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銃











子母鳥銃與插管式的銃刀。


鳥銃,又稱鳥槍鳥嘴銃,是明清時期對火繩槍和燧發槍的統稱[1][2][3]。明嘉靖年间傳入中國,與中國原有諸銃器相比具有照門、照星、銃托、銃機,大大提升了精準度和射程。




清朝鳥銃。


鐵砲(或鐵炮)是日本語在江戶時代之前對槍械的稱呼,但在廣義的用法中也包含了如火砲一類的大型火器。


現代日本語則是以「銃」來表示槍械,很少使用鐵砲一詞。




目录






  • 1 名稱來源


  • 2 性能


  • 3 發展史


  • 4 製造方法


  • 5 類型


  • 6 軼聞


  • 7 參見


  • 8 参考资料





名稱來源


鳥銃因為可以射落飛鳥而得名,明朝人范景文撰的《師律》中提到:「後手不用棄把點火,則不搖動,故十發有八九中,即飛鳥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又名鳥嘴銃,因其點火結構在點火時如鳥嘴啄水。



性能


与中國傳統火铳相比,鸟铳身管较长,口径较小,发射同于口径的圆铅弹,射程较远,贯穿力较强;增设了准星和照门,变手点发火为枪机发火,枪柄由插在火铳尾銎内的直形木把改为托住铳管的曲形木托,持枪射击时由两手后握改为一手前托枪身、一手后握枪柄,可稳定持枪瞄准,射击精度较高。它的基本结构和外形已接近近代步枪,是近代步枪的雏形。


火繩式鸟铳点火时易受风、雨影响,点燃火绳时還須保留火种,精準度和射程雖有較大提高,但作為槍械的性能仍比較原始,而且射击过程繁瑣。射擊前準備步驟如下:倒药(将火药从药罐中倒入药管中,每管药发射1发弹)、装药(将火药从铳口倒入铳膛)、压火(用随枪的仗装膛内火药压实压紧)、装弹(取出弹丸装入铳膛,然后用仗将弹丸压入火药中)、装门药(将发药罐中的火药倒入药室的火门内,把药室填满,使之与铳膛内的火药相连,再将火门盖盖上,以防潮湿)、装火绳(将火绳装入扳机的龙头式夹钳内,准备点火)。准备完毕,射手处于待發状态。射击时,需打开火门盖,点燃火绳,以蹲跪姿或立姿瞄准扣动扳机发射。紧急时也可直接向火门点火不經瞄准地发射。



發展史




土耳其鳥銃。


鳥銃在明嘉靖年間由葡萄牙人傳入日本再傳入中國。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趙士楨著成的《神器譜》中記載了鳥銃傳入中國後,中國原有的諸火器皆失其利,是因為中國原有的銃器需一手持柄一手燃藥因而較難命中目標,而形容鳥銃為:「後有照門,前有照星,機發彈出,兩手不動,對準毫釐,命中方寸,兼之筒長氣聚,更能致遠摧堅。」[4]而同期的鳥銃在日本稱為種子島銃,是因為在種子島火器傳入日本的。


趙士楨參考了鳥銃與三眼銃的特色而製出迅雷銃(多管的鳥銃),參考了鳥銃與佛郎機銃的特色製出了掣電銃(後膛定裝彈藥的鳥銃)。[5]天啟元年(1621年)刻印的《武備志》有將各國製的鳥銃相比較,認為嚕蜜鳥銃最遠最毒。崇禎3年(1630年)刻印的《兵錄》記載中國已有燧發式的鳥銃,也記載子母鳥銃配有插管式的銃刀。
明代晚期,鳥銃開始增置銃叉,可將銃器支地,射擊時增加穩定度。[6]


