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型巴士







低地台香港綠色小巴


香港小型巴士(簡稱小巴,英文:MinibusPublic Light BusMini Bus)主要分為公共小型巴士私家小型巴士,前者作為巴士和鐵路的輔助及接駁交通工具。根據香港政府按照《道路交通條例》第23條1款規定,在1976年刊憲限制全香港只容許最多4,350輛公共小巴營運[1]。根據小巴牌照類別,公共小型巴士可以分為紅色公共小巴綠色專線小巴兩種,載客量最多為19人。至於私家小巴為私人公司或機構使用,學校小巴亦為私家小巴的一種。




目录






  • 1 牌照類別


    • 1.1 紅色公共小巴


    • 1.2 綠色專線小巴


    • 1.3 學校私家小巴




  • 2 歷史


  • 3 車款


    • 3.1 混合動力




  • 4 路線


  • 5 職前訓練


  • 6 利弊


    • 6.1 紅色公共小巴


    • 6.2 綠色專線小巴


    • 6.3 共同問題


    • 6.4 安全問題


    • 6.5 重大事故




  • 7 規限


  • 8 營辦商


  • 9 相關條目


  • 10 註釋


  • 11 外部連結





牌照類別



紅色公共小巴


紅色公共小巴是最初的公共小巴,最初以車身中央髹上紅色色帶(所以行內俗稱紅色小巴為紅帶)以茲識別。到了1990年代,為使車身有更多展示廣告的空間,運輸署建議將小巴的識別色髹於車頂,「紅頂」的俗稱亦因此而來。紅色小巴可行駛香港除指定禁區外之各地區,但事實上,紅色小巴經營範圍經營已被政府透過禁區方式大幅限制,使得現時服務範圍一般只限舊區,尖沙咀、黃埔花園、三號幹線西九龍公路、青衣島(連帶馬灣、大嶼山與赤鱲角)、鴨脷洲和大部分新發展的新市鎮區域(例如四順地區除順利邨道與新清水灣道外所有道路、上葵涌東部公共屋邨(石籬邨、石蔭邨與安蔭邨)之內街、天水圍全域、將軍澳全域及馬鞍山全域)均禁止紅色小巴駛入。紅色小巴的服務路線、服務時間、班次和收費不固定和不受政府監管;雖然如此,隨著行業發展,不少紅色小巴路線已由有社團背景的商會或小型公司管理,有固定的路線、服務時間、班次和收費,但會因應各種情況而作出更改,例如堵車時可以轉用較暢通的路線。截至2017年3月,全港共有1064輛紅色小巴,佔全港公共小巴數目不到25%。乘客一般於下車的時候須繳付車資。惟只有少數紅色小巴接受八達通。


紅色小巴路線有部分為24小時經營的,如荃灣至觀塘線、觀塘至旺角線、元朗至佐敦道線、青山道至土瓜灣線等等。亦有只會提供通宵服務的,如銅鑼灣至元朗線。紅色小巴除總站外不設固定車站,乘客須於非禁區位置截停上車。另外,由於紅色小巴所行走的路線並非固定,收費亦有可能隨路線長短而有所變動,因此乘客乘搭紅色小巴時,於下車時才需要繳付車資,車資按上車時所標示的價錢牌為準(延長目的地時如繼續乘坐需要以原來車資加以新標示車資之和為準),例如荃灣往新蒲崗、坪石線於繁忙時段延至彩雲及四順,但此安排因應290A巴士開辦於2016年1月29日起取消。 紅色小巴一般只會收取現金,現金車資直接交給司機(部分紅色小巴設有錢箱以收取車資,不設找零),如有需要,司機會為乘客找續餘額(一般情況下不接受$50或以上的紙幣),但亦有部份紅色小巴接受八達通支付車資,如西環至旺角(早上6時至翌日凌晨2時、北街至弼街)線、旺角至香港仔綫、觀塘至西貢線、土瓜灣至荃灣線、觀塘至荃灣線、紅磡黃埔新邨至旺角始創中心線及美孚至土瓜灣線等。鑑於現時紅色小巴經營範圍已被當局透過禁區方式大幅限制、競爭對手服務改善而使營運空間萎縮,業界為求生存而不斷變更路線,據業內人士表示現時整體營運荃葵區佔頗大比重。


