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纪























二叠纪
299–251百万年前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Pg

N




全時期平均大氣O2含量

约23 Vol %[1]
(为現代的115% )


全時期平均大氣CO2含量

约900 ppm[2]
(为前工業時期3倍)


全時期平均地表溫度

约16℃[3]
(高於現代2℃)


海平面(高於現代)
在二疊紀早期相對穩定於是60米(200英尺),在中期下降,末期穩定於−20米(−66英尺)[4]

二叠纪(Permian)是约2.9~2.5亿年前古生代的最后一个地质时代,在石炭紀、三叠紀之間。定义二叠纪的岩石层是比较分明的,但开始、结束的精确年代却有争议。其不精确度可达数百万年。以往,二叠纪为二分,目前二叠纪使用三分法:Cisuralian、Guadalupian、樂平世(Lopingian)。Permian源自俄罗斯的彼尔姆州。中文译为二叠纪一說是在德國的同年代地層的上層是镁质灰岩,下層是紅色砂岩之故[5]



生物



  • 早期的植物以真蕨、种子蕨为主。晚期有较大变化,鳞木类、芦木类、种子蕨、柯达树等趋于衰微、灭绝,代之以较耐旱的裸子植物,松柏类大为增加,苏铁类开始发展。


  • 腕足类继续繁盛,长身贝类占优势;软体动物也是重要部分,菊石类有明显分异;苔藓虫逐渐衰退;三叶虫趋于灭绝;昆虫开始迅速发展。庞大的离片锥目两栖动物进一步发展,仍然占据统治地位。爬行动物首次大量繁盛,杯龙目、始鳄目继续存在,盘龙目、兽孔目等合弓纲动物具有优势。

  • 二叠纪末发生了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90%至95%的海洋生物灭绝,其詳細原因目前尚不明確。



地理



  • 二叠纪早期寒冷、冰川广布;晚期海退、干旱。南美、非洲南部、印度半岛、巴基斯坦盐岭、澳大利亚、南极洲、中国西藏南部等地有冰碛岩、冰水沉积。

  • 早期火山活动广泛,晚期趋于沉寂。北美的阿巴拉契亚运动,是二叠纪末强烈的构造运动。西部的科迪勒拉碰撞带在连续地壳运动中,伴有强烈的火山活动。乌拉尔残余地槽在晚二叠世褶皱隆起,欧亚陆域融为一体。中亚和中国北部、西南部的板块碰撞带于二叠纪经历了一段褶皱、变质、火山活动,包括花岗岩侵入及中、酸性熔岩、凝灰岩的喷出。


  • 特提斯海,存在于北纬30°~40°,自地中海西部达印度尼西亚;南支沿澳大利亚西海岸到南纬30°;东北支与覆盖中国的陆表海相连,与日本离散小板块相通,向北与乌拉尔残余海相通。二叠纪末大面积的海退,使世界大部分海域退缩殆尽;但中国华南、巴基斯坦、伊朗一带二叠、三叠纪间保持海域环境。二叠紀未期時,因大量地面以快速下陷至地球深處,令大量火山活動,所以大部份物種也在這時滅絕



參考資料





  1. ^ Image:Sauerstoffgehalt-1000mj.svg


  2. ^ Image:Phanerozoic Carbon Dioxide.png


  3. ^ Image:All palaeotemps.png


  4. ^ Haq, B. U.; Schutter, SR. A Chronology of Paleozoic Sea-Level Changes. Science. 2008, 322 (5898): 64–68. Bibcode:2008Sci...322...64H. PMID 18832639. doi:10.1126/science.1161648. 


  5. ^ 台灣海洋生態資訊學習網 二疊紀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格利澤436b

When can things happen in Etherscan, such as the picture be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