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行方向















  道路通行方向,靠右行驶(左駕車)


  道路通行方向,靠左行驶(右駕車)



道路通行方向是世界各国交通规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规定了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方位,避免出现混乱和事故。[1]


道路通行方向可分为车辆靠道路左侧行驶和靠道路右侧行驶两类。34%的国家靠左行驶,66%的国家靠右行驶。如果按道路里程计算,全世界28%的可通行道路是靠左行驶的,72%靠右行驶。[2]值得留意的是,除日本、泰國、印尼、東帝汶、尼泊爾、美屬維爾京群島和蘇利南外,靠左行駛的國家或地區,過去都是英國的殖民地,脫離英國或獨立後仍然維持靠左行駛。




目录






  • 1 起源、歷史與發展


    • 1.1 汽车出现之前


      • 1.1.1 中國


      • 1.1.2 英国


      • 1.1.3 日本


      • 1.1.4 欧洲


      • 1.1.5 法国


      • 1.1.6 美国




    • 1.2 汽车时代




  • 2 优点比较


  • 3 通行方向變更


    • 3.1 主动變更通行方向


      • 3.1.1 中国


      • 3.1.2 葡萄牙和西班牙


      • 3.1.3 加拿大


      • 3.1.4 意大利


      • 3.1.5 瑞典


      • 3.1.6 冰岛


      • 3.1.7 薩摩亞


      • 3.1.8 前英国殖民地国家




    • 3.2 因政權更替而变更通行方向


      • 3.2.1 臺灣


      • 3.2.2 日本冲绳


      • 3.2.3 韓國


      • 3.2.4 芬兰


      • 3.2.5 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 3.2.6 东帝汶






  • 4 特例


    • 4.1 左行国家中的右行地区


      • 4.1.1 英国的直布羅陀




    • 4.2 右行国家中的左行地区


      • 4.2.1 美属维尔京群岛


      • 4.2.2 香港及澳門


      • 4.2.3 意大利


      • 4.2.4 玻利維亞


      • 4.2.5 中国北京


      • 4.2.6 俄罗斯莫斯科的中央车道


      • 4.2.7 厄瓜多尔


      • 4.2.8 索马里




    • 4.3 车辆




  • 5 靠左侧行驶的国家和地区列表


    • 5.1 亚洲


    • 5.2 欧洲


    • 5.3 非洲


    • 5.4 美洲


    • 5.5 大洋洲




  • 6 靠右侧行驶的国家和地区列表


    • 6.1 亚洲


    • 6.2 欧洲


    • 6.3 非洲


    • 6.4 美洲


    • 6.5 大洋洲




  • 7 参见


  • 8 参考文献


  • 9 外部連結





起源、歷史與發展



汽车出现之前



中國


在古代中國,行人、馬匹和車輛一般在通道靠左停留及行進,稱為「左迎」[3][4]。迎客時民眾多數使用右手與對方迎禮,故自身身軀靠左。



英国


1835年,英国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靠左行驶的交通规则。在英国的殖民地和保护国裡也都保持了这一规则。唯一的例外是作为英国保护国的埃及,这裡在之前被法國拿破仑征服后的時期沿用了靠右行驶的规则,英國佔領埃及后並未改變。与此相反,虽然荷兰本土在被拿破仑征服后采纳了右行规则,但其海外殖民地——荷属东印度(今印尼)和荷属圭亚那(今苏里南)仍然保持了左行的习惯。



日本


在幕府时代的日本,由于武士通常是在身体左侧携带佩刀,用右手持刀战斗,因此也形成了靠道路左侧行走的习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从英国引进了交通法规,因此也是靠左行驶,这一规则在1924年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但仍允許供靠右行國家使用的汽車進口使用(如歐洲及美國車廠,但進口商用車輛則規定為靠左行的規格),而無需特別更改為靠左行的駕駛座。



欧洲


靠道路左侧行驶的传统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代(当时遗留下来的车辙痕迹可以证实这一点),在中世纪的欧洲成为惯例。由于人类大多数为右撇子,因此骑士上下马时是用左脚踩马镫,靠道路左侧行走便于上下马。此外,由于骑士的佩剑通常挂在身体的左侧,使用右手持剑或长矛,因此靠道路左侧行走有利于同迎面而来的敌人进行战斗。靠左走的习惯遂在欧洲成为社会主流。



