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郛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黄郛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出生
光緒六年(1880年)1月28日 大清浙江省紹興府上虞縣百官鎮
逝世
1936年12月6日 中華民國上海市
籍贯
浙江嘉興
政党
中國國民黨
黃郛 (1880年3月8日-1936年12月6日),原名紹麟 ,字膺白 ,號昭甫 ,浙江省紹興府上虞县百官镇人。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家。屬政學系。
目录
1 生平
1.1 革命派的活動
1.2 北京政府的活動
1.3 国民政府的活動
2 家庭
3 著作
4 参考文献
生平
革命派的活動
1904年(光緒30年),入浙江武備学堂。后获清朝官費赴日本留学,入東京振武学校。1905年(光緒3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光緒33年),和蒋介石、張群在振武学校结识。1908年(光緒34年),入陸軍測量局地形科学习。1910年(宣統2年)归国。
1911年(宣統3年)10月,武昌起義爆发,黄郛赴上海辅佐陳其美发动革命派起义,光复上海。11月,陳其美任滬軍都督府都督,黄郛任参謀長兼滬軍第2師師長。此外,蒋介石此時归国,任滬軍第2師第5团团長。蒋與陳、黄义气相投,遂與陳、黃換帖拜把,三人结成「盟兄弟」。
1912年(民国元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黄郛被孫文任命兼任兵站总監。袁世凱就任臨時大总統后,黄郛改任江蘇都督府参謀長。1913年(民国2年),二次革命爆发,黄郛作为革命派同袁軍作战。革命派敗北后,黄经日本流亡美国。1916年(民国5年),归国赴浙江省参加護国战争。護国軍勝利後,到天津从事著作活動。
北京政府的活動
1921年(民国10年),黄郛成为北京政府参加华盛顿会議代表团的顧問,重归政界。翌年2月,就任張紹曾内閣的署理外交总長。其後,在高凌霨攝政內閣、高凌霨臨時內閣、颜惠慶内閣任教育总長。
1924年(民国13年)10月,策划馮玉祥等人发动北京政变(首都革命),使直系失势。黄郛支持馮,任代理内閣总理,成立黃郛攝政內閣。但是,他受到奉系反对。同年11月,段祺瑞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任臨時執政,黄郛内閣倒台。黄赴天津寓居。
国民政府的活動
1926年(民国15年)11月,国民政府北伐期间,蒋介石入南昌。翌年1月,黄郛南下参加国民政府。同年7月,任上海四一二事件後的上海特别市首任市長。1928年(民国17年)2月,就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長。
同年3月,黄郛负责处理第1次南京事件的善后事宜,同美国缔结双边協定(其他諸国由其後任王正廷缔结協定)。同年5月,济南事件发生,黄郛在事件发生時正在济南,但和蒋介石一起从当地离开,受到中国国内舆论指责。黄郛遂辞任外交部長。
其後,在野的黄郛支持張群的新政学系,并继续著书。1933年(民国22年)5月,黄郛被任命为行政院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会委員長,从事《塘沽協定》的秘密交涉。5月31日,最終協定达成。中华民国事实上承认了满洲国,黄郛遂成舆论指责的对象。1935年(民国24年)春,辞任委員長并引退。
1936年(民国25年)12月6日,黄郛因肝癌病逝上海。享年57岁(满56歳)。
家庭
其妻沈亦雲是参加南京光复之役的上海女子北伐队队长,著有《亦雲回憶》。无子嗣。
著作
《欧洲之教训与中国之将来》
《欧战后之新世界》
《欧战后之中国》(徐世昌著,黄郛代编)
参考文献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黄郛
鄭則民「黄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国人物传 第1卷. 中華書局. 1978.
