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39年-1945年) 蒙古自治邦(1941年-1945年)
1939年-1945年
国旗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位置(1939年)
地位
大日本帝国的傀儡政权
首都
张家口
常用语言
漢語、日語、蒙古語
宗教
藏傳佛教
主席
历史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
• 建立
1939年9月1日
• 瓦解
1945年8月19日
先前国
继承国
蘇聯佔領下的滿洲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Menk Har_a Tig","Menk Scnin Tig","Oyun Gurban Ulus Tig","Oyun Qagan Tig","Oyun Garqag Tig","Oyun Har_a Tig","Oyun Scnin Tig","Oyun Agula Tig","Mongolian Baiti","Mongolian Universal White","Noto Sans Mongolian","Mongol Usug","Mongolian White","MongolianScript","Code2000","Menksoft Qagan"}.mw-parser-output .font-mong-mnc,.mw-parser-output .font-mong:lang(mnc-Mong),.mw-parser-output .font-mong:lang(dta-Mong),.mw-parser-output .font-mong:lang(sjo-Mong){font-family:"Abkai Xanyan","Abkai Xanyan LA","Abkai Xanyan VT","Abkai Xanyan XX","Abkai Xanyan SC","Abkai Buleku","Daicing White","Mongolian Baiti","Mongolian Universal White","Noto Sans Mongolian"}
ᠮᠣᠩᠭᠣᠯ ᠤᠨ ᠨᠤᠲᠤᠭ ᠤᠨ ᠨᠢᠭᠡᠳᠦᠭᠰᠡᠨ ᠠᠦ᠋ᠲ᠋ᠣᠨᠣᠮᠢᠲ ᠵᠠᠰᠠᠭ ᠤᠨ ᠭᠠᠵᠠᠷ ,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ын нутгийн нэгдсэн автономит засгийн газар ),是大日本帝国于1939年至1945年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河北省(当时中華民國的察哈尔省和绥远省)、山西省一部分等日占沦陷区操纵成立的一个傀儡政权。
目录
1 背景
2 成立与瓦解
3 政治
4 名称
5 旗帜
6 行政区划
7 经济
8 军事
8.1 蒙古军
8.2 日本陆军驻蒙军
8.3 军衔
9 参考文献
10 外部链接
背景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成立仪式。照片右上角有“德王”两字
1933年4月28日李守信按照日軍关东军的指令進犯熱河鄰近的察哈爾地區。次日,佔領察哈爾重鎮多倫。同年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倫。同年8月李守信部再度攻占多伦后,以多倫為中心,于9月建立了察東特别自治區 ,由李守信任行政長官,懸掛日本國旗。[1] [2]
1933年7月,内蒙古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人称“德王”)集合了西蒙各旗王公召开了第一次自治会议,向南京国民政府通电请求自治。8月,再次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宣布西蒙准备成立自治政府。蒋介石为防止德王投靠日本,乃同意成立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由于委员长云端旺楚克年老多病,副委员长沙克都尔扎布、索诺木喇布坦未到任,蒙政会的大权从一开始就落入德王手中。蒙政会成立后不久,德王不满足于现状,又兼日本关东军的策动及提供枪弹与经费支持,德王乃同关东军密切接触,商议成立“蒙古国”事宜。为了防止西蒙全境被德王交给日本,南京国民政府乃于1936年1月25日下令将蒙政会分为两部分,分别组织绥远省境内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和德王管辖的察哈尔省境内蒙古各盟旗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3]
