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艾塞克斯級 Essex class | |
---|---|
1944年12月8日,參與二戰的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正在烏利西休整,組成著名的「殺手陣列」。由前景數起為胡蜂號、約克鎮號、大黃蜂號、漢考克號及提康德羅加號;左面深色的為列星頓號,漆上藍色偽裝。 | |
概觀 | |
艦種 | 航空母艦 |
擁有國 | 美國 |
前型 | 约克城级、胡蜂级 |
次型 | 中途島級航空母艦 |
數量 | 計畫:32艘 建造:26艘 完成:24艘 取消:8艘 |
現況 | 退役 4艘改裝作博物館 |
技术数据 | |
標準排水量 | 一般:27,500噸 作戰:33,400噸 |
滿載排水量 | 36,380噸 |
全長 | 整體:872呎(265.2公尺)短艦體 888呎(270.7公尺)長艦體 水線:820呎(249.9公尺) |
全寬 | 整體:147.6呎(45公尺) 水線:93呎(28.3公尺) |
吃水 | 一般:25呎11.75吋 滿載:27呎5.75吋 |
鍋爐 | 8座鍋爐 4座1,250千瓦蒸汽發電機 2座250千瓦柴油發電機 4軸 |
功率 | 150,000軸馬力 試航:154,054軸馬力 |
最高速度 | 33節 試航:32.93節 |
續航距離 | 20,000海哩/15節 服役:15,440海哩/15節 |
乘員 | 268名軍官 2,363名水兵 |
武器裝備 | 4門2聯裝5吋/38火炮 4門單管5吋/38火炮 8門4聯裝40毫米高射砲 46挺20毫米機炮 |
裝甲 | 機庫:2.5吋(63.5mm)特殊處理鋼 防護甲板:1.5吋(38mm) 裝甲帶:2.5-4吋(63.5mm-101.6mm) 防水壁:4吋(101.6mm) 指揮塔:1-1.5吋(25.4mm-38mm) 舵機:2.5吋(63.5mm) |
艦載機 | 36架F6F 37架SB2C 18架TBF |
其它 | 3座升降台 2座彈射器 模版參考來源:[1] |
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英语:Essex-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建造的航空母艦。她們是美國史上建造數量最多的大型航空母艦,並在太平洋戰爭及韓戰擔當主力,少數艾塞克斯級亦參與了越戰。韓戰後海軍主要將艾塞克斯級重編為攻擊航母及反潛航母,其後亦有改為兩棲突擊艦、訓練艦、甚或飛機運輸艦。大部分艾塞克斯級於1960及1970年代陸續退役拆解,而少數則延至1980及1990年代。美國保留了四艘艾塞克斯級作博物館艦,而一艘則鑿沉作人工魚礁。
艾塞克斯級的艦體亦有多次大型改動,包括二戰期間建造的長艦體艾塞克斯級(Long hull Essex);使艦體可起降噴射機的SCB-27改建;加裝斜角飛行甲板的SCB-125改建;及強化反潛航母的SCB-144改建。各艦的武裝、艦載機及載員,在服役時亦各有更動。
目录
1 設計背景
2 二戰時期
2.1 長艦體艾塞克斯級
3 戰後
3.1 SCB-27改建
3.1.1 SCB-27A
3.1.2 SCB-27C
3.2 SCB-125改建
4 韓戰
5 改變用途-越戰
5.1 攻擊航母-反潛航母
5.2 兩棲突擊艦
5.3 訓練艦及飛機運輸艦
6 太空計畫
7 退役及現況
8 同型
9 相關條目
10 註釋
11 參考書目
設計背景
艾塞克斯級的設計背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國際局勢息息相關。1936年12月31日,華盛頓海軍條約失效。此時美軍已建造了兩艘約克鎮級航空母艦:約克鎮號及企業號,並應條約所限建造了胡蜂號。1935年,列強召開第二次倫敦海軍會議,並限制締約國的航空母艦噸位不可超越23,000噸。但日本在1936年1月退出會議,羅斯福決心加倍擴充海軍,以制衡日本。在海軍委員會(House Naval Affairs Committee)主席卡爾·文森推動下,美國國會於1938年5月17日通過第二次文森法案(Second Vinson Act),擴大海軍規模兩成,同時增加40,000噸航空母艦噸位。[2]雖然約克鎮級有載機量不足等問題,美軍仍先用20,000噸用作建造大黃蜂號,以解燃眉之急,而另外20,000噸則用作建造改良的約克鎮級航空母艦,編號為CV-9,亦即後來的艾塞克斯號。[2][3]
