康熙五年(1668年)
大內區 內庄朝天宮 民國101年(2012年)
高雄市 旗津區 旗後天后宮.jpg 旗津天后宮 清治康熙十二年(1673年) 直轄市定古蹟
楠梓區 楠梓天后宮.jpg
楠梓天后宮(原稱楠和宮)[74]
清治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直轄市定古蹟
旗山區 旗山天后宮01.JPG 天后宮 清治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 直轄市定古蹟
燕巢區 角宿天后宮 清治康熙六年(1667年)
鳳山區 五甲龍成宮.jpg 龍成宮 清治光緒十二年(1886年)
鼓山區 內惟龍目井龍泉宮 清治朝乾隆年間
左營區 豐穀宮 大正十三年(1924年) 民國初年北港朝天宮南巡至左營時,正三媽降駕指示要留在左營濟世,於是便留下正三媽令旗,之後左營庄信徒雕刻天上聖母金身,原令旗火化後入神其中,而此尊神像即是豐穀宮開基天上聖母
茄萣區 下茄萣金鑾宮 清治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頂茄萣賜福宮[75]
清治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76]

橋頭區 鳳橋宮 清治雍正三年(1725年)
屏東縣 屏東市 屏東慈鳳宮.JPG 慈鳳宮 清治乾隆二年(1737年)
里港鄉 里港雙慈宮.jpg 雙慈宮 清治乾隆十三年(1784年)[77]


新園鄉

新惠宮
清治乾隆20年(1755年)

內埔鄉 PingTung Neipu Matsu Temple.JPG 六堆天后宮 清治嘉慶八年(1803年) 縣定古蹟
東港鎮 東港朝隆宮三川殿.jpg 朝隆宮 清治雍正二年(1724年)
萬丹鄉 萬丹萬惠宮 清治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長治鄉 長治天后宮 日治大正三年(1914年)
宜蘭縣 蘇澳鎮 南天宮
民國39年(1950年)

蘇澳鎮 進安宮 民國77年(1988年)
五結鄉 宜蘭縣五結鄉-永安宮外觀.JPG 永安宮 清治道光六年(1826年) 縣定古蹟
頭城鎮 頭城慶元宮 清治嘉慶元年(1796年)
宜蘭市 昭應宮.JPG 昭應宮 清治嘉慶十三年(1808年) 縣定古蹟
羅東鎮 震安宮 清治道光十七年(1837年)[78]

花蓮縣 花蓮市 慈天宮 民國38年(1949年)
台東縣 台東市 臺東天后宮.jpg 台東天后宮 清治光緒十六年(1890年) 縣定古蹟
澎湖縣 馬公市 Penghu Tianhougong 20060807.jpg 澎湖天后宮
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
國定古蹟,為全台年代最早的天后宮。具有潮州風格,異於大多數臺灣寺廟的閩南風格。


澎湖提標館
清治康熙23年後(1684年)
原清代班兵會館


東衛天后宮



湖西鄉


湖西天后宮




沙港天后宮



望安鄉


望安花宅天后宮




將軍天后宮




閩疆金馬地区






















































縣市 地點 廟景 廟銜 現今廟址創建年代
備註
金門縣 金湖鎮 順濟宮 北宋徽宗宣和年 料羅順濟宮興建於明代,從廟中碑文記載,建廟時間要往古推算到北宋徽宗宣和年間,是金門最古老的媽祖廟。
連江縣 南竿鄉 南竿天后宮.JPG 馬祖天后宮 為媽祖衣冠冢和靈穴的所在地。
南竿鄉 Tieban Queen of Heaven Temple, Nangan, Matsu, Taiwan.JPG 鐵板天后宮 肇建於清同治年間 供奉國內罕見之「少女媽祖」(少女面容)神像。
北竿鄉 芹壁天后宮 創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配祀鐵甲元帥為蛙神信仰。
莒光鄉 福正境天上聖母廟 始建於清代 民國72年軍方協助重建,設柱聯「國恨家仇誰不知消滅共匪定千秋,親恩兄義一身殉感動人心傳百世」,充滿戰地情感。
東引鄉 中柳天后宮 建於清末嘉慶年間 相傳為大海盜蔡牽所建,供奉蔡牽封神之「犁麥大王」。


