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

























































































































孝钦显皇后葉赫那拉氏


大清國慈禧皇太后

前任: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慈安母后皇太后)
繼任: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嘉顺皇后)
The Ci-Xi Imperial Dowager Empress (5).JPG

那拉氏

杏貞
封號
蘭貴人→懿嬪→懿妃→懿貴妃→慈禧(聖母)皇太后→慈禧太皇太后→孝欽顯皇后
位號
貴人→嬪→妃→貴妃→貴太妃→皇太后→太皇太后→追尊皇后
徽号
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
旗籍
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
世居地/穆坤
葉赫
出生
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835年11月29日)
 大清山西省潞安府長治縣(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長治市長治縣下秦村)
婚年
1852年(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日)
婚姻名份
逝世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73歲)
 大清京师中南海仪鸾殿(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街道)
谥号
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坟墓
菩陀峪定東陵(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遵化市)[1]
親屬
父親
三等承恩公葉赫那拉.惠徵[1]
母親
富察氏

文宗顯皇帝奕詝
夫之父
宣宗成皇帝旻寧
夫之嫡母
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夫之母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夫之元配
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
夫之繼室
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
夫之側室
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
端恪皇貴妃佟佳氏
玟貴妃徐佳氏
婉貴妃索綽絡氏
璷妃那拉氏
禧妃察哈拉氏
吉妃王氏
慶妃索綽羅氏
雲嬪武佳氏
容嬪伊爾根覺羅氏
璹嫔那拉氏
玉嬪那拉氏
兄弟
桂祥
照祥
福祥
姊妹
葉赫那拉氏(夫醇親王奕譞)

穆宗毅皇帝載淳
養女
榮壽固倫公主
繼女
榮安固倫公主
其他親屬
外甥光緒帝、侄女隆裕皇太后





孝欽顯皇后(满语: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ᡤᡳᠩᡤᡠᠵᡳ
ᡳᠯᡝᡨᡠ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
,穆麟德:hiyoošungga gingguji iletu hūwangheo,太清:hiyouxungga gingguji iletu hvwangheu[2];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葉赫那拉氏[1][3],满洲镶蓝旗。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为同治、光緒年間(1861年至1908年,合計47年)實際上的主政者。她是咸丰皇帝妃,也是同治皇帝的生母。同治皇帝即位後,尊封為聖母皇太后;光緒帝即位後,稱為皇爸爸(满人稱姑母為爸爸),人人以老佛爺尊稱之,與慈安太后在養心殿裡一起垂簾聽政長達二十年,直到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過世,慈禧太后才獨攬大權。


慈禧太后是同治,光緒年间清朝实际上的最高統治者,包括前面与慈安太后的兩宮聽政,統治清王朝长达四十七年,在清朝僅次於康熙帝與乾隆帝。掌权时間不仅超越唐朝武则天[4]、漢朝吕后[5]且超越大多数帝王;统治期间发动政变兩次,立皇储两次,推動變革三次。死后谥号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的孝莊文皇后及孝德、孝貞(東太后慈安)二位咸豐帝的正妻。在慈禧太后死後僅三年,清朝覆滅,中華民國成立。




目录






  • 1 生平


    • 1.1 咸豐時期


      • 1.1.1 祺祥之變




    • 1.2 同治時期


      • 1.2.1 垂簾聽政




    • 1.3 光緒時期


      • 1.3.1 義和團之亂與八國聯軍


      • 1.3.2 庚子新政




    • 1.4 身後之事




  • 2 身世來源


  • 3 傳說軼事


  • 4 家族


    • 4.1 兄弟姊妹




  • 5 字画


  • 6 影視作品


  • 7 参考文献


    • 7.1 引用


    • 7.2 来源




  • 8 外部連結





生平


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835年11月29日),據葉赫那拉家族後人葉赫那拉·根正稱,慈禧的乳名叫杏兒姑,「姑」是滿人對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稱呼,而「杏兒」的名字則是因為當時家中庭院種有幾顆白杏樹。



咸豐時期


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年十七歲,葉赫那拉氏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五月初九進宮,居儲秀宮麗景軒。[6]


葉赫那拉氏未知何時改號為懿貴人[7]


咸豐三年六月初三(1853年7月8日),惠徵在鎮江府病逝。


咸豐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十九歲,晉封懿嬪[8]。册文如下:


朕维椒庭翊化。修妇职于六宫。兰殿承晖。备内官于九御。特加命秩。式焕彝章。咨尔贵人那拉氏秉质粹和。褆躬端谨。佐袆衣而协吉。内则无违。习琼佩以迎祥。蕃厘克荷。是用封尔为懿嫔。锡之册命。尔其祗承纶綍。膺象服而攸宜。益懋温恭。迓鸿禧于靡既。钦哉。

