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






































新界

Hong Kong New Territories.svg
新界在香港的位置(綠色地域者)

地理
位置
香港北部和西部
面積
952平方公里(368平方英里)
最高海拔
957米(3,140英尺)
最高點
大帽山


管轄

 香港

分區
屯門區
元朗區
北區
荃灣區
大埔區
葵青區
沙田區
離島區
西貢區
人口统计
人口
3,691,093(2011年)

新界英语: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目录






  • 1 歷史


    • 1.1 陸地界線變化


    • 1.2 海域變化




  • 2 行政區劃


    • 2.1 歷史


    • 2.2 現行區域划分




  • 3 人口


  • 4 新市鎮的崛起


    • 4.1 未來新市鎮規劃




  • 5 鄉郊山嶺


  • 6 離島群


  • 7 法定古蹟


  • 8 新界之最


  • 9 參見


  • 10 参考文献


  • 11 扩展阅读


  • 12 外部連結





歷史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租借的新界及新九龍範圍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附圖中的沙頭角


秦始皇平定百越之後,今天的新界被納入爲秦境,屬番禺縣管轄。由晉朝至明朝初期期間,今天的新界之地曾分別屬寶安縣、東官縣、東莞縣, 廣州府等行政區管轄。至明朝,寶安縣改名爲新安縣,竝屬之管轄。直至1898年6月9日,即英國在香港島建立殖民地的56年後,英國政府與清政府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由九龍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土地,連同附近233個島嶼,為期99年,到1997年為止。然而在1899年4月14日,英國在接管新界時,遭新界原居民反抗,爆發新界六日戰,4月19日才正式接管。自此,原屬新安縣(即寶安縣)之深圳河以南土地(包括新界、新九龍)才屬於英國管有。與此同時新安縣(即寶安縣)失去大片土地,剩餘土地僅得深圳河以北至東莞縣,即今日深圳市的大部分土地。


英軍在租借新界時,香港島已發展成一個現代化、商業化的對外開放城市,新界則仍然是一個相對落後和傳統的農業社會[1]。港督卜力基於駱克的報告及建議,決定對新界採用間接管治的方針,採用一套較近似於中國人的制度,即由鄉親父老來治理鄉村,並表明土地等私人財產可繼續由私人擁有,民間風俗、習俗也依舊不變[2]


由於新租借的土地並沒有統一名稱,所以英國人便把這塊土地稱為「New Territories」(即「新領土」),中文名稱「新界」,可指為「新的租界」之意。分隔租借地(新界)和割讓地(九龍)的界限線後來發展為界限街。惟因城市發展,界限街以北至九龍群山以南之土地已歸入九龍一部分,稱為“新九龍”。但根據《香港法例》第1章釋義及通則條例附表5,新界的定義仍包括新九龍。


此外由於十八區區界變更,新界的範圍亦隨着改變。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按《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原先為香港新界範圍內的水域及濕地,根據《香港法例》第591章第5條,位於深圳的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被視為位於位於新界以內、新九龍以外,香港可以在該處恢復治權。



陸地界線變化


在開埠初期,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由於是以深圳河和沙頭角河作為中港界線,而該兩河的河源是相接的,儼如一狹小的海峽,因此中港之間當時是一水之隔,與中國大陸完全沒有相連。最少至1922年,中港邊界東面仍以沙頭角河為界;隨著沙頭角河舊河口的乾涸並形成了中英街後,香港與中國大陸才開始陸地相連。但後來中方把成為內流河的沙頭角河重新整治,把河口建於深圳一方的中方的沙頭角範圍內。現時,新界與深圳之間除了與沙頭角河以南的中英街社區陸地連接之外,其餘都是一水之隔。


另外,位於落馬洲和馬草壟之間的深圳河段經改道後,由於河道拉直,雙方交換了一些土地。其中最大幅是舊河道和新河道之間形成的落馬洲河套區,本為深圳管轄,現改為香港新界管轄。