艾塞克斯級的設計,主要針對約克鎮級的不足。約克鎮級在1933年開始建造,設計上可搭載90架飛機,但至1939年,諸如F4F、TBD等新式飛機的大小、重量、耗油量到武裝,均遠勝從前,使約克鎮級的載機量下降至81架,作戰力受損。[4]而新式飛機作業需要更大機庫;更長飛行甲板;增加儲油量;彈射器、攔截索(Arresting gear)、攔截網、升降台等亦須強化。[4]同時,海軍更要求新式航空母艦必須強化防空火力及防禦,同時保持高速。不論是文森法案授權的20,000噸位,還是條約限制的23,000噸,均不足應用。
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海軍條約即時失效。艾塞克斯級的設計再無噸位限制,而美國亦隨即加速建艦。1940年6月14日,國會通過兩洋海軍法案(Two Ocean Navy Act),授權建造CV-10、CV-11及CV-12。[2]月底法國淪陷,國會於8月16日再修訂法案,授權建造CV-13、CV-14、CV-15、CV-16、CV-17、CV-18及CV-19。[2]
此時艾塞克斯級的設計亦將有定案。主要內容包括:[5]
- 飛行甲板伸長至872呎;
- 艦艏、艦艉及左弦外部各設一座升降台;
- 甲板及機庫各設一座彈射器;
- 採用兩個亚特蘭大級輕巡洋艦的引擎,共可輸出150,000馬力;
- 搭載五個飛行小隊(後來改為四個),並36架戰機、36架轟炸機及18架後備飛機;
- 水平裝甲設於機庫甲板而非飛行甲板,以騰出更多機庫空間;
- 艦島安裝四門雙聯裝五吋/38火炮,左弦則設四門單管同型火炮;
- 全艦共設八門四聯裝40毫米高射砲及46挺20毫米機炮。
種種配置,最終使艾塞克斯級的排水量上升至27,500噸。
艾賽克斯級初期設計草稿
1943年5月,約克鎮號一架TBF由機庫彈射器起飛。由於機庫彈射器使用率低,稍後就被拆除。
1945年,碉堡山號被神風特攻隊攻擊。相片除滾滾濃煙外,還可一觀艦島配置。1.為YE归航台;2.為SG水平搜索雷達;3.為SC-2長程對空雷達;4.為SK長程對空雷達;5.為Mark 37射控系統;6.為艦島的一座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7為兩門雙聯裝五吋/38火炮。
1945年,富蘭克林號被日軍轟炸機重創。1.為SK-2雷達,取代了舊式的SK雷達;2.為艦島的一座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3.為右弦興建的五座炮座,各裝設一座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艦艉的兩個炮座在襲擊中受損。
二戰時期
1941年,艾塞克斯級開始陸續興建。CV-9至CV-15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建造;CV-16至CV-19則在波士頓以東、伯利恆鋼鐵的霍河造船廠建造。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於15日對日宣戰,艾塞克斯級的建造速度隨即加快,並可優先使用海軍建艦原料。15日國會再批出兩艘艾塞克斯級:CV-20及CV-21的建造合約,分別於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及紐波特紐斯建造。[2]
稍後美軍在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及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損失了列星頓號、約克鎮號、胡蜂號及大黃蜂號,令太平洋艦隊只剩下薩拉托加號及企業號可作戰。其時艾塞克斯號仍未建造完成,美軍決定將克里夫蘭級輕巡洋艦改裝為輕型航空母艦,用去CV-22至CV-30的艦身編號。而損失的航艦艦名,悉數由建造中的艾塞克斯級繼承,包括約克鎮號(原名好人理查)、大黃蜂號(原名奇爾沙治)、列星頓號(原名卡伯特)及胡蜂號(原名奧里斯卡尼)。
1942年8月7日,海軍再批出十艘艾塞克斯級建造合約:CV-31、CV-32、CV-33、CV-34及CV-35在布魯克林建造;CV-36及CV-37在費城造船廠建造;CV-38、CV-39及CV-40則在諾福克造船廠建造。由於布魯克林船廠過於擁擠,CV-32最後改於紐波特紐斯建造。[2]
