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载
Multi tool use
刘熙载
大清廣東學政
籍貫
江蘇興化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伯簡,號融齋
出生
嘉慶十八年(1813年) 江蘇興化縣
逝世
光緒七年(1881年) 江蘇興化縣
出身
經歷
翰林院庶吉士
翰林院編修
值上書房
江汉书院主讲
国子监司业
广东学政
左春坊左中允
講學上海龍門書院
著作
《藝概》、《昨非集》
《四音定切》、《說文雙聲》
《古桐書屋六種》、《古桐書屋續刻三種》
劉熙載 (1813年2月25日-1881年),字伯簡 ,號融齋 ,江蘇興化人,晚清經學家、批評家。
目录
1 生平
2 評價
3 成就
4 其他
5 注釋
6 參考書目
7 外部連結
生平
劉熙載生於嘉慶十八年正月癸巳(1813年2月25日)。十岁丧父,數年後又喪母,篤行力學。道光十九年(1839年),赴南京乡试中举。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春,赴北京参加会试,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
咸豐三年(1853年)奉命值上書房,為皇室子弟講學,帝書“性静情逸”賜之[1] 。咸丰六年,年终考绩,二乐察,名列一等,记名以道府用[2]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北京,“官吏多迁避,熙载独留。”胡林翼稱他“贞介绝俗”[3] 。隔年赴武昌任江汉书院主讲。
同治三年(1864年),补国子监司业,同年秋,补左春坊左中允,出督广东学政,作《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四箴,“进诸生而训之,如家人父子”[4] 。同治六年(1867年)应敏斋聘请,講學於上海龍門書院,至光绪六年(1880年),前後十四年,“每五日必一问其所读何书,所学何事,讲去其非而趋于是。丙夜,或周视斋舍,察诸生在否。”,时人誉之为“以正学教弟子,有胡安定风。”[5]
光绪六年(1880年)夏,因疾返归故里。[6] 晚年自稱“于古人志趣,尤契陶渊明。其为学与教人,以迁善改过为归,而不斤斤为先儒争门户。”[7] 光绪七年二月乙未(1881年3月2日),卒於古桐书屋。《清史稿》有傳。[8]
評價
《清史稿·儒林传》评说:“平居尝以‘志士不忘在沟壑’、‘遁世不见知而不愠’二语自励。自少至老,未尝作一妄语。表里浑然,夷险一节。”
成就
熙載一生以治經學為主,詩、賦、詞曲、書法、聲韻、算術無不通曉。著有《藝概》、《昨非集》、《四音定切》、《說文雙聲》、《古桐書屋六種》、《古桐書屋續刻三種》。其中文學理論著作《藝概》,是近代一部重要的文學批評論著。
其他
新文化运动主帅胡适的父亲胡传为其弟子,胡传从1868年到1871年曾在上海龙门书院学习,师从刘熙载。[9]
在2019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的閱讀能力考試中,其作品《海鷗》被選用為文言部份的文章。
注釋
^ 俞樾:《左春坊左中允刘君墓碑》
^ 萧穆:《刘融斋中允别传》
^ 《兴化县志》卷十三
^ 萧穆:《刘融斋中允别传》
^ 《清儒学案·融斋学案》
^ 朱克敬《儒林琐记》 云:“文宗知熙载廉窘,特授广东学政。熙载至,尽裁上下陋规,胥吏患之,知熙载狷,故为蜚语刻洋报中。熙载见之,果恚,即日乞病归”。
^ 《寤崖子传》
^ 《清史稿·卷480》:劉熙載 ,字融齋,興化人。十歲喪父,哭踊如禮。道光二十四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咸豐二年,命直上書房。與大學士倭仁以操尚相友重,論學則有異同。倭仁宗程、朱,熙載則兼取陸、王,以慎獨主敬為宗,而不喜學蔀通辨以下掊擊已甚之談。文宗嘗問所養,對以閉戶讀書。御書「性靜情逸」四大字賜之。以病乞假,巡撫胡林翼特疏薦。同治三年,徵為國子監司業,遷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督學廣東,作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四箴訓士,謂士學聖賢,當先從事於此。所至蕭然如寒素,未滿任乞歸,襆被篋書而已。 熙載治經,無漢、宋門戶之見。其論格物,兼取鄭義。論毛詩古韻,不廢吳棫叶音。讀爾雅釋詁至「卬、吾、台、予」,以為四字能攝一切之音。以推開齊合撮,無不如矢貫的。又論六書中較難知者莫如諧聲,疊韻雙聲,皆諧聲也。許叔重時雖未有疊韻雙聲之名,然河、可疊韻也;江、工雙聲也。孫炎以下切音,下一字為韻,取疊韻,上一字為母,取雙聲,蓋開自許氏。又作天元正負歌,以明加減乘除相消開方諸法。生平於六經子史及仙釋家言靡不通曉,而一以躬行為重。嘗戒學者曰:「真博必約,真約必博。」又曰:「才出於學,器出於養。」又曰:「學必盡人道而已。士人所處無論窮達,當以正人心、維世道為己任,不可自待菲薄。」平居嘗以「志士不忘在溝壑」、「遯世不見知而不悔」二語自勵。自少至老,未嘗作一妄語。表裡渾然,夷險一節。主講上海龍門書院十四年,以正學教弟子,有胡安定風。著持志塾言二卷,篤近切實,足為學者法程。光緒七年,卒,年六十九。又有藝概六卷,四音定切四卷,說文雙聲二卷,說文疊韻二卷,昨非集四卷。