歐洲的火繩槍在三十年战争后被燧发枪替代。中國明末火器專家畢懋康在《軍器圖說》裏介绍其發明的「自生火銃」(燧發鳥銃),清康熙年間製造出了「自来火」(燧發鳥槍),並沒有大規模列裝清軍,清軍的單兵手持火器仍以火繩槍(鳥銃)為主。清中期以後戰事漸少,境內大抵安定少有強敵,而且國政腐敗生產火器偷工減料,加上宋朝以來推廣重文輕武的觀念,人才大都投入科舉考試少有加入軍隊者。又為維護統治,各省綠營使用的是陳舊劣質的火器,稍具質量的火器皆掌握在八旗兵手裡。儘管過去曾認為清朝統治者由於重視騎射輕視火器,但根据清史稿、地方县志和驻藏军队的装备记载,清军火器普及率实质到了50%~60%。自火器在中國推廣之後,民間即多有收藏,用以捕獵、防盜,清廷雖有例禁,但並未真正查懲,實際上是默許民間持槍的。直到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壹月,乾隆帝忽頒上諭,明令禁止民間鑄造私藏鳥槍、竹銃、鐵銃等火器。但頒布的“禁槍令”,因種種原因難以得到貫徹,導致槍支遍民間的局面。[7][8][9]鴉片戰爭之前清朝所自製的近50種的鳥銃中,幾乎全屬火繩枪,只有3種是燧發枪,且僅供皇帝御用。[2]


至19世紀中葉,清軍的輕火器主要仍是鳥銃,清道光時後裝撞針鎗傳入中國後,鳥銃即被淘汰。[10]



製造方法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說:「凡錘鳥銃,先以鐵挺一條大如箸者為冷骨,裹紅鐵錘成。先為三接,介面熾紅,竭力撞合。合以後以四棱鋼錐如箸大者,透轉其中,使極光凈,則發藥無阻滯。」雖然在中國火銃的點火技術經過了多次改良,但是傳統銃體的製造工藝一直到晚清洋務運動興起時才被徹底拋棄。明代早期採用鉚接,因製造不便,後期採用兩段銅箍固定,雖然清洗不便,卻縮短了鳥銃的製作時間,清代改進了方法,固定銃管用細繩子扎,在一支銃上分成幾段扎上一種牢固的細棉繩,在清洗銃管時只要解開繩子就能取下銃管,只是繩子容易被射擊後熾熱的銃管烙斷。



類型



  • 手槍:長度小於50公分,無固定槍托的小型火銃,射程短。


  • 短管鳥銃(Musketoon):長度介於50至70公分,為槍管減短的火銃。

  • 多管銃:如明朝的五雷神機(五管轉輪)、迅雷銃(五管轉輪)、震疊銃(上下兩管)、奇勝銃(左右兩管)、翼虎銃(左右三管)[11]。西洋的鴨掌(四管)手槍...等。

  • 後裝銃:如掣電銃、子母鳥銃,擁有稱作子銃的定裝彈藥,由銃管後部裝彈。

  • 九頭鳥:絕大的鳥銃,重20餘斤。[12]




軼聞


清朝第六位皇帝道光帝曾經用他的"威烈"(鳥銃的名字)連續擊殺兩名刺客,被他父親嘉慶帝封爲智親王。



參見



  • 火器

  • 槍械

  • 手銃

  • 火繩槍



参考资料





  1. ^ 明《兵錄·卷十三·西洋火攻神器說》:「用火索者,有披水撥珠;用火石者,有鋼機相擊。」


  2. ^ 2.02.1 中國科技史發展之淺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13.,第7頁。


  3. ^ 鐘少異. 中國古代火藥火器史研究.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 162頁. ISBN 7500418000 (中文(简体)‎). 如明代後期從西方傳來的火繩槍(matchlock)和燧發槍(flintlock,或譯燧石槍),明人統稱之為「鳥銃」。 


  4. ^ 《神器譜˙原銃》


  5. ^ 《神器譜˙原銃、圖式樣》


  6. ^ 《中國古代兵器圖集》,第235頁。


  7. ^ “禁槍”的大清,為何卻會槍支泛濫?. 网易. 2016 08/13.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8. ^ 乾隆禁枪(上). 腾讯. 2014年7月23日. 


  9. ^ 《中國古代兵器圖集》,第257頁。


  10. ^ 《中國古代兵器圖集》,第259頁。


  11. ^ 《神器譜˙卷二》


  12. ^ 明《車銃圖》,趙士楨 著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did Captain America manage to do this?

迪纳利

南乌拉尔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