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禄

Multi tool use
荣禄 |
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总管内务府大臣 |

|
時代 |
清 |
主君 |
慈禧太后
|
姓 |
瓜尔佳氏
|
名 |
荣禄 |
字 |
仲华 |
號 |
略園 |
封爵 |
一等男爵 |
旗籍 |
正白旗
|
出生 |
道光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1836年4月6日) |
逝世 |
光緒二十九年三月十四日(1903年4月11日)(67歲) 中國北京市
|
諡號 |
文忠 |
|
|
|
|
荣禄(1836年4月6日-1903年4月11日),字仲华,满族,乌喇瓜尔佳氏[1]。满洲正白旗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清末代皇帝溥仪的外祖父,慈禧太后的亲信。
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是清初開國五大臣中費英東的後裔。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903年病逝。谥文忠。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
生平
1836年4月6日出生。初由荫生以工部主事用。同治初,设神机营,担任翼长兼专操大臣,再迁左翼总兵,表现突出,为醇郡王奕譞与军机大臣文祥所赏识,改工部侍郎,调户部,兼总管内务府大臣。
1875年光绪元年兼署步军统领。
1878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旋因得罪醇亲王奕譞与军机大臣宝鋆、沈桂芬而被迫在次年1月告病免职。
1891年出任西安将军。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被再次复起的恭亲王奕訢荐为步军统领,会办军务,设巡防局督理五城团防。
1895年8月11日,授兵部尚书兼步军统领;授总理大臣。荐浙江温处道道員袁世凯练新建陆军。
1896年6月4日,授协办大学士。6月,查办御史弹劾袁世凯案,以查无实据结,并疏称袁世凯为“……不可多得之员”。
1897年疏请设立武备特科,于各省设立武备学堂。表示反对康有为所主张的变法。
1898年6月10日,授大学士。6月15日,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6月22日,授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9月20日回京参与戊戌政变,为戊戌政变提供武力支持。9月28日,卸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授军机大臣,管理兵部并节制北洋各军。10月11日,授练兵钦差大臣,指明节制宋庆、董福祥、聂士成、袁世凯所部及北洋各军。12月7日,奏请合宋、董、聂、袁四军及新募亲军联为一气,构成武卫军雏形。
1899年6月27日,武卫军编练完成,此后又陆续编练武卫先锋军、先锋队若干。在对光绪帝废立问题上由犹豫转向反对。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京畿蔓延后,屡请镇压,并请保护各国使馆。8月17日,被西逃的慈禧太后诏命留京办事。10月6日诏赴西安行在。
1901年7月25日,改命管理户部。10月,支持刘坤一、张之洞在江楚三折中提出的变法主张。
1902年2月2日,改文华殿大学士。嫁其女瓜尔佳氏(荣禄唯一成年的子女)为醇亲王载沣之妻,后生宣统帝溥仪。
1903年4月11日去世,谥文忠,晋一等男爵。
评价
荣禄是戊戌变法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他与戊戌变法的关系很少争议,一般都接受康、梁等所下评论,以为荣禄始终是站在变法的对立面,并在后来的政变中扮演了元凶的角色。
荣禄并不反对变法,只不过不赞成康梁的变法,遵循的是另一条变法思路。在戊戌维新期间,康梁的身份主要是言者,即思想家、鼓吹家、宣传家,他们希望中国迅速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形容当时的中国为一败坏已极、日久失修的大厦,不仅急宜兴修,而且应全行拆卸,然后重奠根基。因此,需要用雷霆万钧之力,罢黜旧臣,任用新进,从根本变起,首先改变法律、官职,然后将变法在各个方面全面铺开。而荣禄是变法时期统治阶层中的一员,虽然他也认识到唯有变法才能使中国摆脱危亡,但身为实负其责的政府大员,在推行变法的权力、步骤、内容等方面与康梁不尽相同。早在光绪任命林旭等四人在军机章京上行走时,荣禄就致信林旭[2],主张变法改革以补偏求弊下手,不在遇事纷更。政变后荣禄在一封给伊藤博文的信件中,认为中国应以整军丰财、力图自强为急务,但中国“积习相仍,骤难移易。譬之起虚弱而仁痿痹,辅以善药,效虽缓而有功;投以猛剂,病未除而增剧”。并以此评价政变事。而且荣禄认为“中国非真不可为也”,[3]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变法次序。
轶事
据《清稗类钞·姓名类·瓜尔佳氏以苏完为贵》记载,荣禄任户部尚书时曾遇一苏完瓜尔佳氏都统,遂称其为同族,而该都统则认为荣禄并非出自苏完穆昆而予以否定[4]。
参考文献
引用
^ 刘庆华. 《满族家谱序评注》.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2: 99. ISBN 9787807229445.
^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荣禄函稿底本》第三册.
