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酵母
Multi tool use
釀酒酵母
釀酒酵母(大球)
科學分類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真菌界 Fungi
門:
子囊菌門 Ascomycota
綱:
半子囊菌綱 Hemiascomycetes
目:
酵母目 Saccharomycetales
科:
酵母科 Saccharomycetaceae
屬:
酵母屬 Saccharomyces
種:
釀酒酵母 S. cerevisiae
二名法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eyen ex E.C. Hansen
釀酒酵母 (学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又稱麵包酵母 或者啤酒酵母 ,出芽酵母 。釀酒酵母是與人類關係最廣泛的一種酵母,不僅因爲傳統上它用於製作麵包和饅頭等食品及釀酒,在現代分子和細胞生物學中用作真核模式生物,其作用相當於原核的模式生物大腸桿菌。釀酒酵母是發酵中最常用的生物種類。釀酒酵母的細胞爲球形或者卵形,直徑5–10 μm。其繁殖的方法爲出芽生殖[1] 。
許多在人類生物學中重要的蛋白質被發現是首先通過在酵母中研究它們的同源蛋白質; 這些蛋白質包括細胞週期蛋白,信號蛋白和蛋白質加工酶等。
目录
1 生活史
2 基因組
3 在科學中的作用
4 營養酵母
5 参考资料
6 外部連結
生活史
参见:酵母的交配
酵母的細胞有兩種生活形態,單倍體和二倍體。單倍體的生活史較簡單,通過有絲分裂繁殖。在環境壓力較大時通常則死亡。二倍體細胞(酵母的優勢形態)也通過簡單的有絲分裂繁殖,但在外界條件不佳時能夠進入減數分裂,生成一系列單倍體的孢子。單倍體可以交配,重新形成二倍體。酵母有兩種交配類型,稱作a 和α ,是一種原始的性別分化,因此很有研究價值。
基因組
釀酒酵母是第一個完成基因組測序的真核生物[2] ,其測序结果已经於1996年4月24日公布到公有领域。此后又有许多酵母测序结果计入酵母基因组数据库 ,这一数据库包含有酵母基因組的詳細註釋(annotation),是研究真核細胞遺傳學和生理學的重要工具。另一個重要的釀酒酵母數據庫[1]由慕尼黑蛋白質序列信息中心(MIPS)維護。
釀酒酵母的基因組包含大約12,156,677个鹼基對,分成16組染色體,共有6275個基因,其中可能約有5800個真正具有功能。据估計其基因約有31%與人類同源[3] 。
在科學中的作用
因爲釀酒酵母與同爲真核生物的動物和植物細胞具有很多相同的結構,又容易培養,酵母被用作研究真核生物的模式生物,也是目前被人們了解最多的生物之一。在人體中重要的蛋白質很多都是在酵母中先被發現其同源物的,其中包括有關細胞周期的蛋白、信號蛋白和蛋白質加工酶。
釀酒酵母也是製作培養基中常用成分酵母提取物的主要原料。
營養酵母
由於釀酒酵母在日常飲食中的廣泛應用,不少營養食品生產商把食用的釀酒酵母製成營養產品,被稱為「營養酵母」。例如:啤酒酵母 就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營養酵母,被認為可作維他命B群的供給。
参考资料
^ Feldmann, Horst. Yeast. Molecular and Cell bio. Wiley-Blackwell. 2010. ISBN 352732609X. [页码请求 ]
^ Goffeau, A.; Barrell, B. G.; Bussey, H.; Davis, R. W.; Dujon, B.; Feldmann, H.; Galibert, F.; Hoheisel, J. D.; Jacq, C.; Johnston, M.; Louis, E. J.; Mewes, H. W.; Murakami, Y.; Philippsen, P.; Tettelin, H.; Oliver, S. G. Life with 6000 Genes. Science. 1996, 274 (5287): 546, 563–7. PMID 8849441 . doi:10.1126/science.274.5287.546 .