法国


靠道路右侧行驶的习惯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其原因是该国的驿站邮车和货车业务比较发达,邮车及货车一般配置双马,驭马者通常右手持鞭,因此需要坐在邮车左前方,或者骑在靠左的马匹身上,以便于同时驾御左右两侧的驭马。靠右行驶时,在前方有来车的情况下,车夫可以在会车时向左探视,避免两车的车轮或车彀碰到一起,而如果靠左行驶的话,就需要在车夫旁边配置副手,造成人力的浪费。


不过,除了邮车或运货马车外,法国贵族在骑马或乘坐马车时通常还是延续以往的传统,靠道路左侧,同时强令第三等级的人民为其让开道路,因此靠左通行在法国象征着贵族的特权与压迫。法国大革命后,作为废除贵族特权的行动之一,共和督政府规定此后车辆和马匹靠右通行。拿破仑通过战争征服了欧洲的许多国家,因此也将靠右侧通行的习惯带到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意大利、普鲁士(当时尚未统一的德国)和奥地利帝国等国家。但是在拿破仑没有征服的英国、葡萄牙、俄罗斯帝国、瑞典等国,仍然保持靠左通行的传统。在此后100多年间,欧洲的道路通行规则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局面。



美国


在英国的北美殖民地,最初的道路行驶规则也是靠左行驶,但是美国独立之后,一方面出于跟以前的宗主国英国划清界限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跟法国一样具有发达的邮政马车系统,因此也形成了靠右行驶的通则。1792年,宾夕法尼亚州通过了靠右侧行驶的法令,此后纽约州和新泽西州於1804年和1813年先後通过了类似的法令,逐漸流行到全美國。



汽车时代


最早的汽车驾驶座位位于车辆的中央,不久之后一些汽车制造商将驾驶员座位安排在靠道路中心线的一侧,以便于观察对面道路来车,另一些汽车制造商将司機座位安置在靠路边一侧,以避免撞上道路旁边的围墙、树篱、水沟等障碍物。经过实际检验发现,前一种办法更有利于保持道路安全,因此成为汽车制造商的通则。由此形成了左軚车(司機座位在车辆左前方)和右軚车(司機座位在车辆右前方)的区别。而车辆靠道路的哪一侧行驶,则取决于该国长久以来形成的交通规则,并由此形成了更加细致和严格的道路交通法规,许多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车辆的行驶方向。


由于美国在汽车制造业中取得的优势地位,加上欧洲的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分布在右行国家,因此靠右行驶的道路交通规则随着汽车的普及扩至其他大陆。一些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國家出於去殖民化因素,改为靠右行驶。



优点比较


左行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減低交通意外傷亡率,而原因主要来自两点。第一:人类天生的避害本能。人类在快速运动的情况下,在发现前方有危险时,会本能地向左倾斜或转向[來源請求],如此一來可以右手(多為慣用手)保護身體,二來並可保护左侧心臟的位置。这也是航空母舰的舰岛设在甲板右侧的原因,飞行员在遇到危险时的本能动作是向左急转,舰岛设在右侧可以避免飞行员在降落过程中遇险时撞上去[來源請求]。第二:大多数人是右撇子,在驾车过程中突然发现前面有危险的情况下,右手施力向左转向(路沿)的动作比左手施力向右转向(路中央)有力且快捷得多。尤其是在双方对行的时候,能明显有效避免对撞。(右行则容易导致对撞)[來源請求]


右行制的主要优点是司机可以用左手保持对方向盘的掌控,同时使用右手完成换档、操作仪表板等复杂的动作,这对右撇子的司机有利。另外,右行便于骑自行车或摩托车的人用左手打出转弯手势。


右行制的最大好处是此制度被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所采用,所以習慣右行制的司机無需重新適應左行制度即可於全球大部分地區駕駛;同时因上述原因,左駕車的销量遠比右駕車大,所以同一型号的汽车於大規模量產时,销量较大的左駕車比右駕車的边际成本更低,從而導致售價相對廉宜。



通行方向變更






  靠左行驶的地区


  靠右行驶的地区


  由靠右行驶改为靠左行驶的地区


  由靠左行驶改为靠右行驶的地区


  靠右行驶,但存在过不同行驶方向的地区



許多國家與地區曾經改變道路通行方向,主要分為主動與政權改隸兩種情況。前者是國家以法令統一境內的通行方向,後是伴隨政權更遞而造成的通行方向改變。



主动變更通行方向



中国


19世紀後期清朝末年,南方省份和城市,例如上海、浙江和广东等地,由於受到英国和當時由英國管治的香港影响,左行规则更为普及;而在山东、直隶等北方省份,由於法国、德国、俄国及美国等国的影响,大多采用右行规则[5]