1935年12月,李守信部在日军的支援下,攻占了察东的張北縣、寶昌縣、康保縣、尚義縣、沽源縣、商都縣、化德縣、崇禮縣等8縣,並控制了察东的正藍旗、鑲白旗、正白旗、正红旗、鑲黃旗、太僕寺旗、明安旗、商都旗等8旗,在张北县建立了李守信的蒙古军司令部和日本特务机关。[4] 德王隨即同李守信合作,於1936年2月1日,在张北县舉行察哈爾盟公署 成立典禮,察哈爾部的蒙古人8旗遂為德王控制。[5] 1936年2月10日,德王在苏尼特旗的王府举行“蒙古军总司令部”成立仪式,并作为成吉思汗30世子孙宣读誓词,称“誓愿继承成吉思汗伟大精神,收复蒙古固有疆土,完成民族复兴大业”。日本关东军参谋长西尾寿造到会祝贺,并称“日蒙携手,亲密合作”。[3] 1936年5月12日,德王在德化市(由原化德縣改名而成)组成蒙古軍政府 ,正式使用成吉思汗纪年(当年为731年),以蓝地红黄白条旗为该政府的旗帜,同时还成立了以村谷彦治郎为主任的日本顾问部。 [6]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关东军随即组编东条英机指挥的察哈尔兵团(又称东条兵团),进攻察哈尔省、绥远省等省,于1937年8月12日越过长城[7] ,1937年8月27日侵占察哈尔省张家口,9月4日成立察南自治政府 [3] ;1937年9月13日侵占山西省大同市,10月15日成立晋北自治政府 [8] ;1937年10月14日侵占了归绥,1937年10月17日侵占了包头[9] 。东条兵团的军事行动,是日本关东军对苏联与外蒙古的军事战略的一部分。1937年10月27日,蒙古軍政府迁入归绥,更名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以歸綏為首府,並将归绥更名為厚和豪特特别市(厚和豪特後簡化為厚和),與包頭特别市及巴彥塔拉盟(后来设立)、察哈爾盟、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伊克昭盟等5盟隶属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政务院管辖。[9]
经过日本关东军与华北方面军妥协,1937年12月27日,以驻大同的日本陆军第26师团为主,成立日本陆军驻蒙兵团,直属日本军部大本营,负责内蒙古、察南、晋北地区之警備任務。1938年7月4日,驻蒙兵团改编为驻蒙军,并且编入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驻蒙兵团与驻蒙军一直实际操控当地的傀儡政权即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蒙古聯盟自治政府。[10]
1937年11月22日,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在张家口签订《关于设立蒙疆联合委员会的协定》,正式成立了蒙疆联合委员会 。该《协定》称:“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认为在蒙疆方面利害休戚相同,有必要对相互关联的重要事项进行协议统制,为此决定设立联合委员会。”[11]
成立与瓦解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办公厅旧址,拍摄于2016年7月,河北省张家口市。该建筑具有典型蒙古式建筑风格,在张家口市被俗称为蒙古房子。
1939年9月1日,日本驻蒙军把汉族占优势的傀儡政权察南自治政府和晋北自治政府与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合并,成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首都遷至張家口,並将張家口改為直屬蒙疆的張家口特別市。政务院下设总务、财政、保安、民政、畜产、交通、教育、司法等部。日本最高顾问是金井章次。1940年汪精卫政权在南京成立后,在名义上拥有蒙疆,但实际上没有管辖权。1941年8月4日對內再次改名为蒙古自治邦 。并改中华民国年号为成吉思汗纪元。该政府一直與日軍及汪兆铭南京国民政府合作,被視為日軍的傀儡政權。
这个政府消失于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周,作为八月風暴计划的一部分,苏联红军和蒙古人民军对日本宣战,攻入内蒙。1945年8月19日,德王的蒙疆政府彻底瓦解。