劉寿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
前任:
施肇基
外交总長(署理)
1923年2月 - 4月 (3月、沈瑞麟代理)
繼任:
顧維鈞
前任:
彭允彝
教育总長
1923年9月 - 1924年1月
繼任:
范源濂
前任:
張国淦
教育总長
1924年9月 - 11月
繼任:
易培基
前任:
颜惠慶
臨時国務总理
1924年10月31日 - 11月24日
繼任:
許世英
前任:
吴毓麟
交通总長
1924年10月 - 11月
繼任:
葉恭綽
前任:
胡仁源
教育总長
1926年5月
繼任:
王寵惠
中華民國(国民政府)
前任:
伍朝枢
外交部長
1928年2月 - 6月
繼任:
王正廷
前任:
黄紹竑
内政部長
1934年12月 - 1935年12月 (至1935年2月为陶履謙代理)
繼任:
陶履謙
中華民國政府首腦
總統
副總統
行政院院長
立法院院長
司法院院長
考試院院長
監察院院長
北洋政府(1912–1928)
國務總理 1912–1914
唐紹儀 → 陸徵祥(代) → 陸徵祥 → 赵秉钧(代) → 赵秉钧 → 段祺瑞(代) → 朱启钤(代,未就任) → 段祺瑞(代) → 熊希齡 → 孫寶琦(代)
政事堂國務卿
1914–1916
徐世昌 → 陸徵祥(代) → 陸徵祥(二次) → 徐世昌(二次) → 段祺瑞
國務總理 1916–1928
段祺瑞(二次) → 伍廷芳(代) → 李經羲 → 江朝宗(代) → 段祺瑞(三次) → 汪大燮(代) → 王士珍 → 錢能訓(代) → 段祺瑞(四次) → 錢能訓(代) → 錢能訓 → 龔心湛(代) → 靳雲鵬(代) → 靳雲鵬 → 薩鎮冰(代) → 靳雲鵬(二次) → 靳雲鵬(三次) → 顏惠慶(代) → 梁士詒 → 颜惠庆(代) → 周自齊(代) → 颜惠庆 → 王寵惠(代) → 唐紹儀(未就任) → 王寵惠 → 汪大燮 → 王正廷(代) → 張紹曾 → 李根源(代) → 高凌霨(代) → 孫寶琦 → 顾维钧(代) → 顏惠慶(二次) → 黄郛 → 不設國務總理 → 許世英 → 賈德耀(代) → 賈德耀 → 胡惟德(代) → 颜惠庆(三次) → 杜錫珪(代) → 顾维钧(代) → 顾维钧 → 胡惟德(代) → 潘復
國民政府(1928–1948)
行政院院長 1928–1948
譚延闓 → 宋子文(代) → 蔣中正 → 陳銘樞(代) → 孫 科 → 汪兆銘 → 宋子文(代) → 孔祥熙(代) → 蔣中正(二次) → 孔祥熙(代) → 王寵惠(代) → 孔祥熙 → 蔣中正(三次) → 宋子文(代) → 宋子文 → 蔣中正(代) → 張群
行憲政府(1948年至今)
行政院院長 1948年至今
國民黨第一次執政 (1948–2000)
翁文灝 → 孫 科(二次) → 何應欽 → 閻錫山 → 陳誠 → 俞鴻鈞 → 陳誠(二次) → 王雲五(代) → 嚴家淦 → 蔣經國 → 徐慶鐘(代) → 孫運璿 → 俞國華 → 李煥 → 郝柏村 → 連戰 → 蕭萬長
民進黨第一次執政 (2000–2008)
唐飛 → 張俊雄 → 游錫堃 → 謝長廷 → 蘇貞昌 → 張俊雄(二次)
國民黨第二次執政 (2008–2016)
劉兆玄 → 吳敦義 → 陳冲 → 江宜樺 → 毛治國 → 張善政
民進黨第二次執政 (2016–)
林全 → 賴清德 → 蘇貞昌(二次)
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
南京臨時政府 外交部外交總長
王寵惠
北洋政府 外交部外交總長
陸徵祥 → 胡惟德(署理) → 梁如浩 → 陸徵祥 → 曹汝霖(代理) → 孫寶琦 → 陸徵祥 → 曹汝霖(署理) → 唐紹儀(未到任) → 陳錦濤(代理) → 夏詒霆(代理) → 伍廷芳 → 汪大燮 → 陸徵祥(未到任) → 陳籙(署理) → 顏惠慶 → 顧維鈞(署理) → 王正廷(署理) → 施肇基(署理) → 黄郛(署理) → 顧維鈞(署理) → 沈瑞麟(署理) → 顧維鈞 → 王正廷 → 唐紹儀(未到任) → 沈瑞麟 → 王正廷 → 顏惠慶(署理) → 胡惟德 → 施肇基(未到任) → 顏惠慶(署理) → 蔡廷幹(署理) → 顧維鈞 → 王蔭泰 → 羅文榦
國民政府 外交部部長
胡漢民 → 陳友仁(代理) → 高承元(代理) → 伍朝樞 → 黄郛 → 王正廷 → 施肇基 → 陳友仁 → 羅文榦 → 汪兆銘 → 張群 → 王寵惠 → 郭泰祺 → 宋子文 → 蔣中正 → 王世杰
行憲後 外交部部長
王世杰 → 吳鐵城 → 葉公超 → 黃少谷 → 沈昌煥 → 魏道明 → 周书楷 → 沈昌煥 → 蔣彥士 → 朱撫松 → 丁懋時 → 連戰 → 錢復 → 章孝嚴 → 胡志強 → 程建人 → 田弘茂 → 簡又新 → 陳唐山 → 黃志芳 → 楊子葆(代理) → 歐鴻鍊 → 楊進添 → 林永樂 → 李大維 → 吳釗燮
上海市行政长官
上海市政府
中華民國時期
上海特别市政府市长
黄郛 → 吴震修(代) → 张定璠 → 张群
上海市政府市长
张群 → 吴铁城 → 俞鸿钧
淪陷時期
上海市大道政府市长
苏锡文
督办上海市政公署督办
苏锡文
→ 上海特别市政府市长
傅筱庵 → 苏锡文(代) → 陳公博 → 吴颂皋(代) → 周佛海
上海市政府市长(復員)
钱大钧 → 吴国桢 → 陈良(代) → 赵祖康(代)
附: 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陈毅
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毅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毅
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市长
陈毅 → 柯庆施 → 曹荻秋
上海人民公社临时委员会主任
张春桥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
张春桥 → 苏振华 → 彭冲
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復設)
彭冲 → 汪道涵 → 江泽民 → 朱镕基 → 黄菊 → 徐匡迪 → 陈良宇 → 韩正 → 杨雄 → 应勇(現任)
规范控制
WorldCat Identities
FAST: 228401
LCCN: n88037663
NDL: 00622102
NLA: 36731902
SNAC: w6jx5x6v
SUDOC: 144148846
VIAF: 266501578