1930年代的新生活运动规定车辆靠左行驶,而满洲国、蒙疆政府和日本占领区也采取左行规则。[5]例如北平市的交通管理就有规定靠左行驶。[6]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違警罰法 (民國三十二年)



抗日戰爭期間,大量美援汽車運抵中國,但必須花大錢改裝方向盤以及燈光,不習慣靠左行駛的在華美軍,軍車頻頻肇事[5]。1943年(民國32年)7月10日制定,9月3日公布,10月1日施行的《違警罰法》第五十八條第七款,明定道路通行方向,就是車馬、行人,不按側前進,不聽禁止者,處二十圓以下罰鍰或申誡。[7]不過也因為美援左駕車輛持續進入中國,民眾日後逐漸習慣靠右的行駛方式,因為當時中國仍有部分地區的車輛靠右行駛(例如受法國影響深的西南地區,當時運送物資的卡車為靠右行駛)。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8月15日二戰結束後不久,考量世界大多數國家皆為靠右行駛,國民政府訓令,公布《改進市區及公路交通管理辦法》,自同年10月1日實行汽車改為靠右行駛。[8]同年9月26日,國民政府訓令《改進市區及公路交通管理辦法》包括關於汽車改為靠右行駛一節,改於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1月1日起實行[9]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違警罰法 (民國三十五年)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6月8日修正、6月19日公布的《違警罰法》第五十八條第七款,道路通行方向改成車馬、行人,不按側前進,不聽禁止者,處二十圓以下罰鍰或申誡。[10]全中華民國的車輛均靠右側行駛的規則,亦使得原屬日本殖民地而採左行制的台灣,在中華民國接收後,1946年3月1日改為右行制至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交通规则》(1955年8月6日)第五条[1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88年8月1日起施行)第六条[12],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通过,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五条都规定右侧通行。



葡萄牙和西班牙


葡萄牙及其海外殖民地在1920年代由左行改为右行。但是与左行国家接壤的海外殖民地除外,这些殖民地包括澳门(與当时采取左行规则的廣東地區接壤)、果阿(與印度接壤)和葡属东非(今莫桑比克,周围均为英国殖民地)。尽管东帝汶同左行的荷属东印度(即今印尼)接壤,但是却改成了靠右行驶,直至1975年受印尼影響改回靠左行駛。


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如马德里,采取左行规则。1924年10月1日,马德里改为靠右行驶。



加拿大


在美国独立后,继续保持英國殖民统治的加拿大在很长一段时间裡仍然采取靠左行驶的规则,法属加拿大在被大英帝国征服后仍保留靠右行驶的习惯。为与美国的道路通行方向一致,1920年至1924年,采取左行规则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和爱德华王子岛四省改为右行。纽芬兰地区在1948年以前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949年併入加拿大后也改为右行。



意大利


意大利在统一以前分为许多国家,如教皇国、撒丁尼亞王国、两西西里王国等。一些国家在被拿破仑征服后采取右行规则,但在拿破仑失败后恢复了左行的习惯,例如教皇国。意大利统一后,虽然大多数地区采用靠右行驶的规则,但意大利北方的一些城市仍然靠左通行,这些城市需要在其边界安放提醒标志。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后,虽然强制推行右行规则,但罗马、都灵、米兰、热那亚这几座大城市仍然靠左通行。直到1925年才改为右行。



瑞典



作为二战后唯一仍然靠左行驶的欧洲大陆国家,瑞典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多次讨论过更改道路行驶方向的问题,但均遭到公众的反对。靠左行驶给瑞典带来了很多不便:它的邻国全部都是右行国家,作为瑞典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的汽车,也是大多数出口给右行国家的左軚车,而且此时瑞典本国行驶的大多数汽车也是左軚车。1955年,瑞典就改为右行的问题举行过全民公决,82.9%的人反对,只有15.5%的人支持。尽管如此,瑞典国会还是在1963年通过了将交通规则改为右行的法律。1967年9月3日,瑞典全国改为右行。这一天称为H日,“H”为瑞典語的「Högertrafik」,即“靠右行驶”。