政治
主要职官
主条目: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職官列表
名称
蒙疆 ,按照德王的说法,意思是
“收復蒙 古固有疆 土”。
旗帜
红(赤)蓝黄白四色七条旗,红色居中象征日本,取“以日本为中心,大同协和汉、蒙、回各族”之意。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720px){.mw-parser-output .flagbox a>img{max-width: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flag-gallery{padding:5px;font-size:90%}.mw-parser-output .flag-gallery-row{vertical-align:top;text-align:left}.mw-parser-output .flag-gallery-row td{display:inline-block;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flagbox{overflow:visible}
蒙古军政府旗 比例:2:3 (1936年—1937年) 蓝地代表蒙古族,左上角的红、黄、白三竖条分别代表大和族、汉族、回族(包含所有穆斯林)
察南自治政府旗,黄地代表汉族,左上角的红、白、蓝三竖条分别代表大和族、回族、蒙古族。
晋北自治政府旗(1938-1939年),黄地代表汉族,左上角的红、蓝、白三竖条分别代表大和族、蒙古族、回族。[12]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旗 比例:2:3 (1937年—1939年) 仿照滿洲國國旗,蓝地代表蒙古族,左上角的红、蓝、黄、白四横条分别代表大和族、蒙古族、汉族、回族(包含所有穆斯林)。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旗 比例:2:3 (1939年—1945年) “七条旗”,以代表大和族的红色粗条为中心,依次团结回(白细条)、蒙(蓝中条)、汉(黄粗条)民族人民。
行政区划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下辖巴彦塔拉、察哈尔、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等五个盟,察南、晋北两政厅,和厚和豪特(归绥恢复了蒙古旧称)、包头2特別市;1939年增設張家口特別市,部分文獻則稱同時將厚和、包頭降為盟轄市。1943年1月1日察南政廳改為宣化省,晉北政廳改為大同省。
经济
日本人建立了蒙疆银行,印刷自己的货币,上面没有年份。一些当地传统的钱庄发行的货币上标注干支纪年,如甲辰年。
军事
蒙古军
蒙古骑兵兵团
第1蒙古骑兵师
第2蒙古骑兵师
第3蒙古骑兵师
第4蒙古骑兵师
第5蒙古骑兵师
第6蒙古骑兵师
第7蒙古骑兵师
第8蒙古骑兵师
第9蒙古骑兵师
蒙古运输兵团
日本陆军驻蒙军
军衔
军衔名称
肩章
General将官
General上将
Lieutenant General中将
Major General少将
High officers 校官
Colonel上校
Lieutenant-colonel中校
Major少校
Officers尉官
Captain上尉
Lieutenant中尉
Junior Lieutenant少尉
Lower officers准士官
Warrant Officer准尉
Sergeants副士官
Staff Sergeant上士
Sergeant中士
Junior Sergeant下士
Soldiers兵
Lance Corporal上等兵
Private first class一等兵
Private second class二等兵
参考文献
^ 哈斯木仁、布和,关东军的“内蒙工作”和伪蒙疆政权的建立,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通辽)2001年03期,第61-65页
^ 赛航, 金海, 苏德毕力格,民国内蒙古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17页
^ 3.0 3.1 3.2 抗日战争时期的那些伪政权,家国网,2012-7-31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10-19.
