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漳片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泉漳片 / 闽台片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 ![]() ![]() ![]() ![]() ![]() ![]() ![]() ![]() ![]() |
区域 | 閩南、臺灣 |
母语使用人数 | 中国大陆与台湾约两千萬,其他地區有三千萬 [1](2012年) |
語系 | 漢藏語系
|
方言 | 臺灣話 廈門話 泉州話 漳州話 東南亞福建話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 |
ISO 639-6 | qzce |
![]() 閩南語分布圖,深綠色區域為泉漳片 | |
![]() 泉漳片分布圖 紅色:北片(泉州話、臺灣話泉腔) 藍色:南片(漳州話、臺灣話漳腔) 洋紅色:東片(廈門話、臺灣話混合腔) 黃色:西片(龍巖話) |
閩南話 | |
漢字 | 閩南話 |
---|---|
白話字 | Bân-lâm-oē |
臺羅拼音 | Bân-lâm-uē |
泉漳片即狭义的閩南語[2],也稱為泉漳話、漳泉話[3]、闽台片[4] 、泉漳閩南語,是闽语系最大以及最强势的一支的一簇方言分片,在福建闽南地区和臺灣一带及海外闽南裔华人社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閩台片闽南语是现代闽语中使用人数最多、适用范围最广泛及具有最大影響力的閩語,以厦门話和臺灣话通行腔作为代表。狹義的閩南語所指的是閩台片的閩南語[4]。
泉漳片緣起於中國福建南部,除分布於閩南本土,也廣泛流行於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許多閩南移民與其後裔的居住地。
泉漳片閩南語在中國福建通稱為閩南話,在臺灣為臺語,臺灣話或臺灣閩南語,在东南亚国家又被称为福建話。泉漳片閩南語與潮州話有十分親近的關係。除此方言之外,福建境內仍有包含了其他的閩南語方言的漢語族閩語支的語言之存在。
目录
1 名称
2 次方言
2.1 福建
2.2 臺灣
2.3 东南亚国家
3 音韵对比
3.1 元音
3.2 音调
4 內部比較
5 基礎詞彙
6 文法
6.1 代名詞
7 参看
8 注释
9 外部連結
名称
關於泉漳閩語之名稱及寫法,有福建話、閩南話、台灣話、福佬話、鶴佬話、河洛話等,眾說紛紜,不一而足。[5]
河洛話:1955年,吳槐發表〈河洛語閩南語中之唐宋故事〉後所使用。[6]- 學佬話:海陸豐常用,為粵語、客家話對「hok-ló」(福佬)之音譯詞。
- 福佬話:粵閩客家人常用。
- 鹤佬话:广府人用。
臺灣話、臺語:這是日本時代日本政府由台灣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定義的臺灣話,而「早期臺灣語」指未接受西洋、東洋(日本)和南洋等影響以前的台灣語,兼指漳、泉、潮等閩南話。[7]不過,實際上日本語出版物是以「台灣語」表記,非「臺灣話」。
咱人話(咱儂話)、咱厝話:泉州人與漳州人所使用的名稱。[8]
次方言
福建
福建省的泉漳片闽南话,按《福建省志》的分类,可分为四个小片。[9]《中国语言地图集》另將浙南閩語歸類在泉州話之下。
东片(厦门话区):通行于厦门市厦门岛(思明、湖裡),以厦门话为代表。基于泉州话,為泉州话腔調與漳州话腔調的混合。
- 岛内话
- 岛外话
北片(泉州话区):大致通行于泉州市境内,包括泉州市区、石狮、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和安溪;廈門市同安、翔安、集美、海滄和中华民国的金門。以泉州话为代表。
- 同安话
- 金门话
- 南安话
- 安溪话
- 晋江话
- 石狮话
惠安话:在惠安县内部,包括现今的泉港区,有着若干种闽南语惠安话的次方言。- 半南北话
- 南话
- 惠安话
- 惠南话
头北话:通行于泉州市泉港区的后龙镇、峰尾镇以及南埔镇,以下路话为代表,此方言受莆仙语仙游话的一定影响。
南片(漳州话区):大致通行于漳州市一带,包括漳州市区、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华安、长泰、平和和南靖,以漳州话为代表。
- 龙溪话
- 漳浦话
- 南靖话
- 诏安话
西片(龙岩话区):通行于龙岩市的新罗区和漳平,以龙岩话为代表,此方言受客家语的一定影响。
- 新罗话
- 漳平话
臺灣
臺灣話:主要混合泉州話與漳州話的腔調,加上一些日語(含日式外來語)及其他外來語詞彙。語言學家洪惟仁將臺灣話的腔調分為三大腔,並在其下細分。雖然臺灣分為三大腔,但彼此間的差異並不像泉州話、漳州話間那麼大,因此這三種腔彼此間溝通上困難度不高。而各大腔中的小腔調間,更只是詞彙或是少部分發音差異,彼此溝通無大礙。[10]