这次更改费时一个月,其显著成果就是此后瑞典的交通事故数量锐减。不过两年之后,交通事故又恢复到了原来的规模。



冰岛


在瑞典成功地改为右行之后,冰岛也在1968年5月26日改为靠右行驶,其间唯一的交通事故是一个骑自行车的男孩被汽车撞到。



薩摩亞


太平洋島國薩摩亞從前是德國殖民地,跟隨其靠右行駛的規則。直到2009年9月7日,薩摩亞的行車方向被改為靠左行駛,當地政府認為這樣能夠讓國民毋須再依賴輸入美國製的昂貴左軚車,而可以選擇鄰近的澳洲和紐西蘭較便宜的右軚車。



前英国殖民地国家


虽然大多数英国殖民地在独立后仍沿用了靠左行驶的交通规则,但是也有一些国家出于便于与邻国往来的目的、或者政治方面去殖民化的原因,在独立后改为右行。除了加拿大為與美國接軌而改為右行之外,这些国家还包括冈比亚、塞拉利昂、加纳和尼日利亚。


缅甸在1970年之前一直是靠左行驶,但吴奈温的军政府下令改为右行。更改的原因一說是一个占卜師对他说右行有利,但实际上更可能是出自经济方面,加上去殖民化因素和靠攏中国的原因(中國是靠右行駛)。


英属直布罗陀在1929年6月16日改为右行,以方便同西班牙往来。


巴基斯坦在1960年代也曾试图改为右行,但该国有许多由骆驼牵引的畜力车,骆驼习惯于走在道路左侧后通常会拒绝靠右行走,加上其与印度接壤和有经贸往来,因此这一努力被迫终止了。



因政權更替而变更通行方向



臺灣





日治時期臺南驛前「左側通行」告示


由於臺灣引進汽車時正值日治时期,故與日本同樣採用左行制。二戰後,台灣光復,民國全國因部分曾被日本佔領故仍左行。自1946年(民國35年)1月1日起,中國大陸一律改為右行、臺灣為同年3月1日起實施。《違警罰法》自6月8日修正,6月19日公布起,至1991年(民國80年)6月29日廢止全部條文,同日公布為止,第五十八條第七款明定,車馬、行人,不按右側前進,不聽禁止者,處20圓(新臺幣60元)以下罰鍰或申誡[13]。《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自從1968年(民國57年)制定以來,歷次版本都有規定汽車及慢車不靠右側行駛的罰則。



日本冲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冲绳縣交由美国托管。此后冲绳的车辆一律靠右行驶。1972年美国将冲绳归还给日本后,日本隨恢复左行习惯,经过长达6年的筹备工作,冲绳县于1978年7月30日(星期日)清晨6时改为左行。



韓國




朝鮮日治時期,京城府民館(今首爾特別市議會)前實施左側通行的街道


韓國在大韓帝國時期即已存在右側通行的明文規定。1905年12月30日的大韓帝國警務廳令第2號《街路管理規則》(가로관리규칙)中即記載了行人與馬車的右側通行原則。在日本殖民統治展開後,朝鮮總督府於1921年4月1日,在總督府令第142號《道路取締規則》第七條中正式全面將人車的通行方向一律改為左行。


隨著日本戰敗,接管朝鮮半島南部的美國軍政廳在1946年3月29日頒布了《軍政法令第65號 諸車、步行者的通行規則》(군정법령 제65호 제차, 도보자의통행규칙),3月31日零時起使汽車通行方向改為右側的規定生效。但法令中並未提及行人通行方向的更改,經過大韓民國國土海洋部(交通部門)的審議,以及漸進式的示範和宣導,才於2010年7月1日全面實施行人右側通行原則。



芬兰


芬兰在1809年前是瑞典的一部分,因此采取左行规则。1809年瑞典将芬兰割让予俄国,此后仍保持左行规则,直到1858年才改为右行。



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三个国家沿用了奥匈帝国的交通规则,在被纳粹德国吞并或占领之前都是左行国家。奥地利于1938年被德国吞并后,曾被命令于一夜之间改变行驶方向,但此举在一些城市引发了交通混乱,纳粹当局不得不同意在维也纳等城市中暂缓数周,以更改道路交通指示标志的位置。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后,以及匈牙利在1944年因向盟国试探媾和未遂、被德国出兵占领后,也都由左行改为右行。


