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牟宗三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09-06-12)1909年6月12日 大清山东栖霞 |
逝世 | 1995年4月12日(1995-04-12)(85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
教育程度 |
|
职业 | 哲學家、教育家 |
牟宗三(1909年6月12日-1995年4月12日)(Prof. MOU Tsung San ),字離中,現代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是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
目录
1 生平
2 學術
3 榮譽
4 評價
5 著作概覽
6 弟子
7 參見
8 參考文獻
9 外部連結
生平
牟宗三1909年生於山東省棲霞縣牟家疃,祖籍湖北省公安縣。牟氏9歲入私塾讀書,11歲入新制小學,15歲入棲霞縣立中學。1928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兩年後升哲學系,1933年畢業。大學時代先後受學於張申府、金岳霖,受熊十力影響最大,受其《新唯識論》義理之震撼,並維持幾十年的師生情誼。[1]
北大哲學系畢業後,牟氏先後任教於山東壽張縣鄉村師範、廣州學海書院、山東鄒平村治學院、廣西梧州中學、南寧中學、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浙江大學,以講授邏輯與西方文化為主。三十年代,曾主編《歷史與文化》、《再生》雜誌等。1949年,牟氏到台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東海大學任教。1954年受聘為台灣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2][3]
1960年應聘至香港大學主講中國哲學。1968年,由香港大學轉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哲學系主任。1974年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任教新亞研究所。其後又任教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海大學、國立中央大學。[3]
1995年4月12日下午三時,牟氏因器官衰竭逝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享壽86歲。
儒家 |
---|
儒學理論 仁 義 礼 智 信 天命 良知 天理 中庸 道統 聖賢 君子 王道 (儒家思想) |
儒門人物 堯 舜 禹 商湯 周文王 周武王 周公
宰予 冉耕 冉求 言偃 颛孙师 朱熹 |
古代儒者 中國 董仲舒 何休 鄭玄 王肅
程順則 向象賢 蔡溫 |
儒家經書 六经 五经 九經 四书 十三经
十三經注疏 四書章句集注 |
古典儒學 中国儒学 经学 今文經學 古文經學
琉球儒學 |
當代儒學 學者 熊十力 梁漱溟 马一浮 唐君毅
新儒家 孔教 學衡派 波士頓儒家 |
相关事项 六艺 孔子弟子 三纲五常 五经博士 书院 孔庙 衍聖公 科举 国子监 批林批孔孔子和平獎 |
儒家文化圈 |
學術
牟宗三的思想受熊十力的影響很大,他不僅繼承而且發展了熊十力的哲學思想。牟氏較多地著力於哲學理論方面的專研,謀求儒家哲學與康德哲學的融通,並力圖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學」。代表作包括:《心體與性體》《才性與玄理》《中國哲學十九講》《中西哲學之匯通》《現象與物自身》《佛性與般若》等。
牟氏曾獨力翻譯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學與孔、孟、陸、王的心學,以中國哲學與康德哲學互相詮解。也曾參與編寫雜誌,主編《再生》、創辦《歷史與文化》、編輯《理想歷史文化》。作為新儒家代表人物,牟氏認為當代新儒學的任務為「道統之肯定,即肯定道德宗教之價值,護住孔孟所開闢之人生宇宙之本源。」以「反省中華民族的文化生命,以重開中國哲學的途徑。」為己任。 他的著作,都是針對時代或學術問題,而提供一解決之道。[2]
牟氏的學術研究範圍包括:
- 邏輯學
康德哲學- 宋明理學
- 魏晉玄學
- 佛學
榮譽
- 1983年,獲授中華民國政府頒發行政院文化獎。[2]
- 1987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1]
評價
- 牟宗三治喪委員會的評價:“綜觀先生一生,無論講學論道,著書抒義,莫不念念以光暢中國哲學之傳統、昭蘇民族文化之生命為宗趣。其學思之精敏,慧識之弘卓,與夫文化意識之綿穆強烈,較之時流之內失宗主而博雜歧出者,敻乎尚矣。”[4]
著作概覽
|
|
|
弟子
|
|
|
|
參見
- 儒學
參考文獻
^ 1.01.1 第130屆頒授典禮 (1987)牟宗三讚詞. 香港大學.
^ 2.02.12.2 行政院文化獎第3屆得獎人介紹. [2018-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0).
^ 3.03.1 大師身影:牟宗三先生.
^ 牟宗三先生學行事略
外部連結
余英時:〈追憶牟宗三先生〉。
劉述先:〈牟宗三先生在當代中國哲學上的貢獻〉。- 李明辉:〈牟宗三与“生命的学问”〉。
- 李明輝:〈牟宗三哲學中的「物自身」概念〉。
- 李明輝:〈略論牟宗三先生的康德學〉。
- 李明輝:〈牟宗三先生的哲學詮釋中之方法論問題〉(1996)
- 李明辉:〈牟宗三误解了康德的“道德情感”概念吗?〉。
- 曾國祥:〈牟宗三與儒家民主:一個黑格爾式的再詮釋〉。
- 林維杰:〈牟宗三先生論儒教〉。
- 林維杰:〈牟宗三倫理美學中的人物想像〉。
- 林維杰:〈牟宗三哲學中的理論與實踐〉。
- 黃冠閔:〈牟宗三的感通論:一個概念脈絡的梳理〉。
- 黃冠閔:〈寂寞的獨體與記憶共同體:牟宗三《五十自述》中的生命修辭〉。
- 陳士誠:〈牟宗三先生論道德惡與自由決意〉。
- 陳士誠:〈康德之自由決意與告子之生之謂性--以牟宗三哲學發展論其對惡問題之理解〉。
- 李瑞全:〈龍溪四無句與儒家之圓教義之證成──兼論牟宗三先生對龍溪評價之發展〉。
- 倪梁康:〈牟宗三與現象學〉(2002)
- 史偉民:〈道德感情與動機:康德、席勒與牟宗三〉。
- 何乏筆:〈何為「兼體無累」的工夫——論牟宗三與創造性的問題化〉。
- 施益堅:〈中西哲學之會通?論雷奧福對牟宗三的詮釋和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