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關務署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財政部關務署 Customs Administration, MOF(英語) | |
---|---|
![]() | |
![]() 關務署署徽,同時為中華民國海關徽章 | |
基本資訊 | |
機關類型 | 中央三級行政機關 |
所屬部門 | 財政部 |
員額 | 696人 |
年度預算額 | 新台幣14.01億元(2013年) |
授權法源 | 財政部組織法、財政部關務署組織法 |
主要官員 | |
署長 | 謝鈴媛 |
副署長 | 彭英偉、陳善助 |
主任秘書 | 林進煌 |
任命者 | 財政部部長 |
任期 | 無任期保障 |
組織編制 | |
內部單位 | 6組、6室 |
附屬機關 | 4關 |
成立沿革 | |
成立日期 | 1854年 |
前身機關 | 海關總稅務司署、財政部關稅總局 |
聯絡資訊 | |
![]() 關務署本部所在地:海關大樓 | |
地址 | 臺北市大同區塔城街13號 |
電話 | +886 2 2550-5500 |
網站 | www.customs.gov.tw |
備註 | ![]() 關務署署旗,亦為中華民國海關關旗 |
財政部關務署(簡稱關務署)是中華民國的海關事務機構,隸屬於財政部,負責關稅稽徵、查緝走私、保稅退稅、貿易統計及接受其他機關委託代徵稅費、執行邊境管制。其最早前身為清咸豐四年(1854年)成立的「海關總稅務司署」,民國80年(1991年)2月3日更名為「財政部關稅總局」,2013年元旦合併財政部關政司後改為今制。目前下設基隆、臺北、臺中、高雄等4處海關。
目录
1 歷史
1.1 清朝時期
1.2 民國時期
2 歷任負責人
3 組織
3.1 內部單位
3.2 附屬機關
4 海關旗幟
4.1 現行旗、徽
4.2 歷史旗幟
5 海關階級識別
6 相片集
7 相關條目
8 參考文献
9 外部連結
歷史
古中國在唐、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設立市舶司來管理海上對外貿易,為中國海關之初。明洪武元年,在上海設立太倉黃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年)撤銷全國的市舶司,直至永樂元年復設。
清朝時期
清康熙24年(1684年),將市舶司改為江(上海)、浙(寧波)、閩(福州)、粵(廣州)四處海關。
清乾隆22年(1757年)下旨,除粵海關外,撤銷所有其他海關。
清道光23年(1843年11月17日)《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後,江海關設立盤驗所,進行外商的出入境申報及繳納關稅的業務,清政府開始將上海作為通商口岸的條文,上海自該日起正式開埠。
清咸豐3年(1853年),英人乘上海小刀會起義時,強佔江海關。- 清咸豐4年(1854年),上海道台吳健彰與英、法、美駐滬領事簽訂協定,允由三國各派稅務司一人掌管江海關;7月,少關稅務管理委員會以及「海關總稅務司署」,最初除徵收關稅外,並參與籌建海軍、港務、郵政、助航設備(燈塔)、氣象、教育、外交等,此機關於中華民國成立後繼續沿用。
- 清咸豐10年(1861年),潮海關(正式名稱為「汕頭新關」)在媽嶼島開關,稅務司由美人擔任;3月23日,依《北京條約》在天津成立「津海關」;11月,英國亦根據《中英天津條約》將鎮江、九江、漢口闢為對外貿易口岸,並分設海關。
- 清咸豐12年(1863年),在臺灣設立淡水關。
清光緒25年(1899年),德國人在青島成立膠海關。- 清光緒33年(1907年),日本在大連成立大連關。
- 1911年,天津海關將「大清郵政津局」移交郵傳部,郵政業務脫離海關。
民國時期
- 1929年2月,實施《國家稅則》,完成關稅自主。
- 1941年12月8日,侵華日軍佔領上海租界,接管江海關和總稅務司署,逮捕時任海關總稅務司梅樂和,改派日本人岸本廣吉任淪陷區海關總稅務司,赤谷由助為江海關稅務司[1]。
-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13日副總稅務司丁貴堂接管江海關後,恢復執行《1934年進出口稅則》,廢除轉口稅和偽政權的稅捐,公告宣布金單位和法幣比值為1∶20。
- 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頒行《修正進出口貿易暫行辦法》,海關全面實行許可證制度,一切貨物進口都須憑許可證辦理。
- 1948年5月7日,總稅務司署下發聯合國審定的關貿總協定及所附《關稅減讓表》。[2]
- 1949年12月,總稅務司李度與總稅務司署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北。原隸屬海關海務部門的港務業務轉由各地港務局負責,惟助航設備仍由海關管理。
- 1991年2月1日《財政部關稅總局組織條例》公佈實施,海關總稅務司署改組為「財政部關稅總局」。
- 2013年1月1日,配合中華民國財政部施行新組織架構,關稅總局合併財政部關政司升格為「財政部關務署」,同時將燈塔等助航設備業務移交予交通部航港局[3][4]。
歷任負責人
任別 |
姓名 |
就職時間 |
卸任時間 |
||||||||
---|---|---|---|---|---|---|---|---|---|---|---|
海關總稅務司署 總稅務司(海關執行機關) | |||||||||||
1 |