乘搭紅色小巴時,要注意紅色小巴所標示的目的地名稱可能是舊稱或是已不存在的建築物,例如「官塘」(觀塘的舊稱)和「大丸」(即前日資大丸百貨公司,位置即現時銅鑼灣記利佐治街與百德新街交界的名店廊,以及銅鑼灣京士頓街9至11號,於1998年結業)。紅色小巴一般不設固定車站,乘客可於非禁區地點下車。下車前須高聲呼叫司機下車地點,或按座位上的電鈴(較為罕有),司機揮手作實。




綠色專線小巴


紅色公共小巴不同,綠色專線小巴的識別色以車身中央髹上綠色色帶以及於車頂髹上綠色的形式出現(所以行內俗稱綠色小巴為綠帶),於1995年開始改為只髹於車頂,由於紅色小巴出現「紅頂」的俗稱,相對綠色專線小巴便出現「綠頂」的俗稱,一般稱為綠色小巴或專線小巴。


專線小巴的設立意主要是為某個社區(例如偏遠地區的鄉村)提供與大型運輸系統接駁服務(如港鐵、巴士),惟時至今日運輸署以「引入競爭」為名已多次違反是項原則,批准行走新田公路的新界區專線小巴44線開辦即為最佳例子。


全部綠色小巴都有固定路線、服務時間、班次和收費,大部份路線設有固定車站,並須接受政府監管,按規定理論上不得隨意更改。然而,部份專線小巴路線,亦有「名存實亡」(也稱「有線無車」)的現象;這多出現於乘客稀少(例如已取消的新界405A 長宏↔青衣碼頭)或有替代服務(例如新界607S 元朗大馬路↔天水圍(通宵線),由79S分段取代;新界1M 西貢↔彩虹站,以1A名義營運)的路線。


截至2017年3月,全香港共有3,286輛綠色小巴,佔全港公共小巴數目的75.5%,行走352條專線小巴路線(69條港島專線小巴路線、82條九龍專線小巴路線及201條新界專線小巴路線),大部分路線由私人有限公司經營,當中包括一些集團的多家子公司。專線小巴大部份路線都設有固定車站,乘客可於固定車站侯車或於路線途經之非禁區位置截停上車。乘客於上車的時候須先繳付車資,現金車資須投入錢箱(不設找續),不得交給司機。而所有綠色小巴均接受八達通(部份路線設分段收費,須於繳付車資前先通知司機,讓司機調整八達通收費機;部分路線的八達通機設有按鈕,乘客須自行把收費機按至所須繳付的分段車費)。乘客可於固定車站下車,或於非禁區地點下車。下車前須高聲呼叫司機下車地點,或按電鈴(如設有,及只適用於固定車站),司機揮手作實。專綫小巴營運較紅色小巴有效率,以每輛小巴平均計算,後者日均載客量比前者低近38%。


由2015年3月29日起,為配合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分階段擴展至「綠色」專線小巴路線,由當日起,長者使用長者或個人八達通或合資格殘疾人士使用「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於407條(約81%)指定「綠色」專線小巴路線(參與路線所屬小巴均會在車頭擋風玻璃、車身左邊近車門及車上八達通收費器會貼上一個標誌,以資識別)可享有每程HK$2的優惠車費,若車費低於HK$2,則只須維持支付原有車費。其後於同年6月28日至2018年8月12日分階段增加其餘所有路線。




學校私家小巴





褓姆車


跟公共小巴不同,學校私家小巴的識別色最初以車身中央髹上黃色色帶以及白色車身出現,到了2000年代,則改為車身中央髹上紫色色帶以及黃色車身出現,一般俗稱為褓姆車。



歷史


1950年代至1960年代,香港曾經流行一種載9人的白牌車,行走於新界。這些白牌車的收費比巴士略高,車程也比巴士短,但是因為為不合法經營的關係,警方曾經大力掃蕩。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巴士司機罷工,部分路線因而暫停服務,交通癱瘓,政府容許小巴進入市區,白牌車越來越受到市民歡迎,數目不斷增加。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加至14座位,「14座位」因而漸漸成為了小巴的別稱。最後,政府在1970年推出白牌車合法化政策,由政府發牌,可以在香港、九龍及新界各地行走,即現時的紅色小巴。4,350輛小巴的限制亦是於當年制定,多年來並無改變。


