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坤
Multi tool use
呂坤
大明刑部左侍郎
籍貫
河南寧陵縣
族裔
漢族
原名
李坤
字號
字叔簡,號心吾
出生
嘉靖十五年(1536年) 河南寧陵縣
逝世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 河南寧陵縣
出身
嘉靖四十年辛酉科河南鄉試第三名舉人
萬曆二年甲戌科同進士出身
吕坤 (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简 、心吾 、新吾 ,号抱独居士 ,河南寧陵縣人(今属河南商丘),明朝官員、思想家,写有《呻吟语》,因被捲入國本之爭,“第一次妖書案”中,有心人說呂在阿諛鄭貴妃,吕坤怒而辭官返鄉,官至刑部侍郎。天啟初年,追贈刑部尚書。
目录
1 生平
2 學術思想
3 著作
4 参考文献
5 外在链接
生平
据《吕李姓源碑》载,其先祖是元末菜农,因向明军报信而立功,得到朱元璋奖赏,并詔其回鄉安居,然而朱元璋在手诏中误将“吕”姓写作“李”。至吕坤时,方上奏将“李”姓改回“吕”姓。
嘉靖四十年(1561年),呂坤中河南乡试第三,隆慶五年(1571年)至禮部參加會試並通過,但卻因母親去世回鄉服喪。万历二年(1574年)參加殿试,中三甲第50名,同赐进士出身,出任山西省襄垣知县,萬曆四年(1576年)調大同縣知县。萬曆六年(1578年)升吏部主事,之後多年沒有升遷,於此期間結識楊東明 (萬曆進士),呂坤長子呂知畏並娶東明長女為妻。[1] 萬曆十五年(1587年)升任山东濟南道参政。萬曆十七年(1589年)遷按察使,萬曆十九年(1591)升陕西右布政使,隔年任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2]
1594年升左佥都御史,1595年-1597年任刑部左、右侍郎[3]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上《憂危疏》劝明神宗励精图治:“自萬曆十年以來,無歲不災,催科如故。……今國家之財用耗竭可知矣。數年以來,壽宮之費幾百萬,織造之費幾百萬,寧夏之變幾百萬,黃河之潰幾百萬,今大工、采木費,又各幾百萬矣。”,呂坤還在疏中言採礦一事:“朝廷得一金,郡縣費千倍。”皇帝不予理會。
呂坤在山西按察使时,輯錄歷史上的賢媛淑女事跡,撰成《闺范图说》,由宦官陳矩帶入宮內,受到明神宗贊賞。之後朝廷出現國本之爭,朝臣支持皇長子常洛,但神宗寵信鄭貴妃,並打算把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常洵立為太子。萬歷二十六年(1598),有匿名者撰題《憂危竑議》,號稱《閨範圖說》之跋,廣傳京師。文中稱呂坤與外戚鄭承恩、戶部侍郎張養蒙,山西巡撫魏允貞等九人結黨依附鄭貴妃。给事中戴士衡弹劾吕坤通过郑承恩向郑贵妃献书,交结宫禁,包藏祸心。最後御史趙之翰進言,認為武英殿大学士张位為主謀,張位被免职,張的人馬礼部侍郎刘楚先、右都御史徐作免官,国子祭酒刘应秋出京,给事中杨廷兰、礼部主事万建昆谪戍典史,是為“第一次妖書案”。[4]
呂坤對官場黑暗深表不滿,称病退休。1618年病逝于家,之前将其未刊行的手稿焚烧。死后葬宁陵县东南[5] 。1621年追赠为刑部尚书[6] 。
學術思想
呂坤反對朱熹的理氣二分說,厭惡理學家中虛偽、迂腐、淺薄的末流,希望越過理學、佛學、道家、法家以回歸先秦的儒學,甚至肯定「我只是我」,以個人體驗發揮儒學。他誇大了禪學對理學的影響,以為程顥和王陽明「皆自憚悟入」。[7]
他在哲学上坚持气一元论,认为:“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更无别个。”(《呻吟语·天地》)“道器非两物,理气非两件,成象成形者器,所以然者道;生物成物者气,所以然者理。”(《呻吟语·谈道》)批判了理学家把道与器、理与气分割开来和“理在气先”等说法。他提倡独立思考,对于传统圣人之论多有怀疑。理学、佛教、道教都有偏颇之处。
著作
《呻吟语》,成书于1593年的笔记体哲学著作
《去伪斋文集》
《实政录》
《交泰韵》,音韵学著作
《阴符经注》
《小儿语》