李泰國 (英國籍) |
1859年 |
1861年 |
||||||||
代理 |
赫德 (英國籍) |
1861年 |
1863年11月29日 |
||||||||
2 |
赫德 (英國籍) |
1863年11月30日 |
1911年 |
||||||||
代理 |
裴式楷 (英國籍) |
1908年 |
1910年 |
||||||||
代理 |
安格聯 (英國籍) |
1911年6月17日 |
1911年10月24日 |
||||||||
3 |
安格聯 (英國籍) |
1911年10月25日 |
1929年 |
||||||||
4 |
梅樂和 (英國籍) |
1929年1月 |
1943年5月 |
||||||||
5 |
李度 (美國籍,Lester Knox Little) |
1943年 |
1950年 |
||||||||
代理 |
羅慶祥 |
1950年 |
1955年 |
||||||||
代理 |
方度 |
1955年 |
1960年 |
||||||||
6 |
方度 |
1960年6月24日 |
1960年7月24日 |
||||||||
7 |
張申福 |
1960年 |
1964年 |
||||||||
8 |
曲樹楨 |
1966年 |
1971年 |
||||||||
9 |
王樹德 |
1972年 |
1978年 |
||||||||
10 |
袁寶璧 |
1978年 |
1984年 |
||||||||
11 |
鄭欽明 |
1984年 |
1987年 |
||||||||
12 |
黃清潯 |
1987年 |
1990年 |
||||||||
13 |
詹德和 |
1990年 |
1991年 |
||||||||
財政部關務署 署長(財政部業務單位) | |||||||||||
1 |
周德偉 |
1950年 |
1969年 |
||||||||
2 |
郭梓強 |
1969年 |
1975年 |
||||||||
3 |
王昭明 |
1975年 |
1978年 |
||||||||
4 |
陸潤康 |
1978年 |
1980年 |
||||||||
5 |
王建煊 |
1980年 |
1982年 |
||||||||
財政部關政司 司長(財政部業務單位) | |||||||||||
1 |
何瑞坤 |
1982年 |
1984年 |
||||||||
2 |
賴英照 |
1984年 |
1989年 |
||||||||
3 |
王德槐 |
1989年 |
1996年 |
||||||||
4 |
劉榮主 |
1996年 |
2000年 |
||||||||
5 |
俞邵武 |
2000年 |
2004年 |
||||||||
6 |
簡良機 |
2004年 |
2006年 |
||||||||
7 |
桂先農 |
2006年 |
2007年 |
||||||||
8 |
劉榮主 |
2007年 |
2009年 |
||||||||
9 |
王亮 |
2009年 |
2012年12月31日 |
||||||||
財政部關稅總局 總局長(海關執行機關) | |||||||||||
1 |
詹德和 |
1991年 |
1998年 |
||||||||
2 |
趙國安 |
1998年 |
2000年 |
||||||||
3 |
傅仁雄 |
2000年 |
2001年 |
||||||||
4 |
萬居財 |
2001年 |
2002年 |
||||||||
5 |
鍾火成 |
2002年 |
2004年 |
||||||||
6 |
俞邵武 |
2004年 |
2006年 |
||||||||
7 |
簡良機 |
2006年 |
2009年 |
||||||||
8 |
李茂 |
2009年 |
2010年 |
||||||||
9 |
吳愛國 |
2010年 |
2011年 |
||||||||
代理 |
黃定方 |
2011年 |
2012年 |
||||||||
財政部關務署 署長 | |||||||||||
1 |
王亮 |
2013年1月1日 |
2014年1月16日 |
||||||||
2 |
饒平 |
2014年1月16日 |
2015年12月2日 |
||||||||
3 |
莊水吉 |
2015年12月2日 |
2016年7月18日 |
||||||||
4 |
廖超祥 |
2016年7月18日 |
2018年7月16日 |
||||||||
5 |
謝鈴媛 |
2018年7月16日 |
現任 |
組織
- 署長
- 副署長(共二人)
- 研究委員
- 主任秘書
- 副署長(共二人)
|
|
海關旗幟

2010年攝於芳苑燈塔的海關關旗,是時燈塔仍由海關掌管
現行旗、徽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720px){.mw-parser-output .flagbox a>img{max-width: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flag-gallery{padding:5px;font-size:90%}.mw-parser-output .flag-gallery-row{vertical-align:top;text-align:left}.mw-parser-output .flag-gallery-row td{display:inline-block;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flagbox{overflow:visible}
|
|
|
|