1972年,政府在山頂試行私營豪華小巴制度,同年5月1日首條私營豪華小巴1號線(往來山頂至中環)投入服務,結果試驗成功,遂於1974年正式實施專線小巴制度,至1975年,香港島已經有6條綠色專線小巴路線。由於綠色專線小巴越來越受歡迎的關係,政府於1977年10月26日首次招標數十條綠色專線小巴路線,供給公共小巴商或有興趣的商人競爭投標,首批九龍及新界綠色專線小巴路線分別在1979年4月及11月投入服務。隨着時代發展,市民對公共交通需求不斷提升,政府亦批出九龍市區及新市鎮的專線小巴路線以供競投。


早期的小巴是14座位,沒有車頭頂地點牌箱。1978年,各小巴陸續安裝了車頭頂地點牌箱,以便清楚地顯示行車目的地。政府於1988年2月23日批准小巴由14座位增加至16座位,部分小巴商會曾經要求政府放寬座位數目至20座位,但是政府認為小巴為輔助性交通工具,及受到保護鐵路政策等限制而不被接受。


由於綠色小巴受到政府監管,政府為加強對公共交通的管理,歷年均鼓勵紅色小巴轉為綠色小巴經營。一般而言,公共小巴須要有車輛登記及客運營業證,方可以載客及領取酬金;紅色小巴的車輛登記人和客運營業證持有人,往往是同一人,但是由於綠色小巴營辦商可以租用他人的小巴經營,所以同一輛綠色小巴,可以有不同的車輛登記人和客運營運證持有人。雖然公共小巴的車主可以申請將小巴從公共(紅色)轉為專線(綠色;九龍83A/83M、新界411及618線便是從紅色轉為綠色),或從綠色轉為紅色(只限與另一輛小巴互換牌照,不能單純地由綠轉紅;但從紅轉綠則不必與另一輛小巴互換),但從歷年的小巴分佈數字看,綠色小巴的數目持續上升,而紅色小巴則是越來越少。


為了加強小型巴士行車安全,運輸署於2012年修改法例,強制新入職的公共小型巴士司機必須修讀職前課程,學員通過筆試及駕駛考試後方才獲得頒發公共小型巴士駕駛執照。2013年運輸署招標承辦小型巴士司機職前訓練學校,接獲6份標書,新規定已於2015年6月1日生效。


2017年4月7日,政府就《2017年道路交通(修訂)條例草案》刊登憲報,將小巴的座位上限由16個增至19個;2017年6月28日,立法會下午三讀通過草案,於同年7月7日起生效。有關上限並非強制,如果需要容納19個座位,小巴長度至少要達到7米。營辦商可因應實際營運情況和乘客需求,自行決定是否增加旗下公共小巴的座位,以及確實增加的座位數目及實施時間。



車款




1980年代生產的豐田Coaster小巴,採用較細小的目的地顯示牌箱,故俗稱「細牌箱」




1990年代初的豐田Coaster,俗稱「大牌箱」




2017年8月起投入服務的全新一代Coaster19座小巴


早期小巴用車多為歐洲品牌,如金馬(Commer)、柯士甸(Austin)、摩利士(Morris)和福特等,也有來自大發牌(Daihatsu)與日本五十鈴(Isuzu)。1969年,政府將小巴座位從9個增至14個,由於舊有的英製小巴空間有限,增加座位會使車廂極為擠迫,於是小巴營辦商開始物色其他品牌的小巴予以取代,而當時只有日本日產推出的Echo小巴完全符合政府要求,且價格廉宜,於是營辦商亦不作他選,紛紛引入Echo小巴取代舊車,以致在1970年代街道上盡是日產Echo小巴的景象,當時亦有少數為五十鈴小巴。


隨着時代發展,小巴服務不斷提升,政府亦放寬小巴的總負重。三菱率先於1983年推出空調Rosa小巴,豐田亦緊隨其後,於翌年推出空調Coaster小巴,為求於香港小巴這個大市場中爭一席位。空調小巴甫推出,便極受小巴營辦商歡迎,紛紛棄用不設空調的日產Echo小巴轉投空調小巴,日產驚覺其「江山」可能不保,亦急急推出空調版Echo(後來正式更名為Civilian)救亡。這個新趨勢令非空調Echo小巴於其後10年間極速消聲匿跡,香港小巴市場則形成「三雄鼎立」的局面;經過多年汰弱留強,最終日產被完全趕出香港小巴市場。


