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道風山
「道風山全圖」瓷畫(部分)
海拔
130米(427英尺)
地點
道風山的位置
地點
香港新界中部
坐标
22°23′4.02″N 114°10′55.88″E / 22.3844500°N 114.1821889°E / 22.3844500; 114.1821889 坐标:22°23′4.02″N 114°10′55.88″E / 22.3844500°N 114.1821889°E / 22.3844500; 114.1821889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公司類型
基督教
成立
1930
創辦人
艾香德牧師 (Karl Ludvig Reichelt)
總部
香港新界沙田道風山路33號
業務範圍
香港, 中國大陸, 北歐
所有權者
挪威Areopagos基金會
主要部門
靈修部, 藝術部, 橋梁與對話部
网站
http://www.tfscc.org/ http://www.tfssu.org/ https://www.tfscc.org/tfsonlineshop/
道風山 位於香港新界沙田,是以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命名之一座山。於1930年建成的建築群,現已成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而其東面屹立著一座高12米的十字架,成為該處的地標。
目录
1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2 名字和徽號的由來
3 歷史
4 参考文献
5 外部連結
6 參見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道風山位於港鐵沙田站與大圍站之間的北面。從沙田站出發,沿道風山路直上約20分鐘便可抵逹山上的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亦可從大圍站上銅鑼灣山,經百樂徑(私家路)穿過曉翠山莊,接入道風山路。或從沙田萬佛寺附近之小徑步行上山直接到達道風山墳場。
該建築群是一個揉合了中西文化之地,建築富中國園林特色,尤以有類似佛教寶塔建築設計聖殿的為最具特色,而且名字更有“道”一字,不禁令人聯想起是中國的宗教道教,故常常被人誤會為一座中式廟宇群。其實,道風山是一個由西方傳教士興建的一個基督教建築群,是由一所教堂、一個圖書館,以及一個專門製作和售賣基督教工藝品及書籍的藝術軒組成的。早前政府有意將之列為法定古蹟,但教會考慮過後,認為有兩個弊處,除要將機構開放予外人參觀影響清靜環境外,建築物亦不可作任何改動,對教會將來的發展有影響,因此拒絕政府要求。政府只能將該處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入口為一道石拱門,上刻有「道風境界」的四個大字,另一邊則刻上「道風大千」。道風山的主要建築物「聖殿」殿頂瓦列分兩行,外形成八角形,藍瓦紅梁,簷角飛翹,攢尖頂中央豎立一十字架,每一簷角上,都豎立四個僧侶小像,聖殿外掛著一口從「景風山」搬來的大銅鐘。殿內有「講課室」,是牧師講道的地方,兩旁有門聯:「道與上帝同在,風隨意思而吹」。聖殿下方為靜室,名「蓮花洞」,內懸長明燈,十字架下安放蓮花座,仿如佛堂靜室。
在主建築群外圍小徑經過一條窄路,通過「博愛門樓」及一牌樓式的窄門名「生命門」,題字的人是中國國父孫文,旁有「感恩亭」,上鑲六幅彩瓷,是聖經上的六個著名故事,人物造型中國化,穿著中國傳統服飾漢服。前面便是「大十字架」,昔日面向沙田海(現時沙田市中心),上刻「成了」。旁邊有大石鐫刻著「活在主內」。十字架下還有「望夫石塑像」
名字和徽號的由來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中,各詞;字皆有意義。其中:
道是指「神的話」
風是指「聖靈的能力」
山是提該建築群位於山上
而叢林則有「茂林綠野」之義。
而整句的含意為:「神的話如靈風颯颯,居高於道風山上,使這片茂林綠野成為聆聽上主聖言之地。」
而徽號則是一個插在蓮花上的十字架,表示了道風山最初為向佛教徒傳播基督信仰的教會。
歷史