^ 卢明辉,蒙古 "自治运动" 始末,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01页
^ 樊吉厚 等编,华北抗日战争史 第1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82页
^ 戴逸,中国近代史通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年,第196页
^ 王天平,史实:日本三代天皇侵华内幕,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67页
^ 山西文史资料56,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7页
^ 9.0 9.1 第二节 伪蒙疆政府,内蒙古区情网,2011-4-14
^ 秦郁彦編『日本陸海軍總合事典』第2版、東京大學出版會、2005年。
^ 祁建民,日本陆军与"蒙疆联合委员会" ,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2期
^ Flag of North Shanxi government, 晉北自治政府旗(政府成立一周年紀念日 民國二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制定)
外部链接
维基文库中相关文献分类: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蒙古族
历史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 → 蒙古帝国(扩张 · 屠杀) → 元朝(灭宋 · 侵日) → 北元
东亚以外:
四大汗国(窩闊台汗國 · 察合台汗國 · 欽察汗國 · 伊兒汗國) · 帖木儿帝国 · 莫卧儿帝國 · 克里米亞汗國 · 西伯利亚汗国
明代蒙古:
北元(明太祖北伐)→鞑靼(明成祖北伐 · 达延汗 · 俺答封贡) · 瓦剌(俘明英宗、侵北京) · 兀良哈三卫
清代蒙古:
察哈尔部(林丹汗) · 准噶尔汗国(清灭准噶尔) · 土尔扈特部东归
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 → 圖瓦人民共和國 → 圖瓦自治州 → 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 图瓦共和国
外蒙古历史:
喀尔喀蒙古 → 外蒙古 → 大蒙古国(第一次独立 · 蒙藏條約) → 外蒙古(中俄蒙协约 · 自治 · 撤销自治) → 大蒙古国(第二次独立) → 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革命党 · 独立) → 蒙古国(历史)
内蒙古历史:
內札薩克蒙古 → 内蒙古 ·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 蒙古军政府 →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德王) →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 → 内蒙古自治政府 → 内蒙古自治区(内人党事件 · 內蒙古獨立運動) → 2011年内蒙古抗议示威事件
当前政区分布
主要国家
3自治共和国
图瓦共和国(图瓦人) · 布里亞特共和國(布里亚特人) · 卡尔梅克共和国(卡尔梅克人)
1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3自治州
8自治县
黑龙江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吉林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辽宁
河北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甘肃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青海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新疆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部落支系和亲缘民族
蒙古國境內 部落区域
喀尔喀 · 巴爾虎 · 巴岳特 · 布里亚特 · 達爾罕 · 杜尔伯特 · 達里岡愛 · 明阿特 · 扎哈沁 · 額魯特 · 土尔扈特 · 和托輝特 · 烏珠穆沁 · 阿爾泰烏梁海 · 輝特 · 圖瓦烏梁海 · 色楞格察哈尔
中国蒙古族 部落支系聚居地
巴爾虎 · 布里亚特 · 察哈尔 · 扎魯特 · 巴林 · 杜尔伯特 · 科尔沁 · 喀喇沁 · 克什克騰 · 蘇尼特 · 乌喇特 · 乌珠穆沁 · 鄂爾多斯 · 弘吉拉 · 和硕特 · 土尔扈特 · 图瓦 · 厄魯特 · 土默特
中国蒙古族杂居分散地
辽宁阜新县与喀喇沁左翼县,河北围场县,吉林前郭尔罗斯县,黑龙江杜尔伯特县;甘肃肃北县;喀卓人(云南省通海县);此外,四川凉山州、贵州大方县与北京密云区也有分布。
中國境內亲缘民族
达斡尔族 · 裕固族 · 东乡族 · 保安族 · 土族
俄羅斯境內亲缘民族
布里亚特人 · 卡尔梅克人(土尔扈特) · 图瓦人
其他國家(中亞等)
中国抗日战争中國共產黨軍隊主要战役战斗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 第二次中日战争 — 大日本帝国大本营
华 北
山 西
西北
晋西北七城战役 · 晋西北1940年夏季战役 · 晋西北1940年冬季战役
东北
平型关战斗
中
广阳战斗 · 太岳1943年秋季战役 · 沁源围困战
东南
神头岭战斗 · 晋东南1938年战役 · 晋东南1940年战役
晋绥
晋绥区1945年夏季战役
河 北
中
易涞战役 · 易满徐战斗 · 陈庄战斗 · 冀中1939年冬季战役 · 冀中1940年反全面“扫荡”战役 · 冀中青纱帐战役 · 冀中1940年冬季战役 · 冀中1941年夏季战役 · 冀中1942年春季战役 · 冀中五一战役
东
冀东五次反围攻战斗 · 冀东反伪治安军战役 · 冀东1942年春季战役 · 冀东1944年冬季战役