2000年代,捷輝汽車曾經引入2輛梅斯特斯平治Sprinter和1輛IVECO Daily小巴作試驗,為本港唯一曾使用此兩款車型的公共小巴營辦商,但該兩款車已分別於2005年12月退回代理及於2008年1月售出。


時至今日,豐田Coaster已成為大部分小巴的車款,但亦有少量三菱Rosa小巴行駛。香港小巴主要使用Coaster的原因,就是因為維修成本較低,購買零件容易,保養良好情況下壽命可接近20年,耐用程度遠較其他小巴甚至專利巴士優勝。




三菱Rosa小巴





Iveco Daily小巴


小巴以往以柴油作燃料,政府為針對香港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曾考慮要求小巴改用汽油作燃料,結果因為燃料價格及維修成本高昂而遭受小巴營辦商強烈反對。環保署與運輸署合作於2000年間推行「另類燃料小巴測試計劃」,旨在研究另類燃料小巴的可靠程度,從而逐步推行小巴另類燃料化,減低整體碳排放。參與是次計劃的小巴生產商共有四間,共派出15輛另類燃料小巴作為測試,其中以豐田的石油氣版本Coaster最多,達8輛;退出香港市場多年的日產亦派出一輛石油氣版本的Civilian;同時亦有福特的兩輛石油氣Transit小巴,以及四輛環力Zen電動小巴。經過一連串測試,最終只有豐田Coaster試驗成功,石油氣成為現時主要的小巴燃料,截至2006年6月,超過一半的公共小巴為石油氣小巴。其實,石油氣小巴佔有率超過一半的原因除了得到政府資助之外,還有就是從2002年起,豐田Coaster的柴油版小巴只有長陣,普通短陣只能提供石油氣版,對於著重車輛靈活性的業內人士有所局限。但是經過各方用戶的反映,豐田於2008年終再度推出短陣柴油版Coaster小巴供用家選擇。


2015年起,馬亞木引入長陣豪華版Coaster,設外趟式車門以至原廠設計的高靠背座椅,其後該車該亦被其他小巴公司引入。


香港有兩間專綫小巴營辦商響應政府「無障礙運輸」政策,於2017年引入Optare Solo。當中進智公交的一輛正在瑪麗醫院路線54M上試行,成為全港首輛低地台以及後置引擎的公共小型巴士。


2017年8月起,全新一代Coaster19座小巴陸續啟用,不過業界反映該款小巴在中門額外加裝一級梯級,其設計出現20宗乘客失足跌下來受傷個案,部分小巴需要自行拆去額外梯級。未知何時候才可更改現行設計。[2]



混合動力


2013年,3間小巴營辦商計劃於同年10月起引入柴電串聯混合動力小巴「GMI Gemini」,當電池電量少於某一程度時,控制系統會啟動車上的柴油發動機為電池充電及供電給電動機;由香港科技研究公司與西門子公司共同研制[3],每部價值130萬港元,比較一般小巴貴80萬,差額由香港政府所建立的綠色運輸資助基金承擔,入一次油可以行走450公里,首批共12架,行走於尖沙咀、南區及屯門[4]



路線


雖然2018年之前東涌區和大嶼山未曾有小巴服務,亦未有任何小巴進入東涌試車,但運輸處已在2017年7月落實在港珠澳大橋落成後會有一條循環模式運作的901線行駛機場人工島至東涌北一帶大型屋苑(以迎東邨作循環點),代表全港18區皆設有小巴站和小巴服務提供。該路線已由冠忠集團子公司冠亮發展有限公司所投得,在2018年4月6日該路線所使用的小巴抵達九龍灣驗車中心進行檢驗[5]。而在同年5月11日更首次有專線小巴到東涌區內和機場島進行試車[6]。值得一提是該路線所使用的17座位小巴是由19座位小巴改裝, 拆除兩個座位及加裝行李架而成。專線小巴901線於2018年10月24日正式投入服務,並提供24小時服務。