海域變化




現時的香港地圖,動畫演示轄區變化




新界的蝴蝶灣


香港英國殖民地時期之海面邊界根據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全境圖,包括整個深圳灣及大鵬灣;為了方便珠江口船隻行駛,大嶼山西南之邊界為退潮線對開200呎處[3]。香港主權移交後,深圳灣及大鵬灣北面劃予深圳,大嶼山、索罟群島西南以及蒲台島以南海域則有所增加。


另見嶼北界碑及嶼南界碑



行政區劃




新界最高摩天大樓荃灣如心廣場商場




著名地標青馬大橋也是坐落於新界




十八區中人口最多的沙田區




從青山俯瞰屯門新市鎮,遠方山峰為九逕山




未來新市鎮規劃梧桐河一帶



歷史


1899年4月16日,英國正式接管新界。新界地區幅員廣闊,租借陸地面積975.1平方公里[4],比原來英方所擁有的香港轄區陸地面積擴大約11倍,水域擴大約40-50倍[5]


為方便香港殖民地政府對新界的管治,將新界劃區而治,早期分為八約。包括:九龍約(新九龍、荃灣等地)、沙頭角約(禾坑、蓮麻坑、鹿頸和谷埔等地)、元朗約(八鄉、錦田、十八鄉、屏山、青山、大欖涌和龍鼓灘等地)、雙魚約(林村、新田、龍躍頭、船灣、翕和、蔡坑、上水、粉嶺、侯約等地)、六約、東海約(西貢、高塘和赤徑等地)、東島洞約(吉澳、東平洲、塔門、白潭洲和白蠟洲等地)以及西島洞約(龍鼓洲、赤鱲角、馬灣、青衣、大嶼山、坪洲、長洲等地)。


1906年,原有的新界八約合併為北約(大帽山及九龍群山以北)和南約(新九龍、荃灣及離島),各由一位理民官管理。


1941年12月25日,日本佔領香港,香港進入了持續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1942年2月20日,大日本帝國香港占領地政府成立,港日政府將香港劃分的28個區域,現時新界地區在當時的行政區劃之中,荃灣區被劃入九龍地區,而新界地區設有7區,包括沙田區、大埔區、上水區(即上水及粉嶺)、新田區(即新界北)、沙角區(即沙頭角)、元朗區(即元朗及屯門)和西貢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30日,香港重光,英國恢復統治香港,整個新界無分北約和南約,由一位理民官管理。1947年,北約分拆為大埔區和元朗區;元朗區轄元朗和青山(即現時的屯門),大埔區轄大埔、沙田、上粉沙打(即現時的北區)和西貢。1956年,荃灣區從南約分拆出來。


1961年,沙田區從大埔區分拆出來。1963年,西貢區歸入南約。1965年,青山區(1972年重新命名為屯門區)從元朗區分拆出來。1969年,撤銷南約,改設西貢區及離島區。1980年,上粉沙打從大埔區分拆成北區,新界理民府由1906年的南約和北約,擴展至1980年的8個區。1982年,新界地區的政務處和區議會成立,接替在新界地區從事了76年行政工作和諮詢工作的理民府。1985年,葵涌及青衣區(1988年重新命名為葵青區)從荃灣區分拆出來,並成立該區的區議會和政務處,新界的行政區劃由8個區,再擴展到9個區,新界九區一直沿用自今。



現行區域划分


新界有兩個香港立法會選舉選區,共有9個分區,每區均有其各自的區議會:



  • 新界東(9個議席)


    • 北區:包括上水、粉嶺、羅湖、河上鄉、馬草壟、聯和墟、沙頭角、鹿頸、烏蛟騰、文錦渡 、打鼓嶺、坪輋、蓮麻坑等地方。


    • 大埔區:包括大埔滘、大埔墟、大埔中心、三門仔、大尾篤 、元洲仔、九龍坑 、林村、船灣、八仙嶺、大刀屻、吐露港、西貢十四鄉、黃竹塱及離島塔門、平洲、赤洲等地方。