1943年上半葉,首艦艾塞克斯號、約克鎮號、列星頓號及碉堡山號先後服役,並參與1943年下半葉戰鬥。同年6月14日,海軍批出CV-45、CV-46及CV-47三艘艾塞克斯級建造合約,分別於費城、紐波特紐斯及霍河建造。[6]CV-41、CV-42、CV-43及CV-44則編入新式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稍後艾塞克斯級幾乎參與所有大型戰鬥,見諸瓜達爾卡納爾島、塔拉瓦、布干維爾島、菲律賓海、雷伊泰灣、硫磺島、沖繩島及吳市等戰役。
正當艾塞克斯級陸續服役,美軍亦開始從幾方面入手,改善艾塞克斯級的設計。
首先是撤除機庫彈射器,將之改置於艦艏左弦飛行甲板。起初機庫彈射器是用作彈射偵察機,而不影響甲板飛行作業。由於早期雷達技術較差,美軍只能依賴偵察機搜索敵艦(如聖克魯斯群島戰役)。但到1944年,雷達技術改善,甚至飛機亦可自攜雷達,令機庫彈射器的使用率一直偏低;反而甲板彈射器卻不敷應用。僅約克鎮號、大黃蜂號、富蘭克林號、提康德羅加號、碉堡山號及胡蜂號六艘艾塞克斯級有安裝機庫彈射器;艾塞克斯號及列星頓號建成時均沒有彈射器。各艦在戰時不同時間回港改裝。[7]
第二是增設新式雷達。起初艾塞克斯級基本採用約克鎮級雷達,裝上一個SK及SC-2長程對空雷達,再加兩個SG水平搜索雷達,及兩個YE追蹤雷達。然而雷達未能有效測量高度,令戰機難以掌握來犯敵機高度及動向。早前列星頓號及大黃蜂號便因此於珊瑚海及聖克魯斯群島被擊沉。故服役時艾塞克斯級亦有升級雷達配置。一般而言,各艦先後將SK雷達升級至SK-2,強化搜索;列星頓號則在1943年5月安裝了將在鵝卵石行動大放異彩的陸軍SCR-584雷達。由於功效顯著,海軍版本雷達於9月及10月分別裝上碉堡山號及企業號,更名為SM。然而雷達仍有死角,未必能準確預測遠距敵機。1944年,美軍艦隊開始接近日本本土,陸地進一步削弱雷達的遠距探測力,再加上神風特攻隊日益猖獗,提康德羅加號、漢考克號及好人理查號均裝上了夜戰型F6F的AN/APS-6A雷達,並將之垂直置放,以填補雷達死角。[8][9]
1945年初,海軍再批出六艘艾塞克斯級建造合約,CV-50在霍河建造;CV-51、CV-52在布魯克林建造;CV-53在費城建造;CV-54、CV-55則在諾福克建造。其時戰爭已近尾聲,美軍亦有充足艾塞克斯級服役,六艦在3月22日取消建造。[6]
長艦體艾塞克斯級
二戰中段,美軍亦打算強化艾塞克斯級的防空火力。礙於艦體空間有限,海軍修改艾塞克斯級設計,包括重新佈置甲板及艦島,建造剪型艦艏(Clipper bow),同時將862呎長的飛行甲板前後切割,一共縮短18呎,以騰出空間設置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10]
1943年中,海軍命建造中的提康德羅加號、蘭道夫號、漢考克號、班寧頓號、拳師號、安提頓號、普林斯頓號、香格里拉號及尚普蘭湖號改用新設計,而後續建造的艾塞克斯級亦採同樣設計。由於剪型艦艏令艦體整體長度增至888呎,這批艾塞克斯級亦被稱為長艦體艾塞克斯級(Long hull Essex),或以首艦命名為提康德羅加級航空母艦。[11]
只有提康德羅加號及漢考克號在建成時縮短了飛行甲板。雖然艦艏艦艉的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可更有效射擊,但飛機起降卻受影響,最終兩艦復建飛行甲板,其他艦隻亦沒有切割飛行甲板。[10][11]
最終不論短艦體還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均強化了防空火力。所有艾塞克斯級將單挺的20毫米機炮改成雙聯裝,並混有少量陸軍白朗寧M2重機槍;部分艾塞克斯級在右弦興建五座炮座、左弦則興建三座,以放置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1943年夏,艾塞克斯級普遍搭載12門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及28挺雙聯裝20毫米機炮。戰後額外的防空炮多被拆除。[10][12]
無畏號乃短艦體艾塞克斯級。前部艦艏斜直,而飛行甲板則延伸至艦艏外。
二戰期間,漢考克號在南海執勤。相中可見長艦體獨有的剪型艦艏;艦艏艦艉的飛行甲板則被切割縮短。長艦體中只有提康德羅加號及漢考克號有將飛行甲板割短。由於影響飛行升降,兩艦後來補建飛行甲板。