- 混合腔(漳州音為主混入少部分泉州腔的漳泉濫)
- 漳腔(除了宜蘭腔跟桃園腔外,又被統稱為內埔腔)
- 泉腔(除了臺北腔跟鹿港腔外,又被統稱為海口腔)
东南亚国家
東南亞福建話:一种南洋变体的泉漳片閩南語,可與福建及臺灣闽南语相通。
新加坡福建话(偏泉州话)
南马福建话(偏泉州话)
北马福建话(偏漳州话)
槟城福建话(偏漳州话和潮州话)
音韵对比
|
前 |
次前 |
央 |
次後 |
後 |
||
閉 |
![]()
|
|||||
次閉 | ||||||
半閉 | ||||||
中 | ||||||
半開 | ||||||
次開 | ||||||
開 |
音调
泉漳片音调本调调值[11]
音调
泉州话
漳州话
厦门话
陰平 1
˧
33
˥
34
˥
55
陰上 2
˥
55
˥˧
53
˥˧
53
陰去 3
˧˩
31
˨˩
21
˨˩
21
陰入 4
˥ʔ
5
˩ʔ
1
˩ʔ
1
陽平 5
˧˥
35
˩˧
13
˧˥
35
陽上 6
˨
22 (= #2) (= #2)
陽去 7
˧˩
31
˩
11
˩
11
陽入 8
˨˧ʔ
23
˩˨ʔ
12
˥
5ʔ
內部比較
廈門話和臺灣話是泉州話和漳州話的混合,即漳泉濫。其中,北台灣和南台灣的腔調分別是偏泉腔和偏漳腔。不過,雖然泉州話和漳州話在發音和詞彙用法上有些許的不同,但在文法上普遍是一致的。此外,臺灣話在經過半世紀日本統治的影響下,有許多日語的外來詞融入日常詞彙中;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存在來自馬來語、英語、潮州語及粵語的外來影響。
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臺灣話、棉蘭福建話、檳城福建話和新加坡福建話事實上是能夠互通的。
基礎詞彙
以下詳列現代標準漢語與閩南語泉漳片斯瓦迪士所枚舉的207個核心詞:
n° |
現代標準漢語 |
閩南語泉漳片 (閩南漢字) |
白話字 |
---|---|---|---|
1 |
我 |
我 |
góa |
2 |
你 |
汝 |
lí |
3 |
他 |
伊 |
i |
4 |
我們 |
阮 |
goán, gún |
5 |
你們 |
恁 |
lín |
6 |
他們 |
𪜶 |
in |
7 |
這 |
這 |
che |
8 |
那 |
彼 |
he |
9 |
這裡 |
遮 |
chia |
10 |
那裡 |
遐 |
hia |
11 |
誰 |
啥儂 |
siáⁿ-lâng |
12 |
什麼 |
啥乜 |
siáⁿ-mih |
13 |
哪 |
佗位 |
tó-ūi |
14 |
何時 |
當時 |
tang-sî |
15 |
如何 |
按怎 |
án-chóaⁿ |
16 |
不 |
𣍐 毋 無 |
bē, bōe m̄ bô |
17 |
所有 |
攏 |
lóng |
18 |
多 |
濟 |
chē, chōe |
19 |
一些 |
蜀寡 |
chi̍t-kóa |
20 |
少 |
少 |
chió |
21 |
其他 |
其他 |
kî-thaⁿ |
22 |
一 |
蜀 一 |
chi̍t it |
23 |
二 |
兩 二 |
nn̄g jī, lī |
24 |
三 |
三 |
saⁿ |
25 |
四 |
四 |
sì |
26 |
五 |
五 |
gō͘ |
27 |
大 |
大 |
tōa |
28 |
長 |
長 |
tn̂g |
29 |
寬 |
闊 |
khoah |
30 |
厚 |
厚 |
kāu |
31 |
重 |
重 |
tāng |
32 |
小 |
細 |
sè, sòe |
33 |
短 |
短 |
té |
34 |
窄 |
狹 |
e̍h, oe̍h |
35 |
薄 |
薄 |
po̍h |
36 |
女 |
查某 |
cha-bó͘ |
37 |
男 |
查埔 |
cha-po͘ |
38 |
人 |
儂 |
lâng |
39 |
孩 |
囡仔 |
gín-á |
40 |
妻 |
某 |
bó͘ |
41 |
夫 |
翁 |
ang |
42 |
母 |
阿母 |
a-bú, a-bó |
43 |
父 |
阿爸 |
a-pa |
44 |
動物 |
動物 |
tōng-bu̍t |
45 |
魚 |
魚 |
hî, hû |
46 |
鳥 |
鳥 |
chiáu |
47 |
狗 |
狗 |
káu |
48 |
虱 |
蝨母 |
sat-bó, sat-bú |
49 |
蛇 |
蛇 |
chôa |
50 |
蟲 |
蟲 |
thâng |
51 |
樹 |
樹 |
chhiū |
52 |
森 |
林 |
nâ |
53 |
枝 |
樹枝 樹椏 |
chhiū-ki chhiū-oe |
54 |
果 |
果子 |
kóe-chí, ké-chí |
55 |
種 |
種子 |
chéng-chí |
56 |
葉 |
葉 |
hio̍h |
57 |
根 |
根 |
kin |
