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本草纲目四库全书 | |
原名 | 李时珍 |
---|---|
出版地 | 金陵 |
語言 | 中文 |
題材 | 中药 |
出版日期 | 1596年 |
OCLC | 23308120 |
《本草纲目》是一部集16世紀以前,中國歷史上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撰成于明代万历六年(1578年),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在南京正式刊行,作者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之一李時珍。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醫家類。
由於是時欠缺名家讚許與政府支持,《本草綱目》從完稿至刻印經歷了十多年時間。李時珍到過蘄州、黃州和武昌,都沒有書商願意承印。1579年,他赴當時中國刻印書籍的中心南京尋求出版,惟未獲成功。1590年,他終於得到南京藏書家兼出版商胡承龍幫助,出錢刻印。然而,李時珍未及三年便卒於家,未能看到自己的著作問世[1]。
目录
1 题解
2 体例
3 影響
4 傳播
5 参见
6 注釋
7 参考文献
8 外部链接
题解
李时珍花費大約27年时间完成《本草纲目》,三次改写,于万历六年(1578年)才定本。為編纂《本草綱目》,李时珍参考了800多种书籍,多次去各地实地考察,采集样本,耗费大量心血。
《本草纲目》以宋朝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为资料趙學敏撰《本草綱目拾遺》,用意在拾遺補正《本草綱目》,其中新增716種藥材,補充161種藥物內容,糾舉錯誤34條。
体例
《本草纲目》共52卷,载药1892种(其中李时珍新增药物374种[2]),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方剂11096首(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约190万字,分为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確定名稱)、集解(敘產地)、正误(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製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等项。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
影響
《本草綱目》改進了中國傳統的分類方法,格式比較統一,敍述也比較有條理和精密,例如:把廣義的“蟲”藥擴充到106種,其中昆蟲藥為73種,分為“卵生”、“化生”和“濕生”三類[a]。對動物和植物分類學的發展有很大意義。
《本草綱目》糾正了前人許多錯誤之處,如南星與虎掌,本是同一種藥物,過去卻誤認為是兩種藥物;以前葳蕤、女萎認為是同藥,李氏經過鑑別則確認為不同藥物;蘇頌在《圖經本草》將天花、括樓分為兩處,其實是同一種植物;前人誤認“馬精入地變為鎖陽”、“草子可以變魚”,一一予以糾正之。並且在本書中還加入了許多新藥物。李時珍還通過自己經驗補充某些藥物的療效。本書還載敘大量寶貴的醫學資料,除大量附方、驗方及治驗病案外,還有醫學史料。另外李時珍駁斥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認為吃人肉療羸瘵有誤。
該書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還是一部影響世界的博物學著作,書中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採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一定貢獻。[來源請求]
傳播
《本草綱目》先後流傳到日本(1606年)、朝鮮、越南等地,1656年,波蘭人卜彌格(P. Michael Boym,1612年-1659年)將《本草綱目》譯成拉丁文本,書名《中國植物誌》(Flora sinensis),在歐洲維也納出版。1676年米蘭出版了意大利文譯本,1735年以後又被翻譯成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多種文字。
参见
- 中药
- 李时珍
注釋
^ 這樣的分類很明顯是受到佛經影響。《金剛經》:“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参考文献
^ 《本草綱目》係自費出書南京藏家資助李時珍. 大公網. 2010-07-07 [2011-02-03].
^ 陳炳聖. 《萬物簡史》. 源樺. 2007. ISBN 986828421X.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本草纲目 |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 本草纲目阅读
- 本草綱目與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