    • 沙田區:包括大圍、火炭、禾輋、石門、小瀝源、圓洲角、九肚山、馬料水、馬鞍山等地方。


    • 西貢區:包括西貢市、將軍澳、坑口、調景嶺、茅湖仔、大埔仔、清水灣半島、白沙灣、波羅輋、井欄樹、壁屋、大網仔、北潭涌、蠔涌、萬宜水庫等地。




  • 新界西(9個議席)


    • 元朗區:包括元朗市中心、橫洲、天水圍、尖鼻咀、十八鄉、凹頭、南生圍、錦田鄉、八鄉、石崗、新田鄉、落馬洲、米埔、廈村鄉、洪水橋、白泥、流浮山、屏山鄉等所組成。


    • 屯門區:包括屯門新市鎮、藍地、亦園、大欖涌、掃管笏、稔灣、龍鼓灘、爛角咀等、還包括大小磨刀、匙羹洲、龍鼓洲、沙洲等細小島嶼。


    • 葵青區:包括葵涌、石梨貝、大連排、大窩口、下葵涌荔景、九華徑、大窩山 (香港)及青衣等地方。


    • 荃灣區:包括荃灣市中心、油柑頭、汀九、深井、青龍頭、川龍、老圍、馬灣島、上葵涌梨木樹、油麻磡、大嶼山北部陰澳、青洲仔半島、竹篙灣等地方。


    • 離島區:香港共有263個島,而離島區主要島嶼如下:大嶼山、長洲、喜靈洲、交椅洲、南丫島、坪洲、蒲台群島、石鼓洲、小鴉洲、大鴉洲等地方。





「新界」地區区域划分示意圖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亦曾使用「新界中」、「新界東」、「新界南」、「新界西」、「新界東北」、「新界東南」、「新界西北」及「新界西南」等分法。


除了立法會選舉地方選區和區議會的行政區劃之外,新界鄉議局也為新界另作行政區劃,鄉議局將新界劃分為3區27鄉,3區分別為元朗區、大埔區和南約區。3區各劃分若干個鄉,共27個鄉,每一個鄉均各自設立一個鄉事委員會:



  • 元朗區:屯門、廈村、屏山、十八鄉、八鄉、錦田、新田

  • 大埔區:沙田、西貢北、大埔、粉嶺、上水、打鼓嶺、沙頭角、西貢、坑口

  • 南約區:青衣、荃灣(包括葵涌)、馬灣、長洲、坪洲、東涌、大澳、梅窩、大嶼南、南丫南、南丫北



人口


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時,包括新九龍在內,總人口為102,254人,這裡基本上是農業區,分佈700個村莊和一些墟市,主體居民世代以務農為生,土地為他們最主要生活依靠[4][6]


目前,新界的人口已占到全香港總人口的一半。根據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新界人口有3,691,093,佔全港人口的52.19%。


在二十世紀初以來,由於在香港島和九龍地區聚集了全香港絕大部分的城市人口,新界地區一直屬於香港發展中的後進地區。直至二十世紀後半期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以來,由於香港市區過度擁擠的狀況越來越突出,在香港城市發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地域相對廣闊、人口相對較稀的新界地區巨大的發展潛力即而顯現出來。從1971年到1981年,新界地區人口占全香港的比例由16.9%升至26%,1986年,新界的常住人口已達188.12萬,佔全港的比例已達34.86%,比例急劇上升。 1991年,新界地區人口已有237.48萬,首次超過九龍,成為香港三大區域中人口最多的一員,當年新界人口占全港的比例已達41.85%。 1996年,新界地區總人口進一步增至290.67萬,已占到總人口的46.75%,2001年時,新界人口已有334.30萬,佔總人口的比例為49.83%。[7]



