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








香港仔市中心之海旁




鴨脷洲與香港仔之間的香港仔港灣


香港仔英语:Aberdeen,前稱Little Hong Kong[1])位於香港南區,以住宅區為主,有少量工廠大廈。這裡有數百戶漁民過著傳統水上人的生活,當中以蜑家人及鶴佬人為主。[2]而香港仔以其漁村風味及海鮮,成為聞名中外的旅遊景點。香港仔與鴨脷洲之間的海港被劃為香港仔避風塘。


狹義來說,香港仔的範圍為田灣以東、石排灣以南、黃竹坑以西、鴨脷洲以北的地方,有時會被稱為「香港仔市中心」以區分廣義上的香港仔。廣義來說,「香港仔市中心」以東的壽臣山、黃竹坑;以西的置富花園、華富邨、華貴邨、數碼港、田灣;以南的整個鴨脷洲;以北的石排灣、香港仔水塘、香港仔郊野公園,都是香港仔的範圍。2011年香港仔市中心、石排灣邨及漁光邨的人口合計39,377人[3]




目录






  • 1 名稱


  • 2 城市景觀


  • 3 歷史


  • 4 旅遊


  • 5 公共運輸


  • 6 學校


  • 7 區議會議席分佈


  • 8 參見


  • 9 註腳





名稱



香港仔原本稱為「石排灣」(現多指香港仔半山的石排灣邨)。水上人渔民,源自远古百越族,自远古时代开始就在广东一带聚居,他们是香港最早的居民。香港岛的香港仔、赤柱和九龙的油麻地等地以往聚居了不少水上人。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一批英軍登陸香港仔,一名叫陈群(“阿群”)的水上人渔民,带领英人从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上环一带为英军开路,因而得名。其為一位水上人渔民,因为路是阿群带的,所以就称之“阿群带路”了。有说英军初抵港岛时,由陈群带领在赤柱一带登陆,经香港村, 薄扶林等地到港岛北部一带。经香港村时,英军询问该处地名,陈群以水上人音回答“香港”,英人即以水上人音“HONG KONG”为记,便因而成為全島的總稱。當時「香港」一詞僅指香港仔和石排灣一帶,後推廣至全島[4][5]。這也成了香港名字由來的其中一說。此地則被稱為香港仔[6]。後來香港政府將此地命名為鴨巴甸阿伯丁),其英語「Aberdeen」成為香港仔的英文名稱,以紀念當時英國的外交大臣阿伯丁勳爵。而於香港日佔時期,香港仔曾被改名為元香港,代表「元來(原來)的香港」的意思。



城市景觀





香港仔全景(圖片下方:田灣;圖片左上方:石排灣及黃竹坑;圖片右上方:鴨脷洲與海怡半島)



歷史





香港仔中心廣場的牌坊


香港仔昔日是香港地區的一個主要轉口港。古時香港地區內生產的石磚,大多先運到香港仔的海灣分行排列,以便運到廣州,因此該海灣得名為「石排灣」。到了明朝,石排灣也兼營香樹製品的轉運。從沙田及沙螺灣等地生產的製品會經尖沙咀用小艇送到石排灣,再用俗稱「大眼雞」的艚船運至廣州。香港仔的轉口事業隨著清朝初期的遷界而式微。


另一方面,早於香港開埠之前,已經有艇戶漁民在香港仔居住。開埠後,除了漁業外,香港仔一帶也開始發展工業。1857年建成的夏圃船塢,是香港首個大型船塢,後來於1860年代被黃埔船塢收購發展成香港仔旱塢[7],其後成為香港四大船塢之一。20世紀初,香港仔東部設立了大成紙廠,但到了1920年代因香港仔水塘的擴建,導致不能再使用該水源,業務需要結束,原址後來發展為香港仔兒童工藝院(今香港仔工業學校)。初期居民大多居住在香港仔黃埔船塢東面的香島道(今香港仔大道)及香港仔大街(今香港仔舊大街)一帶,艇戶則多聚居於香港仔避風塘內以及黃竹坑西面的十五間和涌尾海傍。


隨著時代發展,香港仔很多艇戶於1950年代起已搬到陸上居住,而香港仔旱廠原址已於1970年代被填海,成為今日南區的一個大型私人屋苑——香港仔中心。



旅遊




珍寶海鮮舫碼頭



  • 香港仔避風塘

  • 珍寶海鮮舫

  • 香港仔郊野公園

  • 香港仔海濱公園



公共運輸


香港仔主要依靠巴士 小巴服務往返各區,另外,香港仔亦有渡輪來往南丫島,蒲台島,鴨脷洲,長洲等地。




學校




香港仔

香港仔

香港仔





香港仔在香港島的位置



  • 聖伯多祿中學

  • 嘉諾撒培德書院

  • 嘉諾撒培德學校

  • 香島道官立小學

  •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 循道衛理田灣幼稚園

  • 東華三院田灣幼稚園

  • 東華三院蕭旺李滿褔幼兒園

  • 香港仔浸信會白光幼稚園

  • 迦南幼稚園(香港)

  • 天主教聖伯多祿幼稚園



區議會議席分佈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香港仔漁市場起向東至鴨脷洲大橋、香港仔工業學校以西為範圍。



















年度/範圍 2000-2003 2004-2007 2008-2011 2012-2016

香港仔水塘道、香港仔大道以西
D01 香港仔選區

香港仔水塘道、香港仔大道以東
D14 香漁選區 D01 香港仔選區一部分及D14 石漁選區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



參見



  • 南區

  • 阿群帶路圖

  • 赤柱

  • 石排灣

  • 田灣



註腳





  1. ^ 饒, 玖才. 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上:港島與九龍. 香港: 天地圖書. 2011. ISBN 9789882193512. 


  2. ^ 香港旅遊發展局. 香港仔. 香港旅遊發展局. [2018-10-22]. 


  3. ^ 2011年按區議會選區劃分的人口(南區-香港仔/石漁). 政府統計處. 2012年6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18日). (繁体中文)


  4. ^ 爾東. 周海燕, 编. 《香港歷史之謎》. 香港: 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7年4月. ISBN 978-962-973-634-7. 


  5. ^ 盛產香木銷海外. 蘋果日報. 2013-01-27. 


  6. ^ 群帶路石碑,南區民政事務處


  7. ^ 亞洲電視:《香港風華》,青桐社,ISBN 962-451954-4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劃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南區


中西區、 灣仔區、東區
離島區

本區主要地方


西貢區

薄扶林 - 鋼綫灣(數碼港) - 瀑布灣 - 雞籠灣 - 香港仔(石排灣) -
鴨脷洲 - 黃竹坑(海洋公園) - 淺水灣 - 赤柱 - 石澳



區內其他地方



沙灣 - 田灣 - 深灣 - 壽臣山 - 深水灣 - 舂坎角 - 大潭 - 鶴咀 - 大浪灣



Fla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vg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


坐标:22°14′52″N 114°09′06″E / 22.24778°N 114.15167°E / 22.24778; 114.15167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did Captain America manage to do this?

迪纳利

南乌拉尔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