英国的海峡群岛在二战中曾被德国占领,这些群岛在占领期间也由左行改为右行。



东帝汶


原本採取右行制度的东帝汶在1975年独立后不久,即被採取左行制度的印度尼西亚吞并,其交通规则也隨即更改。该国独立后仍然保持了左行的交通规则。



特例


以下列出的主要是公共道路的「特例」;部份限制通行的私人路段、汽車通道、停車場出入口,亦有可能是「特例」,在此不予列出。



左行国家中的右行地区



英国的直布羅陀


尽管英国是靠左行驶的国家,而直布羅陀是英國海外領土,道路曾經靠左側通行,但因為許多車輛往返靠右側通行的西班牙,所以在1929年6月16日星期日上午5時改成靠右側通行。



右行国家中的左行地区



美属维尔京群岛


美属维尔京群岛1917年购自丹麦,沿用了当时丹麦的左行规则。由于前来该岛旅游的美国游客习惯于靠右行驶,因此该群岛的交通事故率一直很高。



香港及澳門





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内道路采用与中国内地一致的右侧通行


靠右行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別於1997年及1999年收回香港及澳門。因實行一國兩制的關係,兩地仍按傳統靠左行駛,未有跟隨中國內地的做法。


香港以前曾是英國殖民地(1841年-1941年,1945年-1997年)及日本佔領地(1941年-1945年),兩國在道路通行方向傳統上都是靠左行駛。因此,右軚車靠左行駛的傳統根深蒂固。


澳門前宗主國葡萄牙雖於1928年起改為靠右行駛,但因澳門從鄰近的香港進口右駄車,而且當时華南也是靠左行駛的,加上后来的政治因素,並無跟隨葡萄牙本土的做法。


連接香港、澳門、珠海三地的港珠澳大橋於2018年10月24日落成啟用。雖然港澳兩地皆習慣靠左行駛,但因大部分路段駛經中國內地水域,改跟隨中國內地的標準靠右行駛,香港政府更因此修改交通法例配合。決定引起港澳兩地市民爭議。







意大利


罗马的两座桥梁——Ponte Palatino和Ponte Pietro Nenni是靠左通行的。Via Cernaia大道也靠左侧行驶。



玻利維亞


在玻利維亞,就像大部分的南美國家一樣也是靠右行駛。除了世界上最知名的「死亡公路」,也就是永加斯路,該路段卻規定要靠左行駛。原因是這裡的地形與路況較特殊,該路的車道寬度狹窄,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又缺乏護欄,大大增加了會車的難度。故以左駕車款且靠左行駛有助於他們在這條路會車時,可將頭伸出車窗外,觀察他們自己的輪胎是否有通行的空間,以提高安全性。



中国北京


在中国北京怀柔区111国道上,有一段路是需要靠左行驶的,该路段起于111国道冷水峪桥,终于111国道大明溅桥,之所以这段路要改变道路方向,是因为这里的地形较为特殊,悬崖峭壁较多。同时,该段道路也由双向通行改为单向(靠左侧)通行,道路右侧则以白色实线划分出紧急停车区域,故实际上对驾驶者而言并不会造成困扰。



俄罗斯莫斯科的中央车道


苏联时期,在莫斯科的主要城市干道中央开辟了供政治局委员和其他苏共和苏联国家高级领导人的专用车道。从路面划分上来看,这样的中央车道不属于道路的任何一侧,同时也没有固定的通行方向,也就是说,属于不确定方向的单向单车道公路。这种专用车道平时封闭,禁止其他车辆使用,在有苏共领导人车队经过时才开放,并且不受交通信号灯的管制。通过交通警察部门的管制和协调来避免出现两支车队在同一条车道上迎头行驶的现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高级官员仍使用这些专用车道,此外俄罗斯“新贵”也可购买中央车道的使用权。还有一部分中央车道被改成了机动车左转弯等候区。



厄瓜多尔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的基通贝长途汽车站(Terminal Quitumbe,基多最大的长途汽车站)附近的一段道路,道路最中央的快速公交(Ecovía)和无轨电车(Trólebus)车道,行驶方向与普通社会车道方向相反,公交车靠左行驶。



索马里


该国虽名义上为靠右行驶,但实际上该国只有拉萨诺德以南的部分为靠右行驶,以北的部分为靠左行驶。



车辆





平壤羊角岛饭店前的一辆右舵丰田陆地巡洋舰(Land Cruiser)SUV,悬挂朝鲜人民军牌照


大多数国家的交通法规不允许司機座位靠路边一侧的车辆上路行驶。但是在一些右行国家裡,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可以看到右舵车通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从邻近的左行国家进口淘汰的二手车。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朝鲜,可以看到大量来自日本的二手右軚车。在缅甸,也有许多购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二手右軚车行驶。