咸豐六年三月(1856年),生皇子載淳(即同治帝),晉封懿妃。册文如下:


产惟椒闱佐治。徽扬四德之贤。瓜瓞衍祥。位重六宫之选。纶音载涣。彝典攸隆。咨尔懿嫔那拉氏。赋性柔嘉。秉心淑慎。嫔仪攸饬。克协翊乎中宫。懿範丕昭。久勤襄乎内政。兹以册命。封尔为懿妃。尔其祗承巽命。膺象服以延厘。懋赞坤元。迓鸿庥而笃庆。钦哉。

咸豐七年正月初(1857年),二十二歲,晉封懿貴妃。册文如下:


朕惟椒涂佐治。含章应厚载之贞。瓜瓞延祺。笃祜启灵长之祚。焕芝泥而光贲。膺鞠采而荣增。咨尔懿妃那拉氏赋质金相。秉心玉粹。柔嘉维则。表令範于珩璜。淑慎其仪。懔芳规于图史。祥开麟定。恩奉龙章。瑞毓螽诜。吉符燕喜。既蕃禧之茂介。宜显秩之攸加。是用晋封尔为懿贵妃。锡之册宝。尔其坤仪懋赞。敬承昌燕之休。巽命丕扬。益荷庞鸿之泽。钦哉。

咸豐帝體弱多病,兼之當時的大清北有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國反清農民運動,正值內憂外患之際,讓他心力憔悴。懿貴妃工於書法,於是咸豐帝時常口授並讓其代筆批閱奏章,並且允許懿貴妃發表自己的意見,因而大臣們多對葉赫那拉氏不滿。


咸豐十年八月(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攻破大沽口,占领天津。随后在八里桥击溃了清军的精锐,京师危在旦夕。9月22日,咸丰帝率包含慈禧在內的一干宫眷逃往热河避暑山庄避难,留恭親王奕訢在京师與聯軍議和。英法聯軍在北京大肆搶劫後,10月18日將包括圓明園在內的皇家“三山五園”焚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煙波致爽殿內驾崩,享年30歲。


咸豐皇帝临终前曾經賜給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兩人各一枚印章。賜給慈安太后的稱為“御賞”,慈禧太后的則稱為“同道堂”。也就是所有的旨意先由顧命八大臣擬定後,再交由兩宮太后審查後蓋上咸豐皇帝所賜的御印後,即可正式生效。咸丰帝令其年仅五岁的獨子载淳继承皇位,并任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額駙景壽、兵部尚書穆蔭、吏部左侍郎匡源、禮部右侍郎杜翰、太僕寺少卿焦祐瀛八人为「贊襄政務王、大臣」,辅佐嗣君,人称“顾命八大臣”。


同治帝在避暑山庄居丧期间,奉嫡母皇后钮祜禄氏為母后皇太后,住烟波致爽殿的东暖阁;奉生母那拉氏為皇太妃。次日,尊母后皇太后慈安太后,皇太妃那拉氏加封為聖母皇太后,尊號慈禧,住在西暖阁;因此,慈安和慈禧分别被称为东宮太后西宮太后



祺祥之變


咸豐帝死後,皇子載淳即位,9月3日發命,明年改元祺祥[9],葉赫那拉氏與皇后鈕祜祿氏並尊為皇太后。


顾命八大臣与慈禧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而当时恭亲王奕訢已与西方列国达成议和,于9月5日赴热河奔丧。奕訢与慈禧秘密取得联系,决定策划一次政变。在慈禧的鼓动下,这次政变得到了慈安太后的同意。同年9月14日,山東道監察御史董元醇奏请两宫皇太后垂簾聽政,慈禧与慈安便召八大臣入议,八大臣以“本朝未有皇太后垂簾”为由拒绝。在奕訢的帮助下,慈禧取得了侍郎勝保、大學士賈楨等多人的支持。10月26日,咸丰帝的灵柩运回京师时,慈禧命八大臣护送灵柩殿后,自己与慈安、嗣君载淳則先达京师。随后,慈禧便先发制人,利用帝后和咸豐帝的梓宮回京的機會發動辛酉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判處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自裁、肅順斬立決,其他人革職。奕訢被封為議政王。


自此,八大臣势力被铲除。由八大臣拟定的年号“祺祥”也被廢除,11月7日下詔,祺祥年號廢除,翌年改元為同治,以誌「同歸於治」、「君臣同治」、「同於順治」。


年號祺祥為同治甲子,載淳在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登基,頒詔天下,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故稱同治帝。十一月乙酉朔,嫡母慈安太后、生母慈禧太后在養心殿正式垂簾聽政。登基時,同治帝年僅五歲,故其後一直由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史稱兩宮聽政。