道風山建築群雖是古色古香,富中式寺廟特色,但它一開始已是由一名挪威籍宣教士艾香德牧師(Dr. Karl Ludvig Reichelt,1877-1952)創辦。他於1904年抵達中國湖南傳道。在當時,他對中國的宗教興趣日濃,並燃起專向佛教徒傳道的異想。他在1922年在南京創立「景風山」,主要傳教對象是佛教及道教徒。後因軍閥內戰的緣故,艾香德牧師於1930年把工作由內地遷移至香港,在沙田創辦「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為了吸引佛、道教徒前來道風山學道,艾香德牧師更邀得丹麥著名建築師艾術華(Johannes Prip-Moller)設計龐大的中國式建築群。故山上的中式庭臺樓閣皆是由教會興建。
不過經過幾十年的風雨侵蝕,基督叢林的確是有翻新的需要。再加上1999年一場大火把側堂燒燬,其他僅存的建築物也被白蟻嚴重破壞,再不能發揮其功用。所以道風山當局為了回復古蹟的光彩,他們決定為基督叢林進行全面復修,並在其毗鄰動工興建之信義宗神學院,增大其建築規模。
信義宗神學院
信義宗神學院是由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香港崇真會及台灣信義會四間教會於1977年7月1日聯合建立,位於香港新界沙田道風山路50號,與「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及「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為鄰。
信義宗神學院前身為信義神學院,於1913年創建於中國湖北灄口(漢口附近),屬中華信義會。1948年年底,因大陸時局動盪,遷來香港,成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之神學教育機構。1992年末,信義宗神學院遷往道風山山頂新校舍。
神學院大部份的學生均來自香港,但亦有百分之二十的學生是來自超過十六個不同的國家;另外大約三分之一的教授來自世界七個不同國家。信義宗神學院已漸漸從一所本地的神學院蛻變為地區性的神學院。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外部連結
雲水堂退修營舍
信義宗神學院
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Reichelt Collection 艾香德紀念圖書館藏書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華人基督宗教文獻保存計劃
參見
香港主题
基督教主题
汉字文化圈主题
中国建筑主题
中国文化遗产主题
基督教的神:四字神名、天父、逻各斯、道成肉身、淨風王
修道 (基督教):修道院、修会
佛教丛林
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信義宗神學院
香港山峰
(共300座以上)
900米或以上
大帽山 · 鳳凰山
800至899米
大東山
700至799米
四方山 · 禾秧山 · 蓮花山 · 妙高台 · 彌勒山 · 二東山 · 三山台 · 馬鞍山 · 禾塘崗
600至699米
禾塘崗 (南峰) · 牛押山 · 草山 · 黃嶺 · 水牛山 · 黃牛山 · 飛鵝山
500至599米
純陽峰 · 吊手岩 · 走馬崗 · 象山 · 雞公嶺 · 青山 · 白石橋 · 大老山 · 大刀屻 · 扯旗山 · 犁壁山 · 屏風山 · 狗牙嶺 · 觀音山 · 東山 · 果老峰 · 石芽山 · 大金鐘 · 東洋山 · 針山 · 柏架山 · 薄刀屻 · 鍾離峰 · 拐李峰 · 芙蓉別 · 湘子峰 · 仙姑峰 · 曹舅峰 · 九逕山 · 奇力山
400至499米 (節錄)
獅子山 · 西高山 · 獅子頭山 · 紅花嶺 · 靈會山 · 采和峰 · 慈雲山 (山峰) · 龜頭嶺 · 婆髻山 · 石屋山 · 北大刀屻 · 木魚山 · 歌賦山 · 石龍拱 · 蚺蛇尖 · 大磡森 · 老虎頭 · 羗山 · 筆架山 · 岩頭山 · 象山 · 九龍坑山 · 雞胸山 · 畢拿山 · 觀音山 · 紫羅蘭山 · 渣甸山 · 鷓鴣山 · 聶高信山 · 小馬山 · 吊燈籠 · 枕田山 · 金馬倫山 · 牌額山 · 鹿山
300至399米 (節錄)