在中国大陆,尤其是南方的广东等省,从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曾经从香港和日本获得了大量右軚车,包括新车和二手车,其来源包括正常进口、捐赠以及走私。这些车辆在取得合法牌照后可以上路行驶。但是根据新的中国道路交通法规,自1990年之后不再为新的右軚车发放牌照(往返港、澳車輛牌照除外)。


左側行車的日本,容許輸入來自歐洲或北美的左軚車輛在日本行駛(商用車除外),這些左舵車輛通常在右面車頭安裝一支棒,讓司機知道車頭右側的位置,確保安全。由於大部分引進日本的左駕車皆屬較高價位的歐美品牌,因此左軚車常給人較右軚車高級的先入為主印象,導致縱使車廠方面提供有右軚車型版本,許多購買進口車輛的日本人仍會刻意選擇左軚車型以彰顯自身的與眾不同。另外,很多企業高階主管都會僱用司機為自己開車,使用左軚車型可以方便司機停車後立刻在靠行人路的一邊為坐在後座的僱主打開車門。


英國和澳門都是左側行車,但允許左駕乘用車領牌行駛,澳門亦允許左駕的商用車領牌。


在加勒比海的一些岛国和英国殖民地,如巴哈马、开曼群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虽然采取英式的左行方式,但大多数车辆是从美国进口的左軚车。


台灣雖然在由國民政府接收之後將道路方向由靠左改成靠右,但是一直到1970年代正式將車輛駕駛座位置列入相關交通法令內前,道路上仍然處於左駕車與右駕車混雜的情況(尤其是當時自日本引進了大量右駕車輛)。《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中明文規定車輛駕駛座必須靠左,但由於法律有不溯及既往的特性(此原則適用於各類法律以及行政命令),因此一些新規定實施之前就已引進的右軚車,仍能合法掛牌上路。時隔多年雖然這些合法右軚車已因使用年份過高而逐漸淘汰,但仍然有少數幾輛特意被保存下來。星光部隊(在台受訓的新加坡軍隊)車輛,也是右軚車輛,但特別許可在道路行駛。工程用動力機械,如起重機、吊車等因大多從日本進口,因此法規允許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進口的右駕動力機械可領牌上路行駛[14]。除了這些合法上路的右軚車外,也有少數民眾自鄰近的日本等地區引進台灣沒有製造或正式進口的右軚車輛,私下違規在公共道路上行駛而成為潛在的交通亂源。


在美國,郵務車的駕駛座是右邊,如此一來,在靠右行駛的道路上,可以讓郵递员方便不下車到路邊郵筒取信。


今日大部分的量產車輛都擁有兩個以上的前排座位,且駕駛座一定位於前排座位的最左側或最右側,但是有少部分特殊設計的車輛卻沒有辦法依此原則分類為左軚或右軚車。例如,由麥拉崙汽車(McLaren Automotive)所生產的超級跑車麥拉崙F1(McLaren F1)就擁有一個前座、兩個後座,且三個座位採三角形配置,駕駛座位於前方的正中央,既不靠左也不靠右,左右兩個後座則是位於駕駛座斜後方,雖然座椅本身的位置比前座椅靠後,但乘客實際乘坐時,其腿部其實是位在駕駛座的側面而非後面,因此很難認定駕駛座是否是獨立成排、抑或其實是三個座位中的中座。然而,由於當時美國部分的聯邦州規定只有駕駛座靠左的車輛才能合法掛牌上路,為了符合這規則避免座位配置定義上的模糊導致掛牌有困難,部分外銷至美國的McLaren F1取消了位於左邊的後排乘客座改為置物空間,而成為左前-右後的斜向雙座設計,並以駕駛座位於所有座位中最左側所以是左駕車輛的理由順利通過道路法規,是一個非常少見的特殊案例。


在歐洲,有貨車改裝成只有一個設於正中央的駕駛座,左右兩側為裝載貨物的空間,這個設計能夠讓長條形的貨物完全平放在車斗上。


很多掃街車的左右兩側都是駕駛座,這個設計是為了當掃街車在靠行人路的一邊進行清掃時,方便司機看見路邊。



靠左侧行驶的国家和地区列表





泰国与老挝边境的行驶方向转换标志


註:括號中的數字為轉換至左側行駛的年份


亚洲









  •  香港


  •  泰國


  •  孟加拉国


  •  不丹


  •  文莱


  •  东帝汶





  •  印度


  •  印尼


  •  日本 ( 沖繩縣 1978年)