- 現行關徽、關旗於1975年公開徵選、1976年12月30日以臺字681號通函發布、1977年1月1日生效,沿用中國海關黃、綠兩傳統色彩,分別代表稽徵關稅、查緝走私。關徽含有梅花(國花)、燈塔(前程遠大及曾管理燈塔)、天平(公平公正)、財字標誌(隸屬財政部及稽徵關稅)、鑰匙(把守國門及揭發私貨)。關旗除了懸掛於關務署大樓,亦為海關艦艇艦艏旗,此時固定尺寸為96×64公分。燈塔仍由海關掌管時亦懸掛關旗。
- 關務署長旗用於署長蒞臨海關艦艇時懸掛於艦艇主桅桿,固定尺寸132.5×84公分。
- 財政部長旗沿用總稅務司梅樂和於1929年1月24日通令使用的總稅務司旗,用於部長蒞臨海關艦艇時懸掛於艦艇主桅桿,固定尺寸160×115.5公分。
歷史旗幟
1867年
1873年
1889年
1912年12月16日
1929年1月24日
1931年2月20日
1977年1月1日
- 綠底黃X旗為中國第一面海關旗,由首任總稅務司李泰國設計,第二任總稅務司赫德於1867年採用。1873年中國政府更改海關旗後,此旗仍為海關艦艇用旗之一,直到1977年1月1日。
- 1873年清廷訂定三角黃龍旗為海關旗,1889年修改為長方形。
- 1912年12月16日北洋政府定五色旗旗角加綠底黃X旗為海關旗。
- 1929年1月24日總稅務司梅樂和發布第3848號通令,以國旗加圓形綠底黃X為海關旗。
- 1929年10月國民政府《各項船舶旗幟圖》規定國旗加四條綠色水波紋為海關旗,但延至1931年2月20日才生效。
李國鼎擔任財政部長時認為海關綠底黃X旗形似「此路不通」,於是海關重新徵選關旗,1977年1月1日啟用現行旗式。
海關階級識別
財政部關務署之轄下所有關務人員,簡稱海關人員,依據關務人員服制管理要點[5]穿著,在階級上在該要點清楚說明,而職位依據關務人員職務稱階表[6],其任務為負責關稅稽徵、查緝走私、保稅退稅、貿易統計及接受其他機關委託代徵稅費、執行管制。襯衣以白色為主,褲子以黑色為主,外套則是藏青色
物品 | 說明 |
---|---|
襯衣 | 白色 |
常服外套 | 藏青色 |
褲子 | 白色 |
大盤帽 | 顏色為白色,帽徽上方為青天白日國徽、中為白底金字繡有海關二字,下方有英文字樣,並由金色嘉禾穗包圍,並依據官職大小有其數量 |
小盤帽 | 顏色為白色,帽徽上方為青天白日國徽、中為白底金字繡有海關二字,下方有英文字樣,並由金色嘉禾穗包圍,並依據官職大小有其數量 |
勤務便帽 | 上繡海關與英文 |
階級肩章 | 依據官職大小所搭配。 |
胸章 | 上書海關職員編號及海關、CUSTOMS字樣,並鑲有關徽。 |
官等官階 |
關務監一階 |
關務(技術)監二階 |
關務(技術)監三階 |
關務(技術)監四階 |
||
階級識別 |
![]() |
![]() |
![]() |
![]() |
||
官等官階 |
關務(技術)正一階 |
關務(技術)正二階 |
高級關務(技術)員一階 |
高級關務(技術)員二階 |
高級關務(技術)員三階 |
|
階級識別 |
![]() |
![]() |
![]() |
![]() |
![]() |
|
官等官階 |
關務(技術)員一階 |
關務(技術)員二階 |
關務(技術)員三階 |
關務(技術)佐一階 |
關務(技術)佐二階 |
關務(技術)佐三階 |
階級識別 |
![]() |
![]() |
![]() |
![]() |
![]() |
![]() |
相片集
- 現行關址
財政部關務署署址
基隆關
臺中關
高雄關
- 大陸時期關址
1857年的江海關與總稅務司署址
1924年1月21日落成的江漢關大樓
1914年4月落成的膠海關大樓
1927年12月19日落成的第四代江海關大厦
1916年5月落成的粵海關大樓(今粵海關博物館)
1869年建立的津海關(今海關總署駐天津特派員辦事處)
1914年建立的大連關(今遼寧省外貿輕工公司)
相關條目
- 海關
- 世界海關組織
- 中國海關總税務司
-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 海關博物館 (中華民國)
- 海關緝毒犬培訓中心
參考文献
![]() |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
- 註腳
^ 上海海关志-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 上海海关志-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 財政部關務署舉行揭牌典禮 首任署長由原財政部關政司司長王亮陞任 - 中央社 2013.01.02
^ 全台燈塔移交交通部接管 航港局:未來開發觀光資源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3.01.02
^ 關務人員服制管理要點財政部.
^ 關務人員職務稱階表考試院全國人事法規釋例.
- 书籍
財政部關稅總局 編撰. 《中華民國海關簡史》. 財政部關稅總局. [中華民國97年6月再版]. ISBN 957-00-4861-1.
- 网页
- 歷任海關首長照片 - 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
外部連結
財政部關務署(繁体中文)(英文)
|
lSxg yGV7,Js5U6lU,5bk7 i86pjlz NkovQFJP Q1U8mKSl6Jf0Aqpg5N SyDslqydLb1LU,0H91,rjF HFNyI7hYjwJM,j76j3nV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