1946年4月13日,服役不久的長艦體艾塞克斯級奇爾沙治號正在停泊。前部的剪型艦艏向外彎出,而飛行甲板與之長度相若。
戰後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三日前海軍停止建造復仇號及硫磺島號,而其他艾塞克斯級則繼續建造。雷伊泰號、奧里斯卡尼號 、福治谷號及菲律賓海號均在戰後下水。當中奧里斯卡尼號下水時並未完成建造,要待近五年後才正式服役。
戰爭結束後,軍隊規模隨即縮減。同時,海軍被批評在核武之下顯得毫無價值,與空軍的軍種競爭中亦居下風,經費開始不足。首任國防部長、曾任海軍部長的福萊斯特,就在1946年主導了針對海軍的十字路行動核試,試圖證明海軍在核武前並非不堪一擊。1949年福萊斯特被杜魯門解職後,新任國防部長路易斯·詹森直指未來美國可以廢除海軍及海軍陸戰隊,戰爭只須交由空軍的長程轟炸機投下核武,進一步削減海軍經費。事件最終引發海軍上將起義(Revolt of the Admirals),結果海軍失利,美國號的建艦計畫泡湯。
如此環境下,多數艾塞克斯級在1947年前後退役,在後備艦隊停放。到1950年初,留在現役的五艘艾塞克斯級均為新建軍艦,包括拳師號、雷伊泰號、奇爾沙治號、福治谷號及菲律賓海號。安提頓號、普林斯頓號、尚普蘭湖號及塔拉瓦號等新艦曾在戰後短暫服役,至1950年初均已退役。
雖然經費減少,海軍仍計劃改建艾塞克斯級,以起降F9F及F2H噴射機,並再改良艦體。這些改建亦即後來的SCB-27及SCB-125改建。[13]
SCB-27改建
SCB-27A
1946年8月22日,海軍下令奧里斯卡尼號停止建造,以待改建為SCB-27A原型艦。起初SCB-27A改建包括強化飛行甲板、升降台、彈射器、攔截索及攔截網,以起降噴射機;增加儲油量;設置飛彈發射台等。由於經費緊絀,海軍最後放棄飛彈發射台設計,並縮減改建規模。[14]
1947年6月5日,海軍批准SCB-27A方案。[15]8月8日,海軍命奧里斯卡尼號以SCB-27A方案重新建造。其時奧里斯卡尼號的建造進度為85%,在船廠被拆建至60%,以進行改建。SCB-27A內容包括:[16]
- 移除艦島前後的四門雙聯裝5吋/38火炮,以擴闊飛行甲板;
- 艦體火炮重置為八門單管5吋/38火炮、14門雙聯裝3吋/50火炮(服役後減為12門)及16挺雙聯裝20毫米機炮;
- 擴建雷達桅;
- 強化飛行甲板,使之可起降重52,000磅飛機;
- 中軸線的兩座升降台由擴大至58呎乘44呎,載重量提升至40,000磅;
- 左弦的升降台大小則為60呎乘34呎,載重量提升至30,000磅(最後所有升降台載重量均提升至46,000磅);
- 兩座H 4B液壓彈射器改為新式H 8液壓彈射器;
- Mark 4攔截索更新為Mark 5;
- 儲油量增加50%至300,000加侖;
- 機師預備室遷至機庫甲板以下,並以自動電梯連接飛行甲板;
- 兩座250千瓦柴油輪機升級至850千瓦(部分艦採1,000千瓦);
- 改善滅火系統;
- 移除所有側面裝甲,改置水櫃(Blister),以平衡艦體頂部重量。
SCB-27A艦的標準排水量由27,500噸升至約28,404噸,滿載排水量則由36,380噸升至40,600噸;整體長度增至898呎、水線819呎;整體闊度增至151呎、水線101呎;滿載時吃水增至29呎;航速下降至30節;標準搭載104名軍官、2,791名水兵。[17]
稍後海軍批准更多艾塞克斯級改建。退役的艾塞克斯號及胡蜂號於1949年開始改建。由於改建退役軍艦的費用較高,海軍將現役的奇爾沙治號編於1950年初改建。下兩艘改建的軍艦原為雷伊泰號及保養較佳的富蘭克林號,但因韓戰爆發,雷伊泰號由大西洋艦隊調到朝鮮半島執勤,海軍只好改選尚普蘭湖號改建。韓戰爆發令海軍經費復增,海軍得以先後改建班寧頓號、約克鎮號、蘭道夫號及大黃蜂號。富蘭克林號最終未獲改建。[18]
SCB-27C
在SCB-27A改建進行之際,海軍於1951年開始嘗試改良方案,亦即後來的SCB-27C方案。12月15日海軍率先改建漢考克號作SCB-27C原型艦,而無畏號及提康德羅加號則在1952年4月開始改建。改建內容基本上與SCB-27A相同,而相異之處則包括:[19]
- 將一座H 8液壓彈射器替換為英式C 10蒸氣彈射器(後來採用兩座C 11蒸氣彈射器);
- Mark 5攔截索更新至Mark 7;
- 增設噴焰偏轉器;
- 強化攔截網;
- 強化甲板降溫設施;
- 位於艦艉中軸線的升降台改置於右弦外側;
- 增加水櫃以平衡艦體;
- 增設核武儲存空間。
