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
本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2月18日)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 Keelung Customs, CA, MOF(英語) | |
---|---|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 | |
財政部關務署署徽 | |
基本資訊 | |
機關類型 | 中央四級行政機關 |
所屬部門 | 財政部關務署 |
員額 | 1217人 |
授權法源 | 財政部關務署組織法 財政部關務署各關組織準則 |
主要官員 | |
關務長 | 蘇淑貞 |
副關務長 | 劉莉莉、戴永強 |
主任秘書 | 林明泰 |
任命者 | 財政部關務署署長 |
任期 | 無任期保障 |
組織編制 | |
內部單位 | 6組、4室、4分關 |
成立沿革 | |
成立日期 | 1969年7月1日 |
前身機關 | 財政部基隆關稅局 |
聯絡資訊 | |
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海關大樓 | |
地址 | 20041基隆市仁愛區港西街6號 |
電話 | +886-2-2420-2951 |
網站 | keelung.customs.gov.tw |
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簡稱基隆關)為財政部關務署所轄4關之一,扼守台灣北部及台灣東北部國境大門,職司基隆港、花蓮港、和平工業專用港、蘇澳港、臺北港、福澳港、白沙港及花蓮機場之旅客入出境、貨物進出口通關事宜,肩負關稅稽徵、查緝走私及代徵監管等任務,以充裕國庫稅收、維護國家安全。
關本部設於基隆市仁愛區港西街6號,地處基隆港西岸1號碼頭邊;另在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花蓮縣、臺北港、宜蘭縣及連江縣分設五堵分關、六堵分關、桃園分關、花蓮分關、桃園分關臺北港辦事處、花蓮分關馬祖派出課、花蓮分關蘇澳派出課,獨立辦理各該地區之前揭各項業務。
歷史
- 1858年(咸豐8年)中英、中法天津條約開放安平港、淡水港為通商口岸。1863年(同治2年)在台灣北部設立淡水海關暨基隆關支關。
- 1895年(光緒21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台灣割讓日本。1895年6月日本海關接管台灣關務50年,迄1945年(民國34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為止。
- 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1945年12月1日海關總稅務司署接收台灣關務,在台北市設立台北關稅務司公署(本關前身),管轄濁水溪以北之通關事務,並於基隆設立支關。
- 1947年(民國36年)9月1日,台北關稅務司公署遷至基隆,同時裁撤基隆支關。
- 1969年(民國58年)7月1日,海關為因應業務成長,加強組織功能,重新調整關區,劃分業務。將台北關稅務司公署原轄退稅課及位於台北市之駐台北機場支所、駐台北郵局支所,劃歸新設立之財政部台北關管轄。原台北關稅務司公署則改名為財政部基隆關。
- 1991年(民國80年)2月3日,為因應組織法制化,財政部基隆關正式改制為財政部基隆關稅局。
- 2013年(民國102年)1月1日,為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財政部基隆關稅局改制為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
參考資料
本局歷史 - 基隆關歷史沿革. 財政部關務署臺北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