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音

Multi tool use
@media all and (max-width:720px){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mw-stack{float:none!important;width:100%!important}}.mw-parser-output .stack-container{box-sizing:border-box}.mw-parser-output .stack-clear-left{float:left;clear:left}.mw-parser-output .stack-clear-right{float:right;clear:right}.mw-parser-output .stack-left{float:left}.mw-parser-output .stack-right{float:right}.mw-parser-output .stack-object{margin:1px;overflow:hidden}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齿音化 |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
◌̪ |
调音部位
|
|
舌形
|
- 舌尖
- 舌尖下
- 舌端
- Sulcalization
- 圓頂
- 邊
|
次發音
|
|
參見 |
- 调音
- 调音语音学
- 協同调音輔音
- 雙调音部位輔音
- 喉化
- 调音方法
|
|
齿音(或舌尖前音、舌齒音)是舌尖音的一种。发音时,舌尖接触上门牙。若发音时舌尖在上门牙和下门牙之间则又称为齿间音(Interdental)。
齿擦音(国际音标为θ和ð)出現在英語、冰島語等語言中,如英语中常见为齿间擦音[θ̪͆ ]和[ð̪͆]。现代标准汉语的s是齿擦音[s̪]而不是齿龈擦音,[1]因而又称作舌尖前音,[2]
与舌尖中音、舌尖後音相对而言。
齿塞音、鼻音、边音的附加符号即在辅音下加一个形如“横卧的左方括号”(英语称bridge)的符号:
清齿塞音:/
t̪/
浊齿塞音:/
d̪/
齿鼻音:/
n̪/
齿边音:/
l̪/
在古汉语中,齿塞音被称为“舌头音”,而齿擦音和齿塞擦音为“齿头音”。
齿音在IPA上的表示
国际音标
|
特征
|
例子
|
语言
|
正常写法
|
国际音标
|
汉语翻译
|