58 |
樹皮 |
樹皮 |
chhiū-phôe, chhiū-phê |
59 |
花 |
花 |
hoe |
60 |
草 |
草 |
chháu |
61 |
繩 |
索 |
soh |
62 |
膚 |
皮膚 |
phôe-hu, phê-hu |
63 |
肉 |
肉 |
bah |
64 |
血 |
血 |
hoeh, huih |
65 |
骨 |
骨 |
kut |
66 |
脂 |
膩瓤 |
jī-nn̂g, lī-nn̂g |
67 |
蛋 |
卵 |
nn̄g |
68 |
角 |
角 |
kak |
69 |
尾 |
尾 |
bóe, bé |
70 |
羽 |
羽毛 |
ú-mô͘ |
71 |
髮 |
頭毛 |
thâu-mn̂g, thâu-mo͘ |
72 |
頭 |
頭 |
thâu |
73 |
耳 |
耳 |
hīⁿ |
74 |
眼 |
目睭 |
ba̍k-chiu |
75 |
鼻 |
鼻 |
phīⁿ |
76 |
口 |
口 喙 |
kháu chhuì |
77 |
牙 |
齒 牙 |
khí gê |
78 |
舌 |
舌 |
chi̍h |
79 |
指甲 |
指甲 |
chíng-kah |
80 |
腳 |
跤 |
kha |
81 |
腿 |
腿 |
thuí |
82 |
膝 |
跤頭趺 |
kha-thâu-u,kha-thâu-hu |
83 |
手 |
手 |
tshiú |
84 |
翅 |
翼 |
si̍t |
85 |
腹 |
腹 |
pak |
86 |
腸 |
腸 |
tn̂g,tshiân,tshiâng,tiông |
87 |
頸 |
頷頸 頷胿 頷頸仔 頷仔頸 |
ām-kún ām-kui ām-kún-á ām-á-kún |
88 |
背 |
背 |
puē,puè |
89 |
乳 |
||
90 |
心 |
||
91 |
肝 |
||
92 |
喝 |
||
93 |
吃 |
||
94 |
咬 |
||
95 |
吸 |
||
96 |
吐 |
||
97 |
嘔 |
||
98 |
吹 |
||
99 |
呼吸 |
||
100 |
笑 |
||
101 |
看 |
||
102 |
聽 |
||
103 |
知 |
||
104 |
想 |
||
105 |
嗅 |
||
106 |
怕 |
||
107 |
睡 |
||
108 |
住 |
||
109 |
死 |
||
110 |
殺 |
||
111 |
鬥 |
||
112 |
獵 |
||
113 |
擊 |
||
114 |
切 |
||
115 |
分 |
||
116 |
刺 |
||
117 |
撓 |
||
118 |
挖 |
||
119 |
游 |
||
120 |
飛 |
||
121 |
走 |
||
122 |
來 |
||
123 |
躺 |
||
124 |
坐 |
||
125 |
站 |
||
126 |
轉 |
||
127 |
落 |
||
128 |
給 |
||
129 |
拿 |
||
130 |
擠 |
||
131 |
磨 |
||
132 |
洗 |
||
133 |
擦 |
||
134 |
拉 |
||
135 |
推 |
||
136 |
扔 |
||
137 |
繫 |
||
138 |
縫 |
||
139 |
計 |
||
140 |
說 |
||
141 |
唱 |
||
142 |
玩 |
||
143 |
浮 |
||
144 |
流 |
||
145 |
凍 |
||
146 |
腫 |
||
147 |
日 |
||
148 |
月 |
||
149 |
星 |
||
150 |
水 |
||
151 |
雨 |
||
152 |
河 |
||
153 |
湖 |
||
154 |
海 |
||
155 |
鹽 |
||
156 |
石 |
||
157 |
沙 |
||
158 |
塵 |
||
159 |
地 |
||
160 |
雲 |
||
161 |
霧 |
||
162 |
天 |
||
163 |
風 |
||
164 |
雪 |
||
165 |
冰 |
||
166 |
煙 |
||
167 |
火 |
||
168 |
灰 |
||
169 |
燒 |
||
170 |
路 |
||
171 |
山 |
||
172 |
紅 |
||
173 |
綠 |
||
174 |
黃 |
||
175 |
白 |
||
176 |
黑 |
||
177 |
夜 |
||
178 |
晝 |
||
179 |
年 |
||
180 |
暖 |
||
181 |
冷 |
||
182 |
滿 |
||
183 |
新 |
||
184 |
舊 |
||
185 |
好 |
||
186 |
壞 |
||
187 |
腐 |
||
188 |
髒 |
||
189 |
直 |
||
190 |
圓 |
||
191 |
尖 |
||
192 |
鈍 |
||
193 |
滑 |
||
194 |
濕 |
||