新市鎮的崛起



早年由於在九龍和香港島地區聚集了全香港絕大部分的人口,令新界地區成為香港發展中的後進地區。直至二十世紀後半期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以來,由於香港舊區過度擁擠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在香港城市發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香港舊區人口承載趨於飽和、且發展空間無法擴張的情況下,新市鎮的發展便迎合了香港對人口及土地的需求,從而使得新市鎮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尤其是近20年以來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並令新界地區人口的持續增加。新界是香港面積最大,發展空間最充足的一個區域,香港的新市鎮包括了在新界地區的各個新興區域及各個大小離島的新興區域,包括如荃灣、葵涌、沙田、屯門、青衣、大埔、元朗、上水、粉嶺、將軍澳、馬鞍山、天水圍、東涌等等。新市鎮並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城鎮,香港當前的18個議會行政區,在各個議會行政區範圍內發展起來的新市鎮,實際上沒有獨自政府管轄機構,新市鎮在香港只屬於一種新興的建成區連綿區域,它的發展壯大可以說是香港城市化日漸成熟的表現。[8]




未來新市鎮規劃




為應付未來人口不斷增長,2009年11月政府規劃署向公眾報告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9]、目標旨在為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制定規劃及發展架構,以應付長遠的房屋、社會、經濟及環境需要,並訂立發展時間表讓首批居民於2019年遷入新發展區。本研究將以建設新發展區成為一個可持續、環保、具高能源效益、以人為本及無障礙的社區為目標。[10]



鄉郊山嶺




新界中部的大帽山是香港最高的山峰



新界區擁有大小不一的山峰,位於內陸的有大帽山、馬鞍山及八仙嶺,大嶼山的鳳凰山、大東山等。這些在新界的主要最高山峰,加上石崖、石林河流組成了壯觀的景色。遠離俗世的感覺使人印象深刻。在新界北部和東北部的一些低地,多會發現河流蜿蜒流經耕地或荒田有樹林和偏遠的鄉村,其中很多是有傳統古樸特色的圍村如吉慶圍、曾大屋。某些鄉村有小徑圍繞,農田間阡陌縱橫,雖然荒廢的農地及貯物場不斷增加,但部分景觀仍保留著以往鄉郊特色,亦是香港仍能讓人感受到傳統鄉村的面貌的地方。



離島群




小島風情 - 長洲





南丫島獲不少外籍人士喜愛而居住



在整個香港的二百多個離島中,其中以新界的大嶼山、南丫島、長洲及坪洲保留樸實民風而又較多人聚居,島上大部分自然環境和名勝古蹟一直保存着,島上的鄉鎮迄今仍保持着養魚、醃製等作業,亦是本地城市人周末的好去處。