另外,冠忠集團旗下的嶼巴則購入現時小巴所使用的三菱Rosa車種行駛34線。但載客量較一般小巴高,亦不屬小巴路線。



職前訓練


為了加強小型巴士行車安全,運輸署於2012年建議修訂《道路交通條例》,加強規管公共小型巴士安全,包括限制所有紅色公共小巴行駛時速上限為80公里、強制小型巴士安裝限速器及強制新入職小型巴士司機修讀職前課程;建議獲得立法會通過。2013年,運輸署招標承辦小型巴士司機職前訓練學校,接獲6份標書,承辦商主要提供導師及課室配套,課程教材則由運輸署按照小型巴士業實務守則提供有關於駕駛安全及顧客服務的課程大綱,內容分4個單元,包括認識小型巴士結構、駕駛技術、乘客安全、禮儀、投訴處理等,為時16小時;預計最早於2014年第三季開辦,屆時所有新入職的小型巴士司機都必須修讀職前課程,通過筆試及駕駛考試,及現行公共小型巴士駕駛執照考試後,方夠能獲得頒發小型巴士駕駛執照[7][8]



利弊



紅色公共小巴


紅色小巴因路線不受政府規管,路線於是較有彈性,往往可以使用更暢通的路線以更快抵達目的地(例如由新界往旺角/佐敦道的路線會取道介乎界限街和柏樹街之間的大南街),對於乘客和經營者而言,「靈活」是紅色小巴的優點。但因應城市發展,不少紅色小巴路線一般都已經固定下來。


而紅色小巴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固定路線、班次和收費,因此車費的波幅可以是很大的,某些路線為求搶客,可以收取極低車費來打「割喉戰」,但當要提高車費時,水平又可以達至「天價」程度。例如以前紅色小巴每逢颱風來臨的時候,任意調高車費,曾經有來往香港仔至華富村的路線由原來的港幣3元加價至港幣30元,另外來往新界至佐敦道的路線更曾加價至80元,此舉曾被市民投訴。在佔中期間,有些途徑旺角及中西區的路線調高車費超過50%。另外,由於大部份紅色小巴司機均為自僱人士,收入跟載乘客人次有關,如車上乘客不多,一般紅色小巴都會停車等客,拖延不少時間。


同時,紅色小巴路線多數由黑社會社團以商會或有限公司的名義控制,一般司機如欲參與行走某些路線,都需要先繳付一筆為數不少的入線費及每月繳付一筆站頭保護費,受歡迎的路線往往動輒需要數十萬元的入線費[9];此外,司機往往會受到黑幫勢力苛索更多的保護費,但是因為害怕遭黑幫人士報復而不敢報警求助,問題一直未能解決。



綠色專線小巴


小巴因為載客較少,故較適合作為班次要求密的短途接駁線,或為人口疏落的偏遠地區服務,這亦是政府對綠色小巴的定位。但因受政府監管,行車路線沒有紅色小巴那麼靈活,路線不受歡迎不能以改變營運方法挽救,部分專線小巴營辦商為節省開支,疏於更換旗下殘舊的小巴。


另一方面,專線小巴團體希望放寬政府小巴座位上限,根據小巴團體委託香港大學民意計劃所作調查顯示,六成半人認為放寬有助縮短候車時間,以及紓緩擠塞[10]。而業界亦承諾三年不加價,以及提供長者優惠[11]。但政府仍然拒絕有關建議,運輸署官員質疑業界會否遵守凍結費用承諾,但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指,署長有權力否決違反承諾的加價[12]



共同問題




所有2004年8月1日起首次登記的小巴,須加裝乘客安全帶


因小巴經營模式問題[13],衝紅燈和超速的情形頗為常見,尤以紅色小巴為甚。例如2004年10月22日(重陽節),2架紅色小巴於香港北角英皇道因互相搶客而超速撞車,釀成2死17傷意外,結果2名司機於2005年年尾被判罪名成立而入獄。另外於2006年5月18日凌晨,新界北交通總部特遣隊派出2名警員假扮乘客於銅鑼灣登上一輛紅色小巴,並暗中攜攝影機將「飛車」過程拍下,發現該小巴途中至少5次衝紅燈、切雙白線,另一隊警員在青山公路時速限制50公里路段,以雷射測速槍偵察到小巴車速逾100公里。警方最後在元朗將小巴截停,以危險駕駛罪名將司機拘捕[14]