195 |
乾 |
||
196 |
對 |
||
197 |
近 |
||
198 |
遠 |
||
199 |
右 |
正 |
chiàⁿ |
200 |
左 |
倒 |
tò |
201 |
在 |
佇 |
tī |
202 |
裡 |
內 |
lāi |
203 |
與 |
佮 |
kah,kap |
204 |
和 |
和 |
hām |
205 |
若 |
若是 若準 假使 如果 |
nā-sī nā-chún ká-sú jû-kó, lû-kó |
206 |
因 |
因為 |
in-ūi |
207 |
名 |
名 |
miâ |
文法
福建話是一種分析語,因此在詞語在語句中的前後排列對於意思的表達是十分重要的。[12]基本上,福建話遵循主-動-賓(主詞接動詞,然後再接受詞)的造句模式;然而,由於福建話是一種話題優先語言,所以這樣的語序通常會被打破。和綜合語不一樣的是,福建話沒有時態、性別以及複數的型態變化;相反地,欲表達時態、性別和複數等概念時,會通過複詞、標示、語法或者上下文來區別。福建話的動詞並沒有時態變化,時態的表達會透過時間副詞進行修飾。
代名詞
泉漳片內部的方言之間,在代名詞的選用上有些許不同。以下說明使用漢字及白話字。
人稱 |
單數 |
複數 |
---|---|---|
第一人稱 |
.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ont-size:30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t,.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tc{font-size:.3em}.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rt,.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rtc{font-size:.25em} 我(góa) |
阮(goán)1 · 阮儂(goán-lâng)3 咱(lán)2 · 咱儂(lán-lâng)3 |
第二人稱 |
汝(lú/lí/lír) |
恁(lín) 恁儂(lín-lâng) |
第三人稱 |
伊(i) |
𪜶(in) 伊儂(i-lâng) |
1 具排他性的「我們」,即不包含聽話者。
2 具包容性的「我們」,即包含聽話者。
3東南亞福建話用法。
所有格通常後綴「的」(ê),文言上後綴「之」(chi)。而複數則一般無後綴表達所有格,如:阮(goán)翁(ang)姓(sèⁿ)陳(Tân)
参看
- 闽南语
- 泉州话
- 漳州话
- 廈門話
- 臺灣話
- 新加坡福建话
- 講福建話運動
- 泉州電視台閩南語頻道
注释
^ 〈闽南语牛!全球语种人口第21名. 1950.
^ 《中国语言地图集》,B组B12 闽语
^ 許極燉,《臺灣話流浪記》, 頁56, 臺灣語文研究發展基金會, 1988
^ 4.04.1 周长楫;欧阳忆耘 (编),《厦门方言研究》, 页 3; 211,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 吳坤明. 臺灣閩南語之淵源與正名 (PDF). 臺灣學研究第五期. 臺灣學研究中心: 54–73. 2008年6月.
^ 臺灣話俗諺語典(上,下冊)‧序言[永久失效連結],蕭藤村
^ 董忠司編輯召集《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閩南語概要(上冊)》頁12,25.--第一版.--〔臺北市〕:文建會,民90
^ 「閩南話」往過叫啥物名.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
^ 福建概览 方言
^ 洪惟仁. 台灣的語種分布與分區 (PD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中央研究院). 2013, 14 (2): 315–369 (中文(台灣)). Map 5, p. 355.
^ 閩南語辭典,第21页. : 21. ISBN 9578447523. (中文)(閩南文)
^ Ratte, Alexander T. A DIALECTAL AND PHONOLOGICAL ANALYSIS OF PENGHU TAIWANESE (PDF). Williamstown, Massachusetts: Williams College: 4. May 2009.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与泉漳片相關的分類
|
|
f Mzka,m06fFRAaSGnZ3pmBDtLcBzfRZMCR enUH72lR5ycb3uXs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