同治時期



垂簾聽政


執政初期,在議政王奕訢的輔佐下,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又在列強支持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回民起義,緩解清王朝的統治危機,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出於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她又重用洋務派,以“自強”和“求富”的方針,發展一些軍用,民用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客觀上對清國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這一時期,國內起義被平定,兩次鴉片戰爭暫時滿足列強的貪欲,外交上沒有吃大虧,洋務運動後清王朝的軍事實力有所提高,工商業有了初步發展,史稱為“ 同治中興 ”。


同治十一年(1872年),載淳已17歲,慈禧不得已為他選后,次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但同治帝親政後仍難擺脫慈禧的干預。慈禧為享樂授意同治帝修繕圓明園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趁此機會讓太后離宮居住以擺脫慈禧干預朝政,然而當時財政緊缺,圓明園又殘毀嚴重,修復耗資甚鉅,同治帝堅持開工,引起奕訢等王公大臣多人反對,同治帝竟要將他們全部革職,慈禧出面制止了同治帝這一決定。


同治十三年(1875年),同治帝病逝,年僅18歲。同治無後,慈禧即挑出咸豐帝之弟奕譞之子載湉入嗣大宗為帝,是改年號為光緒,兩宮太后再次垂簾聽政。



光緒時期


光绪六年(1880年),慈禧重病。


光绪八年(1882年),慈禧痊癒。同年,慈安太后逝世,慈禧独自垂帘听政。


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但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卻主張“乘勝即收”。


光緒十年(1884年),清軍在北圻作戰不利,慈禧發動甲申易樞朝局之變,將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全班罷免,改为禮親王世鐸和慶親王奕劻掌权,開始西宮獨裁。


光緒十一年(1885年),與法國簽定《中法新約》,該條約的簽訂,代表著中國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同時使得中國西南逐漸成為法國的勢力範圍。


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皇帝大婚,由慈禧太后冊立她自己的侄女,就是後來的隆裕太后為皇后。名義上由光緒皇帝親政,慈禧太后又訓政了數年。在訓政結束後,朝內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上(光緒帝)事太后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


光緒二十年(1894年),醇親王借慈禧六十壽辰擬“在頤和園受賀,仿康熙、乾隆年間成例,自大內至園,路所經,設彩棚經壇,舉行慶典”。挪海軍經費,繕修頤和園,佈置點景,廣收貢獻。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光緒皇帝主戰,慈禧亦主戰,“不准有示弱語”。但是,當有人提出停止頤和園工程,停辦景點,移作軍費的時候,慈禧卻大發雷霆,說出了“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之語。後來,清軍在朝鮮戰場上接連失利,北洋水師在黃海之戰中又遭受嚴重挫折。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六旬慶典,慈禧希望外國出面乾涉,盡快結束戰爭。她支持李鴻章避戰求和的方針,以各種藉口,打擊以光緒為首的主戰派。由於形勢日益緊張,面對朝野上下的重重壓力,她無法再一意孤行,大擺排場,不得不改變原來的計劃,縮減生日慶典的規模。在金州、大連相繼陷落,旅順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慈禧在紫禁城內的寧壽宮度過了她的60歲生日。


光緒二十一年二月(1895年),威海衛日艦及砲台夾攻劉公島,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海陸兩個戰場均遭失敗,以慈禧為首的主和派下定決心向日本求和。三月,慈禧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議和。四月簽訂中國歷史上空前屈辱的條約《馬關條約》,中國放棄對朝鮮國的宗主地位,賠款二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在俄國,德國,法國等西方列強干涉下,後以白銀3000萬兩贖回)、台灣、澎湖列島,開放4個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礦設廠。



二十四年六月(1898年),光绪帝令翁同龢起草《明定國是詔》,送交慈禧审查,得到了准许,并于翌日颁布,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光緒帝的變法觸動了滿洲舊勢力貴族和眾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們聚集起來,竭力反對變法。對於變法,慈禧希望強國但又擔心光緒會藉變法脫離她的控制,當聽說光緒帝企圖讓袁世凱派兵圍園殺後,殺死榮祿時,慈禧等人發動戊戌政變,宣布光绪帝得病,不能视朝,自己“临朝称制”,重新训政。戊戌变法被废止,变法中的重要人物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有溥等維新六君子被斩首,康有为、梁启超则流亡国外。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朝服像



義和團之亂與八國聯軍


受到戊戌政變的影響,慈禧太后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开始排斥維新派,並因此利用端王載漪、剛毅等守舊親貴,又打算為光绪帝立皇嗣[10][11]