現時政府正採取多項措施加強小巴乘客的安全,如加裝乘客安全帶、向乘客顯示的速度計等。


可是甚少小巴乘客會扣上安全帶,而向乘客顯示的速度計更有不少被紅色小巴司機改裝過,以減少超速時所發出的「嗶嗶...」聲響,及令顯示屏所顯示的車速較實際行車速度為低。


近年由於小巴司機的收入低、工時長,考到相關牌照的年輕人會優先考慮每月收入近2萬元及有家屬福利的巴士司機職位,導致小巴司機年齡老化。運輸署提出放寬商用車輛牌照限制,由現時必須持有駕駛執照最少3年,改為1年,以吸引更多合資格人士駕駛小巴。



安全問題


香港的小巴比其他大型公共運輸工具有較少的限制,而且營運商眾多,所以監管上十分困難。小巴衝紅燈、切雙白線、馬路上左穿右插、胡亂調頭、超速等犯法行為亦屢見不鮮,不時引起害人害己的交通意外。為免更多意外發生,警方安排了不定期的路障,以增強司機小心駕駛的意識,並立例限制新車必須設有乘客安全帶,保障乘客的安全。到2009年8月3日,政府宣佈強制全港4,300多輛紅色及綠色小巴自資6,000至8,000元加裝車速限制器,令小巴時速不能高於80公里,不過此舉惹來多名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反對。[15]政府到2010年6月7日起,規定新登記公共小巴必須安裝最高預設車速為每小時80公里的車速限制器和黑盒。[16]



重大事故


2004年10月22日清晨5時45分,兩名紅色專線小巴司機疑為爭生意鬥快,由筲箕灣開出往西環期間,在英皇道亡命飛車追逐,其間在健康東街十字路口懷疑衝紅燈,前面一輛小巴攔腰猛撼一輛的士後,失控衝上路中石壆,撞毀燈箱、交通燈、街燈及二十多米鐵欄等設施,司機乘客全部受傷;緊貼其後另一輛小巴扭閃避時,失控鏟上石壆翻側,被塌下街燈擊中,車上一男一女乘客被拋出車外,遭翻側的小巴當場壓死,其餘乘客全部受傷,的士被撞後衝向路邊鐵欄,車上四人亦浴血。事故造成2死18傷[17]


2009年7月25日清晨5時許,一輛懷疑超速行駛的44A綠色專線小巴尾隨一輛涉嫌超重載貨的貨櫃車上斜駛至元朗公路近博愛交匯處時,小巴司機疑錯誤判斷,沒有留意貨櫃車減慢車速,全車高速狂插貨櫃車車尾,車頭凹陷毀成廢鐵,更一度起火焚燒[18],駕駛死亡快車的男司機當場慘死,連同車頭兩排座位的乘客,如三文治般人夾人叠在一起,其他乘客亦東歪西倒受傷,全車死傷枕藉,釀成4死13傷[19],當中一男一女乘客於當日傷重不治,另一名男乘客留醫1日後亦不治。


2015年12月18日下午4時40分,錦田錦上路與東匯路交界的十字路口發生嚴重的小巴車禍,一輛中型貨車司機疑誤將紅燈當成綠燈並突然駛出,猛撞一輛正橫過路口的滿座608號線小巴,撞車歷時僅3秒,但小巴幾乎拋起,衝前10米猛撞路邊鐵欄翻側,其間有乘客拋出車外,有人被車身壓住,最終導致5死13傷,包括3個月大女嬰在內共四名乘客當場死亡,另一人留醫3日後亦不治。警方以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罪拘捕70歲貨車司機[20]



規限


於2012年4月13日起,紅色公共小巴的車速限制在每小時最高80公里及強制性須要安裝認可的車速限制器的條例生效,相關的《2012年道路交通(修訂)條例》亦於當日刊憲。違反與車速限制器相關的規定,例如使用沒有安裝認可車速限制器的紅色公共小巴,或者使用已經安裝認可車速限制器,但是車速限制器未能夠保持於良好及有效用的狀態的紅色公共小巴,均屬違法。違例者可以被判處罰款1萬港元及監禁6個月。另外,如果在沒有合法權限或合理辯解下,干擾車速限制器的正常操作,罰則相同。條例亦將電子數據記錄儀(俗稱黑盒)列為紅色公共小巴的其中一項基本裝備。