  •  马来西亚


  •  新加坡


  •  馬爾地夫


  •  尼泊尔





  •  巴基斯坦


  •  斯里蘭卡




欧洲









  •  奧爾德尼島(英国)


  •  根西(英国)


  •  爱尔兰





  •  马恩岛 (英国)


  •  澤西 (英国)


  •  賽普勒斯





  •  馬爾他


  •  英國




非洲









  •  博茨瓦纳


  •  肯尼亚


  •  賴索托


  •  马拉维


  •  模里西斯





  •  莫桑比克


  •  纳米比亚


  •  塞舌尔


  •  南非


  •  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英)





  •  斯威士兰


  •  坦桑尼亚


  •  乌干达


  •  尚比亞


  •  辛巴威




美洲









  •  安圭拉 (英)


  •  安地卡及巴布達


  •  巴哈马


  •  巴巴多斯


  •  百慕大(英)


  •  开曼群岛(英)


  •  多米尼克





  •  福克蘭群島 (英)


  •  格瑞那達


  •  圭亚那


  •  牙买加


  •  蒙特塞拉特 (英)


  •  圣基茨和尼维斯





  •  圣卢西亚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苏里南


  •  千里達及托巴哥


  •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英)


  •  英屬維爾京群島 (英)


  •  美屬維爾京群島 (美)




大洋洲









  •  澳大利亚


  •  圣诞岛 (澳)


  •  科科斯(基林)群島 (澳)


  •  庫克群島(新西兰)


  •  斐济


  •  基里巴斯





  •  瑙鲁 (1918年)


  •  新西蘭


  •  纽埃 (新西兰)


  •  诺福克岛 (澳)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皮特凯恩群岛 (英)


  •  所罗门群岛


  •  托克勞 (新西兰)


  •  汤加


  •  图瓦卢


  •  萨摩亚 (2009年)




靠右侧行驶的国家和地区列表


註:括號中的數字為轉換至右側行駛的年份


亚洲









  •  中華民國 (1946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  韩国(1946年)


  •  朝鲜(1946年)


  •  阿富汗


  •  亞美尼亞


  •  阿塞拜疆


  •  巴林(1968年)


  •  英屬印度洋領地


  •  柬埔寨


  •  格鲁吉亚


  •  關島(美國屬地)


  •  伊朗


  •  伊拉克


  •  以色列





  •  约旦


  •  哈萨克斯坦


  •  科威特


  •  吉尔吉斯斯坦


  •  老挝


  •  黎巴嫩


  •  蒙古


  •  緬甸(1970年)


  •  阿曼


  •  菲律賓(1946年)





  •  卡塔尔


  •  沙烏地阿拉伯


  •  叙利亚


  •  塔吉克斯坦


  •  土库曼斯坦


  •  阿联酋


  •  乌兹别克斯坦


  •  越南


  •  葉門




欧洲









  •  奥兰(芬兰)


  •  阿尔巴尼亚


  •  安道尔


  •  奥地利(1935—38年)


  •  白俄羅斯


  •  比利時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保加利亚


  •  克罗地亚


  •  捷克(1939年)


  •  丹麥


  •  爱沙尼亚


  •  芬兰(1858年)


  •  法国(1792年)


  •  德國





  •  直布罗陀(英)(1929年)


  •  希臘


  •  梵蒂冈


  •  匈牙利(1941年)


  •  冰島(1968年)


  •  義大利


  •  科索沃


  •  拉脫維亞


  •  列支敦斯登


  •  立陶宛


  •  卢森堡


  •  馬其頓


  •  摩尔多瓦


  •  摩納哥


  •  蒙特內哥羅





  •  荷蘭


  •  挪威


  •  波蘭


  •  葡萄牙(1928年)


  •  羅馬尼亞


  •  俄羅斯


  •  圣马力诺


  •  塞爾維亞


  •  斯洛伐克(1939—1941年)


  •  斯洛維尼亞


  •  西班牙


  •  挪威


  •  瑞典(1967年)


  •  瑞士


  •  烏克蘭


  •  土耳其




非洲









  •  阿尔及利亚


  •  安哥拉(1928年)