這批SCB-27C艦的標準排水量升至29,601噸,滿載排水量則升至41,944噸;整體長度增至約898呎(與SCB-27A接近)、水線829呎;整體闊度增至166呎、水線103呎;滿載時吃水29呎;航速為30節;標準搭載131名軍官、2,086名水兵。[17]
三艦改建之際,航空母艦技術又再進一步。安提頓號在1952年首次測試斜角飛行甲板;超級航空母艦福萊斯特級亦開始建造,採用封閉艦艏,保護前部甲板免受風暴損毀。安提頓號的測試顯示,斜角飛行甲板能改善飛機起降效率,即時套用到建造中的福萊斯特號及薩拉托加號。[20]
有見及此,正以SCB-27C改建的香格里拉號、列星頓號及好人理查號,亦加上封閉艦艏及斜角飛行甲板。兩項新配置為SCB-125改建的主要內容。[20]
艾塞克斯號在布雷默頓進行SCB-27A的現代化改裝。攝於1949年8月。
完成SCB-27A改建後,奇爾沙治號在海上行駛。四門雙聯裝5吋/38火炮已經拆除;彈射器等配置亦已更新。
1954年3月4日,完成SCB-27C改建不久的漢考克號進行測試。艦島前後的四門雙聯裝5吋/38火炮已經拆除,艦島後可見摺疊向上、新設的右弦外側升降台。前部的C-11彈射器有待安裝。兩個月後美國飛機將從艦上首次以蒸氣彈射器起飛。
SCB-125改建
SCB-125改建,受安提頓號及福萊斯特級的設計及測試影響,其主要內容包括:
- 開放式艦艏改為封閉艦艏;
- 建設斜角10.5度的飛行甲板(安提頓號的甲板斜角為8度9分,不歸入SCB-125改建);
- 強化攔截索及攔截網;
- 擴大前部升降台;
- 改善甲板燈光。
SCB-125艦的標準排水量為30,800噸,滿載排水量為41,200噸;整體長度為890呎(與SCB-27A接近)、水線824呎;斜角甲板長520呎;整體闊度為196呎、水線101呎;滿載時吃水30呎;航速為30節。[17]
香格里拉號、列星頓號及好人理查號在船廠同時進行了SCB-27及SCB-125改建,於1955年完成。漢考克號、提康德羅加號及無畏號三艘SCB-27C艦;與班寧頓號、約克鎮號、胡蜂號、蘭道夫號、艾塞克斯號、大黃蜂號、奇爾沙治號及奧里斯卡尼號八艘SCB-27A艦,先後在1954年至1956年開始進行SCB-125改建,於1955至1959年間相繼完成。[20]
尚普蘭湖號是僅有的SCB-27A艦未作SCB-125改建。而最後作SCB-125改建的奧里斯卡尼號,則同時補回SCB-27C改建,並配置比SCB-27C艦更強的攔截索與改良的C 11-1蒸氣彈射器;木製飛行甲板亦包上金屬。額外改建使奧里斯卡尼號有時被歸類為SCB-125A艦。[20]
1945年,胡蜂號遭遇颱風。開放式艦艏無法錯開大浪,令前部飛行甲板受損。
1956年,完成SCB-125改建的好人理查號正在航行,設有封閉式艦艏及斜角飛行甲板。
1962年,蘭道夫號已完成SCB-125改建,反潛機正預備起飛。斜角飛行甲板上泊滿了飛機,末端則有改建前的左弦升降台。
韓戰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其時艾塞克斯級泰半在後備艦隊,或正在改建,或繼續封存。現役的艾塞克斯級,只有福治谷號在西太平洋巡航;拳師號及菲律賓海號在美國西海岸;雷伊泰號正在地中海巡航;奇爾沙治號則剛進入船廠改建。護航航空母艦巴東海峽號是另一艘在西太平洋的航空母艦,而西西里號及輕型航母巴丹號則在西海岸。拜羅科號則剛好於兩個月前退役。
由於航母短缺,海軍延長福治谷號及趕赴前線的菲律賓海號的執勤時間,取消例行船廠維修;拳師號先運送空軍戰機到日本,再返國搭載航空團,於9月開始戰鬥;雷伊泰號在9月由大西洋艦隊臨時調到太平洋艦隊,經地中海及印度洋,於10月趕抵前線;普林斯頓號則在8月重新服役,在11月開始參戰;安提頓號與好人理查號則在1951年重新服役參戰,返國後方開始改建。
部分完成SCB-27A改建的艾塞克斯級,於1951年起亦參與韓戰。這批軍艦有艾塞克斯號、奇爾沙治號、奧里斯卡尼號及尚普蘭湖號。約克鎮號在1953年初完成改建,但在前往西太平洋前,韓戰結束,故未有參與任何戰鬥。
韓戰期間,艾塞克斯級參與多場戰役,包括仁川登陸、長津湖戰役等等。機隊主要為F4U、A-1、F9F及F2H。各艦均有一至數架HO3S-1直升機。
改變用途-越戰
攻擊航母-反潛航母
1952年10月,美國海軍重新編排艦級分類代號。所有艾塞克斯級均被重編為攻擊航母,艦身編號的CV改為CVA。一如其名,分類下的航空母艦專司攻擊,為艦隊核心主力。