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99年),溥儁受詔入宮,封為大阿哥,有「立儲」之意,並以崇綺為師傅,命在弘德殿讀書,是為己亥立儲,但各國的公使們認為這是廢除皇帝的預兆,均不承認此次立儲,慈禧被迫停止計劃[12]




慈禧肖像,荷蘭畫家胡博·華士繪


載漪為求其子早日登基,乃利用皇太后對“洋人”的嫉忌之心,極力離間帝后。順此,朝中形勢乃逐漸演變為非理性仇視“洋人”的守舊親貴,結合保守的清流派,對抗主張務實外交的朝臣之局。在端王等當權親貴的縱容,甚至暗助之下,以扶乩迷信加上民族主義起家的“義和拳”乃得以大舉進入直隸、進迫北京,形成一股“逼宮”的形勢。


慈禧太后雖未必相信拳民“神功護體、刀槍不入”之說,但看到“民氣可用”;而且当时号称上百万的义和团民已经在北京附近大量聚集,慈禧太后担心镇压义和团会促使其矛头转而指向清王朝,亦未嘗嚴令鎮壓拳民,終於釀成拳民大规模进入京畿,并且殘殺“教民”、攻擊外人、甚至殺死德國公使、日本外交官等人員的事故,引起八國聯軍干涉之禍。慈禧太后又誤信各國欲迫其退位的假情報,負氣处死主張透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的大臣,並随即對多國宣戰,至此大勢乃全無轉圜餘地[13]


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1900年8月14日凌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15日凌晨,攻紫禁城東華門,慈禧帶著光緒帝等宫眷自德胜门逃出京师,经过宣化、大同、太原,于九月到达西安。令奕劻、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列強進行談判,把戰爭的責任推到義和團身上,下令對義和團“痛加剿除”。


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01年2月14日),批准《議和大綱》,並發布上諭,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同年9月7日清廷與11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規定按照當時中國人口的數量賠款4.5億兩白銀,39年內賠款9.8億兩白銀,懲辦主戰官員,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線所有砲台等。是中國歷史上賠款最多的條約


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902年1月8日),歷時三月回到北京。慈禧和光绪帝都下詔罪己。端郡王載漪失势,溥儁也被废除大阿哥头衔,以公爵头衔迁出宫。



庚子新政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慈禧太后為了挽回人心下詔實行新政,是为庚子新政。这次改革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实行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也被废除。在张之洞、刘坤一的建议下,慈禧决定效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下令預備立憲,又派五大臣前往西方列國考察。


1904年(光緒三十年)爆發日俄戰爭,戰場正是在中國東北,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宣布中立,戰爭的結果是日本戰勝了沙俄。國內人們普遍意識到君主立憲優於君主專制,要求清政府進行憲政改革;與此同時,國內革命運動也愈發高漲。為了維持政權,慈禧作出要立憲的姿態。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又下詔預備立憲,1908(光緒三十四年)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內容仿照德國和日本的憲法,維護皇帝“君上大權”。


1908年由於慈禧通過照片外交,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簽署法案,退還庚子賠款一千多萬美元,主要用於支持中國官派留美學生;之後,英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荷蘭等國相繼;七國退還中子賠國之庚款“溢款”總數,約在海關銀三億兩左右,對興辦教育事業頗有效果,應當肯定。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在北京中南海瀛臺涵元殿內駕崩(今考証被砒霜毒死),享年三十七歲,大行皇帝無嗣,經慈禧太后下詔,命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長子溥儀繼承大清皇位,年號宣統,慈禧被尊為太皇太后。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崩逝於北京中南海儀鸞殿的後殿福昌殿內,享壽七十三歲,結束了長達四十七年的統治。慈禧太后臨終之前遺言交待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定东陵明楼


宣統元年十月四日(1909年11月16日),將慈禧太后的靈柩從北京紫禁城遷到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內的菩陀峪定東陵安葬,並將慈禧太后的牌位請入北京太廟供奉。定徽號 “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太皇太后”,諡號 “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簡稱“孝欽顯皇后”,諡號共22字,諡號長度超過清朝開國皇后孝慈、本朝孝德、孝貞兩位正宮皇后,為清代及中國歷代皇后之最。



身後之事


慈禧的陵寝菩陀峪定东陵,营建工程歷時十三年,直到她死前才告結束。耗银227万两,金碧辉煌、极尽奢华。


建築材料的貴重、工藝的精湛、裝飾的奢華等方面均居於清朝皇后陵寢的首位。即使是與清朝皇陵相比,某些皇陵也要比她遜色很多。她的隨葬品之奢華也令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慈禧的隨葬品分為兩部分:生前置放於墓中金井裡的珍寶與下葬時的隨葬珍品。