^ 汤志钧著:《乘桴新获:从戊戌到辛亥》,187~188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ISBN 9787805191935。
^ 徐珂. 《清稗类钞》. 中华书局. 1984: 2145.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官衔
|
前任: 恩承
|
滿缺左都御史 光緒四年五月辛亥-光緒四年五月甲子 (1878年6月2日-1878年6月15日)
|
繼任: 文煜
|
前任: 景廉
|
工部滿尚書 光緒四年五月甲子-光緒四年十二月壬寅 (1878年6月15日-1879年1月19日)
|
繼任: 全慶
|
前任: 敬信
|
兵部滿尚書 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庚寅-光緒二十四年四月甲子 (1895年8月11日-1898年6月10日)
|
繼任: 剛毅
|
前任: 王文韶
|
直隸總督 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丁巳-光緒二十四年十月辛卯 (1898年6月23日-1898年9月25日)
|
繼任: 裕祿
|
前任: 無定員
|
協辦大學士 光緒二十二年四月戊子-光緒二十四年四月甲辰 (1896年6月4日-1898年6月10日)
|
繼任: 無定員
|
前任: 麟書
|
文淵閣大學士 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丙辰-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丙辰 (1898年6月22日-1902年2月2日)
|
繼任: 王文韶
|
前任: 李鴻章
|
文華殿大學士 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丙辰-光緒二十九年三月己巳 (1902年2月2日-1903年4月11日)
|
繼任: 世續
|
清朝入祀賢良祠王公大臣
|
|
|
|
前殿 |
和碩怡賢親王 胤祥 - 和碩超勇襄親王 策淩 - 和碩恭忠親王 奕訢
|
|
後寢 |
達 海文成 - 孟喬芳忠毅 - 李國翰敏壯 - 額色黑文恪 - 哈什屯恪僖 - 愛星阿敬康寧完我文毅 - 范文程文肅 - 李國英勤襄 - 米思翰敏果 - 褚 庫襄壯 - 姚文然端恪 莽依圖襄壯 - 傅弘烈忠毅 - 圖 海文襄 - 佛尼埒恭靖 - 于成龍清端 - 張 勇襄壯 賚 塔襄毅 - 王進寶忠勇 - 魏裔介文毅 - 魏象樞敏果 - 湯 斌文正 - 靳 輔文襄 根 特襄壯 - 傅臘塔清端 - 李之芳文襄 - 施 琅襄壯 - 趙良棟忠襄 - 阿蘭泰文清 孫思克襄武 - 于成龍襄勤 - 費揚古襄壯 - 王 熙文靖 - 勵杜訥文恪 - 伊桑阿文端 吳 琠文端 - 張 英文端 - 顧八代文端 - 富 善恭懿 - 熊賜履文端 - 張玉書文貞 徐 潮文敬 - 李光地文貞 - 陳 璸清端 - 馮國相桓僖 - 瑪爾漢恭勤 - 趙申喬恭毅 阿喇納僖恪 - 張鵬翮文端 - 楊宗仁清端 - 高其位文恪 - 尹 德慤敬 - 田從典文端 富寧安文恭 - 齊蘇勒勤恪 - 蔡世遠文勤 - 楊名時文定 - 朱 軾文端 - 李 衛敏達 馬 齊文穆 - 徐士林 - 徐元夢文定 - 鄂爾泰文端∗- 徐 本文穆 - 那蘇圖慤勤 拉布敦莊果 - 傅 清襄烈 - 陳大受文肅 - 潘思榘敏惠 - 高 斌文定 - 福 敏文端 和 起武烈 -喀爾吉善莊恪- 鹤 年文勤 - 汪由敦文端 - 黃廷桂文襄 - 蔣 溥文恪 李元亮勤恪 - 史貽直文靖 - 鄂 弼勤肅 - 梁詩正文莊 - 來 保文端 - 兆 惠文襄 方觀承恪敏 - 董邦達文恪 - 沈德潛文慤∗- 阿里袞襄壯 - 傅 恆文忠 - 尹繼善文端 陳宏謀文恭 - 吳達善勤毅 - 劉 綸文定 - 劉統勳文正 - 錢陳羣文端 - 何 煟恭惠 覺羅奉寬文勤 - 舒赫德文襄 - 高 晉文端 - 于敏中文襄∗- 李 湖恭毅 - 袁守侗清慤 英 廉文肅 - 伊勒圖襄武 - 許世亨昭毅 - 薩 載誠恪 - 奎 林武毅 - 福康安文襄 和 琳忠壯 - 阿 桂文成 - 鄂 輝恪靖∗- 金士松文簡 - 彭元瑞文勤 - 劉 墉文清 王 杰文端 - 朱 珪文正 - 戴衢亨文端 - 董 誥文恭 - 明 亮文襄 - 黎世序襄勤 汪廷珍文端 - 玉 麟文恭 - 富 俊文誠 - 曹振鏞文正 - 托 津文定 - 楊遇春忠武 長 齡文襄 - 盧蔭溥文肅 - 陶 澍文毅 - 文 孚文敬 - 隆 文端毅 - 黃 鉞勤敏 王 鼎文恪 - 陳官俊文慤 - 杜受田文正 - 潘世恩文恭 - 文 慶文端 - 裕 誠文端 杜 堮文端 - 胡林翼文忠 - 桂 良文端 - 沈兆霖文忠 - 翁心存文端 - 祁寯藻文端 駱秉章文忠 - 馬新貽端愍 - 官 文文恭 - 倭 仁文端 - 曾国藩文正 - 瑞 常文端 瑞 麟文莊 - 賈 楨文端 - 文 祥文忠 - 英 桂文勤 - 沈葆楨文肅 - 沈桂芬文定 全 慶文恪 -宗室載齡文恪- 左宗棠文襄-宗室靈桂文恭- 丁寶楨文誠 - 岑毓英襄勤 曾國荃忠襄 - 張 曜勤果 - 寶 鋆文靖 - 恩 承文慎 -宗室福錕文慎- 張之萬文達 李鴻藻文正-宗室麟書文慎-額勒和布文恭- 李鴻章文忠 - 宋 慶忠勤 - 劉坤一忠誠 榮 祿文忠 - 長 順忠靖 - 裕 德文慎 -宗室崑岡文達 - 崇 禮文恪-宗室敬信文恪
张之洞文襄 - 孫家鼐文正 - 戴鸿慈文誠 - 鹿傳霖文端
|
|
|
|
规范控制 |
- WorldCat Identities
- FAST: 228639
- ISNI: 0000 0000 6381 7545
- LCCN: n88118202
- NLA: 36658399
- VIAF: 72943241
|
|