|
齿鼻音
|
西班牙语
|
onda
|
/'
ɔ
n
da/
|
水波
|

|
清齿塞音
|
西班牙语
|
toro
|
/'
t
oɾo/
|
公牛
|

|
濁齿塞音
|
西班牙语
|
donde
|
/'
d
ɔn
de/
|
哪里
|

|
清齒擦音
|
英语
|
thing
|
/
θ
ɪŋ/
|
事情
|

|
浊齒擦音
|
英语
|
this
|
/
ð
ɪs/
|
这个
|

|
齿無擦通音
|
西班牙语
|
codo
|
/'
ko
ð̞
o/
|
肘
|

|
齿边半元音
|
阿尔巴尼亚语
|
halla
|
/
ha
ɫ̪
a/
|
夹肢窝
|

|
齿闪音
|
西班牙语
|
pero
|
/
pe
ɾ̪
o/
|
但是
|

|
齿颤音
|
马绍尔群岛语
|
Ebadon
|
/e.b
ɑ.
r̪o
n̪/
|
Ebadon
|

|
齿挤喉音
|
|
|
|
|

|
齿缩气音
|
|
|
|
|

|
齿搭嘴音
|
科萨语
|
ukúcola
|
/
ukʼúk
ǀ
ola/
|
细细地研磨
|
參見
參考文獻
- Ladefoged, Peter; Ian Maddieson (1996). The Sound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Oxford: Blackwell. ISBN 0-631-19814-8.
辅音(辅音列表)
|
|
肺部气流音
|
部位→
|
唇
|
舌冠
|
舌背
|
舌根
|
声门
|
↓方法
|
双唇
|
唇齿
|
舌唇
|
齿
|
齿龈
|
龈后
|
卷舌
|
龈颚
|
硬颚
|
软颚
|
小舌
|
咽/会厌
|
鼻音
|
m̥
|
m
|
|
ɱ
|
n̼̊
|
n̼
|
|
n̥
|
n
|
|
ɳ̊
|
ɳ
|
|
ɲ̊
|
ɲ
|
ŋ̊
|
ŋ
|
ɴ̥
|
ɴ
|
|
塞音 (爆破音)
|
p
|
b
|
p̪
|
b̪
|
t̼
|
d̼
|
t̪
|
d̪
|
t
|
d
|
|
ʈ
|
ɖ
|
|
c
|
ɟ
|
k
|
ɡ
|
q
|
ɢ
|
ʡ
|
ʔ
|
|
有咝塞擦音
|
|
|
ts
|
dz
|
tʃ
|
dʒ
|
ʈʂ
|
ɖʐ
|
tɕ
|
dʑ
|
|
无咝塞擦音
|
pɸ
|
bβ
|
p̪f
|
b̪v
|
|
|
tθ
|
dð
|
tθ̠
|
dð̠
|
t̠ɹ̠̊˔
|
d̠ɹ̠˔
|
|
|
|
cç
|
ɟʝ
|
kx
|
ɡɣ
|
qχ
|
ɢʁ
|
ʡħ
|
ʡʕ
|
ʔh
|
|
有咝擦音
|
|
|
|
s
|
z
|
ʃ
|
ʒ
|
ʂ
|
ʐ
|
ɕ
|
ʑ
|
|
无咝擦音
|
ɸ
|
β
|
f
|
v
|
θ̼
|
ð̼
|
θ
|
ð
|
θ̱
|
ð̠
|
ɹ̠̊˔
|
ɹ̠˔
|
|
|
|
ç
|
ʝ
|
x
|
ɣ
|
χ
|
ʁ
|
ħ
|
ʕ
|
h
|
ɦ
|
近音 (无擦通音)
|
|
ʋ̥
|
ʋ
|
|
ɹ̥
|
ɹ
|
|
ɻ̊
|
ɻ
|
|
j̊
|
j
|
ɰ̊
|
ɰ
|
|
闪音 (弹音)
|
|
ⱱ̟
|
|
ⱱ
|
|
ɾ̼
|
|
ɾ̥
|
ɾ
|
|
ɽ̊
|
ɽ
|
|
|
ɢ̆
|
|
ʡ̮
|
|
颤音
|
|
ʙ
|
|
|
r̼
|
|
r̥
|
r
|
|
ɽ͡r̥
|
ɽ͡r
|
|
ʀ̥
|
ʀ
|
ʜ
|
ʢ
|
|
边塞擦音
|
|
|
|
tɬ
|
dɮ
|
|
ʈɭ̊˔
|
|
|
cʎ̥˔
|
|
kʟ̝̊
|
ɡʟ̝
|
|
|
边擦音
|
|
|
|
ɬ
|
ɮ
|
|
ɭ̊˔
|
|
|
ʎ̥˔
|
ʎ̝
|
ʟ̝̊
|
ʟ̝
|
|
|
边近音
|
|
|
l̼
|
|
l̥
|
l
|
|
ɭ̊
|
ɭ
|
|
ʎ̥
|
ʎ
|
ʟ̥
|
ʟ
|
|
ʟ̠
|
|
边闪音
|
|
|
ɺ̼
|
|
|
ɺ
|
|
|
ɭ̆
|
|
ʎ̯
|
|
ʟ̆
|
|
|
非肺部气流音
|
单一搭嘴音
|
ʘ
|
ʘ̬
|
ʘ̃
|
ǀ
|
ǀ̬
|
ǀ̃
|
ǃ
|
ǃ̬
|
ǃ̃
|
|
ǂ
|
ǂ̬
|
ǂ̃
|
ǁ
|
ǁ̬
|
ǁ̃
|
ǃ˞
|
ǃ̬˞
|
ǃ̃˞
|
其他搭嘴音
|
ʘ̃ˀ
|
ʘˀ
|
ˀʘ̃
|
ʘ͡q
|
ʘ͡qχ
|
ʘ͡qʼ
|
ʘ͡qχʼ
|
¡
|
ʞ
|
内爆音
|
ɓ
|
ɗ
|
ᶑ
|
ʄ
|
ɠ
|
ʛ
|
|
ɓ̥
|
ɗ̥
|
ᶑ̥
|
ʄ̊
|
ɠ̊
|
ʛ̥
|
挤喉音
|
pʼ
|
tʼ
|
ʈʼ
|
cʼ
|
kʼ
|
qʼ
|
ʡʼ
|
|
ɸʼ
|
fʼ
|
θʼ
|
sʼ
|
ɬʼ
|
ʃʼ
|
ʂʼ
|
ɕʼ
|
çʼ
|
xʼ
|
χʼ
|
tθʼ
|
tsʼ
|
tɬʼ
|
tʃʼ
|
ʈʂʼ
|
tɕʼ
|
cçʼ
|
cʎ̝̥ʼ
|
kxʼ
|
kʟ̝̊ʼ
|
qχʼ
|
协同发音辅音
|
↓方法 部位→
|
唇舌冠
|
齿龈
|
|
唇硬颚
|
唇软颚
|
鼻音
|
|
n͡m
|
|
|
ŋ͡m
|
塞音
|
t͡p
|
d͡b
|
|
k͡p
|
ɡ͡b
|
q͡ʡ
|
|
擦音
|
|
ɧ
|
|
|
近音
|
|
ɥ̊
|
ɥ
|
ʍ
|
w
|
边近音
|
|
|
ɫ
|
|
——本表格包含语音学符号,在一些浏览器里可能无法正常显示。[幫助]
|
——成对的符号中,左右两侧有清浊音之分。其右者为浊音,左者为清音。
|
——灰色背景的字段代表被判定为不可能的发音组合。白色背景而无符号的字段代表可能的发音组合,但目前未发现含有此音的语言。
|
|
|
圖表 |
肺部气流音 ‧ 非肺部气流音 ‧ 塞擦音 ‧ 协同调音辅音
|
|
参见:国际音标 · 元音
|
|
^ Wai-Sum Lee. An Articulatory and Acoustical Analysis of the Syllable-initial Sibilants and Approximant in Beijing Mandarin (PDF).