1928年6月,軍閥孙殿英藉演習之名,率其部下对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和乾隆帝的裕陵进行大规模盗掘。盗墓者将定东陵内的珍宝洗劫一空,甚至连慈禧口中所含的一粒大如雞蛋的夜明珠都被挖走,此案即是轰动全国的“清东陵盗宝案”。在清皇室的呼吁下,民国政府派员调查此事。孙殿英对外宣称是报祖上孙承宗之仇,并将其中部分盗取的宝物贿赂宋美龄、孔祥熙等人,案件查办最终不了了之。寓居天津的溥仪只得派人将挖出的遗骨重新敛葬。[14]


後來溥儀在其回憶錄裡提及:祖母慈禧太后夜明珠被盜事,並改餽贈給某位民初權貴夫人(指宋美龄),讓他耿耿於懷。



身世來源


一般認為慈禧為滿洲鑲藍旗人,玉牒明確記載是“葉赫那拉氏惠徵之女”。


但也有學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認為慈禧太后很有可能是漢族人。


1989年6月,長治市郊區(原屬長治縣)下秦村77歲的村民趙發旺帶著他和上秦村宋雙花、宋六則、宋德文、宋德武等人的聯名信,找到長治市地方志辦公室。趙發旺說,慈禧是上秦村人。他是慈禧太后的五輩外甥,宋雙花、宋六則等人是慈禧的五輩侄孫。他們要求政府幫助澄情。從此,劉奇踏上了慈禧童年的研究之路。佐證材料的不斷豐富,愈加增強了劉奇的信心,有關著述也頗見報端。2012年4月,在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主持召開的“共和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五十年研討會”上,劉奇撰寫的《揭開慈禧童年之謎》,獲得一等獎。這篇7000餘字的論文,集中闡述了慈禧的身世問題。


據劉奇考證,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長治縣西坡村一個貧窮的漢族農民家庭,取名“王小慊”。由於家窮、娘死,4歲時,被賣給本縣上秦村宋四元為女,改名“宋齡娥”。12歲時,又被賣給潞安府知府惠徵為婢,惠征夫人一次無意見到慈禧的雙腳心各長一個貴痣,認為她是大福之人,就收她為養女,改姓葉赫那拉,歸為滿族。咸豐二年( 1852年),以葉赫那拉惠徵之女的身份,應選入宮,平步青雲,直至皇太后。


歷史上關於慈禧是山西省長治縣的漢人是有很多依據:



  1. 第一,滿族女人是不裹腳的,但慈禧是個小腳女人。滿族正黃旗後代佟女士說她小時候,常聽家裡的老人說,慈禧的腳是纏過又放開的那種,不是滿族人的「天足」。當年曾被慈禧召見過的前清京官曹春圃說,當時他跪在地上迎接,「老佛爺由太監李蓮英和一位宮女攙扶著由屏風後面走出來,穿元寶鞋,走路一搗一搗的,是一雙『半落子』腳」(纏過又放掉的小腳)。

  2. 第二,慈禧不認識滿文,批改奏摺基本都是用漢文。慈禧集大權於一身,要負責批閱奏摺。慈禧的御前女官裕德齡在《御香縹緲錄》里說,「老佛爺對於滿文实在是認識得很少,少到差不多可以說完全不認識。」也許如果慈禧真是滿族人,怎麼會不認識滿族的文字?而且滿人檀林著《圓明園秘聞》說,慈禧「壓根就不是一個旗人,是個窮漢人家的小媳婦,被賣給有錢有勢的旗人老爺,趕上這次選秀,就被人頂了槓」。

  3. 第三,慈禧與其惠徵夫人不親近。燕北老人著《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記載,慈禧極不尊敬母親惠征夫人。慈禧極不尊敬惠征夫人。該書寫道:“慈禧及為太后,每見其母,輒曰:『母向言女為賠奩物,今竟何如?』母甚怒,而不敢言。故事,太后母人官必行大禮,多不敢受者,否亦必側身避之。慈禧獨端坐受焉,母恨之。母喜淡素惡花。每入宮,慈禧輒為簪於頭,頭上花嘗滿。母大恚,後遂不入”。