qmaYu7wV6ot Q rTfi4lRj6rirvEXa6xKQ5x14ZuASz1jZbL6Q CVA85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提示 :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校训 博文約禮 [1] [2] 创建时间 1963年10月17日 学校类型 法定(公立)、研究型 監督 主權移交前:英屬香港總督 主權移交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校董會主席 梁乃鵬博士 校長 段崇智教授 副校长 華雲生教授(常務副校長) 霍泰輝教授、吳基培教授 張妙清教授、潘偉賢教授 陳偉儀教授、吳樹培先生 教师人數 1,619 [3] 学生人數 25,489 [3] 本科生人數 20,147 [3] 研究生人數 5,342 [3] 校址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沙田市地段437號(大埔公路十一至十二咪左右(正門及崇基門)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坐标: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科學園路與澤祥街交界(東校門) 澤祥街18號(沙田凱悅酒店及工商管理學院)) 校區 新市鎮 总面积 134.4公頃(1,344,000平方米) [2] 代表色 紫與金 [1] 吉祥物 鳳凰 [1] 隶属 英聯邦大學協會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 ( 英语 : ASAIHL ) 國際大學協會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八大公立大學聯盟(譯自:HK8)[3] 网站 http://www.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 ( 英语: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縮寫为 CUHK ),簡稱 中文大學 、 中大...
10
1
I have a function that searches a vector of iterators and returns the iterator if its names matches a string passed as an argument. koalaGraph::PVertex lookUpByName(std::string Name,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ertices) { for (size_t i = 0; i < Vertices.size(); i++) { if(Vertices[i]->info.name == Name) return Vertices[i]; } } My question is how can I implement this as a lambda, to use it in connection with std::find_if ? I'm trying this: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 std::string Name; std::find_if(V.begin(), V.end(), [&Name]() {return Name == V->info.name;}) But it says that V an enclosing-function local variable cannot be referenced in a lambda body unless it is in the capture list.
...
坐标: 23°33′53″N 119°33′50″E / 23.564832°N 119.563924°E / 23.564832; 119.563924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山門與廟埕 漢語拼音 tiān hòu gōng 台羅拼音 má tsóo king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 澎湖縣馬公市長安里正義街1號 創建年份 不明 大明萬曆32年(1604年)之前 開基者 不明 廟格 闔澎公廟 本殿構造 五開間三進落 等級 國定古蹟 主神 天上聖母 例祭 農曆正月元宵、七月普渡 相关人物 沈有容、韋麻郎、施琅、藍木、黃良、陳玉峰 澎湖天后宮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名稱 澎湖天后宮 其他名稱 媽祖宮、娘媽宮、天妃宮 登錄等級 國定第一級古蹟 登錄類別 祠廟 登錄公告日期 1983年12月28日 開放時間 07:00 --17:00 材質 紅磚、土黃色花崗岩、泉州白石與黑色石階 參觀費用 免費參觀 所有權者 開台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澎湖天后宮 ,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闔澎公廟之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天后宮確切創建年代眾說紛紜,隨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出土,確定於大明萬曆卅二年(1604年)即已立廟。 [1] :48-53 天后宮早無定稱,稱 娘娘宮 、 天妃宮、娘媽宮、媽祖宮 或 媽宮 等稱呼在所多有。清朝領有台灣後,施琅宣稱克台戰役多賴天妃顯靈襄助,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晉天妃為天后,故今稱「天后宮」。 [2] :8-13 目录 1 沿革 1.1 明朝及明鄭時期 1.2 清領時期 1.3 日治時期 1.4 中華民國 2 奉祀 2.1 媽祖、千里眼、順風耳 2.2 註生娘娘 2.3 送子觀音 2.4 至聖先師 2.5 積慶公夫婦 2.6 天津媽祖像 2.7 虎爺 3 建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