法定古蹟




  • 西貢滘西洲石刻


  • 粉嶺龍躍頭覲龍圍圍牆及更樓

  • 西貢大廟灣石刻

  • 粉嶺龍躍頭麻笏圍門樓


  • 荃灣三棟屋村


  • 元朗橫洲二聖宮


  • 大埔舊北區理民府

  • 西貢東龍洲石刻

  • 西貢上窰村

  • 西貢東龍洲炮台

  • 西貢龍蝦灣石刻

  • 粉嶺龍躍頭老圍門樓及圍牆

  • 大埔元洲仔前政務司官邸

  • 粉嶺龍躍頭松嶺鄧公祠

  • 西貢佛頭洲稅關遺址

  • 粉嶺坪輋長山古寺

  • 元朗新田麟峯文公祠


  • 大埔大埔頭村敬羅家塾

  • 大埔碗窰村碗窰

  • 元朗山廈村張氏宗祠

  • 大埔文武二帝廟

  • 大埔上碗窰樊仙宮

  • 舊大埔墟火車站

  • 荃灣汲水門燈籠洲燈塔

  • 上水廖萬石堂

  • 元朗屏山鄧氏宗祠

  • 荃灣海壩村古屋

  • 元朗屏山愈喬二公祠

  • 元朗新田大夫第

  • 元朗屏山聚星樓

  • 粉嶺龍躍頭覲龍圍門樓

  • 西貢滘西洲洪聖古廟

  • 元朗廈村楊侯宮

  • 粉嶺龍躍頭天后宮


  • 沙田王屋村古屋

  • 上水河上鄉居石侯公祠


  • 沙頭角鏡蓉書屋


  • 屯門何福堂會所馬禮遜樓

  • 元朗錦田二帝書院

  • 元朗八鄉元崗村梁氏宗祠

  • 元朗八鄉上村植桂書室

  • 元朗廈村鄧氏宗祠


  • 九龍水塘5項歷史構築物


  • 城門水塘紀念碑


  • 沙頭角蓮麻坑村葉定仕故居

  • 元朗屏山坑頭村仁敦岡書室


[11]



新界之最


新界擁有很多香港之最:




  • 大帽山:全港最高的山峰


  • 大嶼山:全港最大的島嶼


  • 深圳河:全港最長的河流


  • 元朗平原:全港最大面積的沖積平原


  • 馬屎洲特別地區內的岩石:全港現存最古老的岩石


  • 萬宜水庫: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 沙田區:全港最多人口的行政區劃


  • 離島區:全港最大面積的行政區劃


  • 城門郊野公園:全港首個郊野公園


  • 南大嶼郊野公園:全港面積最大郊野公園


  • 香港地質公園:全港首個世界地質公園


  • 青山公路:全港最長的行車道路和街道


  • 青馬大橋: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懸索吊橋


  • 香港國際機場:全球最繁忙機場之一、全港最大單一地段(赤鱲角地段第1號,共1255公頃)


  • 葵青貨櫃碼頭:全球第六繁忙貨櫃港


  • 羅湖出入境管制站:旅客全球第二亦是全球最繁忙貨柜車過境口岸


  • 船灣淡水湖:全球首個在海中興建的水庫、全港面積最大的水庫(1000公頃)


  • 香港中文大學:全港面積最大院校(134公頃)、全港最大中央石油氣用戶之一(13個供氣站)


  • 愉景灣:全港地盤面積最大住宅項目(600公頃)、全港最大中央石油氣用戶之一



參見



  • 新界原居民

  • 香港圍村



参考文献





  1. ^ James Hayes. 《新界百年史》. 


  2. ^ 香港故事 一場被抹去的香港新界戰事—新界六日戰. 香港01. 2017-08-23 [2017-10-25]. [永久失效連結]


  3. ^ 譚志強,香港電台《講東講西》,2010年7月12日


  4. ^ 4.04.1 劉智鵬. 展拓界址:英治新界早期歷史探索. : p110. ISBN 978-962-8931-18-7.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5. ^ 余繩武、劉存寬主編:十九世紀的香港,麒麟書業有限公司,1994. p111


  6. ^ James Hayes, "Chinese customary law in the New Territories of Hong Kong" in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ian Studies, 1988, p455


  7. ^ 香港人口城市化發展趨勢及其影響意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浙江海洋學院人文學院 作者:蔣榮


  8. ^ 介紹新界地區由鄉村轉變為新市鎮的歷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6-11-18.


  9. ^ 2009年11月-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


  10. ^ 200億拓3市鎮 私樓佔六成 古洞粉嶺北坪輋 村民反對清拆斥利益輸送


  11.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




扩展阅读



  • Hill, R. D., Kathy Ng, and Tse Pui Wan. "The Suburbanization of Rural Villages in the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Working Paper No. 38) (Archive) 香港大學城市研究及城市規劃中心 (Centre of Urban Studies & Urban Planning, CUSUP). 1989年4月.(英文)


  • Lee, Ho Yin; DiStefano, Lynne Delehanty. A Tale of Two Villages: The Story of Changing Village Life in the New Territories.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2. ISBN 978-0-19-592859-4 (英语). 



外部連結



  • 香港新界 香港旅遊家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數位音樂下載

格利澤436b

When can things happen in Etherscan, such as the picture below?