^ 参见唐德刚著《胡适口述自传》第二章:我的父亲
參考書目
趙爾巽等,《清史稿》
《清儒學案》
《興化縣志》
韩烈文:《刘熙载《艺概》研究》
外部連結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孫毓溎 - 周學濬 - 馮培元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106名
王景淳 - 黃 經 - 王之翰 - 李 杭 - 邊浴禮 - 孫鳴珂 - 馮譽驥 - 呼延桭 - 汪廷儒 - 周玉麒 崇家鏊 - 朱夢元 - 吳駿昌 - 王映斗 - 盧 詵 - 章嗣衡 - 林燕典 - 王家璧 - 龔自闓 - 周 曧 王壽同 - 王柏心 - 何彤雲 - 陳廷經 - 龐家淦 - 尹開勳 - 華日新 - 孫壽祺 - 竇奉家 - 方 坦 曹尊彝 - 朱彥華 - 蕭浚蘭 - 田豐玉 - 張廣居 - 劉拱辰 - 鄧廷楠 - 陳 立 - 杜學禮 - 吳惠元 張 弼 - 周立瀛 - 龔自閎 - 杜 防 - 戴鹿芝 - 趙元模 - 恩 霖 - 李宗焱-富呢雅杭阿-鄭奇峯 鄒崇孟 - 張 堃 - 延 彩 - 張建基 - 方濬頤 - 王廷柱 - 陳作樞 - 胡霖澍 - 王德炳 - 文 格 王恩祥 - 啓 文 - 馬百慶 - 張見田 - 丁 節 - 王榮清 - 程 諴 - 盛 康 - 石元珪 - 石意恭 張金鑑 - 邊厚慶 - 康仲方 - 傅 浚 - 倪 濤 - 張鴻鼎 - 金萬清 - 朱 源 - 蔣錫寶 - 李葆樹 葉桂芬 - 于凌辰 - 閻廷珮 - 王應蔚 - 杜卿靄 - 朱 潮 - 周 琛 - 笪慕韓 - 賈世陶 - 德 玉 劉 堃 - 劉熙載 - 殷壽臻 - 吴朝凤 - 章 含 - 黃桐勳 - 莫如德 - 宋 晉 - 左元烺 - 德 蔭 吳攸之 - 馬儀清 - 趙綬章 - 宋玉珂 - 栗 燿 - 曾兆鼇 - --- - --- -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00名
孫廷元 - 葉華春 - 陳 灼 - 呂 圻 - 陳曜圖 - 張賦林 - 聶光鑾 - 杜 翰 - 焦春宇 - 蕭時馨 鄭廷珪 - 袁泳錫 - 任沛霖 - 黃慶蘐 - 孫子淳 - 溫德宜 - 蔣大鏞 - 高 朗 - 潘渭春 - 金 祐 沈西序 - 姜聯陞 - 曾 詠 - 柳 淵 - 錢 璖 -宗室煜綸- 胡連耀 - 郭師泰 - 袁思韓 - 崇 保 喬文蔚 - 林芝齡 - 施紹文 - 梁康辰 - 王祺海 - 黃培昌 - 曾作舟 - 克 明 - 俞輔廷 - 吳英樾 宗室英績-楊大容 - 張逢辛 - 李映棻 - 劉應祥 - 劉祝庚 - 周寅清 - 萬承絳 - 陳大典 - 徐士琦 李 輔 - 郭維藩 - 周治潤 - 周相焯 - 黃之晉 - 李廉泉 - 孫欽若 - 戴臣法 - 陳金堂 - 凌錦江 商 昌 - 高家泰 - 秦時英 - 李福泰 - 沈熙麟 - 李 峼 - 陳紀麟 - 應學堻 - 何玉端 - 楊 鱣 孫 源 - 王道立 - 沈 雲 - 靳丹書 - 宋備恪 - 徐世昌 - 劉宅俊 - 李煥春 - 白上青 - 董文炳 董宇煒 - 鄭選士 - 汪 錚 - 程祖潤 - 鄭霖溥 - 奎 福 - 羅憲章 - 王榕吉 - 吉 第 - 侯榮封 薄彭齡 - 韓懋德 - 李德莪 - 金 鈞 - 殷嘉樹 - 林錫賡 - 高廷鍈 - 劉宗城 - 王鑑民 - 張夢拯
前一科:道光二十一年辛丑恩科 · 後一科:道光二十五年乙巳恩科 同科進士: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繙譯科、道光二十四年甲辰武科
wtmIljMT0eWmaQEDLa 0cZ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提示 :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校训 博文約禮 [1] [2] 创建时间 1963年10月17日 学校类型 法定(公立)、研究型 監督 主權移交前:英屬香港總督 主權移交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校董會主席 梁乃鵬博士 校長 段崇智教授 副校长 華雲生教授(常務副校長) 霍泰輝教授、吳基培教授 張妙清教授、潘偉賢教授 陳偉儀教授、吳樹培先生 教师人數 1,619 [3] 学生人數 25,489 [3] 本科生人數 20,147 [3] 研究生人數 5,342 [3] 校址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沙田市地段437號(大埔公路十一至十二咪左右(正門及崇基門)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坐标: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科學園路與澤祥街交界(東校門) 澤祥街18號(沙田凱悅酒店及工商管理學院)) 校區 新市鎮 总面积 134.4公頃(1,344,000平方米) [2] 代表色 紫與金 [1] 吉祥物 鳳凰 [1] 隶属 英聯邦大學協會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 ( 英语 : ASAIHL ) 國際大學協會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八大公立大學聯盟(譯自:HK8)[3] 网站 http://www.