  4. 第四,慈禧對待母家的態度。她被封為太后後,雖權傾天下,卻獨獨不富母家。她的侄子和兩個弟弟窮到不能為生。

  5. 第五,上秦村宋家有祖傳的慈禧當年寄給的單身照片,以及慈禧家書殘信,殘信說的都是皇家之事與同治帝年幼近況,字跡對比與慈禧本人一致。

  6. 第六,上秦村宋家有祖傳的慈禧當年寄給的光緒年間清廷特製皮夾式清朝帝后宗祀譜(簡稱“皮夾子”)。

  7. 第七,徐錫山所撰《慈禧出身漢人的幾點補充理由》一文說,當年其伯祖父徐岫青老先生聽「前清京官曹春圃」說,「老佛爺說話不是京腔,帶山西老『侉子』口音」。

  8. 第八,慈禧愛吃長治人常吃、愛吃的食品(如窩頭、團子、小米粥、玉米糝粥、蘿蔔、沁州黃小米、壺關醋、襄垣黑醬等),還專門請長治人作御廚。

  9. 第九,慈禧愛看流傳不廣,僅是長治本地人才能聽懂的長治地方戲劇上黨梆子等。

  10. 第十,關心長治百姓和地方建設,對他們特別關照。她用的奶媽是長治七里坡村韓印則的二老奶奶’她的御廚是長治小常村的陳四孩;她安排長治史家莊村原殿鰲擔任御前侍衛;後原殿鰲觸犯刑律,本當處斬,但太后念他是同鄉,不僅赦免了他,還讓他到江西做官。對長治地方官和山西商人,慈禧也特別關照,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和光緒帝逃至大同,留住三天,兵荒馬亂中,慈禧仍不忘召見潞安知府許涵度,並「擢冀寧道」。

  11. 第十一,西坡村王家記有慈禧出生及賣入宋家、葉赫那拉家後入宮的《家譜》與上秦村宋家的家書殘信不謀而合。

  12. 第十二,給慈禧畫像的美國畫家卡爾女士在其《慈禧寫照記》中寫道:“外間傳述,為慈禧家世極為卑賤,初僅為他家使女,厥後始遷入大內,登寶位焉。”

  13. 第十三,從光緒二十八年內務府《差務雜錄》檔得知,慈禧祭典她父母的下款程式中,稱其父惠徵為'先考惠二太爺',稱其母為'先妣惠二老太太'。”由此可見,惠征夫婦並非慈禧的生身父母。這些現象表明,慈禧小時候得不到惠徵夫婦善待的原因在於慈禧不是惠徵夫婦的親生女兒。



傳說軼事



  • 傳闻清末重臣榮祿少年時代,與選秀入宮前之慈禧為情侶,故當慈禧成為皇太后並掌權之後,對於榮祿大力提拔,寵信有加。此說,見於前清宮中女官裕德齡原以英文出版、亦發行有中文版之小說體作品《愛戀紫禁城:慈禧私秘感情生活》,亦為台灣中視電視連續劇《戲說慈禧》所採用。然而此说并无任何实际依据、与当时的社会常理相悖并且不符合逻辑。实际上荣禄为人非常能干而且主张改革,所以为慈禧太后重用。

  • 《清史稿》記載,慈禧去世時仍然在批摺子,可見她的勤政。涂良軍推薦的古裝劇《戲說慈禧》亦如實拍攝。


  • 大英帝国外交官埃蒙德·特拉内·巴恪思爵士曾出使清朝,據其著作《太后与我》所載,慈禧在满五十岁之前,嗜好房事,数度祕密地招幸外交官,一夜能行房五次。[15]然而該著作被指内容极为离奇荒诞,对于該书的指责,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不实」,一是「色情」,其文学价值大于史料价值。[16]

  • 有關光绪帝之死因传闻与慈禧有关联,其遗骨及衣物经现代法医技术鉴定后,確認死于急性砷(砒霜)中毒,凶手极有可能为慈禧。[17]主因是慈禧病重時,曾猶豫對光緒帝要如何處置,遂以自己不久人世的消息透露給光緒帝知道,惟其近侍回報,帝曾微露喜色,故慈禧決意自己病終前,帝須先於自己命終,以免皇帝有再度親政、否定慈禧生前之佈局的可能。

  • 民间传说称,叶赫那拉氏先祖布扬古被努尔哈赤杀害前诅咒到:“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巧合的是清朝最后两位太后——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均为叶赫那拉氏,而且一个被认为治国无能导致国力日衰,另一个在位时清朝灭亡。然此说法最早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且从未出现在之前的史料当中,可能为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家族







兄弟姊妹



  • 姊 夭折

  • 妹 醇親王嫡福晋(醇親王奕譞嫡妃)

    • 第一子 載瀚

    • 第二子 載湉(光緒帝)

    • 第三子

    • 第四子 載洸



  • 妹 (慶親王奕劻二弟奕勛嫡妻)

  • 大弟 照祥
    • 第一子 德善


  • 二弟 桂祥

    • 第一女 靜榮(載澤福晉)

    • 第二女 靜芬(孝定景皇后)