南
冀南1939年春季战役 · 冀南1941年秋季战役
破袭平汉铁路战斗 · 北岳1939年冬季战役 · 北岳1943年春季战役 · 北岳1943年冬季战役
太行山
太行1939年夏季战役 · 太行1941年冬季战役(黄崖洞保卫战) · 太行1942年春季战役 · 太行1942年夏季战役 · 太行1942年秋季战役 · 太行1943年5月战役
河 南
漳南战役 · 卫南战役 · 林南战役 · 八公桥战斗 · 第一次豫北战役 · 豫南战役*
山 东
陆房战斗 · 鲁中战役 · 鲁南战役 · 沂蒙山反铁壁大“扫荡” · 胶东1942年春季战役 · 清河区1943年夏季战役 · 山东根据地1944对日大反攻 · 第三次讨伐吴化文部战役 · 渤海1944年秋季战役 · 滨海1944年夏季战役 · 讨伐赵保原部战役 · 讨伐厉文礼部战役 · 山东军区1945年对日大反攻
晋察冀反八路围攻战役 · 晋察冀1938年秋季战役 · 百团大战 (榆辽战役·涞灵战役·关家垴战斗) · 晋察冀1941年秋季战役 · 晋察冀1944年对日攻势作战 · 晋察冀1945年春夏季战役 冀鲁豫1943年秋季战役 · 晋冀鲁豫边区1944年对日大反攻 · 冀鲁豫1944年夏季战役 · 冀鲁豫1945年夏季战役 · 晋冀鲁豫1945年秋季战役
日方部队
华北方面军1军 · 12军 · 43军 · 駐蒙軍 · 蒙疆军† · 华北治安军† · 东亚皇协军†
中共部队
八路军(第115师 · 第120师 · 第129师 · 山东军区部队 · 晋绥军区 · 太岳纵队 · 冀南军区部队) · 晋察冀军区部队 · 冀鲁豫军区部队 · 冀中军区部队 ·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华 中
安 徽
庐无战役
江 苏
讨伐李长江战役 · 盐阜苏中战役 · 苏中反“清乡”斗争 · 淮海1943年夏季战役
新四军1944年攻势作战 (车桥战役-华中1944年春夏攻势-华中1944年秋冬攻势) · 华中1945年春季作战 · 华中1945年夏季战役
日方部队
日本六方面軍(17师团 · 59师团 · 60师团) · 日本二方面軍(缺部队编制资料) · 李长江部†
中共部队
新四军(第1师 · 第2师 · 第3师 · 第4师 · 第5师 · 第6师 · 第7师)
主要交战加粗 显示,† 表示日军在华扶植部队,* 表示作战对象包括國軍。
内蒙古行政长官(1912年至今)
内蒙古政府
附: 呼伦贝尔自治政府负责人 附: 统辖呼伦贝尔大臣
胜福
附: 呼伦贝尔副都统公署副都统
胜福 → 贵福
附:索伦共和国政府委员会主任委员
福明泰
附: 进攻中华民国第一路军司令
乌泰
内蒙古自治政府委员长
云端旺楚克
附: 蒙古地方自治指导长官公署指导长官
何应钦
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云端旺楚克 → 索诺木喇布坦 → 德穆楚克栋鲁普
绥远省境内蒙古各盟旗 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沙克都尔扎布
察哈尔省境内蒙古各盟旗群 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德穆楚克栋鲁普
蒙古軍政府主席(1936年-1937年)
云端旺楚克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主席(1937年-1939年)
云端旺楚克 → 德穆楚克栋鲁普
附:蒙疆联合委员会总务委员长(1937年-1939年)
金井章次(代) → 德穆楚克栋鲁普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主席(1939年-1945年,1941年起对内改称蒙古自治邦政府)
德穆楚克栋鲁普
附:内蒙古人民委员会委員(13人)(1945年)
吉尔嘎朗(德古来) · 穆克登宝 · 补英达赖 · 都固尔苏隆 · 德力格尔朝克图 · ……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1945年)
補英達賴
蒙古自治政府主席(1945年)
乌兰夫(云泽)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主席(1946年)
博彦满都
附:兴东地区行政公署主任(1945年-1946年)
志达图(孟星三)
附:纳文慕仁省政府主席(1946年)
额尔登(金耀洲)
附: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主席(1945年-1946年) 呼伦贝尔临时地方自治政府主席(1946年) 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主席(1946年-1947年)
额尔钦巴图
附: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执委会和常委会主席
乌兰夫(云泽)
附: 蒙古自治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阿勒坦鄂齐尔
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德穆楚克栋鲁普
西蒙自治政府主席
达理扎雅(代)
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
乌兰夫(云泽)
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
滕海清 → 尤太忠 → 孔飞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孔飞 → 布赫 → 乌力吉 → 云布龙 → 乌云其木格 → 杨晶 → 巴特尔 → 布小林
内蒙古行政长官列表
中国国家政权(1911年至今)
大清帝国国家政权
清政府
(-1912年)
中华民国国家政权
中華民國軍政府(1911年-1912年)
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2年-1913年)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1912年)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京)(1912年-1913年)