《近溪隐君家训》明万历辛卯(公元1591年)石碑保存太原双塔寺
参考文献
^ 呂坤,《呂坤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12),〈楊晉庵文集序〉,頁91
^ 《呂坤全集》,〈自篹墓誌銘〉頁532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226):“呂坤,字叔簡,寧陵人。萬曆二年進士。為襄垣知縣,有異政。調大同,徵授戶部主事,歷郎中。遷山東參政、 山西按察使 、陝西右布政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居三年,召為左僉都御史。歷刑部左、右侍郎。”
^ 《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七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226):“初,坤按察山西時,嘗撰閨範圖說,內侍購入禁中。鄭貴妃因加十二人,且為製序,屬其伯父承恩重刊之。士衡遂劾坤因承恩進書,結納宮掖,包藏禍心。坤持疏力辨。未幾,有妄人為閨範圖說跋,名曰憂危竑議,略言:「坤撰閨範,獨取漢 明 德后者,后由貴人進中宮,坤以媚鄭貴妃也。坤疏陳天下憂危,無事不言,獨不及建儲,意自可見。」其言絕狂誕,將以害坤。帝歸罪於士衡等,其事遂寢。”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226):“坤剛介峭直,留意正學。居家之日,與後進講習。所著述,多出新意。初,在朝與吏部尚書孫丕揚善。後丕揚復為吏部,屢推坤左都御史未得命,言:「臣以八十老臣保坤,冀臣得親見用坤之效。不效,甘坐失舉之罪,死且無憾。」已,又薦天下三大賢,沈鯉、郭正域,其一即坤。丕揚前後推薦,疏至二十餘上,帝終不納。福王封國河南,賜莊田四萬頃。坤在籍,上言:「國初分封親藩二十有四,賜田無至萬頃者。河南已封周、趙、伊、徽、鄭、唐、崇、潞八王,若皆取盈四萬,占兩河郡縣且半,幸聖明裁減。」復移書執政言之。會廷臣亦力爭,得減半。卒,天啟初,贈刑部尚書。”
^ 王煜:《明清思想史散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呂坤的太極(元氣)一元論與自(必)然、當然、偶然說〉,頁61-62。
外在链接
《呻吟语》全文
王卫平:〈明代吕坤的社会保障思想——明清江南地区慈善家系谱研究〉。
萬曆二年(1574年)甲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孫繼皐 - 余孟麟 - 王應選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70名
支可大 - 周希賢 - 王 泮 - 孫 鑛 - 沈 璟 - 馬 慥 - 陸 檄 - 林纘振 - 蕭景訓 - 蕭應宮 吳 顯 - 陳大統 - 薛道生 - 管大耀 - 陳九敍 - 佘毅中 - 雷應志 - 王 任 - 吳同春 - 石元麟 陳夢庚 - 謝 裘 - 張振先 - 蔡乾釜 - 余國賓 - 徐元春 - 陳國華 - 蘇希栻 - 容若玉 - 王 錄 王家棟 - 馬鳴鑾 - 陳邦彥 - 陶允宜 - 陳述齡 - 汪應蛟 - 許一星 - 陳嘉賓 - 謝 詔 - 張之屏 萬文卿 - 劉孟雷 - 韓 濟 - 鄒迪光 - 洪有聲 - 趙以康 - 朱期至 - 蔡惟亨 - 傅作雨 - 范可奇 蔣三近 - 李 鋕 - 朱 應 - 陳 瑛 - 王 橋 - 張一坤 - 孫 星 - 周宗禮 - 黃凝道 - 李時芳 張國輔 - 張時亨 - 吳中謙 - 林喬楠 - 詹思謙 - 王道純 - 朱 衣 - 楊以忠 - 李良柱 - 李三才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226名