    • 第三女 靜芳

    • 第一子 德恒,字「健亭」

      • 第一女 淑敏

      • 第二女 淑琴

      • 第一子 恩賢



    • 第二子 德祺,字「壽芝」

      • 第一女 希賢

      • 第二女 希嬿

      • 第一子 恩印

      • 第二子 恩顯

      • 第三子 恩民

      • 第四子 恩植





  • 三弟 福祥
    • 第一子 德奎,字「文伯」

      • 第一子 恩華

      • 第二女 恩秀

      • 第一子 恩銓

      • 第二子 恩輝

      • 第三子 恩耀

      • 第四子 恩光






字画




影視作品



























































































































































































































































































演員
作品
唐若菁 《清宫秘史》
李湄 《西太后與珍妃》(1964年電影)
梁舜燕
盧燕 《末代皇帝》、《倾国倾城》、《瀛台泣血》、《德齡與慈禧》
李麗華 《八國聯軍》
吴韻 《夢图的清宫》、《夢图的清宫II》
張冰玉 《清宮殘夢》(1970年電視劇)、《末代兒女情》(1990年電視劇)、《末代皇孫》(1991年電視劇)
陳莎莉 《庚子风云》《欢喜游龙》《雙印傳奇》
胡茵夢 《慈禧外传》
斯琴高娃 《沧海英雄》《慈禧秘传》 《嫁到宫里的男人》《钱王》《日落紫禁城》《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太后吉祥》《无盐女》
邱淑貞 《慈禧秘密生活》(1995年電影)
李明啟 《厨子当官》《蓝色妖姬》
呂中 《走向共和》、《德齡公主》、《茶馆》《定军山》《槍炮侯》
田中裕子 《蒼穹之昴》(2010年電視劇)
郭少芸 《状王宋世杰》、《狀王宋世傑(貳)》
劉曉慶 《火烧圆明园》、《垂簾聽政》(1983年電影)、《西太后》(又名「一代妖后」,1988年電影)、《大太监李莲英》
袁立 《一生为奴》
劉雪華 《少女慈禧》
叢珊 《戲說慈禧》(1993年電視劇)
陳潔儀
柳影虹
韓馬利 《太平天國》
米雪 《滿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大太監》
馮寶寶 《冒牌皇帝》
歐陽珮珊 《滿清十三皇朝之危城争霸》
程可為 《匯通天下》
吳志森 《頭條新聞》
汪明荃 無數的舞台劇
簡沛恩 《女人花》
陶虹 《一帘幽梦》
田中裕子 《苍穹之昴》
方舒 《两宫皇太后》
洪欣 《最后的格格》
马羚 《天下第一丑》《豪门金枝》
吕丽萍 《十三格格》《大栅栏》《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谢芳 《壮士出征》《总督张之洞》《御花子》《马江海战》
梁小冰 《清宫气数录》
盖丽丽 《太平天国》
朱媛媛 《十三格格新传》
宋佳 《胡雪岩》
朱紫汶 《红墙绿瓦之残阳》
艾丽娅 《大龙脉》
邓婕 《慈禧西行》《龙非龙,凤非凤》
韩再芬 《船政风云》《大龙邮票》
凯丽 《皇亲国戚》

程可為
康華(年輕)
《汇通天下》
李滨 《西洋镜》
李丽凤 《吾土吾民》(1981年電視劇)
刘慧玲 《皇帝保重》
柳格格 《粉墨王侯》
潘虹 《臺灣1895》(2007年電視劇)、《绣娘兰馨》、《楊乃武與小白菜》(2006年電視劇)
庞敏 《银鼠》
宋春丽 《甲午陆战》
宋晓英 《神医喜来乐》
王莱 《賽金花》(1992年電視劇)
王玉梅 《谭嗣同》
奚美娟 《大清药王》《孙中山》《那年花開月正圓》
袁玫 《北洋水师》
赵奎娥 《大宅门》
郑振瑶 《大阿哥溥峻》
朱琳 《末代皇帝》《夜盗珍妃墓》
马丽 《岭南药侠》
刘广宁 《十月围城》
简沛恩 《女人花》
蘇丹丹 《亂世豪門》
刘佳 《独有英雄》
張雪瑩粵文張雪瑩 《公公出宮》
羅蘭 《末代御醫》


参考文献



引用





  1. ^ 1.01.11.2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孝钦显皇后》:“孝欽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惠征女。咸丰元年,后被选入宫,号蘭贵人。四年,封懿嫔。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进懿妃……(光绪三十四年十月)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隆福寺。”


  2. ^ 《漢滿詞典》,劉厚生、李樂營等主編,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640頁。(ISBN 7-105-06386-6)


  3. ^ 清代《玉牒》記載,慈禧太后是「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太廣道惠徵女」。