北洋政府(1913年-1928年)
中华民国政府(1913年-1924年;1926年-1927年)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4年-1926年) · 中华民国军政府(1927年-1928年)
护国军政府(1915年-1916年)
(包含以下政权:云南军都督府 · 贵州军都督府 · 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 · 中华民国军务院)
护法政府(1917年-1925年)
國民政府(1925年-1948年)
广州国民政府(1925年-1926年) ·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與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1926年-1927年) · 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 · 南京國民政府(1927年-1937年) · 重庆国民政府(1937年-1946年) · 南京國民政府(1946年-1948年)
非正統國民政府
北平国民政府
(1930年) ·
广州国民政府(1931年-1932年) · 南京国民政府(1940年-1945年)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37年-1940年)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1938年-1940年)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1948年至今)
中華民國政府
參見:中国政府、割据政权。 注:
中華帝國
(1915-1916年) 于筹备期取消。
中华民国割据政权(1912年-1949年)
遜清皇室小朝廷(1912年-1924年)
清政府
張勳復辟(1917年)
清政府
遜清皇室流亡小朝廷(1924年-1932年)
清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1935年)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5年-1936年)
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国(1936年-1937年)
中央蘇區(1931-1934) · 陕甘宁边区(1937-195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1935年-1936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1935年-1936年)
格勒得沙共和国(1935年-1936年)
格勒得沙共和国革命政府
博巴人民共和国(1936年)
中华苏维埃中央博巴自治政府
中华共和国(1933年-1934年)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新疆自治省(1933年-1944年)
新疆省政府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33年-1934年)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
和阗伊斯兰王国(1934年)
和闐臨時政府(1933年-1934年) · 和闐伊斯蘭政府(1934年)
東突厥斯坦共和國(1944年-1946年)
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
满洲国(1932年-1934年) 大满洲帝国(1934年-1945年)
滿洲國政府(1932年-1934年) · 大滿洲帝國政府(1934年-1945年)
大蒙古國(1911年-1915年)
蒙古地方
大蒙古国(1921年-1924年)
蒙古临时人民政府(1921年) · 蒙古人民革命政府(1921年-1924年)
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992年)
國家大呼拉爾(1924年-1949年) · 大人民呼拉尔(1949年-1992年)
蒙古军政府
蒙古军政府(1936年-1937年)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與蒙疆联合委员会(1937年-1939年)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1939年-1945年,1941年起对内改称蒙古自治邦政府)
蒙古自治邦(1941年-1945年)
蒙古自治邦政府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1945年) · 蒙古自治政府(1945年)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1946年)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1945年-1947年)
內蒙古自治政府*
內蒙古自治政府(1947年-1949年)
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1921年-1926年)
圖瓦人民共和國(1926年-1944年)
圖瓦(1921-1944)
西藏(1913年-1951年)
噶廈(1912年-1959年)
帶*者為實行聯邦制之政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1949年-195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54年至今)[1]
^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1954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