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禪征伐

Multi tool use
第一次羅禪征伐 |
 |
日期 |
1654年6月16日(儒略曆6月6日)至18日(儒略曆8日) |
地点 |
松花江 |
结果 |
清帝國胜利 |
|
参战方 |
大清
朝鲜王朝
|
沙俄
|
指挥官和领导者 |
沙尔虎达
边岌
|
奥努弗里·斯捷潘诺夫
|
兵力 |
600人
100人 20艘大船 140艘小船 |
400-500名哥萨克騎兵 13筏子 26小船 |
伤亡与损失 |
伤亡不明
无伤亡 |
重大伤亡 |
羅禪征伐(朝鲜文:나선정벌/라선정벌);(俄文:Сражение на Сунгари)發生於1654年和1658年,朝鲜王朝应清朝要求,派出鸟铳手讨伐沙俄(朝鲜称“罗禅”)哥萨克军队的战争。中方称之为松花江口之战。
背景
1640年代,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建立雅克萨等殖民点,到处烧杀抢掠。此时清朝刚入关,主力部队在长城以南,中国东北地区防务空虚,1647年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只有130余名驻军。1652年(顺治九年),清朝将军海色率600清兵在1500名赫哲族、达斡尔族等民众援助下与俄国206名哥萨克人进行乌扎拉村之战,清军武器落后,战术失当,惨败。1653年(顺治十年),清廷在宁古塔设立昂邦章京,以沙尔虎达为首任章京,增派300兵力驻防,并联络赫哲族、费雅喀族等被俄国骚扰的原住民共同抗击哥萨克。但清军火器不足,清朝要求属国朝鲜援助,特别嘱咐要“善使鸟铳”的朝鲜军士。[1]
朝鲜受华夷之辨影响,对清朝很鄙夷,1627年丁卯之役后更是厌恶清朝,1636年丙子胡乱后被迫成为清朝属国,松锦之战中,清朝就征调朝鲜兵参与。但朝鲜国内反清思想浓厚,“北伐论”甚嚣尘上。朝鲜孝宗暗中策划“北伐”,并支持中国的“反清复明”运动。清朝对朝鲜有所察觉,因而发生了六使诘责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征调朝鲜士兵也有试探朝鲜的意图。
1653年1月底,俄国沙皇阿列克谢一世决定加大侵略黑龙江流域力度,派3000军队东征,后因粮食不够和西部国界纠纷,侵略力度减弱。[2]斯捷潘诺夫接替哈巴罗夫到黑龙江流域掠夺。
过程
出征
朝鲜和俄国并无往来,当时沙俄探险队因饥饿,吃人肉,清朝称他们为“罗刹”,朝鲜将俄罗斯译为“罗禅”、“貉车”、“虏车”、“老叉”、“老羌”、“车汉”等。李瀷记载:“我孝庙九年戊戌,大国征我兵助攻车汉贼。车汉者,罗禅也。”[3]1654年(顺治十一年,朝鲜孝宗五年)二月,清朝派使者韩巨源来到朝鲜,带来清朝礼部的咨文:“朝鲜选鸟枪善手一百人,由会宁府听昂邦章京率领,往征罗禅,以三月初十日到宁古塔。”[4]朝鲜为缓和与清朝的关系,在领议政郑太和的建议下,以咸镜道兵马虞侯边岌为将出征。
战斗
第一次征伐
朝鲜派100名鸟枪手,哨官1名,通词(翻译)2名,旗鼓手、火丁48名,加上将领边岌,共计152人的远征军前往讨伐俄国。[5]朝军在会宁装束整顿后,渡过图们江,1654年(顺治十一年)农历三月二十六日在宁古塔和沙尔虎达部清军会师。当时八旗军300名,赫哲军300名,朝鲜军100名。农历四月二十一日,沙尔虎达率700军队从宁古塔出发,六天后在厚通江(混同江,今松花江)与斯捷潘诺夫率领的约400名俄国哥萨克兵遭遇。边岌给朝鲜孝宗的报告中称:“臣到曰哈(地名,松花江口附近)始遇贼舡,大舡十三只,可载三百石。小船二十六只,似倭舡矣。”中朝船舶“小者仅容四、五人,四十只;大者可容十七人,二十只”。边岌建议不打水战,诱敌深入,凭借有利的地形消灭敌人。清军将领同意,“择占江边地势最高处结阵”,朝鲜兵“围以柳棚,列置岸上”,“依屏而放炮”,“连日接战,贼多中丸死”。[6]俄国史料记载:“6月6日(俄历,公历为6月16日)与博格达[7]大军遭遇,博格达军带有各种火器——大炮和火绳枪。我们与该军交了火,博格达军的骑兵骑马、步枪架船与我们交战。他们用大型武器——大炮和火绳枪作战,他们向我船开炮轰击。他们从土筐垒的工事和土墙后面开火。”“许多军役人员受了伤,我们无法与这些博格达人继续作战了,因为库存的火药、铅弹均已用尽”。“他们打起仗来阵法娴熟,井然有序。”[8]俄军伤亡惨重,斯捷潘诺夫决定由松花江逃往黑龙江上游,[9]朝鲜军队无一伤亡。这次战斗朝鲜炮手发挥了很大作用,也是有史记载的俄国和朝鲜第一次接触。
五月十六日,中朝军队建筑土城后回军,六月十三日回到宁古塔,边岌“全师而还”朝鲜,朝鲜孝宗“特命边岌加资”。[10]
邊岌在1655年对孝宗表示,对方是西洋人[11]。
第二次征伐
主条目:松花江口之战 (1658年)
1658年,朝鲜远征军又到宁古塔用鸟枪与俄国交战,朝鲜称为第二次羅禪征伐。
俄国和朝鲜根本没有相互了解。俄国根本就不知道有清军中有朝鲜人的存在,而朝鲜也对“罗禅”非常生疏,将其附会为中国古籍中记载的坚昆、室韦或靺鞨的遗种。