^ Botstein, D.; Chervitz, SA; Cherry, JM. GENETICS: Yeast as a Model Organism. Science. 1997, 277 (5330): 1259–60. PMC 3039837 . PMID 9297238 . doi:10.1126/science.277.5330.1259 .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釀酒酵母
(英文) 釀酒酵母基因組數據庫
(英文) 慕尼黑蛋白質序列信息中心
(英文) 描述酵母基因組文章的摘要
(英文) 酵母的信息概要
(英文) UniProt – 釀酒酵母
Template:UCSC genomes
遗传学中主要的模式生物
λ噬菌体
大肠杆菌
莱茵衣藻
四膜蟲
釀酒酵母
粟酒裂殖酵母
粉色麵包黴菌
玉米
拟南芥
蒺藜苜蓿
秀丽隐杆线虫
黑腹果蝇
非洲爪蟾
斑马鱼
小鼠
大鼠
物種識別信息
維基數據: Q719725
維基物種: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EoL: 1029744
EPPO: SACCCE
Fungorum: 492348
GBIF: 2599166
iNaturalist: 123330
IRMNG: 10384091
ITIS: 194157
MycoBank: 163963
NBN: NBNSYS0000016740
NCBI: 4932
NZOR: c1fda538-a8f8-4eaf-adc2-e910034eae2e
WoRMS: 147593
JFCOmkQIMdERc j2CjiGH3ScEokiykrxzFwCfnae 0hvxz xQekd4pF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為非以「實體」方式來販賣音樂的相關產品,而使用數位格式如mp3、AAC等文件格式來進行銷售販賣的一种音乐产业形式。著名的數位音樂下載服務商有iTunes Store、RecoChoku、Google Play音乐和微软Zune等。数字音乐下载在二十一世纪初一度风靡全球, [1] [2] 使得传统唱片产业走向衰落,但其自身也在2010年代流媒体音乐服务如Apple Music、Spotify等的挤压下迅速失去市场份额。 [3] [4] 数字音乐下载有便于携带、传播迅速、制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与流媒体音乐相比也能更好保障音乐人权益; [5] 但它同时很可能带来侵犯版权和滥用的情形, [6] 也给音乐产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数字音乐下载为音乐人和乐迷提供了更加便捷直接的交流渠道,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络音乐人的出现和独立音乐的迅速发展。 [7] 目录 1 历史 1.1 技术积淀(1987-2000) 1.2 出现与兴起(2000-2004) 1.3 唱片市场的颠覆者(2004-2007) 1.4 巅峰和衰落(2005-2013) 1.5 摇摇欲坠的现状与不可预知的明天(2014至今) 2 主要文件格式 2.1 PCM编码格式 2.1.1 WAV 2.1.2 APE 2.1.3 FLAC 2.2 苹果推出的无损文件格式 2.2.1 AIFF 2.2.2 ALAC 2.3 有损压缩格式 2.3.1 MP3 2.3.2 AAC 3 主要市场 3.1 iTunes Store 3.2 Google Play音乐商店 3.3 亚马逊音乐商店 3.4 部分其他音乐商店 4 影响与评价 4.1 对音乐产业的影响 4.2 对科技行业的影响 4.3 正面评价 4.4 负面评价 4.4.1 侵权问题 4.4.2 经营模式不明晰 4.4.3 不适应移动时代 4.5 文化现象 5 延伸阅读 6 参考资料 历史 苹果iTunes+iPod的软硬件搭配让数字音...
2
I don't know why balance of the address is 0. when can this situation?
etherscan balances
share | improve this question
asked yesterday
Ru Hi Ru Hi
11 1
New contributor
Ru Hi is a new contributor to this site. Take care in asking for clarification, commenting, and answering.
Check out our Code of Conduct.
add a comment |
...
格利泽436b 太陽系外行星 太陽系外行星列表 艺术家笔下的格利泽436b 母恆星 母恆星 Gliese 436 星座 獅子座 赤經 ( α ) 11 h 42 m 11.0941 s [1] 赤緯 ( δ ) +26° 42′ 23.652″ [1] 距離 33.4 ly (10.2 pc) 光譜類型 M2.5 V [1] 軌道參數 半长轴 ( a ) 0.0291±0.0004 [2] AU 軌道離心率 ( e ) 0.150±0.012 [2] 公轉週期 ( P ) 2.643904±0.000005 [3] d (0.00723849 y) 軌道傾角 ( i ) 85.8 +0.21 −0.25 [3] ° 角距 ( θ ) 2.794 mas 近星點時間 ( T 0 ) 2,451,551.716 ±0.01 JD 半振幅 ( K ) 18.68±0.8 m/s 物理性质 质量 ( m ) 22.2±1.0 [2] M ⊕ 半徑 ( r ) 4.327±0.183 [2] [4] R ⊕ 密度 ( ρ ) 1.51 g cm -3 表面重力 ( g ) 1.18 g 溫度 ( T ) 712±36 [2] K 發現 發現時間 2004 發現者 巴特勒、沃格特、 馬西 et al. 發現方法 徑向速度、凌日法 發現地點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發表論文 出版 其他名稱 Ross 905 b, GJ 436 b, [5] LTT 13213 b, GCTP 2704.10 b, LHS 310, AC+27:28217 b, Vyssotsky 616 b, HIP 57087 b, GEN# +9.80120068 b, LP 319-75 b, G 121-7 b, LSPM J1142+2642 b, 1RXS J114211.9+264328 b, ASCC 683818 b, G 147-68 b, UCAC2 41198281 b,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