雞公山 · 狗肚山 · 女婆山 · 大上托 · 畫眉山 · 孖崗山 · 尖風山 · 雷打石 · 榴花峒 · 圓頭山 · 牙鷹山 · 水泉澳 · 大蚊山 · 龍山 · 金山 · 担柴山 · 山地塘 · 歌連臣山 · 馬坑山 · 釣魚翁 · 桃坑峒 · 尖峰山 · 石獅山 · 孖指徑 · 牛潭山 · 三支香 · 廟仔墩 · 鶴咀山 · 禾寮墩 · 獅山 · 寶雲山 · 太墩 · 西灣山 · 葵坳山 · 砵甸乍山 · 雞仔峒 · 尖山 · 老人山 · 五桂山
200至299米 (節錄)
東灣山 · 公庵山 · 馬頭峰 · 跌死狗 · 大嶺峒 · 大山 · 南朗山 · 打爛埕頂山 · 大蛇頂 · 大牛湖頂 · 田下山 · 花瓶頂 · 摩星嶺 · 雲枕山 · 牛湖墩 · 箕勒仔 · 龍虎山 · 餓死雞 · 上洋山 · 龜山 · 菱角山 · 照鏡環山 · 田灣山 · 茅湖山 · 班納山 · 東頭頂 · 橫頭墩 · 南堂頂 · 紅香爐峰 · 睇魚岩頂 · 琵琶山 · 魔鬼山 · 麒麟山 · 神仙井山 · 吊鐘大山 · 花山 · 擺頭墩 · 掌牛山 · 寶馬山 · 野豬徑 · 白角山
100至199米 (節錄)
西灣山 (柴灣) · 玉桂山 · 鴉巢山 · 平山 · 大陰頂 · 沈雲山 · 沙田嶺 · 長山 · 石碑山 · 斧山 · 長山 · 大嶺 · 蠔殼山 · 小玉桂山 · 小欖山 · 壽臣山 · 白筆山 · 道風山 · 長牌墩 · 髻山 · 雞公嶺 · 菠蘿山 · 紅燈山 · 大石磨 · 鴨仔山 · 崇基山
99米或以下 (節錄)
格仔山 · 白虎山 · 手指山 · 黃麻地 · 嘉頓山 · 觀景山 · 白鶴山 · 虎山 · 老鼠嶺 · 圓洲角山 · 茶果嶺 · 大井山 · 獅地山 · 高埔山 · 豬黃嶺 · 京士柏山 · 訊號山 · 窩仔山 · 細山 · 鱷魚山 · 天文台山 · 龍山 · 鶴岩頂 · 禮頓山 · 採石山 · 十二號山 · 山貝嶺 · 白花嶺 · 天平山 · 大環山
統稱
香港三尖 · 西貢三尖 · 龍脊 · 九龍群山 · 小八仙 · 九龍四山 · 八仙嶺 · 橫嶺 · 青山腹地
參見:香港已消失山峰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香港島
中西區
畢打行 - 舊山頂餐廳 - 西區抽水站及濾水廠高級職員宿舍 - 政務司司長公館 - 倫敦傳道會大樓 - 德輔道西207號 - 舊華人精神病院主樓及職員宿舍 - 法國總領事住宅 - 松林炮台 - 摩星嶺炮台 - 聖保羅男女中學 - 舊域多利軍營軍火庫GG座 - 聖安多尼堂 - 醫院道4號 - 些利街清真寺教徒住所 - 前山頂學校 - 舊贊育醫院附屬建築物 - 明德醫院大樓 - 聖類斯中學東翼 - 基督科學教會香港第一分會 - 般咸道35號 - 堅尼地道6號及8號 - 白加道47號 - 前西區消防局 - 西環濾水廠工人宿舍、職員宿舍 - 羅便臣道15號 - 西區裁判法院 - 舊聖公會基恩小學 - 山頂纜車有限公司總部 - 山頂倉庫 - 廣福義祠 - 雲石堂守衞室 - 鴨巴甸街及士丹頓街交界地下公廁
灣仔區
和昌大押 -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門樓、聖彌額爾小堂 - 大潭水塘隧道出水口、石屋 - 保良局主樓 - 波斯墳場亭子、禮堂、園丁宿舍 - 舊灣仔警署 - 聖約翰救傷隊香港分區總部 - 皇仁書院童軍室 - 黃泥涌峽軍事遺址 - 聖保祿天主教小學 - 東華東院 - 船街18號 - 毓秀街15號 - 灣仔錫克教廟 - 印度廟
東區
前鯉魚門軍營第3、5、17、33、34座 - 前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 - 林邊屋大樓及車庫 - 筲箕灣天后廟 - 香港紅卍字會大樓 - 柴灣工廠大廈 - 慈幼會修院主樓及房舍
南區
八間屋1-7號 - 前黃泥涌水塘工人宿舍 - 博加拉炮台 - 玫瑰邨 - 瑪麗醫院護士宿舍 - 聖士提反書院1至5號平房、舊實驗室、馬田宿舍 - 舂坎角炮台 - 舊牛奶公司牛棚、辦公室主樓 - 舊香港仔警署主樓、附屬建築物 - 薄扶林水塘土堤、方形暗渠、舊石壩 - 薄扶林輸水管 - 財政司司長官邸 - 赤柱軍營第9、17、38座 - 赤柱郵政局 - 香港仔水塘下水塘水掣房、泵房 - 鶴咀村更樓 - 鶴咀炮台 - 黃竹坑新圍舊民居 - 石澳巴士總站
九龍
油尖旺區