参考资料
^ 《通文馆志》卷九,纪年,孝宗五年,第17页:“奉旨朝鲜人善使鸟铳选一百名,由会宁三月初十日至宁古塔,听昂邦章京沙尔虎达率领往征罗禅。”
^ 沙俄侵华史 第一卷 110页
^ 李瀷《星湖僿说类选》卷九之下,《车汉日记》。
^ 《朝鲜王朝实录·孝宗实录》卷12,五年二月初二
^ 《通文馆志》卷九,纪年,孝宗五年。
^ 朝鲜孝宗实录 卷14 六年四月二十三
^ 蒙古语“皇帝”的意思,哥萨克用此称呼清朝皇帝及清帝国)
^ 刘民声等.《十七世纪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史资料》: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35—136页
^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第一卷 197页
^ 朝鲜孝宗实录 卷13,五年七月初三
^ 효종실록 14권, 효종 6년 4월 23일 丁丑 2번째기사
 朝鲜王朝歷史事件
|
|
前期 |
李成桂出兵辽东 · 威化島回軍 · 科田法 · 朝鲜建国 · 权知朝鲜国事 · 营建景福宫 · 第一次王子之乱 · 第二次王子之乱 · 咸兴差使 · 世宗改制 · 发明谚文 · 训民正音 · 己亥东征 · 婆猪江战斗 · 癸亥条约 · 癸酉靖難 · 端宗内禅 · 死六臣事件 · 生六臣事件 · 经国大典 · 李施愛之亂 · 朝鲜三司制度(司憲府 · 司諫院 · 弘文馆) · 四大士祸(戊午士禍 · 甲子士禍 · 己卯士禍 · 乙巳士禍) · 中宗反正 · 三浦倭亂 · 东国十八贤
|
|
|
中期 |
士林派 · 勳舊派 · 壬辰倭乱(彈琴臺之戰 · 临津江之战 · 闲山岛海战 · 平壤城之战 · 釜山浦海戰 · 第一次晉州城之戰 · 碧蹄館之戰 · 稷山之戰 · 露梁海戰) · 戰後移宮 · 西人黨興起 · 東人黨建立 · 己丑獄事 · 仁祖反正 · 東人黨分裂南北 · 李适之乱 · 丁卯胡亂 · 丙子胡亂(仁祖逃亡南汉山城 · 清军占领汉阳 · 丁丑下城 · 朝鲜燕行使 · 三田渡碑 · 设立迎恩门) · 朝鮮孝宗北伐計劃 · 正宮昌德宮 · 羅禪征伐 · 闭关锁国 · 实学兴起 · 端宗復位 · 定宗復位 · 己亥禮訟 · 西人黨分裂老論 · 西人黨分裂少論 · 四大換局(庚申換局 · 己巳換局 · 甲戌換局 · 丁未換局)
|
|
晚期 |
戊申政变 · 時僻之爭 · 勢道政治 · 辛壬士禍 · 辛酉邪獄 · 兩西大亂 · 三政紊亂 · 雲峴攝政 · 重建景福宮 · 舍门将军号事件 · 丙寅洋擾 · 辛未洋擾 · 江華島事件 · 壬午兵变 · 甲申政变 · 巨文島事件 · 金玉均暗杀事件 · 东学党起义 · 马关条约 · 甲午更张 · 乙未事变 · 乙未改革 · 义兵运动 · 俄館播遷 · 大韓帝國建立 · 光武改革 · 乙巳條約 · 海牙密使事件 · 第三次日韩协约 ·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 日韓合併
|
|
專門史 |
历史 · 君主
|
|
V,q,fMiI 8Vu5UVgheNCk9PCo Y 3t8w,Jh7D,6isuvXpBPU O85,mVJ2X W,DxgA0vr C xKXwsCPufzQEoNjutcjNftaGV,cTtkaiTmjqfT9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提示 :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校训 博文約禮 [1] [2] 创建时间 1963年10月17日 学校类型 法定(公立)、研究型 監督 主權移交前:英屬香港總督 主權移交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校董會主席 梁乃鵬博士 校長 段崇智教授 副校长 華雲生教授(常務副校長) 霍泰輝教授、吳基培教授 張妙清教授、潘偉賢教授 陳偉儀教授、吳樹培先生 教师人數 1,619 [3] 学生人數 25,489 [3] 本科生人數 20,147 [3] 研究生人數 5,342 [3] 校址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沙田市地段437號(大埔公路十一至十二咪左右(正門及崇基門)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坐标: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科學園路與澤祥街交界(東校門) 澤祥街18號(沙田凱悅酒店及工商管理學院)) 校區 新市鎮 总面积 134.4公頃(1,344,000平方米) [2] 代表色 紫與金 [1] 吉祥物 鳳凰 [1] 隶属 英聯邦大學協會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 ( 英语 : ASAIHL ) 國際大學協會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八大公立大學聯盟(譯自:HK8)[3] 网站 http://www.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 ( 英语: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縮寫为 CUHK ),簡稱 中文大學 、 中大...