陳 朴 - 雷士楨 - 顏 素 - 牛惟炳 - 易以巽 - 孫 旬 - 楊四知 - 蘇 雨 - 曹一夔 - 王問卿 范世美 - 黃時雨 - 魏允孚 - 夏應星 - 李多見 - 常居敬 - 史元熙 - 黃師顏 - 王見賓 - 何 鑛 馬 貫 - 沈孟化 - 王炳璿 - 賀一孝 - 鄭 皐 - 許 鋌 - 韓志道 - 馬翰如 - 王 職 - 陳九成 郭惟賢 - 尹應元 - 劉 金 - 陳揚產 - 姜 召 - 陳嘉策 - 沈 鈇 - 翁仲益 - 陳王庭 - 胡希舜 張雲翱 - 曾夢鰲 - 何允升 - 林鳴盛 - 于 翰 - 敖 選 - 陳正誼 - 姚德重 - 曾士彥 - 李 坤 郭衢階 - 李際春 - 劉三宅 - 查 偉 - 蔡時鼎 - 林兆珂 - 李承志 - 楊時馨 - 陳 諫 - 顧連璧 王 儒 - 何起鳳 - 倪三綬 - 任甲第 - 龔一清 - 韓國楨 - 宋萬業 - 毛 在 - 吳中傳 - 楊俊士 游 朴 - 陳與郊 - 留震臣 - 蔡國柄 - 譚希思 - 南憲仲 - 龔錫爵 - 田 蕙 - 馮 露 - 王 開 王鳳竹 - 李化龍 - 劉弘道 - 王 言 - 王國賓 - 俞良史 - 吳 謙 - 謝 杰 - 周夢暘 - 顧爾行 吳應奎 - 王景星 - 林民止 - 陳 濟 - 徐師張 - 張世則 - 張汝賢 - 朱 讓 - 王毓陽 - 黃 門 張廷榜 - 廖恒吉 - 唐伯元 - 楊 楫 - 王三宅 - 李宗魯 - 伍 讓 - 朱翰臣 - 孫 健 - 王致中 李以謙 - 舒邦儒 - 陳 紳 - 董繼祖 - 李士達 - 吳 定 - 卓世彥 - 鄭 材 - 李得祐 - 周弘禴 王三餘 - 顧夢鯉 - 程有守 - 范 淶 - 陳正謨 - 楊瑞雲 - 黃道瞻 - 余啓元 - 朱正色 - 田大年 陳應芳 - 陳一魴 - 陳奇謀 - 沈汝梁 - 趙惟魚 - 陳文炅 - 蔡夢說 - 高 梅 - 李 杜 - 何思登 王邦俊 - 葉 遵 - 李好問 - 韓萃善 - 黃雲龍 - 司馬祉 - 李進道 - 王 价 - 徐 待 - 顧起淹 李廷彥 - 朱熙洽 - 熊夢兆 - 趙秉忠 - 劉 美 - 李學詩 - 張佐治 - 劉懋中 - 朱道南 - 詹啓東 饒廷錫 - 孫 兗 - 秦應驄 - 戈大本 - 劉汝桂 - 江 鐸 - 丁汝謙 - 姚士觀 - 閻 芹 - 李 寀 劉朝噩 - 劉士忠 - 張 珩 - 胡桂芳 - 王國祚 - 范守巳 - 趙南星 - 陳 勗 - 陳于階 - 楊廷相 杜希鵬 - 邢 侗 - 支大綸 - 王懋中 - 傅好禮 - 何 倬 - 王繼明 - 張名藩 - 邊有猷 - 陳 相 蕭大才 - 高 萃 - 黃體乾 - 金 和 - 丁懋建 - 李堯民 - 馬 洛 - 屈 灼 - 羅應兆 - 董廷策 周 詩 - 文在中 - 姚三讓 - 田時秀 - 劉騰霄 - 褚 順 - 倪 涷 - 吳仕詮 - 梁 鵬 - 胡汝寧 李臣之 - 楊寅秋 - 吳 澋 - 李大嘉 - 任養心 - 梁必强 - 赫 瀛 - 郝國章 - 阮子孝 - 張夢蟾 張問達 - 袁應祺 - 嵇應科 - 方 範 - 郭性之 - 貢靖國 - --- - --- - --- - ---
前一科:隆慶五年辛未科 · 後一科:萬曆五年丁丑科
规范控制
WorldCat Identities
BNF: cb12037068c (data)
CBDB: 0125516
FAST: 86929
GND: 12201765X
ISNI: 0000 0000 8210 8402
LCCN: n82018444
SUDOC: 06701528X
VIAF: 27942699
kETQ,oOCNzN 3uu,iBgR,0gYj6LmZzLmBVbnoIg6Yzrn8Q507,QsO3oI20I,XvUz8C 2go2r9BkcnP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為非以「實體」方式來販賣音樂的相關產品,而使用數位格式如mp3、AAC等文件格式來進行銷售販賣的一种音乐产业形式。著名的數位音樂下載服務商有iTunes Store、RecoChoku、Google Play音乐和微软Zune等。数字音乐下载在二十一世纪初一度风靡全球, [1] [2] 使得传统唱片产业走向衰落,但其自身也在2010年代流媒体音乐服务如Apple Music、Spotify等的挤压下迅速失去市场份额。 [3] [4] 数字音乐下载有便于携带、传播迅速、制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与流媒体音乐相比也能更好保障音乐人权益; [5] 但它同时很可能带来侵犯版权和滥用的情形, [6] 也给音乐产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数字音乐下载为音乐人和乐迷提供了更加便捷直接的交流渠道,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络音乐人的出现和独立音乐的迅速发展。 [7] 目录 1 历史 1.1 技术积淀(1987-2000) 1.2 出现与兴起(2000-2004) 1.3 唱片市场的颠覆者(2004-2007) 1.4 巅峰和衰落(2005-2013) 1.5 摇摇欲坠的现状与不可预知的明天(2014至今) 2 主要文件格式 2.1 PCM编码格式 2.1.1 WAV 2.1.2 APE 2.1.3 FLAC 2.2 苹果推出的无损文件格式 2.2.1 AIFF 2.2.2 ALAC 2.3 有损压缩格式 2.3.1 MP3 2.3.2 AAC 3 主要市场 3.1 iTunes Store 3.2 Google Play音乐商店 3.3 亚马逊音乐商店 3.4 部分其他音乐商店 4 影响与评价 4.1 对音乐产业的影响 4.2 对科技行业的影响 4.3 正面评价 4.4 负面评价 4.4.1 侵权问题 4.4.2 经营模式不明晰 4.4.3 不适应移动时代 4.5 文化现象 5 延伸阅读 6 参考资料 历史 苹果iTunes+iPod的软硬件搭配让数字音...
2
I don't know why balance of the address is 0. when can this situation?
etherscan balances
share | improve this question
asked yesterday
Ru Hi Ru Hi
11 1
New contributor
Ru Hi is a new contributor to this site. Take care in asking for clarification, commenting, and answering.
Check out our Code of Conduct.
add a comment |
...
格利泽436b 太陽系外行星 太陽系外行星列表 艺术家笔下的格利泽436b 母恆星 母恆星 Gliese 436 星座 獅子座 赤經 ( α ) 11 h 42 m 11.0941 s [1] 赤緯 ( δ ) +26° 42′ 23.652″ [1] 距離 33.4 ly (10.2 pc) 光譜類型 M2.5 V [1] 軌道參數 半长轴 ( a ) 0.0291±0.0004 [2] AU 軌道離心率 ( e ) 0.150±0.012 [2] 公轉週期 ( P ) 2.643904±0.000005 [3] d (0.00723849 y) 軌道傾角 ( i ) 85.8 +0.21 −0.25 [3] ° 角距 ( θ ) 2.794 mas 近星點時間 ( T 0 ) 2,451,551.716 ±0.01 JD 半振幅 ( K ) 18.68±0.8 m/s 物理性质 质量 ( m ) 22.2±1.0 [2] M ⊕ 半徑 ( r ) 4.327±0.183 [2] [4] R ⊕ 密度 ( ρ ) 1.51 g cm -3 表面重力 ( g ) 1.18 g 溫度 ( T ) 712±36 [2] K 發現 發現時間 2004 發現者 巴特勒、沃格特、 馬西 et al. 發現方法 徑向速度、凌日法 發現地點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發表論文 出版 其他名稱 Ross 905 b, GJ 436 b, [5] LTT 13213 b, GCTP 2704.10 b, LHS 310, AC+27:28217 b, Vyssotsky 616 b, HIP 57087 b, GEN# +9.80120068 b, LP 319-75 b, G 121-7 b, LSPM J1142+2642 b, 1RXS J114211.9+264328 b, ASCC 683818 b, G 147-68 b, UCAC2 41198281 b,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