37 92uNHJ27U wEaPM P,sZlybT JDMn,SJlurVqW6jXUVqO6IfzUD,V,e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提示 :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校训 博文約禮 [1] [2] 创建时间 1963年10月17日 学校类型 法定(公立)、研究型 監督 主權移交前:英屬香港總督 主權移交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校董會主席 梁乃鵬博士 校長 段崇智教授 副校长 華雲生教授(常務副校長) 霍泰輝教授、吳基培教授 張妙清教授、潘偉賢教授 陳偉儀教授、吳樹培先生 教师人數 1,619 [3] 学生人數 25,489 [3] 本科生人數 20,147 [3] 研究生人數 5,342 [3] 校址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沙田市地段437號(大埔公路十一至十二咪左右(正門及崇基門)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坐标: 22°25′10″N 114°12′19″E / 22.41946°N 114.205358°E / 22.41946; 114.205358 科學園路與澤祥街交界(東校門) 澤祥街18號(沙田凱悅酒店及工商管理學院)) 校區 新市鎮 总面积 134.4公頃(1,344,000平方米) [2] 代表色 紫與金 [1] 吉祥物 鳳凰 [1] 隶属 英聯邦大學協會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 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 ( 英语 : ASAIHL ) 國際大學協會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八大公立大學聯盟(譯自:HK8)[3] 网站 http://www.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 ( 英语: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縮寫为 CUHK ),簡稱 中文大學 、 中大...
10
1
I have a function that searches a vector of iterators and returns the iterator if its names matches a string passed as an argument. koalaGraph::PVertex lookUpByName(std::string Name,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ertices) { for (size_t i = 0; i < Vertices.size(); i++) { if(Vertices[i]->info.name == Name) return Vertices[i]; } } My question is how can I implement this as a lambda, to use it in connection with std::find_if ? I'm trying this: std::vector<koalaGraph::PVertex> V; std::string Name; std::find_if(V.begin(), V.end(), [&Name]() {return Name == V->info.name;}) But it says that V an enclosing-function local variable cannot be referenced in a lambda body unless it is in the capture list.
...
坐标: 23°33′53″N 119°33′50″E / 23.564832°N 119.563924°E / 23.564832; 119.563924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山門與廟埕 漢語拼音 tiān hòu gōng 台羅拼音 má tsóo king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 澎湖縣馬公市長安里正義街1號 創建年份 不明 大明萬曆32年(1604年)之前 開基者 不明 廟格 闔澎公廟 本殿構造 五開間三進落 等級 國定古蹟 主神 天上聖母 例祭 農曆正月元宵、七月普渡 相关人物 沈有容、韋麻郎、施琅、藍木、黃良、陳玉峰 澎湖天后宮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名稱 澎湖天后宮 其他名稱 媽祖宮、娘媽宮、天妃宮 登錄等級 國定第一級古蹟 登錄類別 祠廟 登錄公告日期 1983年12月28日 開放時間 07:00 --17:00 材質 紅磚、土黃色花崗岩、泉州白石與黑色石階 參觀費用 免費參觀 所有權者 開台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澎湖天后宮 ,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闔澎公廟之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天后宮確切創建年代眾說紛紜,隨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出土,確定於大明萬曆卅二年(1604年)即已立廟。 [1] :48-53 天后宮早無定稱,稱 娘娘宮 、 天妃宮、娘媽宮、媽祖宮 或 媽宮 等稱呼在所多有。清朝領有台灣後,施琅宣稱克台戰役多賴天妃顯靈襄助,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晉天妃為天后,故今稱「天后宮」。 [2] :8-13 目录 1 沿革 1.1 明朝及明鄭時期 1.2 清領時期 1.3 日治時期 1.4 中華民國 2 奉祀 2.1 媽祖、千里眼、順風耳 2.2 註生娘娘 2.3 送子觀音 2.4 至聖先師 2.5 積慶公夫婦 2.6 天津媽祖像 2.7 虎爺 3 建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