10
1
I have a function that searches a vector of iterators and returns the iterator if its names matches a string passed as an argument. koalaGraph::PVertex lookUpByName(std::string Name,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ertices) { for (size_t i = 0; i < Vertices.size(); i++) { if(Vertices[i]->info.name == Name) return Vertices[i]; } } My question is how can I implement this as a lambda, to use it in connection with std::find_if ? I'm trying this: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 std::string Name; std::find_if(V.begin(), V.end(), [&Name]() {return Name == V->info.name;}) But it says that V an enclosing-function local variable cannot be referenced in a lambda body unless it is in the capture list.
...
坐标: 23°33′53″N 119°33′50″E / 23.564832°N 119.563924°E / 23.564832; 119.563924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山門與廟埕 漢語拼音 tiān hòu gōng 台羅拼音 má tsóo king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 澎湖縣馬公市長安里正義街1號 創建年份 不明 大明萬曆32年(1604年)之前 開基者 不明 廟格 闔澎公廟 本殿構造 五開間三進落 等級 國定古蹟 主神 天上聖母 例祭 農曆正月元宵、七月普渡 相关人物 沈有容、韋麻郎、施琅、藍木、黃良、陳玉峰 澎湖天后宮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名稱 澎湖天后宮 其他名稱 媽祖宮、娘媽宮、天妃宮 登錄等級 國定第一級古蹟 登錄類別 祠廟 登錄公告日期 1983年12月28日 開放時間 07:00 --17:00 材質 紅磚、土黃色花崗岩、泉州白石與黑色石階 參觀費用 免費參觀 所有權者 開台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澎湖天后宮 ,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闔澎公廟之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天后宮確切創建年代眾說紛紜,隨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出土,確定於大明萬曆卅二年(1604年)即已立廟。 [1] :48-53 天后宮早無定稱,稱 娘娘宮 、 天妃宮、娘媽宮、媽祖宮 或 媽宮 等稱呼在所多有。清朝領有台灣後,施琅宣稱克台戰役多賴天妃顯靈襄助,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晉天妃為天后,故今稱「天后宮」。 [2] :8-13 目录 1 沿革 1.1 明朝及明鄭時期 1.2 清領時期 1.3 日治時期 1.4 中華民國 2 奉祀 2.1 媽祖、千里眼、順風耳 2.2 註生娘娘 2.3 送子觀音 2.4 至聖先師 2.5 積慶公夫婦 2.6 天津媽祖像 2.7 虎爺 3 建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