媽祖青年會團體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遶境活動,也有大學生親自體驗遶境,並且在社群網站上打卡,讓一些媽祖廟積極成立「青年會」。
目前有:



  • 大甲鎮瀾宮e世代青年會

  • 豐原鎮清宮青年會-鎮青會

  • 彰化南瑤宮金意承青年會



參見



  • 媽祖

  • 六房天上聖母

  • 北臺灣媽祖文化節

  • 媽祖廟

  • 湄洲媽祖祖廟

  • 林默娘公園

  • 全國五州媽祖大會香

  • 臺灣民間信仰



註釋




  1. ^ 神像現存於嘉義縣布袋鎮虎尾寮太聖宮[6]:20


  2. ^ 季麒光《蓉洲詩文稿》〈募修天妃宮疏〉一文寫說「東寧天妃宮者,經始于寧靖王之舍宅,而觀成于吳總戎之鳩工也。」;蔣元樞〈重修臺郡天后宮圖說〉亦寫說「察郡城西定坊之天后宮,未入版圖以前即已建造,郡垣廟宇,此為最久。」,另外廈門大學教授李祖基認為早在寧靖王捨宅之前,明鄭承天府一帶已有天妃宮廟,後其住持僧聖知接受寧靖王之捨宅[6]:65-67


  3. ^ 歷如安平天后宮因日軍在廟中殺害清兵與抗日分子導致香火一度衰敗,媽祖樓天后宮曾被挪作臺南警察署派出所,善化慶安宮曾被挪作灣裡警察署等[6]:27


  4. ^ 三郊鎮港海安宮廟方沿革以清乾隆元年(1736年)三郊迎請湄洲媽祖建廟奉祀為創建年份。從三郊最早所建廟宇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之臺南水仙宮來看,廟方沿革確實不無可能。但考諸乾隆中葉繪製之《臺灣輿圖》,西定坊南勢街尾未有海安宮之標示。而嘉慶十二年(1807年)成書之《續修臺灣縣志》記載海安宮為「欽差大臣嘉勇公福安康偕眾官公建,郡守楊廷理成其事」,故有以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為海安宮創建年份之意見存在。綜上,由於乾隆元年說缺乏明確文史資料佐證,在此權以乾隆五十三年說為海安宮創建年份。



參考文獻





  1. ^ 中華人nd


  2. ^ 張德麟2003,3


  3. ^ 另見董芳苑2003,61-4;史明1992,31-2


  4. ^ 辜神徹,2006:49-51


  5. ^ 鄧富珍. 拜拜/南瑤宮甲午年恢復徒步進香 重振彰化媽風采. 華視 (彰化). 2014-02-05 [2016-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6). 


  6. ^ 6.006.0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106.116.126.136.146.156.166.176.186.196.206.21 張耘書. 《臺南媽祖信仰研究》.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年12月. ISBN 978-986-03-9415-3. 


  7. ^ 駱, 芬美.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台北市: 時報. 2013: 178. ISBN 9789571357287. 


  8. ^ 黃美英1994


  9. ^ 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五:「台灣往來,神跡尤著。土人呼神為『媽祖』。倘遇風浪危急,呼『媽祖』,則神披髮而來,其效立應;若呼『天妃』,則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時刻。」


  10. ^ 鎮瀾宮之旅:第三章~神明的故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08-31.


  11. ^ 媽祖顯靈徒手攔炸彈? 斷指故事傳千里


  12. ^ 媽祖升天得道地 南竿天后宮有靈穴


  13. ^ 媽祖昇天祭祀大典莊嚴隆重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9-21.


  14. ^ 農曆九月初九媽祖昇天祭


  15. ^ 臺灣媽祖的類型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2-01


  16. ^ 《諸羅縣志·卷十二》(1717年):「天妃廟……一在一在淡水干豆門。五十一年,通事賴科鳩眾建,五十四年重建,易茅以瓦,知縣周鍾瑄顏其廟曰靈山。」


  17. ^ 台北市關渡宮. [2013-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0). 


  18. ^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資料


  19. ^ 城鄉臺灣-瑞慈宮


  20. ^ 澳底仁和宮介紹


  21. ^ 昭德宮簡史編年列表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22. ^ 三層福安宮媽祖廟歷史沿革


  23. ^ 馬祖在台-閩台宮宣傳影片


  24. ^ 龜山振天宮媽祖廟沿革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6-01.