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 ( 英语: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縮寫为 CUHK ),簡稱 中文大學 、 中大...
10
1
I have a function that searches a vector of iterators and returns the iterator if its names matches a string passed as an argument. koalaGraph::PVertex lookUpByName(std::string Name,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ertices) { for (size_t i = 0; i < Vertices.size(); i++) { if(Vertices[i]->info.name == Name) return Vertices[i]; } } My question is how can I implement this as a lambda, to use it in connection with std::find_if ? I'm trying this: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 std::string Name; std::find_if(V.begin(), V.end(), [&Name]() {return Name == V->info.name;}) But it says that V an enclosing-function local variable cannot be referenced in a lambda body unless it is in the capture list.
...
坐标: 23°33′53″N 119°33′50″E / 23.564832°N 119.563924°E / 23.564832; 119.563924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山門與廟埕 漢語拼音 tiān hòu gōng 台羅拼音 má tsóo king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 澎湖縣馬公市長安里正義街1號 創建年份 不明 大明萬曆32年(1604年)之前 開基者 不明 廟格 闔澎公廟 本殿構造 五開間三進落 等級 國定古蹟 主神 天上聖母 例祭 農曆正月元宵、七月普渡 相关人物 沈有容、韋麻郎、施琅、藍木、黃良、陳玉峰 澎湖天后宮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名稱 澎湖天后宮 其他名稱 媽祖宮、娘媽宮、天妃宮 登錄等級 國定第一級古蹟 登錄類別 祠廟 登錄公告日期 1983年12月28日 開放時間 07:00 --17:00 材質 紅磚、土黃色花崗岩、泉州白石與黑色石階 參觀費用 免費參觀 所有權者 開台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澎湖天后宮 ,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闔澎公廟之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天后宮確切創建年代眾說紛紜,隨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出土,確定於大明萬曆卅二年(1604年)即已立廟。 [1] :48-53 天后宮早無定稱,稱 娘娘宮 、 天妃宮、娘媽宮、媽祖宮 或 媽宮 等稱呼在所多有。清朝領有台灣後,施琅宣稱克台戰役多賴天妃顯靈襄助,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晉天妃為天后,故今稱「天后宮」。 [2] :8-13 目录 1 沿革 1.1 明朝及明鄭時期 1.2 清領時期 1.3 日治時期 1.4 中華民國 2 奉祀 2.1 媽祖、千里眼、順風耳 2.2 註生娘娘 2.3 送子觀音 2.4 至聖先師 2.5 積慶公夫婦 2.6 天津媽祖像 2.7 虎爺 3 建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