  4. ^ 武則天自660年起臨朝聽政,但唐高宗仍擁有一定的政治權力,二人地位平等,直至唐高宗683年去世,这时期相当于慈禧太后掌权时间前期与慈安太后的兩宮聽政;武則天經廢立唐中宗、唐睿宗二帝,直接掌權及稱帝,到705年退位時,共在位二十二年,連同唐高宗時臨朝聽政,共在位四十五年。


  5. ^ 自前195年漢高祖去世後臨朝聽政,操縱廢立皇帝,至前180年去世,共在位十五年。


  6.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宮中雜件》:五月初九日,蘭貴人下新進宮女子四名,麗貴人下新進宮女子四名,五月十一日春貴人下新進宮女子四名,婉常在下新進宮女子四名


  7. ^ 《清實錄·文宗實錄·卷之一百五十二》(咸豐四年十一月)○庚寅。上詣......○命協辦大學士賈楨為正使、禮部左侍郎肅順為副使、持節齎冊。晉封懿貴人那拉氏為懿嬪。冊文曰。朕維椒庭翊化.....


  8.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宮中雜件》:咸豐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敬事房太監王瑞傳旨:蘭貴人封為懿嬪,為此特記,伊貴人下因病退出女子一名。咸豐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敬事房太監張信傳旨:麗貴人封為麗嬪,蘭貴人封為懿嬪,婉貴人封為婉嬪,玫常在封為玫貴人


  9. ^ 《宋史·樂志》:「不涸不童,誕降祺祥」,


  10. ^ 次日朝罢,荣相请独对,问太后曰:传闻将有废立事,信乎?太后曰:无有也。事果可行乎?荣曰:太后行之,谁敢谓其不可行者。(《崇陵传信录》)


  11. ^ 荣曰:上春秋已盛,无皇子,不如择宗室近支子建为大阿哥为上嗣,兼祧穆宗,育之宫中,徐承大统,则此举为有名矣。太后沉吟久之曰:汝言是也。(《崇陵传信录》)


  12. ^ 荣曰:太后行之谁敢谓其不可者?顾上罪不明,外国公使将起而干涉,此不可不惧也。(《崇陵传信录》)


  13. ^ 1900年慈禧太后为什么对八国联军宣战. 《文史杂志》 2010年03期. [201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4) (中文(简体)‎). 


  14. ^ 盗墓清东陵. 周末报数字报刊. 2012-06-14 [2015-01-01] (中文(中国大陆)‎). [永久失效連結]


  15. ^ 慈禧太后情史:秘密招幸外交官 一夜欢好五次. 凤凰网. [2012年] (中文(中国大陆)‎). 


  16. ^ 英国巴恪思爵士《太后与我》近日出版. 新浪网. [2011年12月26日]. 


  17. ^ 主要见于《清室外记》、《清稗类抄》和《崇陵传信录》。




来源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孝欽顯皇后》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西巡迴鑾始末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書籍


  •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孝欽顯皇后》

  • 《御香缥缈录》,裕德齡,美國:紐約陶德曼圖書公司,1933

  • 《西太后》,俞炳坤,紫禁城出版社

  • 《晚清七十年》系列,唐德剛,遠流出版社

  • 《原来慈禧》,张研,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

  • 《我在慈禧身邊的日子:宮女谈往錄》,金易、沈義羚 著,台北:長樂文化/智庫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ISBN 957-0484-42-X

  • 《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雷家聖 著,台北:萬卷樓,2004年12月 ISBN 957-739-507-4

  • 《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政變史事新探》,雷家聖 著,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16年9月 ISBN 9789571188119

  • 《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根正、郝曉輝 著,臺中市:好讀,2005年

  • 《慈禧》,張戎,倫敦,麥田出版社,2015年

  • 《慈禧長治說見聞實錄》,張培禮

  • 《慈禧童年》、《慈禧童年續編》、《慈禧童年考》慈禧童年研究會

  • 《慈禧身世》,劉奇,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2008年


論文

  • 劉奇《揭開慈禧童年之謎》



外部連結




  • 唐德剛:〈慈禧太后和她的頤和園〉(1994)


  • 汪榮祖:〈記憶與歷史:葉赫那拉氏個案論述〉


  • 梁元生:〈為慈禧立傳的兩枝曲筆〉

  • 〈張戎為慈禧翻案〉





















慈禧太后


大清皇室

出生于:1835年11月29日逝世於:1908年11月15日


前任: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

大清皇后
追封
繼任: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前任:
慈安皇太后

大清皇太后
1861年—1908年
繼任:
隆裕太后
前任:
昭圣太皇太后

大清太皇太后
1908年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did Captain America manage to do this?

迪纳利

南乌拉尔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