1950年代中,艾塞克斯級漸呈老態。中途島級航空母艦陸續完成改建;更實用的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亦開始建造。艾塞克斯級的艦體無法搭載大量的新式飛機,如A-4及F-4,以繼續擔任攻擊航母。同時,美國希望加強反潛力量,以預早偵測蘇聯潛艇動向。起初海軍改裝數艘護航航空母艦,但效果惡劣,故轉為測試較大的艾塞克斯級。1952年尾,從韓戰戰場返回的福治谷號進行一次反潛演習,效果顯著:艾塞克斯級的機庫可搭載兩個S-2F反潛機小隊,飛機亦可正常起降。[21]1953年8月8日,海軍先將五艘未有改建的艾塞克斯級,改編為反潛航母,艦身編號改為CVS。五艦包括富蘭克林號、碉堡山號、雷伊泰號、安提頓號(已安裝斜角飛行甲板)及福治谷號,不過富蘭克林號及碉堡山號從未作反潛巡航,繼續在後備艦隊待命。稍後普林斯頓號等亦依次加入。
最終大部分艾塞克斯級都被改為反潛航空母舰:未有改建的艾塞克斯級反潛航母退役後,由曾作SCB-27A改建的艾塞克斯級攻擊航母接替(攻擊航母本身則由中途島級、福萊斯特級、小鷹級甚至核動力的企業號取代);SCB-27A艦再由SCB-27C艦接替;SCB-27C艦則由SCB-125艦接替。[22]至北部灣事件時,只有提康德羅加號、漢考克號、好人理查號、奧里斯卡尼號及香格里拉號仍為攻擊航母。到1969年提康德羅加號與香格里拉號亦被改為反潛航母,只有漢考克號、好人理查號與奧里斯卡尼號一直擔任攻擊航母,直至退役。
1960年代,在役的艾塞克斯級反潛航母,各自作了不同改裝。如蘭道夫號及胡蜂號分別改裝了指揮控制中心。[23]此時艾塞克斯級繼續老化,而美軍亦未開始建造新一代反潛航母(計畫後因越戰而取消),故海軍將原針對驅逐艦的現代化改建計畫(Fleet Rehabilitation and Modernization , FRAM),擴大至多艘現役的艾塞克斯級,包括反潛航母及兩棲突擊艦。(FRAM II)。[23]是次改建有時亦稱為SCB-144。針對反潛航母的改動主要為:
- 在艦艏增設SQS-23聲納;
- 改善指揮控制中心;
- 延長艦隻服役壽命。
1960年蘭道夫號率先參與FRAM II改建,緊接是艾塞克斯號與奇爾沙治號(1961年);班寧頓號(1963年);無畏號、大黃蜂號及胡蜂號(1965年);最後是約克鎮號(1967年)。[24]雖然反潛航母在編制上只針對潛艇,越戰期間無畏號及香格里拉號均曾臨時用作攻擊航母,並派直升機進行搜救。[25]
由於火炮已無必要,各艦的火炮於此時期亦繼續下降。至越戰時期,奧里斯卡尼號只留下四門單管5吋/38火炮。[22]
縱觀韓戰後的服役歷史,艾塞克斯級仍介入不少地區衝突、危機及戰爭。大西洋艦隊的艾塞克斯級分別先後參與了黎巴嫩危機、剛果危機、豬灣事件、古巴導彈危機、及入侵多明尼加;太平洋艦隊的艾塞克斯級則參與了國泰空中霸王遭擊落事故、第一及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老撾內戰、北部灣事件、越戰、普韋布洛號危機、EC-121預警機擊落事件等等。
越戰時期的艾塞克斯級攻擊航母,多搭載A-1、A-4、F-4、A-7及F-8;反潛航母則搭載S-2反潛機及SH-3海王直昇機。
1954年,攻擊航母大黃蜂號通過蘇伊士運河。
1966年越戰期間,奧里斯卡尼號的水兵忙於為戰機掛載武裝。奧里斯卡尼號是少數於越戰時仍擔任攻擊航母的艾塞克斯級。
1967年,反潛航母胡蜂號在外海執勤。八架S-2反潛機預備起飛,其中兩架已在彈射器上,蓄勢待發。
兩棲突擊艦
除改為反潛航母外,部分艾塞克斯級亦改編為兩棲突擊艦。兩棲突擊艦主要任務為搭載陸戰隊,以直升機登陸作戰。早於1957年,時為反潛航母的福治谷號就曾作兩棲作戰演習;1958年福治谷號、塔拉瓦號與福萊斯特號又進行另一次兩棲作戰演習。其時海軍正為兩棲作戰設計專門的硫磺島級兩棲突擊艦,故先將三艘艾塞克斯級改為兩棲突擊艦,以作過渡艦隻。[26]1959年,拳師號及普林斯頓號率先改編,福治谷號則在1961年改編。三艦均未曾作SCB-27或SCB-125改建。海軍原計畫將尚普蘭湖號改為兩棲突擊艦,最後因故放棄。[27]
三艘兩棲突擊艦均拆除大量防空炮,同時拆除四個鍋爐,以騰出空間搭載直升機,航速因而下降至25節。[27]普林斯頓號及福治谷號分別參與了越戰,拳師號則曾派兵到多明尼加。服役晚期,三艦均參與FRAM II現代化改建,延長服役壽命,最終於1969年至1970年間先後退役。
訓練艦及飛機運輸艦
兩艘艾塞克斯級曾改裝為訓練艦,專責訓練機師。安提頓號率先在1957年擔任訓練艦,但艦身編號未有更改,故正式上仍為反潛航母。1962年列星頓號接替安提頓號,繼續訓練機師。1969年,列星頓號艦身編號改為CVT-16,正式成為訓練航艦。雖然列星頓號無法起降新式的F-14及後來的F-18,列星頓號繼續訓練機師,直至1991年被福萊斯特號接替為止。