^ 【舌尖前音】.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3uUxBousJ2nC9xhxPFhK,ne619 GOB5 L iGKjHvoJdK5P,ul93uVG,K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提示 :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校训 博文約禮 [1] [2] 创建时间 1963年10月17日 学校类型 法定(公立)、研究型 監督 主權移交前:英屬香港總督 主權移交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校董會主席 梁乃鵬博士 校長 段崇智教授 副校长 華雲生教授(常務副校長) 霍泰輝教授、吳基培教授 張妙清教授、潘偉賢教授 陳偉儀教授、吳樹培先生 教师人數 1,619 [3] 学生人數 25,489 [3] 本科生人數 20,147 [3] 研究生人數 5,342 [3] 校址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沙田市地段437號(大埔公路十一至十二咪左右(正門及崇基門)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坐标: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科學園路與澤祥街交界(東校門) 澤祥街18號(沙田凱悅酒店及工商管理學院)) 校區 新市鎮 总面积 134.4公頃(1,344,000平方米) [2] 代表色 紫與金 [1] 吉祥物 鳳凰 [1] 隶属 英聯邦大學協會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 ( 英语 : ASAIHL ) 國際大學協會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八大公立大學聯盟(譯自:HK8)[3] 网站 http://www.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 ( 英语: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縮寫为 CUHK ),簡稱 中文大學 、 中大...
10
1
I have a function that searches a vector of iterators and returns the iterator if its names matches a string passed as an argument. koalaGraph::PVertex lookUpByName(std::string Name,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ertices) { for (size_t i = 0; i < Vertices.size(); i++) { if(Vertices[i]->info.name == Name) return Vertices[i]; } } My question is how can I implement this as a lambda, to use it in connection with std::find_if ? I'm trying this: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 std::string Name; std::find_if(V.begin(), V.end(), [&Name]() {return Name == V->info.name;}) But it says that V an enclosing-function local variable cannot be referenced in a lambda body unless it is in the capture list.
...
坐标: 23°33′53″N 119°33′50″E / 23.564832°N 119.563924°E / 23.564832; 119.563924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山門與廟埕 漢語拼音 tiān hòu gōng 台羅拼音 má tsóo king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 澎湖縣馬公市長安里正義街1號 創建年份 不明 大明萬曆32年(1604年)之前 開基者 不明 廟格 闔澎公廟 本殿構造 五開間三進落 等級 國定古蹟 主神 天上聖母 例祭 農曆正月元宵、七月普渡 相关人物 沈有容、韋麻郎、施琅、藍木、黃良、陳玉峰 澎湖天后宮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名稱 澎湖天后宮 其他名稱 媽祖宮、娘媽宮、天妃宮 登錄等級 國定第一級古蹟 登錄類別 祠廟 登錄公告日期 1983年12月28日 開放時間 07:00 --17:00 材質 紅磚、土黃色花崗岩、泉州白石與黑色石階 參觀費用 免費參觀 所有權者 開台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澎湖天后宮 ,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闔澎公廟之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天后宮確切創建年代眾說紛紜,隨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出土,確定於大明萬曆卅二年(1604年)即已立廟。 [1] :48-53 天后宮早無定稱,稱 娘娘宮 、 天妃宮、娘媽宮、媽祖宮 或 媽宮 等稱呼在所多有。清朝領有台灣後,施琅宣稱克台戰役多賴天妃顯靈襄助,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晉天妃為天后,故今稱「天后宮」。 [2] :8-13 目录 1 沿革 1.1 明朝及明鄭時期 1.2 清領時期 1.3 日治時期 1.4 中華民國 2 奉祀 2.1 媽祖、千里眼、順風耳 2.2 註生娘娘 2.3 送子觀音 2.4 至聖先師 2.5 積慶公夫婦 2.6 天津媽祖像 2.7 虎爺 3 建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