  25. ^ 湖口顯聖宮介紹


  26. ^ 媽祖進香 國家民俗[永久失效連結]


  27. ^ 白沙屯媽祖進香 授證重要民俗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3-11.


  28. ^ 日南慈德宮三庄媽


  29. ^ 大肚頂街萬興宮導覽資料[永久失效連結]


  30. ^ 廟記輯錄(瑞安宮). 四箴國中. 


  31. ^ 清水朝興宮沿革


  32. ^ 豐原慈濟宮歷史沿革


  33. ^ 豐原廣福宮 沿革誌


  34. ^ 台中市豐原廣福宮資料[永久失效連結]


  35. ^ 神岡瞻雲宮沿革


  36. ^ 瑞和宮建廟沿革


  37. ^ 振坤宮廟誌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9-18.


  38. ^ 大里內新新興宮八媽廟[永久失效連結]


  39. ^ 城鄉臺灣-大里栈福興宮


  40. ^ {title}. [2016-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0). 


  41. ^ 大雅老四媽廟不爭譜系輩份


  42. ^ 石岡壩管理中心—石忠宮


  43. ^ 湊陣拜媽祖-二水安德宮


  44. ^ 鹿港新祖宮簡介


  45. ^ 王功福海宮


  46. ^ 走讀臺灣-白馬峰普天宮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12-24.


  47. ^ 溪洲后天宮沿革


  48. ^ 走讀台灣-彰化員林福寧宮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01-21.


  49. ^ 田野調查-石龜溪天后宮


  50. ^ 特殊建築馬光厝順安宮


  51. ^ 西螺社口媽回娘家的活動,這條香路徒步行走已經維持了300餘年了囉![永久失效連結]


  52. ^ 西螺福興宮太平媽


  53. ^ 西螺吳厝朝興宮-沿革簡介


  54. ^ 埔心福心宮是埔心社區鄉親之信仰中心


  55. ^ 斗六受天宮聖母奉旨出巡繞境斗六市


  56. ^ 慶誠宮舊名為「媽祖廟」


  57. ^ 布袋好美里太聖宮沿革


  58. ^ Apr 15 嘉義縣-太保市-後潭-鎮福宮


  59. ^ 笨港天后宮-沿革簡介[永久失效連結]


  60. ^ 笨南港天后宮簡介[永久失效連結]


  61. ^ 開台祖家媽沿革[永久失效連結]


  62. ^ 副配天宮 媽祖收妖至今流傳大紀元電子報記者江俊亮


  63. ^ 經濟部水利署(南化水庫)-南化天后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4. ^ 《南瀛古廟誌》-下營茅港尾堡天后宮[永久失效連結]


  65. ^ 下營茅港尾天后宮簡介網


  66. ^ 金安宮—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67. ^ 三郊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媽廟—文化資源地理資源系統


  68. ^ 銀同祖廟—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69. ^ 朝興宮—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70. ^ 鹿耳門聖母廟(正統土城鹿耳門聖母廟)資料


  71. ^ 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南瀛五大香」中的「土城香」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2-07.


  72. ^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建廟沿革簡介


  73. ^ 走讀臺灣—鹿耳門天后宮[永久失效連結]


  74. ^ 臺灣厝仔——高雄的天后宮比舊,楠梓贏旗津. [2015-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75. ^ 頂茄萣賜福宮簡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8-31.


  76. ^ 茄萣地區庄廟、王醮表


  77. ^ [湊陣拜媽祖-里港雙慈宮]


  78. ^ 羅東震安宮簡介[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 中國湄州媽祖祖廟

  • 妈祖宫庙大全_中华妈祖网

  • 臺灣媽祖聯誼會

  • 雲林北港朝天宮


  • 白沙屯田野工作室[永久失效連結]

  • 阿瀧網路世界媽祖網

  • 網路拜拜-全國宮寺廟搜索

  • 大甲鎮瀾宮e世代青年會

  • 豐原鎮清宮青年會-鎮青會


  • 彰化南瑤宮金意承青年會[永久失效連結]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When can things happen in Etherscan, such as the picture below?

格利澤43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