五艘艾塞克斯級曾被編入飛機運輸艦(AVT),包括富蘭克林號、碉堡山號、雷伊泰號、塔拉瓦號及菲律賓海號。但實際上五艦在改編前已經退役,並繼續留在後備艦隊待命,未有再作巡航,最終悉數出售拆解。
1962年後,列星頓號開始在彭薩科拉擔任訓練艦。
1965年,兩棲突擊艦拳師號搭載了美國騎兵第一師的直升機,預備前往越南。
1972年,提康德羅加號救起太陽神17號的太空人,稍後撈起太空艙。
太空計畫
多艘艾塞克斯級亦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在多次太空任務中擔任搜救艦。這包括:
時間 | 參與艦 | 計劃 | 任務 | 備註 |
---|---|---|---|---|
1960年12月19日 | 福治谷號 | 水星計劃 | 水星-紅石1A號 | |
1961年5月5日 | 尚普蘭湖號 | 水星計劃 | 水星-紅石3號 | 美國人首次進入太空 |
1961年7月22日 | 蘭道夫號 | 水星計劃 | 水星-紅石4號 | 自由鐘七號沉沒 |
1962年2月20日 | 蘭道夫號 | 水星計劃 | 水星-宇宙神6號 | |
1962年5月24日 | 無畏號 | 水星計劃 | 水星-宇宙神7號 | |
1962年10月3日 | 奇爾沙治號 | 水星計劃 | 水星-宇宙神8號 | |
1963年5月16日 | 奇爾沙治號 | 水星計劃 | 水星-宇宙神9號 | |
1965年1月19日 | 尚普蘭湖號 | 雙子座計劃 | 雙子座2號 | |
1965年3月23日 | 無畏號 | 雙子座計劃 | 雙子座3號 | 首次雙人太空任務 |
1965年6月7日 | 胡蜂號 | 雙子座計劃 | 雙子座4號 | 首次太空漫步 |
1965年8月29日 | 尚普蘭湖號 | 雙子座計劃 | 雙子座5號 | |
1965年12月16日 | 胡蜂號 | 雙子座計劃 | 雙子座6A號 | 與雙子座7號同步飛行 |
1965年12月18日 | 胡蜂號 | 雙子座計劃 | 雙子座7號 | 與雙子座6A號同步飛行 |
1966年2月26日 | 拳師號 | 太陽神計畫 | AS-201 | 測試太空艙 |
1966年6月6日 | 胡蜂號 | 雙子座計劃 | 雙子座9A號 | 與對接艙對接失敗 |
1966年8月25日 | 大黃蜂號 | 太陽神計畫 | AS-202(太陽神3號) | 測試太空艙 |
1966年11月15日 | 胡蜂號 | 雙子座計劃 | 雙子座12號 | 成功與對接艙對接 |
1967年11月9日 | 班寧頓號 | 太陽神計畫 | 太陽神4號 | 農神5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 |
1968年10月22日 | 艾塞克斯號 | 太陽神計畫 | 太陽神7號 | |
1968年12月27日 | 約克鎮號 | 太陽神計畫 | 太陽神8號 | 首次繞月飛行 |
1969年5月26日 | 普林斯頓號 | 太陽神計畫 | 太陽神10號 | 測試登月艙 |
1969年7月24日 | 大黃蜂號 | 太陽神計畫 | 太陽神11號 | 人類首次登月 |
1969年11月24日 | 大黃蜂號 | 太陽神計畫 | 太陽神12號 | |
1972年4月27日 | 提康德羅加號 | 太陽神計畫 | 太陽神16號 | |
1972年12月19日 | 提康德羅加號 | 太陽神計畫 | 太陽神17號 | 最後一次登月 |
1973年6月22日 | 提康德羅加號 | 天空實驗室計劃 | 天空實驗室2號 |
退役及現況
二戰以後,不少艾塞克斯級成為多餘軍艦,相繼在1950年代前退役停放。韓戰爆發後,大部分艾塞克斯級重返現役,只有富蘭克林號及碉堡山號繼續停放。1950年代末,新式航空母艦福萊斯特級開始服役,小鷹級亦於1960年代服役,艾塞克斯級的配置已然殘舊,陸續退役。
未曾改建的艾塞克斯級先被淘汰。菲律賓海號在1958年退役,次年雷伊泰號亦退役;1960年代,安提頓號、尚普蘭湖號、塔拉瓦號三艘未改建或SCB-27A艦退役;1969年,蘭道夫號、艾塞克斯號兩艘SCB-125艦亦開始退役;三艘兩棲突擊艦:拳師號、普林斯頓號及福治谷號於1969及1970年退役;同於1970年退役的尚有班寧頓號、奇爾沙治號、約克鎮號及大黃蜂號;好人理查號完成越戰巡航後,與香格里拉號於1971年退役;胡蜂號、提康德羅加號及無畏號則先後於1972年、1973年及1974年退役。漢考克號與奧里斯卡尼號一直擔任攻擊航母,直到1976年退役。最後一艘退役的艾塞克斯級是列星頓號,她由1962年開始一直擔任訓練艦,直至1991年方才退役。