訊號山訊號塔 -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 油麻地天后廟 - 舊南九龍裁判署 - |玫瑰堂 - 聖安德烈堂 - 油麻地戲院 - 槍會山軍營第9座 - 九龍醫院A、B、C、M、P、R、隔離座、中九龍診所 - 油麻地果欄 - 舊九龍警察總部 - 油麻地警署 - 前九龍消防局主樓 - 拔萃男書院 - 太子道西190-204/210-212號雙數門牌 - 上海街600至606號、612至614號、622至626號(雙數門牌)- 九龍木球會
深水埗區
昂船洲軍營A、H、37、41、47A至B座、掩體暨地下火藥庫、西炮台廢墟 - 深水埗關帝廟 -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 - 深水埗公立醫局 - 深水埗警署 - 北九龍裁判法院 - 深水埗武帝廟 - 北河街58號 - 美荷樓 - 醫局街170號 - 鴨寮街189號
九龍城區
英皇佐治五世學校 - 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 - 伯特利神學院 - 聖公會聖三一堂
黃大仙區
鑽石山機槍堡
觀塘區
前聖若瑟安老院別墅、宿舍A、門樓
新界
沙田區
沙田車公廟 - 九龍副水塘水壩及水掣房 - 石梨貝水塘水壩、水掣房、廠房 -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 積存圍圍門 - 排頭村5至6號 - 城門碉堡 - 下城門水塘塘鐘形溢流口、閘主軸、導流壩 - 舊沙田警署
西貢區
鹽田梓聖若瑟小堂 - 香港三育書院暨三育中學中學部、行政樓、男生宿舍、教員宿舍、五家教員宿舍 - 西貢墟天后古廟及協天宮 - 魔鬼山炮台 - 玫瑰小堂
元朗區
周王二公書院 - 坑頭村89及124號 - 麥景陶碉堡(白鶴洲)- 上將府主樓、協威樓、沈氏家祠 - 便母橋 - 廈村市門樓、關帝廟 - 莘野文公祠 - 明遠堂 - 八鄉古廟 - 舊屏山警署 - 新圍村57號 - 娛苑 - 元朗舊墟長盛街27號、利益街24、27、31、47號 - 崇正新村176號 - 十八鄉天后古廟 - 嶺梅莊 - 國茂鄧公祠 - 俊芳程公祠 - 江夏田廬 - 落馬洲警署 - 永隆圍圍門 - 適廬主樓及門樓 - 同益學校 - 坑尾村洪聖宮 - 聖軒公家塾 - 達仁書室 - 吳屋村圍門 - 山下村329至332號 - 黎氏大屋 - 美德家塾主樓及附屬建築物 - 舊地政測量處屏山測量營 - 龍田書室 - 坑尾村64號 - 元崗新村楊氏宗祠 - 聖若望小堂
屯門區
青山禪院不二法門牌樓、客堂、宿舍、觀音閣、修道者及長者宿舍 - 青松觀純陽殿、翊化宮 - 三聖廟
荃灣區
龍圃花園 - 蕙荃路天后宮 - 東普陀講寺圓通寶殿、天王殿及韋馱殿 - 竹林禪院
葵青區
城門(銀禧)水塘鐵橋
大埔區
京兆世居及厚福門 - 沙羅洞張屋 - 舊大埔警察宿舍 - 下田寮下24B至24D、32至33號 - 茂華家塾 - 林村天后宮 - 塔門天后古廟 - 聖家小堂 - 崇德家褔軒
北區
沙頭角新樓街1-22號 - 麥景陶碉堡(礦山、南坑、瓦窰、白虎山、伯公坳、馬草壟)- 何東夫人醫局主樓、平房 - 北村三楝屋 - 坪洋138至139號 - 土地神壇 - 恩慈之家主樓及附屬建築物 - 舊上水警署 - 鹿頸機槍堡及觀測台 - 靜觀家塾 - 侯宗福堂神廳 - 思德書室 - 鶴藪村15至17號舊村屋、更樓
離島區
袁氏大屋主屋、東更樓、鄰接東更樓小屋、西更樓、前屋、穀倉 - 舊大澳警署 - 大澳關帝古廟 - 長洲警署 - 坪洲公立志仁學校 - 大石口天后宮 - 北社天后古廟 - 長洲荔枝園91至93號 - 長洲洪聖廟 - 長洲大新街18號 - 長洲官立中學舊座、管理員宿舍 - 白芒更樓 - 鹿湖精舍大殿、純陽仙院 - 東涌侯王古廟 - 東涌天后宮 - 坪洲天后宮 - 大澳街市街1、7、9、11、13、14、17號 - 吉慶街60號
參見:香港法定古蹟、香港歷史建築、香港一級歷史建築、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zs1lJXhlcfk4r4dfiVi7l2w0Z,CDoAdDlQLdV1rFWU,PQGs LBqFOG,8jan,9torRr4V5jx9GIfl5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