此外,條例規定申請公共小巴駕駛執照的司機,均須要修讀學習、並且完成職前課程,才可以獲得頒發駕駛執照,公共小巴司機則需要在小巴上展示司機證[21]



營辦商




位於半山羅便臣道的進智公交小巴站牌


下面只列出部分較具規模的小巴營辦商:



  • 冠榮車行

  • 進智公交

  • 新昌運輸

  • 暢通運輸

  • 西貢專線小巴

  • 捷輝汽車

  • 彩龍專線小巴

  • 金煌專線小巴

  • 偉文發展

  • 冠亮發展有限公司

  • 棉記汽車

  • 國松汽車

  • 瑞明服務

  • 喜龍



相關條目



  • 褓姆車

  • 公共小巴

  • 香港巴士

  • 香港交通



註釋





  1. ^ 4350輛小巴上限遭挑戰 香港:東方日報,2006年8月25日,瀏覽日期:2011年1月14日


  2. ^ 19座小巴設額外梯級意外頻生 商會與運輸署開會改設計 (19:52). 明報. 2017-11-15 [2017-11-15]. 


  3. ^ 本港研發電動小巴年底投入服務 《星島日報》 2013年9月30日


  4. ^ 首批電動小巴本月起載客 《星島日報》 2013年10月1日


  5. ^ 早前政府招標的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 東涌北 專線小巴,路線編號將會定為:901,並由冠忠旗下公司營辦。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6. ^ 11/5 一部未出牌的Optare Solo低地台專線小巴,下午於機場國泰貨運站二樓平台現身。巴士台 HK Buses Channel


  7. ^ 小巴職前課程 最快明年第三季開辦 《東方日報》 2013年12月29日


  8. ^ 小巴考牌過三關 《東方日報》 2013年11月19日


  9. ^ 旺角有落!日捱14小時 巴基斯坦裔紅VAN司機揭入行秘辛. 香港01. 2017-01-25. 


  10. ^ 綠巴倡加位換凍費 運署傾向維持16座 香港:文匯報,2010年11月27日


  11. ^ 專線小巴建議加座位不加價 香港:明報,2010年11月26日


  12. ^ 專 線 綠 巴 冀 加 座 位   當 局 對 建 議 有 保 留,香港:香港電台 2011年1月14日


  13. ^ 紅色小巴一般為小巴司機以固定租金承租一輛小巴,當日的車資收入全屬司機,但燃料費用亦由司機承擔;但亦有小巴商會或黑幫管理部分紅色小巴路線,小巴司機需向這些管理者繳交「入線費」以換取行駛某條紅色小巴路線的權利;少部分紅色小巴路線則由小巴營辦商經營,並以固定薪金或底薪加分帳(以車資收入或行走轉數計算)聘請司機。綠色小巴每條路線均有固定小巴營辦商,由小巴營辦商以固定薪金或底薪加分帳聘請司機。


  14. ^ 拍攝5度衝燈及超速逾倍罪證 警放蛇捉亡命小巴司機,蘋果日報,2006-05-19


  15. ^ 麥志榮. 全港小巴裝限速器 運署打擊亡命飛車 時速鎖死80. 蘋果日報. 2009-08-26 [2017-11-15]. 


  16. ^ 小巴6.7起須裝限速器. 太陽報. 2010-03-21 [2017-11-15]. 


  17. ^ 英皇道變賽車場 衝燈撞的士 兩小巴飆車2死18傷. 蘋果日報 (香港). 2004年10月23日. (繁体中文)


  18. ^ 櫃車上斜收慢 綠巴狂插車尾 死亡快車 3死14傷. 蘋果日報 (香港). 2009年7月26日. (繁体中文)


  19. ^ 小巴撼櫃車 死者增至四人 女死者遺孤女 揭坎坷中日情緣. 蘋果日報 (香港). 2009年7月27日. (繁体中文)


  20.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219/19418487 恐怖車禍4死14傷 小巴捱貨車撞 B女飛出亡


  21. ^ 小巴限速80公里今起生效 《東方日報》 2012年4月13日




外部連結







  • 運輸署 - 小巴

  • 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 Hong Kong Taxi & PLB Association

  • i-busnet.com - 小巴路線資訊

  • 16seats.net - 提供香港綠色專線小巴及紅色小巴路線資料

  • 香港小巴路線搜索器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When can things happen in Etherscan, such as the picture below?

格利澤43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