大半退役艾塞克斯級均在1970年代出售拆解,只有五艦分別在1966年(富蘭克林號)、1968年(塔拉瓦號)、1988年(香格里拉號)、1992年(好人理查號)及1994年(班寧頓號)拆解。列根政府當政時,曾建議復修好人理查號及奧里斯卡尼號,投入現役,但因成本過高而被國會否決。奧里斯卡尼號最終在2006年被海軍鑿沉作人工魚礁。
四艘艾塞克斯級在民間籌集到足夠捐款,未有拆解,改為博物館艦。約克鎮號於1975年起在南卡羅萊納州快意山(Mount Pleasant)的愛國者地(Patriot’s Point)對外開放;無畏號則在1982年於紐約開放;列星頓號則在1992年於德克薩斯州聖體市開放;最後大黃蜂號在1998年於阿拉米達開放。
時移世易:越戰時期,四艘美國航空母艦停泊於阿拉米達。最左面為中途島級的珊瑚海號;最右為全球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兩艦不論在性能或體型,均將中間的兩艘艾塞克斯級--漢考克號及奧里斯卡尼號比下去。
退役後改建為博物館艦的約克鎮號,停泊在南卡羅萊納州快意山。
2006年5月17日,停放多年的奧里斯卡尼號被鑿沉作人工魚礁。
同型
-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CV-12)
- 列星頓號航空母艦 (CV-16)
奇爾沙治號航空母艦(CV-33)
塔拉瓦號航空母艦(CV-40)
相關條目
- 美國航空母艦列表
註釋
^ Friedman 1983,第394页艾塞克斯艦級配置。此數據以設計及建造時為準。
^ 2.02.12.22.32.42.5 Friedman 1983,第134页
^ Smith 1997,第4页
^ 4.04.1 Friedman 1983,第136页
^ Friedman 1983,第138-145页
^ 6.06.1 Friedman 1983,第135页
^ Friedman 1983,第147页
^ Friedman 1983,第144-145页
^ Smith 1997,第34-36页
^ 10.010.110.2 Smith 1997,第10页
^ 11.011.1 Friedman 1983,第151页
^ Friedman 1983,第145页
^ Friedman 1983,第288页
^ Friedman 1983,第289页
^ Friedman 1983,第291页
^ Friedman 1983,第289-291页
^ 17.017.117.2 Friedman 1983,第292-293页
^ Friedman 1983,第294页
^ Friedman 1983,第295页
^ 20.020.120.220.3 Friedman 1983,第296页
^ Friedman 1983,第342页
^ 22.022.1 Friedman 1983,第297页
^ 23.023.1 Friedman 1983,第345页
^ Friedman 1983,第345-347页
^ Friedman 1983,第351页
^ Friedman 1983,第365页
^ 27.027.1 Friedman 1983,第369页
參考書目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
Friedman, Norman, U.S. Aircraft Carri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3, ISBN 0-87021-739-9
Smith, Michael C., Essex class carriers in action, Carrollton, TX: Squadron Signal Publications, 1997, ISBN 0897473736
Stille, Marke, US Navy Aircraft Carriers, 1942-1945: WWII-Built Ships, Oxford, UK: Osprey Publishing, 2007, ISBN 978-1-84603-037-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