  •  贝宁


  •  布吉納法索


  •  布隆迪


  •  喀麦隆(1961年)


  •  佛得角(1928年)


  •  中非


  •  乍得


  •  科摩罗


  •  刚果(布)


  •  刚果(金)


  •  科特迪瓦


  •  吉布提





  •  埃及


  •  赤道几内亚


  •  厄立特里亚(1964年)


  •  衣索比亞(1964年)


  •  加彭


  •  冈比亚(1966年)


  •  加纳(1974年)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1928年)


  •  利比里亚


  •  利比亞


  •  马达加斯加


  •  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马约特(法國屬地)


  •  摩洛哥


  •  尼日尔


  •  奈及利亞(1972年)


  •  留尼汪(法國屬地)


  •  卢旺达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1928年)


  •  塞内加尔


  •  塞拉利昂(1971年)


  •  索馬利亞


  •  南蘇丹


  •  苏丹(1973年)


  •  多哥


  •  突尼西亞


  •  西撒哈拉




美洲









  •  美國(1792年)


  •  危地马拉


  •  尼加拉瓜


  •  哥伦比亚


  •  秘魯


  •  巴西(1928年)


  •  巴拉圭


  •  伯利兹(1961年)


  •  海地


  •  瓜德罗普(法)





  •  加拿大(1792年)


  •  薩爾瓦多


  •  哥斯达黎加


  •  委內瑞拉


  •  玻利维亚


  •  阿根廷(1945年)


  •  圭亚那


  •  法属圭亚那(法)


  •  多米尼加


  •  马提尼克(法)


  •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法)





  •  墨西哥


  •  洪都拉斯


  •  巴拿马


  •  厄瓜多尔


  •  智利


  •  乌拉圭(1945年)


  •  古巴


  •  波多黎各(美)


  •  荷属安的列斯


  •  阿鲁巴(荷)




大洋洲









  •  北馬里亞納群島


  •  美属萨摩亚(美)





  •  新喀里多尼亞(法)


  •  法屬玻里尼西亞(法)





  •  马绍尔群岛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帛琉




参见



  • 維也納公路交通公約

  • 交通通行方向


  • H日(1967年9月3日,瑞典改制為靠右行駛之日)


  • 730 - 1978年日本沖繩更改行車方向之措施。

  • 轨距



参考文献





  1. ^
    Draper, Geoff. Harmonised Headlamp Design for Worldwide Application. Motor Vehicle Lighting.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23–36. 1993. 



  2. ^ Lucas, Brian. Which side of the road do they drive on?. 2005 [2006-08-03]. 


  3. ^ 李開周. 古人習慣靠左走. 羊城晚報 (羊城晚報). 2011年5月21日: B10 [2011年11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21日) (中文(简体)‎). 


  4. ^ 《輕鬆國學365》第669期「日之錄」:《古代習慣靠左行駛》,2011年10月21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年9月21日,.


  5. ^ 5.05.15.2 胡茂全. 中国为何“车马靠右行”. 档案. 羊城晚报. [201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0). 


  6.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北平的交通秩序管理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9-15.,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资讯中心


  7. ^ 立法院法律系統《違警罰法》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條文


  8. ^ 國民政府訓令「改進市區及公路交通管理辦法」暨「重慶市區交通改進辦法」公布施行


  9. ^ 國民政府訓令,關於汽車改為靠右行駛一節,改於三十五年元旦實行,將前頒「改進市區及公路交通管理辦法」,亦改於三十五年一月一日起實行


  10. ^ 立法院法律系統《違警罰法》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條文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2-10.


  11. ^ 存档副本. [2009-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8). 


  12. ^ http://www.jincao.com/fa/law18.01.htm


  13. ^ 立法院法律系統《違警罰法》民國35年(1946年)條文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2-10.


  14. ^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83-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 中華民國法務部. 2015-08-14 [2015-10-17]. 




外部連結








  • 他們都駕駛在道路的哪一邊?(英文)


  • 為什麼世界上的人不全都駕駛在道路的同一側?(英文)


  • 聯邦公路管理局調查多線道的錯誤駕駛方向意外(英文)


  • When Left was Right(英文)


  • 為什麼有些國家是左側駕駛?有些是右側?(英文)


  • The Extraordinary Street Railways of Asunción, Paraguay(英文)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When can things happen in Etherscan, such as the picture below?

格利澤43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